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作用的途径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作用的途径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与选择亟待哲学社会科学指明方向有的学者已经深刻地指出:“在现行的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错误引导下,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矛盾愈加激烈,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和学习愈加强烈的同时,人文主义的失落也愈加显现,一定程度表现在人的精神家园愈加荒芜。”[1]审视当下高等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对高等教育自身的价值在教师心中也存在着部分有失偏颇的观点和做法:“一部分人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己任,浮云富贵,粪土功名,拒绝社会现实诱惑,藐视权势干扰,沉醉于客观的分析求证、严密的学术演绎、烦琐的辞章考证之中,竭力表现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人格和超脱尘世的绅士风度,这使得高等教育变成了脱离社会的象牙塔;一部分人又从实用主义出发,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功利色彩,从技术层面过度强调高等教育的现实有用性而忽视了其对社会重要的人文价值导向。”[2]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不是“好人”的教育,也不是一个“好公民”的教育,而是“工具人”和“职能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剥离了知识中事实与价值的关联,单纯关注充满科学性的事实的一面,从而导致人文知识科学化,科学知识客观化、神圣化,人文知识疏离了人的生活而“空壳化”,造成教学活动的异化。“现代社会以虚伪的、更欺骗性的方式使生活沦为各种意识形态的官僚主义操作,从而遮蔽了人性,生活不再人性地表达,而更多的是表达着技术、制度和规则”[2]。可见,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就在于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以及伴随全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而来的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全球化让我们已经身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之中,而每一种文化因其地域与民族特征的差异性所代表的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此,全球化的现实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切实有效地让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理论深入广大学生心中,以指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排除国际国内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困扰。

高等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哲学社会科学给予解决近年来,高科技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前进,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很多高校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都做了巨大的投入,但就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来说,这几年的投入并不多。在高度科学进步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解决和处理社会方面与个人方面、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价值关系。这些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并不是通过理工科的专业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如何走、走向何方,同样面临着选择。高等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复存在,教学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的背离,从而出现教与学“无味”局面。与之并存的是,在缺乏人文底蕴和教学工具化取向的条件下,人的生成发生了异化,走向了一条媚俗化的道路。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并没有对哲学社会科学给予应有的特别重视和研究。强调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等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惟其如此,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高等教育课程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基础之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并取得教育的实效性。

哲学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创新中教书育人的作用

有的学者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归结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可见,哲学社会科学不但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创新理论的动力支持。在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中,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将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保质保量地实现高等教育的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

1.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体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所起到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作用,更是为了实现“化人”和“育人”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直接面向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是直接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正是其价值的直接体现。如何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大学生肩负起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职责。社会未来的发展是以创新为原动力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使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知识有新旧更替,但创新的意识无关新旧。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领域是当下高等教育急需引导和灌输给大学生的宝贵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生掌握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某些知识本身,而是拥有强大创造力的终身受用的创新方法与理念。哲学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体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提供给广大学生以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标准。大学生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能使他们不断产生出符合发展规律的全新思想观念和方法,并真正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2.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化心灵的重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物质条件。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单是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满足。当前,物欲的泛滥、功利主义的盛行不仅伤及我们个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而且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面对现状,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教育和科学引导。如何解决大学生的“成才”到“成人”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仅凭传统单一知识技能教育方式无法完成“成才”到“成人”这个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高等教育通过提升广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处理好社会关系,不仅继承传统更能开拓创新。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目的所在,更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化心灵作用的终极体现。显然,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与培养已经成为当下高等学校中“成人”教育的关键环节。

3.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针对性的重要作用,保证高等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现代的“福特式”教育,将人的教育简化为固定的学习程式,简化为个人行为功能的训练。让教育成为一种事先筹谋好的、科学或艺术地控制人们心智的技术,成为一种必须服从的机制。从一个人幼年的时候被强制地送到教育的工厂中去,教育的规训就以一种权力的眼睛监视人的一言一行,就以一种考试的手段来衡定人的现实和未来,就用一种利益诱惑方式生产着人的野心,就用一种奖惩的方法培养着虚伪的道德。在这样的规训结构中,一个人除了努力迎合,就是彻底地被规训的利益所抛弃,再别无选。“随着社会机制日益发达,尤其是现代的生产、分配和传播制造了大量的表面目的和利益而掩盖了生活的真实意义。各种体制和标准把生活规划为盲目的机械行为,人在利益的昏迷中失去了幸福,在社会规范中遗忘了生活。就好像行为仅仅是为实现具体的规范目标的行为,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生活意义。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3]。个人完全没有了真正的自我和自由,被彻头彻尾地异化了。为了摆脱和扬弃此种异化,高等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掌握哲社知识,真正理解和践行“一切人文科学的特质就是均不能只停留在‘对象’品的层面观察,而必须从人作为文化缔建者的心智活动去考虑”[4]。从而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反思和体悟,在获得对真理的真切把握的同时去领悟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作用的途径

1.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大量传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相结合的教育。这不仅要求高等学校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业能力等基本素养,更要培养大学生做人的内在品质。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上体现为做事的应有内涵和内心深处体现为做人的高尚品格。在当下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教书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需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让他们不再是“书呆子”,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都通晓的综合人才。“素质教育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发挥主体作用,在良好素质的空间里获得个性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5]。

2.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来提升大学生精神品质和文化品位“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之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6]。一个没有文化品位和高尚精神追求的人,不只是对自我的放逐和精神家园颓废,更是对他人的冷漠和对社会责任的缺失。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取决于人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的认识。因此,如何能够让广大学生提升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更需要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这同时也要求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拓宽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教师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讲解能对大学生起良好的教育作用。高等教育创新要求:广大的高校教师不但要授业,即传授知识,而且要传道和解惑,即要求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既体会科学中的美感,又体验德育的魅力。对于学生而言,则需对哲学社会科学要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和培育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3.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师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便洞察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教书育人其实质是体现对学生的人本主义关怀。因此,教师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教师既要着重解决好学生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也要抓住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教师要搞好教书育人就应该进入这些问题多发的思想领域。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的重点领域就在于此,否则教书育人就会有失偏颇、流于形式。因此,走入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思想领域,是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教书育人功能的必由途径。总之,哲学社会科学对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培养高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既有科学性问题,又有价值性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都必须通过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来确立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来说,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则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好更多的有用人才。

作者:王刚许张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