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英美文学教学研究(5篇)

英美文学教学研究(5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课堂中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0引言

高校英语教学一直都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科目,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而当代的大学生正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十分重要。单独依靠英语教学想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一些英美文学以及英美文化,这些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都会有所促进性的作用。因为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对于英美文学而言,其中会涉及到语言的情感因素以及一些俚语的运用,这些在日常的英语教材当中都是没有的。如果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融入一些英美文学教学素材或者是引入一些较为经典的英美文学典故,这样对于学生学习英语也会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会针对高校英语课堂中开展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所要面临的挑战进行具体的论述。

1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我国开展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高校涌现出很大一批的英语教育学家,同时也培养了数以万计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人们对英语教学的思维定势始终是增强自身的交流能力,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如果加强对于英语的使用方法,则可以让高校中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锻炼能力。但是在现如今英语教学的目的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可以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完善的。现如今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通过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来提升英语教学水平,这种教学方式是较为传统,也是落后的。现如今科技和信息化的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而英语教学也应该有所创新,笔者建议将英美文学教育与英语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

2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

英美文学在高校大学教育当中受到的第一项挑战就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在传统的高校教学当中,无论是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自身的水平都与现如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英美教学要想受到学生们的喜爱,首先就要在教学背景上有所转变,现如今很多高校中都已经设置了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教学,这一教学体系的建设为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学生英语语言水平逐渐提高和相关教材和教学设备的进步,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条件也逐渐的成熟。实际上,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英美文学教学要想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局限,重新开辟新的教学体系,英美文学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通过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理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设备先进化

英美文学教学体系的发展也受到了设备先进化的阻碍,因为英美文学的教育中必将会需要先进设备的融入,利用先进设备可以更方便的认识到英美文学中的一些经典典故,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但是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较为落后的高校而言,还不具备先进的英美文学教学体系,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设备力量上都还不具备较高的水平。现如今信息化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清楚的了解到英美文学,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还能够让学生在实现与时俱进。所以要想让学生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学习方向,就一定要改善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时代可以从多媒体教学中更多的掌握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利用先进的技术学习英美文学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还可以让学生实现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利用这项技术来引导学生学习,现如今既然要利用该项技术,也需要对高校中的教师进行培养,让教师学会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去引导学生学习。

2.3高校人才政策对改革急需人才的限制

现如今我国很多高校中存在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两种类型,这两种专业中的学生在英美文学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基础,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这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不同的。但是笔者认为现如今我国政策是要培养高素质和高品质的人才,也就是对于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英美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内在品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如今的教学更需要融入一些英美文化,这样才会有助于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够让学生更快的适应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对于高校中的学生而言,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有助于提升自身英语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作者:张蕾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第二篇: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培养探析

一、人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还远远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同时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是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终极目标。首先,人文培养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宽泛的概念,它应该包括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两个大方面,同时还应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态度等多个层面。每个层面还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观念以及基本行为的理解、认识与培养。纵观世界上的各个高校,许多高校很早就将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而培养出知识扎实、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各高校都将人文课程的设置作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像哈佛、牛津、剑桥等大学在很早的时候就将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不但可以加强他们在文化上的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课程中蕴涵的知识智慧、人生哲理、思想品德、生命哲思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由此可以看出,对人文课程、人文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纵观我国英美文学的教学可以发现,对学生人文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提高,因而在根本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还是将老师的讲解作为重点,而不太关注学生自身对课程的参与性,同时老师对英美文学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史”的方面,也就是说老师还是偏向于对英美文学历史的梳理,几乎就是向学生灌输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者是讲述作家的生平际遇、理论主张等,这种脱离作品本身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变得异常的沉闷无聊,这在根本上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就仅仅知道一些基本的作家名字或者作品名字,对作品内容和审美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更加谈不上对学生的人文培养。

