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品德教学管理

学生品德教学管理

(一)随着年级的增高品德得分逐年递减。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劳简朴、孝敬父母、文明生活项就是如此。在遵纪守法中有一道情景题“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并没有车辆通过,你会怎么做?”从低到高给出三个答案:“没有警察管就过”、“别人通过就跟着过”、“待绿灯亮时再过”,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平均得分依次是:2.8549、2.7755、2.7509、2.6699、2.5732、2.5060,从得分可以看到,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年级得分都是依次递减的。

(二)随着年级的增高品德得分多呈递减。包括热爱祖国、遵守公德两项。在遵守公德中有两道情景题:“有人拾获钱物不交,认为‘反正不是偷的’,你如何看待?”、“看到有人在公共绿化地折枝摘花,你会怎么办?”,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在前者上的平均得分依次是:2.9688、2.9184、2.8768、2.9091、2.8330、2.6071,除初中一年级得分高于小学六年级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依次递减的。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在后者上的得分依次是:2.7238、2.5460、2.6246、2.3525、2.2406、2.4048,除小学六年级得分高于五年级、初中三年级得分高于初中一至二年级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依次递减的。

(三)毕业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最高。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勤奋学习的得分依次是:9.399、9.355、9.457、8.888、8.728、9.137,从得分可以看到,从小学四年级到五年级、从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均呈下降态势,不过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毕业年级学生的勤奋学习得分最高。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品德得分随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总体上小学四年级学生品德得分最高、初中三年级学生品德得分最低,这种情况同我们在座谈会上听到的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看法十分吻合,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和领导认为:“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虚假”、“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得出学生品德水平随年级逐年下降的结论,因为学生品德问题相当复杂,品德的内容多种多样,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结论。

三、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而下降的原因

对于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逐渐下降这一现象,下面我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其原因做一些探讨:

(一)学生本身的原因。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比之内地儿童少年较早地、较多地接触社会生活,但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良好道德基础还不牢固,在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年级较高的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相对较多,因而受到消极因素影响的机会较多,品德非但未随着年龄提高,反而下降。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较多,品德非但未随着年龄提高,反而下降。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不良思潮影响,觉得做好事吃亏,白费自己的时间和钱财,愿做好事的越来越少。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但近年来中小学校一样深受应试教育之害,不少学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即使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也是重形式,不重实效。如果说这些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有一定作用的话,那么它对高年级学生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尤其是相当多的学校对于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关心不够,一心只想着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导致毕业学生在多项思想品德上滑坡。但由于教师经常讲、反复讲学习—考试的重要性,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毕业生对勤奋学习的体会都比较深刻,因而在此项品德上的得分最高。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相当强烈,多数家长千方百计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优越条件。但是,部分家长的思想深处存在着“重成才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家长还不多。另外,部分家长在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着错误倾向,孩子年龄越大受到的消极影响越多,比如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乐意交友,但是有些家长不准孩子带同学回家,散布“人心膈肚皮,交友没用处”的思想,还有的家长常给孩子讲做事不能吃亏的观点,介绍怎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对此还不能理解,年龄大了就懂得家长的用意,甚至照此去做。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也必须看到社会生活领域的消极因素较前些年有所增长,违法犯罪现象相当严重。封建迷信、、吸毒贩毒等对于接触社会较多的高年级学生的影响显然比低年级学生大。

(五)品德评价标准的原因。学生的品德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至今学术界对此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人的品德和教育工作都是客观存在的,完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关键是怎样确定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把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1995年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及1991年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4年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为制定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并对原国家教委的品德标准做了一定调整组合、补充更新,据此制定了问卷。但是从学生答卷和专家研讨的情况来看,有些具体问题仍然难以确定评价标准。如学生在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用多少来学习才是勤奋学习?1/2或者1/3?或者因人而异?我们从广州市某校抽出两个班对男生与女生的品德得分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两个班的女生都显著地高出男生,显然,我们不能就此说女生品德水平比男生高。

四、几点建议

上述调查和分析告诉我们,目前中小学生的品德面貌不容乐观,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牢固树立又红又专的人才观,深刻认识德育的功能。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前些年这些正确的思想得不到贯彻。当前,特别要注意帮助家长端正教育目标,纠正其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思想。

第二,认真研究当代学生的品德状况,明确德育的重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同过去的中小学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再用过时的品德评价标准和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当代的中小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地评价当代学生的品德表现,这样才能找到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应当指出,学生品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问卷调查就贸然作出结论。

第三,不断改进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多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说不用功,但是收效不佳。应当认真思考和改进,创造出更具实效的德育方式方法。改进的途径很多,但是无论怎么改,都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比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就应联系他们将要升高一级学校或走上社会,表明教师对这件事的态度,这样就容易引起中小学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