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的认知

小议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的认知

学科组近三年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创新成果,多次获得各级科研奖项。其中,汪乱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第五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2004年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汪乱教授的“进一步完善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的课题获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的支持项目;今年申报的“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获得200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我校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及自学考试的新专业。教学研究项目“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三大战略工程”获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前不久,社会保障学科已经被正式列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培育学科。目前,该学科正在积极筹办硕士点。概括地讲,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发展轨迹如下:单个的研究课题~系列的研究课题一学科的研究中心一学科的形成~部级的研究项目~新专业诞生~硕士点申报和筹办~研究成果一6项部级和市级奖项~市级重点学科的确定

1.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再认识

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学科性。学科建设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础,是造就学术带头人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载体。因此,学科建设与学校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学校提高层次、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和后劲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建设特色高等学校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

2.对学科建设目标的再认识

重点学科建设应该具有“顶天立地”的目标,“顶天”就是要站在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要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我们社会保障学科组,要继续把国家政府和普通百姓所共同关注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保障这一热点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把上海市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我们聚焦的研究目标。特别对社会保障“三支柱”的目标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养老保险统一平台的设计方案,在统筹兼顾、渐进改革、分步到位的原则下,确保达到多层次、保基本、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目标,充分体现政府公共财政的职能,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3.对学科建设特色的再认识

重点学科建设就是特色建设,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特色既是一个学科的“立足之根”,又是一个学科的“竞争之本”,没有特色的学科就谈不上优势。学科建设是学科交叉、融会、整合的过程,也是学术长期积累、形成独特的治学风格、凝练鲜明的学术方向的过程。我们社会保障学科组,要充分运用我校管理学院和社科部多学科结合、交叉的优势,充分创新和合理利用各种先进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深化社会保障基金的定量计算、系统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研究,在社会保障学科的学科制度、学科理念、学科队伍与学科管理上狠下功夫,创出鲜明的特色。侧重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以系统工程方法与社会保障理论相结合为研究内容,以社会保障的系统构架和基金运营为研究重点,以解决社会保障机制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目标,对社会保障系统进行评价与决策。使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依据,为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作出积极的贡献。

4.对学科建设机制的再认识

由于学科建设是一种实力的建设,需要有一定时间和学术的积累,需要我们的耐心“经营”。因此,我们社会保障学科组要继续构建和培育这样一个“自我学习和发展、知识溢出和互动、目标优化和聚焦”的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科团队的创新热情”。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下,教师相对独立的个体活动通过有效的方式适当转化为梯队及学科组活动。在教师发挥个体优势与作用的同时,利用团队学术研究和思维碰撞的积极影响,从原来的以个人研究为主转变到以团队研究为主的方式,将学术个人效应转化为学术队伍的规模效应,以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和学术队伍素质结构的要求。

作者:陈心德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