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体育教育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体育教育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幼儿体育教育发展

【摘要】通过对体育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及适应能力重要作用的分析,认为学前教育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智力教育,而应当将其作为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其中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体育教育应当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幼儿;体育教育;生长发育;适应能力

正文: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让孩子具备超人的智力以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家长们无不千方百计对孩子施行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但是许多家长只是把学前教育理解为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体育教育,孩子们不得不在家长的强迫下背英语、读诗词、学钢琴、练书法。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必须把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体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体育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体育教育可以通过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开发智力[1],智力发展与身体各器官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而人体各器官特别是脑的发育又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幼鼠的训练发现,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细胞之间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多。神经细胞中有新的核糖核酸(RNA)生成,细胞质中可见基于新的RNA的指令合成的负担学习记忆功能的蛋白质[2]。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而体育锻炼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体育锻炼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和谐[3]。匈牙利稚·科赫教授对幼儿进行了系统的体操练习后,认为孩子们的食欲增强,发育良好,语言思维和其它心理功能也比同龄的孩子好。体育锻炼的每一个动作都以刺激的方式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加强,使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共济得以改善。因而能够促进机体各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生长发育,为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幼儿期大脑发育迅速,大脑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大脑本身的糖储备很少,必须依靠血液输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大脑血流量增多,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充分,直接促进了大脑的生长发育[4]。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精神饱满,思维敏锐,睡眠充分,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均优于不好活动的同龄幼儿。

二、幼儿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体质

目前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小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既能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又能够促进智力发展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我国“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

近代国内外许多医生、体育教师和教育专家非常重视从幼儿开始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他们通过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证明经常系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国内有人曾对56岁幼儿参加系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对照试验和医务观察,经过一年半锻炼后,发现他们在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方面增长速度都比生活条件相近但没有进行系统体育锻炼的幼儿较快,肺活量平均多增加45亳升,握力多增加2公斤,安静时每分钟平均心跳次数则低于对照组,说明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系统的发育确有积极的作用。

三、幼儿体育教育能够促进运动系统的发育

幼儿骨骼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不易骨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体育锻炼中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行、走、跑、跳和坐立姿势,防止脊柱畸型。对那些已经形成错误姿势的孩子,应该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加以矫正。幼儿的心脏发育落后于骨骼肌,心肌纤维细,收缩力量弱,血压低,心输出量小,因此不宜做单调的、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的静力性练习,以及容易引起憋气的力量性练习。

体育锻炼对幼儿最明显的作用促进是骨骼、肌肉的生长。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重每年增加约2kg,身高每年增长4~7cm[5],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快,肌肉中毛细血管大量开放,骨骼、肌肉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使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骨骼增粗变长,骨密质增厚。体育锻炼时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的改善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加强,膈肌活动范围加大以及腹肌力量的增加,均可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进幼儿食欲,为增强幼儿体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四、幼儿体育教育能够增强适应能力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周围环境急剧变化的耐受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冷、热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使皮肤及呼吸道粘膜经常接受冷、热刺激,提高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人体抵抗力[6]。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与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系统的活动协调,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的同化作用,使体弱多病或发育不良的幼儿通过体育锻炼得以康复。

五、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幼儿兴奋过程占有明显的优势,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难以持久。所以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手段应以活动性游戏为主,持续时间要短,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7],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所以学习运动技能时应该运用直观教学和示范的方法,多做模仿性练习。兴趣是孩子参加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活动内容与方法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8]。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采用"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找朋友”、“你追我赶”等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以及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应使幼儿获得适宜的运动负荷,过重的力量负荷会使脊柱弯曲,骨盆变形,用力较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或组织损伤。幼儿心肺功能差,不能进行持续性较强的活动,在活动负荷的安排上,要“高密度,低强度”,防止过度疲劳,过度兴奋,以免影响身心健康[5]。安排幼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要注意从小到大,学习动作要由简到繁,活动时间要由短到长,掌握技能要由易

到难。活动前后应该安排必要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时要细心检查场地器材,科学安排活动顺序,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体育锻炼可使机体消耗的热量增多,要合理地补充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磷、铁、锌及其它微量元素,既要使锻炼时消耗的能量物质充分恢复,又要为幼儿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六、小结

学前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智力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的幼儿体育教育是德、智、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从小对幼儿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意义深远,希望社会和家长对幼儿体育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金哲等,家庭儿童保健全书[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第1版

[2]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第1版

[3]王玉珠,姜之楠,将全民健身计划贯彻于幼儿教育之中[J]

[4]聊城,聊城师院学报,1997.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