二、人文培养的途径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因此设立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学生人文培养的教学目标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的频繁密切,因此认识了解英美文化成为各高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中人文培养的途径给予了重新的重视。首先,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目前我国各高校虽然都设置了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课程,但是对其重视的程度却各不相同,这也就造成了在教育目标上的参差不齐。英美文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达到文化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三个目标,从目前的教学成果上看,前两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实现,但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却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这与目前各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上有着直接的关系。各高校除了英语专业、文学专业之外,很少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设置,并且多数情况下还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一方面显示出了学校自身对它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学生对它的不关心,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因此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要想在多元的教育目标下实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培养,各高校必须对英美文学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并在课程的层层递进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其次,关于教学观念、内容以及模式的转变。教师在学生人文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对教学观念、内容、模式的认知直接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人文培养这一目标,老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内容以及模式。对于教学模式而言,老师应该实行“文史结合,文本为主”,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文学作品本身为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原作品的阅读、欣赏以及理解,并适当传授一些理论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宏观上对作品思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把握,在学生理解认识作品本身之后再向其讲授有关文学史方面的知识。学生阅读文本是理解体会作品人文思想内涵的基础,这种阅读方式实际上实现了学生自身与文本本身的一种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人文思想精神的体验与思考,在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观念,人文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英美文学人文培养的最终目的。

三、人文培养的作用

目前,多元目标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培养是各高校的教学目标之一,英美文学下的人文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精神,还强化了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大学生日后长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首先,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目前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追捧和重视,因此各高校也将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可以看到各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多种多样,其中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在培养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知识的拓展。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掌握西方文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这种理解是站在中国文化视角下的对西方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所以从总体上说,学生实际上是在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以及拓展了自我的视野。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真实、切身地了解到了英语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因此客观上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品位和精神内涵。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的世界经典名著,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同时还可陶冶自身的高尚情操。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化过程,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获得基本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较高层次上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从而获得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同时学生在体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的时候并不是消极接受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学生在经过反复吟咏、理解作品内容和意义后就会在情感或者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品位和精神内涵。

四、结语

综上,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也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高,但是他们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还远远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必须将大学生的人文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基于多元目标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作者:王允曦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培养

一、英美文学教学人文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培养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中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这就使得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总是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并不能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发展,要想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各个高校必须正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首先,学校对人文培养的忽视。从整体上来说,目前各个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是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或者实用科学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笔者在这里发现,我国各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实际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且边缘的地位,即使是一些有关文学的专业课程,其中就包括英美文学教学。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他们一致认为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是不必要且多余的,实用知识才是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这种观点明显是狭隘且片面的,随着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人文素养目前已经成为各个用人单位考量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准则,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人文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各个高校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课程模式的简单模式化。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培养还存在课程模式简单模式化的问题,总体上呈现出“老师+课本”的传统模式。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主要以老师讲为主,且主要就是介绍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接受过程,是整个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个倾听者而已,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的谈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依照老师的命令进行机械的背诵和记忆,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对英美文学产生兴趣,也没有对其有一个系统上的理解和把握,更不用提对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或者人文情怀的了解了。这种机械化、简单化的教学模式存在于各个高校的课堂之中,填鸭式教学方法也是各个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教学目标了,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变和改革,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从而对他们进行人文培养。

二、英美文学教学人文培养的途径、方法

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不仅可以启迪他们的智慧,净化他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格,从而将其培养成为内外兼修的综合型人才。虽然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所有的弊端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首先,学校应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在我国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并且增加对西方文学、文化的理解的教学目标,但许多高校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施这一教学目标,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培养,各个高校必须重新制定新的教学目标。重新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再把智力因素放在首位,而是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摆在核心位置,这是教学目标改革的核心与重中之重,学校和老师需要认识到,一所学校的主要任务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灵、精神的启发培养,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并非仅有知识就足以在社会上生存,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感性创新思维、勇于探索创新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它也是衡量学生、人才人格、精神、品德的一把标尺。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在汲取文化知识的同时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在更深层次上的提高与完善。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领悟英美文学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第一步,通过自我的阅读,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动性反映,因此英美文学实际上就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直观且深入地认识了解到西方社会历史文化、风情民俗、思维方式、政治环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实践调查,然后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各自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开设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学选修课或者还可以设立读书会、戏剧节等有意思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提高自我实践中完成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英美文学教学人文培养的意义、作用

