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单元和文化体

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单元和文化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刻不容缓。贵州是一个民族大省,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加快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作出了《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特色,突出和彰显贵州文化的特质、特点、特色,推动其大发展大繁荣。在此背景和良好机遇下,分析并深刻认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品位、潜质、发育状况、发展基础等构成要素十分重要。本文把视角聚焦于贵州多民族文化的“三要素”———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对其进行了定义、论述和分析,这对深刻认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所谓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本文的诠释为: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中最小的单位,是单一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这些特质一点一滴地累积,便构成了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从广义上讲,民族文化元素就是民族文化的资源,是民族文化产业的原始和初级形态,民族文化元素的内涵丰富与否、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的资源贫富和发展潜力。贵州民族文化元素数量多、品质优。贵州少数民族种类和人数多、比重大,决定了民族文化元素数量丰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贵州均有分布。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255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36.11%,其中:苗族397万人,布依族251万人,土家族144万人,侗族143万人,彝族83万人。由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居住地复杂的地质地貌,造就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而产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特别是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元素,是贵州文化资源中最为宝贵的部分。贵州民族文化元素有民族节日、舞蹈、文化、音乐、美术、服饰、建筑、手工技艺、原生宗教文化、民俗、传统体育与竞技、饮食、传统医学等10多个大类,数千个元素,其中有相当多的元素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原生态性、不可替代性、神秘性和广泛的群众性,这些构成了贵州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贵州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优质元素众多,有上千个品种,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元素主要有:一是各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服装把蜡染、刺绣、挑花、织锦等民族工艺融为一体,史称“苗绣”、“侗绣”等,艺术和欣赏价值极高;苗族银饰是具有400多年历史、多种艺术形态融合的混合体,主要有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等,其繁多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贵州苗族服饰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最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最久远深邃的形态之一。二是民族建筑。贵州少数民族建筑造型优美、独特,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的吊脚楼,布依族、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布依族的凉亭、歌台等等,数量众多,广泛分布在贵州各地,属贵州省民委系统管辖的民族类博物馆就有60多个。[3]三是民族手工艺品。贵州民族手工艺品古朴而技艺精湛,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安顺蜡染、三刀、地戏面具、大方漆器、玉屏箫笛、印江白皮纸等近百个元素。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质元素数量庞大而瑰丽多姿,主要有民族节日、舞蹈、文化、音乐、美术、原生宗教文化、民俗、传统体育与竞技、饮食、传统医学等大类,数以千计个元素。尤其是各民族的歌舞、节日、宗教等原生态文化别具一格,是优质文化元素。如:独具魅力的“苗年”、“茅人节”、侗族“鼓楼节”、“萨玛节”等民族民间节日,垄断性强,有着不可替代的特征;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是贵州独有的人文景观,具有唯一性特征;火把节、勒尤、勒朗等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这些优质元素中,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见表1),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扩展项目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3项,[4]这其中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项目。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特别是优质元素,是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富矿”,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创意的源泉、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少数民族文化单元

本文对文化单元的诠释是:文化整体中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文化元素的集合,是自成系统或体系的相对独立单位。少数民族文化单元则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或在最小行政区划地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组合体,如民族村寨形态属于少数民族文化单元范畴。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单元的形成是历史、地理和各民族习俗等因素造成的。由于贵州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区域的差异,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以自然村(寨)为最小单位的“部落式”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地域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群”的交往、思维、生活等方式,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单元既可是民族文化产业的原始形态(没有进行旅游、文化开发,仍然封闭),也可是民族文化产业的初级或中级形态(旅游、文化产业开发起步或者开发较好),还可是民族文化产业的高级形态(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科学的深度开发)。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单元数量大、基础好。贵州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254个民族乡,民族乡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单元数量多的优势在全国十分突出。上世纪80年代贵州开始了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八五”计划提出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因而推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单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育和发展。在文化部2008年以来命名的149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贵州占73个,居全国第6位,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乡(镇、县);1999年贵州省政府确定了20个民族村镇为全省首批重点民族村镇的保护对象(见表2);2011年命名了71个乡为“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贵州省有关部门评选出了全省100个魅力民族村寨和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这些文化艺术之乡、重点民族村镇、魅力民族村寨数量众多、古朴神秘、积淀深厚、多姿多彩、环境优美,是贵州的优秀民族文化单元。贵州民族文化单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绝大多数民族文化单元仍然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无序开发及村寨城镇化倾向等,破坏了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开发品位低,低层次上重复,千篇一律,民族传统文化被肤浅化和粗俗化,缺乏竞争力;村寨交通和软硬设施差,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产品单一,链条短,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是民族文化村寨发展过程中的通病,也是民族文化元素由原始形态向初、中级级形态转变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总体上看,贵州民族文化单元绝大多数处于原始形态和初级形态,处于中级形态的是少数。少数民族文化单元是少数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和骨干力量,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少数民族文化体

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体的诠释是:少数民族文化体即是少数民族文化综合体,是优质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单元经过优化整合、艺术加工后所创造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形态,是对优质民族文化元素和单元进行精深加工后的产品,它是产业化和艺术化的产物,主要是指被市场化或准市场化并具有一定水平的少数民族文化演艺团体、文学艺术等项目和优质特色民族村寨等文化艺术及文化旅游产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是民族文化产业的“资源”或原始形态;民族文化体是民族文化产业的初级以上形态,是民族文化发展壮大的关键;文化质地优秀、规模较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民族文化体则是民族文化产业的中级或高级形态,也是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是通过对优质特色民族文化元素、单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民族文化体,并使其逐步由原始初级形态上升至初中级形态、再上升到高级形态的过程,是对民族文化元素、单元进行挖掘、保护、利用、优化、艺术加工、产业化运作等的过程。从民族文化体的本质属性看,民族文化体发展、演变、升级的过程,就是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发展力度的加大,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认知和认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体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众多的民族歌舞如芦笙舞、花鼓舞、锦鸡舞、铜鼓舞、板凳舞、花灯等,民族节日如“姊妹节”、“火把节”、“萨玛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黎平肇兴、黎平堂安、锦屏隆里、花溪青岩、平坝天龙、贵定音寨等民族文化体向优质民族文化体迈进;连续六届的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打造了《金州情韵》、《利悠利》等一批优质民族歌舞。特别是多彩贵州风、侗族大歌民族歌舞精品,经过不断推陈出新,创出了品牌,唱响了贵州,已经成为我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体,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探寻到了一条产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增强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文化体开发提升水平仍然不高,力度不大,挖掘不深,优质少数民族文化体不多,竞争力不强,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快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体加快发展、升级和转型是关键。在政策取向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文化企业的规模、人才支撑、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

结语

我们正处在文化交锋、交融及文化繁荣、创新的时代,加速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逢其时。我们必须在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这“三位一体”上共同着力,充分挖掘和保护贵州优秀的多民族文化元素,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单元、少数民族文化体的品质、规模和形态,只有这三管齐下,才能加速建设文化强省,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