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质量管理的对策

建筑质量管理的对策

1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趋激烈的社会,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2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现状分析

2.1严重偏离招标制度设立的目的。国家设立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立法目的,是通过招标公工公平公正地选择一个合理的工程价格,实现招、投标广播双赢,但现实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程招标基本上成了价格竞争,大多数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价书全面评估,综合考察,合理中标的原则,只看标价的高低,确认低价中标,建设单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既不顾国家法律和政策,也不顾价格规律,拼命压低价,胁迫投标单位垫资,让利,自愿下浮造价,捐助,招标单位盲目压低造价,肆意侵害法律赋予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不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加给施工单位。

2.2“挂靠”层层转包现象严重,项目管理混乱。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今在建设市场上“,挂靠”,层层转包已成普通现象。挂靠者和转包人都是个人,有的挂靠者具有项目经理资格,项目经理由其本人出任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不参与项目管理也不利可获。有的挂靠者没有项目经理资格,项目经理由被挂靠施工企业人员挂名,挂名项目经理不参与项目管理,层层转包,往往诱发工程质量低劣,苛扣农民工工资和腐败现象,恶化建筑市场环境。

2.3项目团队缺乏战斗力。项目管理是对项目

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团队必须完成“三控制”“一协调”的任务。而现有的项目经理队伍都未经过正规的系统培训,缺乏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或不会费用费用控制。或不会质量控制,或不会合同管理,或不会信息管理或不会团结班子成员,或不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管理内耗多,效率低,完不成“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任务”。

2.4成本管理粗放,企业利润趋薄。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当前许多施工整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的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内容,或内容定额,取费标准规定得不透明,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致使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3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3.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3市场准人把关不严。市场准人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无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3.4工人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3.5对潜在凶险缺乏认识。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门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凶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

4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措施

4.1要强化质量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强加企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地参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要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同时对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使员工了解本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个人工作好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企业还要建立考评,奖惩等激励。

4.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者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内部质量保证活动。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队,都应设置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重点是协调与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检查,以确保建立一个稳定质量的工作系统。

4.3严格市场准入。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揽工程。

4.4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关系。

4.5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村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村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

4.6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

4.6.1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它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优良的工程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信誉。

4.6.2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建设队伍素质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它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意义。他们是建筑工程的制造者,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建筑队伍的素质,加强建设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使之掌握本职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努力提高建设的技术水平的操作熟练程度。

4.6.3提高建设队伍的工作质量。建设队伍的工作质量是由全企业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每个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的,只有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提高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才能搞好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质量是我们建筑业的生命,只要我们重视它,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就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从而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