目前各个高校都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文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作用,所以各个高校必须将其作为各项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首先,人文培养有利于培养跨文化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时候实际上接受了两种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可以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立场上对中西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了解,并在我国文化的语境中进一步感知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差异,这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目前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跨文化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跨文化人才在其中起到了一个中间桥梁的作用,他们在客观上可以进步促进中西国家之间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消除文化上的隔阂与偏见。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培养虽然有利于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因为中西方在社会制度、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精神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学生了解明白哪些精神文化是值得借鉴吸收的,而哪些是不符合我国价值判断标准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有培养了学生热爱国家和本民族文化的人本精神。其次,人文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既包括文化认知能力,亦包括精神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首先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英语不仅是英美文学的载体,同时也是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载体,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实际上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一个开端,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阅读的不断深入,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思考、鉴赏问题的能力,人文精神培养最主要的一面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得学生对不同问题、现象有一定自我认知和看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实际上,英美文学人文培养的过程本身就包含这种批判性思维,这就让学生对人性、人生、生活等有了进一步地挖掘和体验,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得学生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各个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完成对学生的人文培养。

作者:马华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第四篇:母语文化输出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一、母语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缺失的原因

文学是特定文化下的产物,文学与文化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英美文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外国文学教学,同时也是一门英美文化的教学。纵观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英美文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文学和文化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虽然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必然进行了有关英美文化的导入,但是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入,导致学习者在接受英美文学教育时,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却降低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出现了母语文化严重缺失的现象。首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出现了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必然和传统的教学理念脱不了关系。教育者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容易发生专一性地介绍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的现象,而忽视了在进行跨国文学的教学时,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关联性的问题,也忽视了受教育的对象母语并非是外语。如此一来,人们就会自然而言地以为,只要是对英美文化有了相关的了解,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英美文学的有关知识,殊不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只对英美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没有把相关的知识与母语文化相连接,忽视了母语文化对学习者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作用,必然会导致所进行的英美文学教学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不会产生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并非只是单纯进行文学技巧上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更不会肤浅地学习,而是要通过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一种新的文化,从而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能力应用到丰富本民族文化内容上,弘扬本民族文化。其次,对母语文化本身的了解就不够深入、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了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缺失。母语文化输出能力一旦缺失,必然会导致学习者不能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甚至导致学习者民族文化归属感的缺失,长期下去,必然会使母语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不仅仅要让学习者了解有关英美文学的价值和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无论是英美文学教学,还是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教学,都不可以完全摒弃母语文化,对西方文化进行全盘接受,应该以母语文化为基础,采用合理的方式去领悟西方文化。由此可见,只有对母语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对英文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这样才可以灵活地接受有关英美文学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同时促进母语文学的发展。

二、解决母语文化在英美教学中缺失现象的方案

对于母语文化的输出教学,应该与英美文学教学同步进行,只有二者并驾齐驱,才能保证学习者在了解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以及英美文化的相关信息时,保证自己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所以说,英美文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为前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要想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保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独立性,重视本民族人民母语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保证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首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把英美文化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改变母语文化的缺失现象。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英美文化和母语文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只有通过母语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比较,才能发现二者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当然更能发现二者的差异。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时,必然会受到母语文化的负影响,从而导致学习者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和表达上的不顺畅性。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不应该对学习者进行一味的批评,或者是强制性地灌输某种知识,而是应该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中,把英美文学的相关文化现象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认识到自身母语文化所起的负面作用,同时,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对母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在弘扬民族文化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且可以克服母语文化所带来的“负迁移”,能够正确认识英美文化,促进英美文学的教学。其次,要提升英美文学教育者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从传统的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上来说,教育者只需要把英美文学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习者,学习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区分英美文学与母语文学表面上的异同点,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单纯地了解英美文学的有关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求,世界各国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作出新的调整。英美文学教学,并不能只重视提升学习者的文学能力,同时还有注重培养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所以教育者自身是否具备输出母语文化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教育者应该脱离原有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认识到母语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利用空余时间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对母语文化有更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进行教学时,对学习者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可只进行英美文学知识的教学,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进行比较,在二者的比较中了解英美文化,同时还能提升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

