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外来务工人员融合调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融合调查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调查结果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对象;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外来工的福利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在德州开发区的生活、工作状况都比较满意、不同工作岗位的外来工的需求不同等,具体资料请见:

作者:庞波张蓉刘济中侯婧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经济开发区如春笋般涌现,经济开发区作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这些外来人员与当地更好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州经济开发区为例,着重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三方面入手,探索在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的融入到城市这个大家庭中。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融合;归属感

一、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清楚地了解经济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改善经济开发区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等条件,形成一个充满和谐、宽容和谅解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真正的适应城市生活,真正地被视为一个“城市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艰巨的工作,这不仅是地区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本文以德州市经济开发区为样本作为研究区域,以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开发区八年来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体会、看法和意见为主要调查主线,这无疑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辖4个乡镇,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经过八年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增长极为迅速。预计2007年的项目能达到540家,投资的总额度注册资金能300亿,至今为止GDP直逼60亿。在取得诸多骄人成绩的背后,人们更倾向于关心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从封闭的农村进入到相对开放的城市,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工业的工厂工作,这一特定的人生经历将促使他们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帮助他们,使其更快的融入到城市中来。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他们自身在面对城市融合时在工作、生活、心理上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针对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样本主要采用具有系统、面大和高效率等特点的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同时,辅助采用综合的考察参观方法,包括:阅读当地文献资料、实地/参与观察,使信息之间能够相互印证。本次问卷调查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为总体,采取随机抽样的开发区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10家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此次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3份,有效问卷达到92%。同时,全部的问卷数据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频率统计、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1、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1)基本情况:年龄、学历、技能水平;(2)生活情况:集体宿舍、住房租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3)工作情况:来德州工作的时间、加班时间及工资、能否按时领取工资;(4)企业福利及保障:是否有保险、是否参加文娱活动;(5)对开发区的看法、意见:希望获得何种帮助、与本地人关系是否融洽、对治安环境的看法。

2、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分层抽样,首先对各企业进行抽样,对企业抽样主要是按照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模的企业抽样,共抽得10家企业,然后再对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抽样,由于各企业的生产性质、外来务工人员人数的不同,为了使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抽样方法,主要是等距抽样。

3、调查实施情况。问卷由各企业的主管人员按照抽样所得名单发放到工人手中,在没有人监督和匿名的条件下完成问卷调查,统一收回问卷,在保证回收率的同时也保证了问卷内容的真实性。

4、数据分析。所得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办公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1、调查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多以年轻人为主,其中16-25岁之间的占到49%,25-35岁之间的有41%,35岁及以上的只有10%。由于此次调查的工厂以纺织和加工制造业为主,所以对务工人员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以年轻人为主。

2、外来务工人员学历以高中及中专占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学历高中及中专的占到55%,相对德州本地农民是偏高的,但是相对于开发区的整体要求还是偏低的。其中高中及中专毕业的人最多为55%、初中学历占26%、小学以下占2%、大专学历的有12%、本科及以上的只有5%。提高外来工的整体素质是开发区和企业的一项长远的任务,对开发区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都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

3、外来工的技能水平以中级工为主占47.3%。此次调查的企业大部分是劳工密集型企业,除了对车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之外,企业对车间普通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不是很高,只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就可以了。调查中初级工占25.1%、中级工占47.3%、高级工占14.3、技师占12%、高级技师最少只有3.4%,高级技师主要集中在比较大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中占,例如以生产空调为主的亚太集团和能源企业皇明太阳能。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

1、外来工大部分住在单位集体宿舍,以省钱方便为主要目的。外来工有41.4%的人住在单位集体宿舍,在开发区的企业由于大部分是劳工密集型的企业,工厂里工人比较多,为了统一管理,所以大部分企业为员工提供集体宿舍,只向员工收取少量的水电费,外来工中未婚的占大部分,他们为了省钱方便,选择住在集体宿舍。自己已经购房的占17.6%,租房的占38.6%。住亲友家的占3%。

2、69%的人对居住环境满意。外来工中大部分住集体宿舍,居住面积5平米及以下的占66%,他们中居住为2平米的占34%,集体宿舍多为8人一间,也有6人间的,企业都为职工修建了浴室,有的还修建了活动室和篮球场,开发区的整体环境也很好,里面有几个大型的绿地公园,外来工对居住环境满意的占69%,不满意的占20%,每个企业都是外来工和本地人共同居住,由于彼此的生活习惯和一些风俗不同,有些外来务工人员不是很习惯。

