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讨民族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探讨民族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20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中国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摘帽”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区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必然的。在“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衍生的相应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一系列“数字+”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数字化政府建设对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以及综合提升国内数字经济水平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关键词:百年变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数字技术

0引言

2020年世界在疫情的影响下风云变幻,东方崛起大势不可阻挡,国际重心“南升北降”,单边主义抬头,各国竞争愈演愈烈,局部地区战火频发。在欧洲大国经济疲乏制度窘境、美国政治极化急转加剧,全球地缘摩擦暗潮涌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借助全球化的东风带动国内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持续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较上世纪有着质的提升,但是民族地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摘帽”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区百姓的生活质量。民族经济需按照本地区的资源储备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可持续发展。受自然、历史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普遍很低。基于以上因素,民族地区需要扎实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充分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实现民族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问题亟须解决。

1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1.1中国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

百年变局下当前国际形势愈发地不明朗,全球经济大萧条,疲软不堪;疫情在全球范围大流行,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冲击;人为推进和肢解经济全球化的言行世所罕见;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对中国的恶名污名化频率越来越高。在此环境下应当按照非传统常规的理念进行世界经济分析,如经济周期理论等,组建智囊团分析国际大格局的演化。国际风险如此之大,中国应该努力适应后疫情经济常态化,努力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繁花遍地。

1.2中国经济发展特征与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成为有机整体,国际形势显著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整体处于不利局势,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呈现如下发展特征。

(1)宏观调控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创新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人民福祉。调控力度更加具有明确性,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更具强针对性。同时,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对科学合理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状问题具有正向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地区。

(2)进出口贸易现状。进出口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对外经济提升的主要途径。内需、投资和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龙头。据海关总署2021年1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2.16万亿元。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政策之下,中国进出口贸易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并且贸易结构更加均衡合理,实现了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增长。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达1.69万亿元,增长31.1%。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当前国际主要经济体贸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优质增长。

(3)微观层面现状。受全球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对比其他国家更具稳定健康特征,货币政策更加具有宽松性,同时提高企业的发展优势,融资租赁业务趋向便捷化,显然这对激活市场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国际金融与经济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相应一些问题。中国经济整体结构中,超过8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因此为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给予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政策上一定援助,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企业健康生存环境。

1.3中国经济战略导向

目前,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当务之急是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发展的新格局。主要的战略导向就是要扩大国内本土需求,以解决国内经济循环阻塞障碍为起点源头,从供给侧、需求侧、改革开放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国内大循环顺畅发展。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关系变迁的历史转换,是中国经济发展具体形势变化、主要矛盾演化以及发展路径的调整,是立足当下把握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经济环境的产物。从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来看,“国内循环为主”可以说是“脚下第一步”。中国发展将在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开启全国范围内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起步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将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空间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发展将进入重大转型期、重大机遇期,同时也处于重大风险交织期。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已然成为左右全球经济市场的大国经济体。推动供给侧创新改革,更好地满足新时展的刚性需求。具体要求国内应该做到科技创新大幅度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加紧打造高质量供给链建成,保持高中低端产品比例适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巩固保障力,稳定内循环生产端:激活内需实质潜力,优化改革供给侧升级。消费端,力争消费升级,促进居民内需,夯实支撑消费增长的物质财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数字经济时代到达,数据要素成为极重要生产力,深化政府改革,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结合数字化创新政府管理,杜绝职权滥用现象的产生。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力度,强化市场准则,清除歧视性市场准入限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提高审查约束力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实现高质量双循环。

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2.1人均收入差距大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存在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主要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与全国水平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民族地区的内部人均收入差距比较大,比如内蒙古与广西之间的人均收入;第三,民族地区的城乡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2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民族地区仍然以第一产业即农牧经济为主,产业结构非常单一。民族地区受自然、历史的双重影响因素,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牧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比依旧比较大,第二产业集中在少数城市,第三产业占比相对更低。单一的产业结构阻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农牧经济产品附加值较低,加之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大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2.3城镇化水平低

数据统计表明,我国拉萨等城市的人口比重都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即使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民族文化,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属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当地经济发展难以依靠这些进行推动。

3中国数字技术建设特征

3.1数字技术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就已初露锋芒,如今21世纪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生产、物质分配、购物消费等活动,带来了指数式的数据要素增长。数字时代大环境下数据要素借助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散播开来,造就了数字时代的各类数据要素资源,“动态的数据要素资源”对国家创新治理、政治创新执行、经济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赋予了全新的定义。数据要素在塑造社会各行各业同时,也在被各行各业社会相关主体“吸收,整合,利用”,用其来完成对自身的质量提升、产品升级、创新转型。换句话说,当前21世纪人类社会数据与数据要素正在相互影响、互相整合。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同时饰演着基本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生产要素两种重要变量。从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方向进行探索观察,可以发现数据要素能有效地进行各行业创新实践应用,推动各行各业良性发展、综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关键性生产要素的方向进行探索观察,可以发现数据要素能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赋予各行各业新型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驱动创新组织形式、内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使得当前社会呈现高效、公平、有序的模式状态。“放管服”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效发展,科学合理对接数字政府的建设有助于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阶梯。