三、注重培养母语文化输出能力的重要价值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当然,也不能在导入英美文化时,完全以输入母语文化为主导,这样也不符合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学习者也无法接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首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者母语文化输出能力,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英美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输入、输出,能够使学习者在思维上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促进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学习者本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母语文化有输入,才能引起学习者思想上的重视,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才有所提高。学习者母语文化输出能力能否得到提高,也是英美文学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此外,教育者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活动时,不再仅仅讲述英美文学这单一化的知识,融入英美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相关内容,不仅扩展了课堂牵涉的知识面,吸引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无形之中提升了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其次,注重母语输出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学习英美文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了解英美文学,而是为了引进和吸收英美文学中的精华,从而为本国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善于导入母语文化,注重英美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对比,不仅可以发现英美文化中适用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进行学习和借鉴。而且可以对母语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果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母语文化出现了严重缺失的现象,会导致学习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拜外国文化的心理。

四、结语

总之,从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活动来看,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相当严重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而且,因为母语文化输入的缺失,导致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大幅度降低,对学习者个人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要注重对母语文化的输入,以提高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输出能力为重点。

作者:朱丹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MI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引言

文学反映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浓缩千姿百态的人类情感,凝聚各个民族的历史与智慧,而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扩充其文化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等都颇有帮助。但是,这一课程也因牵涉到众多作家、作品、流派而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且“多年来,实用主义风气、急功近利思想和培养目标转型所带来的‘重技能,轻人文’倾向严重冲击着英美文学教学,促成了学生轻视与人文修养有关的课程,英美文学课的地位日趋尴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实上,如果能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则这一课程将不再令人望而却步;相反,学生将体会到文学之美与学习之乐。MI理论就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新理论。MI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身体/运动智能(body/kinesthetic),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自然观察者(naturalist)智能和存在(existential)智能。”这一理论既可指导教师的“教”,亦可指导学生的“学”;既适用于课外的准备,又适用于课堂的活动。下文将一一探讨将MI理论所提到的九种智能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具体途径。