3、在外租房的外来工近七成租金在100元以下,占工资的10%左右。65.5%的外来工住房租金在100元以下,开发区本地的房价只有最近两三年涨幅比较大,目前大约是2000元/平米,而房屋租金涨幅不是很大,一套100-130平米的房子大约每月需要300-400元,有的外来工是夫妻两个人都在开发区上班,住单位集体宿舍不方便,所以在外租房,租金在400以上的占到7.8%,这部分人大都为企业的管理层,100-200元之间的为14.7%。

(三)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

1、多数外来工在德州工作时间只有2-3年。42%的外来工在德州工作的时间只有2-3年,30%的人工作一年以下,累计在开发区工作的外来工时间在3年以下的占72%,这主要是开发区近三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原因,吸引大批的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办厂,这里的人居环境也比较好,工作3-4年以及4年以上的累计达到28%,这部分外来工大都是企业刚开始投资时,从总部或者其他分厂抽调过来的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员。他们在企业里做的比较好,就介绍一些亲戚朋友也过来工作,在外来工找工作的途径中,有35%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同时在开发区里有多所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工人,他们毕业后便可直接到企业上班,通过学校组织在企业工作的占到22.7%。通过德州地方政府组织的只有2.5%。

2、近50%工资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企业采用短期变动工资制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外来工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德州本地的工资水平属于中等偏上,但是他们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却超过平均水平,像开发区的纺织加工企业,工人的工资都是计件工资,一般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左右。49.3%的人工资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1200-2000元的占到22.7%,500元以下的占5.4%,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基本上是做一些临时工作。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收益情况,会经常变动员工的工资,近八成的外来工最近一次调整工资都在一年以内,占到74.9%,最近调整工资的时间在4年以上的只有2.5%。

3、66%人表示加过班,加班工资没有达到国家统一标准。外来工的加班工资10元每天的占28.8%,10-20元的占15.1%,40元以上的为16.7%,企业给职工支付的加班工资并没有达到国家统一标准,加班工资相当于职工日工资水平的大约在20-40元之间,达到39.4%。尽管这样,还是有一部分外来工为了能多挣点钱,他们还是愿意加班。

4、65%的外来工基本上能按时领到工资,企业拖欠工资的情况很少。外来务工人员有65%能按时领到工资,有时延期的占29.6%,经常延期的只有5.4%。由此可见,开发区的企业的经济收益都比较好,基本上能保证职工的工资按时发放。这也是开发区不断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来此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不仅能够使企业的信用和名誉得到提升,也使外来工的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

(四)外来工的福利及保障

1、外来务工人员保险意识薄弱。企业为外来工购买的保险种类中,购买工伤保险所占的比例稍大一些为47.8%,企业大部分为加工制造业,企业员工在一线工作的时候受伤的几率大一些,所以部分企业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其次是医疗保险43.3%、养老保险41.9%、失业保险27.1%。外来工为自己购买的保险所占的比率却很小,都在5%以下,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有些不能长期的在固定的企业工作,而且如果购买保险的话,他们自己还要负担一部分钱,所以他们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为自己购买保险。还有一部分外来工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每月能实际到手的工资,对企业是否为他们购买保险,保险都有哪些种类,他们并不清楚,这样的人大约在10%左右。企业和政府应该为外来工提供一些关于保险方面的基本知识,鼓励他们购买保险,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员工购买保险,这样对外来工以后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

2、企业经常为职工举办文娱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调查中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中67%的人员曾经参加过有单位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说明企业、单位在给了员工物质报酬的同时,也注重了对他们精神层次上的丰富。企业平时的工作强度可能比较大,员工们都比较辛苦,一定量的文娱体育活动不仅为员工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放松,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生产当中去,也一定比率的提高了员工们的生产效率。另外还有21%的外来务工人员从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发区的有些强势企业劳动强度都相对较大,员工在企业中是按计件发放工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个重心都偏重在劳动生产上,对于一些有组织但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文娱体育活动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招工时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占有很大比重,而通常的文娱体育活动都是男性介入比较多的活动,这也是21%的人没有参与过有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剩下的还有5%的人参与过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6%参与过社区组织的活动;1%的人参与过管委会组织的活动。