3.2数字技术建设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仅仅依托大数据管理统筹数字政府建设难以实现有效支撑,跨越部门以及层级的协同工作。整体布局以及相关方案、运行机制、法规制度等依然处于不健全状态,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受到了制约。

(2)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许多包括一些领导还未意识到数字政府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许多人不了解数字政府,认为其建设就是简单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推诿效率极低。

(3)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缓慢。多部门重复收集数据的现象丛生,数据使用大都限于机构内部,大量数据沉淀堆积在各部门数据系统中,数据利用效率较低。有待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覆盖面较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较弱、政务服务流程较复杂、线上线下融合度较低、多渠道服务整合效益较差。

4民族地区经济与数字技术的创新结合

4.1国内经济高质增长保障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2020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季节因素调整之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2.7%。三次产业累计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信息技术、信息软件以及信息服务行业GDP增长15.9%。“宅经济”在这一期间成为国内经济增长发展最快的单元。在当前国际经济窘境之下,中国的数字化水平强于其他国家,疫情发生后展现经济增长作用有目共睹。中国具有完整现代化制造业体系,这些因素都成了能够保证中国走出疫情困境的动力。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力度也会跟进保证,同时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情况。

4.2民族地区传统科学发展方式

国内GDP总额可以保障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速发展顺利进行。

(1)给予民族地区经济扶持。国家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给予相应优惠政策适时提供帮助,使民族地区经济充分融入整体经济发展之中,积极配合中央政策加快融入“双循环”经济体系。在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有了科学统筹绿色发展的新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工作会议划定出“六大经济走廊”,民族地区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实现生产要素在国内东—中—西的高效流通;内陆与国际贸易,将民族地区不利因素转变成边疆对边疆的地理空间优势。适应当前国际大环境,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以前国际为消费端,国内为生产端。当前,内需在不断增加,所以特别是民族地区应该提升第二产业的比重,提升自身生产水平,为国内乃至国际提供更多产品与服务。积极构建国内循环同时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进而缩小与全国经济水平差距。

(2)给予民族地区教育扶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保障所有少数民族同胞完成9年义务教育,享受更多现代化知识的教育,培养越来越多少数民族人才来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来。中央应协调处理民族地区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运用正确的矛盾与冲突解决方法路径,切实发挥民族地区人才的影响力和价值贡献,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步入高质发展轨道。

4.3民族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创新举措

(1)加强数字政府顶层设计。中央进行对民族地区的中宏观调控,民族地区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微观布局。需要成立当地民族专家组建设县域政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在符合省市区的法律法规下结合“放,管,服”政策发挥自身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科学发展。数字政府需要把握整体大局,宏观调控经济、科学开发资源、合力招商引资、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优化服务流程,为民族地区百姓带来福音。

(2)提升数字产业纵深规模。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纵深程度深化发展。在民族地区推广智能化设备使用,政府按照大数据统筹给予地区财政拨款,配备专业人员讲解操作。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数字种植工厂、数字牧场、农田智能检测等数字化农业技术,实现农牧产品的生产、贮存、加工、销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当地政府牵头与相关快递行业达成战略合作,利用“互联网+”打造特色农牧产品、手工制品的直播带货网购通道,缩小民族地区城乡经济差距。

(3)助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利用5G技术、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城镇人口。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保障来实现数据多维精准采集,打造优质高效生产链,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倍增作用,提升民族地区产业竞争力。

5结束语

在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应该继续停留在传统工业开发自然资源的维度上,而是应该站在“十四五”时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阶的角度来进行深度的考量。民族地区应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合理绿色景观估值来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做到符合社会经济趋势的效用最大化。民族地区在即将迎来“十四五”时期紧紧跟住经济发展步伐,实事求是依据自身资源特点,来成功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腾飞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世所罕见”[EB/OL].中宏网,2020-04-26.

[2]马辉.中国经济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现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9-10.

[3]刘建设,刘彤.民族地区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25-26.

[4]吕昊.西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477.

[5]肖卓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19,(20):22-23.

[6]邹蕴涵.国内国际双循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必然选择[J].经济,2020,(09):28-31.

[7]阿列夫.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04):49-55.

[8]安雪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困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7.

作者:高畅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理论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科院

物理教学探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