2.各项智能与英美文学结合的途径

语言智能主要关乎语言的运用,文学教学离不开语言智能。“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经过提炼加工、富含思想感情的语言。”文学是语言发展的高级形式,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彩而又耐读。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督促和帮助下,学生可聆听对诗歌、散文和小说情景对话的有感情的朗诵,或自己朗读作品片段,或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作品大意、作家风格等,或写下对某一人物、某一作品或某一作家的看法,或将某些作品片段翻译成中文……总之,听、说、读、写、译齐上阵,充分调动各项语言智能,在与语言的接触和对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去体会语言本身的韵味。对语言的尊重也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吐字清晰、用词考究,并尽可能风趣幽默,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操控能力。发展数理/逻辑智能主要指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因果分析的能力。它并非数学等理工科目的专利,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挖掘这一智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启发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结构和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亦可对造成某一人物悲剧或喜剧命运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将其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到新的高度。对这一智能的重视也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清楚地介绍各事件的来龙去脉,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视觉/空间智能强调凭借图像进行思考。表面上看,这一智能与英美文学的教学似乎并不搭界,但细想之下则发现二者之间不无联系。尤其是当今社会,电视、电影、电脑无孔不入,将英美文学的教学诉诸视觉尤为重要。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由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的片段或相关作家的照片、演员的剧照等;可鼓励学生画人物关系图,因为有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而图示则清晰又美观;亦可让其展开想象,根据作品描述画出其中的某个人物或场景。这些做法不但能督促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而且能让其兴趣盎然。说起兴趣,没有什么比调动第四项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更令学生激动的事了。这一智能强调身体的动作。它启发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将其中的某些情节表演出来。“最好的课堂教学应是形式丰富多样,不落俗套。”情景表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它能促使学生细心阅读文学作品,细致揣摩人物性格,深入把握作品脉络。更重要的是,表演的学生兴致勃勃,观看的学生如痴如醉,所有的学生都与课堂融合为一。在这种活泼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切身感受文学作品,学生会不知不觉记住作品大意、领会作品主题。能调动课堂气氛的,除了身体/运动智能外,还有一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这一智能强调对节奏和旋律的把握。这就提醒教师,讲课要注意语音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特别是朗读诗歌等作品时要激情满怀;在朗诵时,可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来促进学生对特定场景进行把握。而学生在表演作品片段时,亦可配上合适的画外音或插曲等,让声音来帮助传达文学之美,来打动听众,使其产生共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笔作诗,让其注意诗歌的音律美,并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邀作者本人来朗读、解说,这种个性化的声音将会大大激发作者本人和台下听众的学习热情。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商量角色的分配、情节的取舍、道具的选择等问题,这就牵涉到一项众所公认的重要职能——人际交往智能,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受。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不仅能博采众长,而且能培养团队精神,增进友谊,增强归属感。在发展向外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同时,学习者亦可发展向内的自我认识智能,这是一种理解自我情感的能力。英美文学是一门很有思想性的学科。“文学是人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总能超越时空走进读者的心灵。”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对人生、对世界的思索,所以教师不妨趁机开发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启发学生借作品反思生命,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表达其沉思和自省。若以笔头的形式,可用“写长法”,因为书写可以解放思想,驰骋大脑,把思维推向更深更广的境界。这一智能的发挥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即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要经验和认识增强合理意识,并且将这种合理意识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才能将教学组织得更加有声有色,学生才能学得更加有滋有味。自然观察者智能侧重分析事物的异同。这就启发教师鼓励学生去把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把握其间的区别和联系。如截然不同或有惊人相似之处的作家、作品情节、作品人物等,都可成为比较的对象和切入点。有比较,才能凸显特色。通过比较异同并分析原因,学生能够挖掘出单纯盯住一个对象所不能发现的东西,此举与“曲径通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智能是一种恰当地定位自己、尊重自己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及自己内心世界的许多方面的自我体验比较敏感,尤其当涉及与他们相联系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引起情绪情感的反应。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谨言慎行,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合适的反馈,既不能让其自惭形秽,又要防其骄傲自大。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其自尊心和创造力,激发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学生亦应做到自律、自尊、自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3.各项智能的相互联系

以上一一探讨了将MI理论所提到的九种智能付诸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途径(尺有所短,有些讨论难免疏漏,并未面面俱到),“值得指出的是,加德纳认为这九种智能的分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总是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各智能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联系不可避免,亦不能避免。九种智能的相互联系不可避免。同一课堂活动可能关系到多项智能的相互合作,比如课堂表演,就需要学生的语言智能(台词等),视觉智能(装扮、背景等),身体智能(姿态、动作等),音乐智能(语音、语调、配乐等),人际交往智能(讨论、合作等),存在智能(荣誉感、归属感等)等多项智能多管齐下。九种智能的相互联系不能避免,它们必须齐头并进。如中国古代大儒朱熹在其《朱子语类》中就曾有言:“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不安。与请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读与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体相当于将MI理论中所提及的语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腹中之宝。

4.结语

MI理论是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引进这一理论,于师于生都大有裨益。于教师而言,这一理论为其教学带来新的灵感,注入新的活力,促其迈上新的台阶;于学生而言,这一理论的运用让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其多种感官得到刺激,让具有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在英美文学课堂上获得美的享受和自我满足感,从而不但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又能挖掘各项潜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者:成敏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