三、结果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在德州开发区的生活、工作状况都比较满意

外来务工人员对开发区的整体印象比较好,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也持乐观的态度。在他们到开发区工作的几年中,生活、工作状况都是一年比一年好,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年年提高,开发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的完善,在物质生活方面,收入每年都有所增加,在精神生活方面,企业也为他们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生活,所以他们中有大部分希望能够在德州定居。

(二)不同工作岗位的外来工的需求不同

此次调查发现,处于初级工种地位的工人,他们的需求主要为物质方面的需求,他们关心的是每月的工资和企业发放的福利,而处于管理层的外来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德州本地能达到上等水平,所以他们更希望企业和政府能够提供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由于开发区以企业为主,有些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说大型的商场和超市在开发区就比较少。

(三)外来工普遍安于现状

大部分外来工希望能够在德州继续发展,但是他们中想继续读书深造的人却很少,由于现在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找到更好的工作,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由于他们中大部分是高中及中专学历,而且比较年轻,所以企业和政府应该多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和学习,多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在物质上也应该给继续学习的外来工一些资助。

(四)外来工普遍归属感不强,融合度不高

这里涉及到的地方归属感主要从外来务工人员在过去一年中的生活满意度、现行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打算来得以体现。从收集到的资料的表象中不难看出,外来群体在生活状态上都相对比较满意,但细致的分析来看,这部分群体对更多精神上的需求还有待完善,虽然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得不到城市居民的相同待遇,这种差异反过来促使他们更加自卑和敏感,更加封闭自己与城市居民和城市文化的交流。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对外来工的看法的不客观,造成了一部分市民和城市决策者对外来务工人员观念上的偏见和行为上的歧视,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上有受歧视感和地位低劣感,这又从社会心理上形成了无形的屏障,阻止了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的融合。

另外户籍制度和由户籍制衍生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性障碍。这种制度障碍传递到外来务工人员身上,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与身份转换的分离。从角色看,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换,劳动方式由务农转变为务工经商,劳动地点由农村到城市,由野外到工厂,劳动性质由纯体力到体力与脑力结合。他们在角色上扮演的是工人,转换角色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但转变身份则需要制度与社会的认同。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基本像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工作,但就身份而言,他们仍然未被制度认可。

四、政策建议

(一)外来务工人员要主动适应城市

1、外来务工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当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是青年,他们总体上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适应能力弱。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可以通过接受再教育等方法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德州经济开发区有很多针对于企业各技术岗位的培训学校,外来打工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通过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方式加强自身社会竞争力,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这样,不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

2、外来务工人员要努力去融入城市的文化。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与当地人存在着一些文化隔阂。这就要求他们主动消除排斥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适应开发区的生活上来中,从而更好的与当地人接触。另一方面,通过革新自我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与当地人形成认同感,从而使自己与环境能更好的融合。

3、外来务工人员要增强参与活动和合作的能力。在新兴的城市开发区中,外来务工人员分布面广,流动性大,很难建立像社区一样稳定的组织,这时就需要务工人员自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之友”、“打工妹之家”、“同乡会”等类似的组织。通过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树立他们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

4、外来务工人员要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特别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要学会通过专门的法律机构寻求帮助。要相信政府,相信法律。

(二)当地政府在政策上要加强规范和引导

1、加强民主建设。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上,要认识到他们也是当地生产建设力量的一部分,在意识观念修正的基础上,政府要改变对务工人员的政策歧视和待遇不公,尽可能地使他们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在政治上赋予外来务工人员参政资格,把拥有选举权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人大代表选举范围,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将激发他们对“第二故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2、保证利益平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杜绝拖欠工资的问题,同时在经济上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标准,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3、弱化户籍管理。户籍管理制度是外来务工人员于城市融合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障碍则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规避制度缺陷,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合问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外来务工者们心理上对城市的认同和自身不断的努力,需要社会尽可能的为加速实现城市融合提供各种帮助,还需要打破体制的束缚,政府给予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应得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使他们在城市中寻找到归属感。只有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城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