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材料工程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材料工程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围绕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校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课程思政等要素,探索其综合改革措施,实践证明,经过改革能提高该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产实习;综合改革;校企联合;课程思政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而建的,主要设有工程材料方向,其培养模式侧重于工程应用。该专业是需要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

1该实习的主要教学目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实习,激发学生对材料专业的热爱,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材料专业的就业领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化理论知识,为就业做准备。具体要求做到如下几点: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生产实践知识,使学生对工程材料的生产、设计、研究课题等建立感性认识。参加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现代管理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直接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参加产品的原材料检测、制品生产、样品测试等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参加现场应用、协助技术人员处理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或组织管理问题,以此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实习效果欠佳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于大学三年级结束后的暑期里进行,学生在经过一年高强度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立即转入专业实践环节,自身难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带入工程实践中,加之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不够,甚至有些学生对行业发展还很迷茫;另外,很多学生对工程相关企业的生产环境不满意,进而对行业里就业有抵触情绪。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对实践环节提不起兴趣,主观能动性极差,只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去被动式地参与实习,最终没有达到有效的实习效果。

2.2实习单位不稳定、企业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比较致力于经济效益,大学生入驻实习势必要影响生产经营,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来。另外,在校的大学生还没有生产经验,对企业生产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为此企业不愿意承担学生在其单位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这些原因造就了校外实习基地难以推进。除此之外,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优胜劣汰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被建立为校外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由于一些社会、资金问题不得不停止生产或转型生产它类产品,也或者直接宣布倒闭,这种情况下企业与我校的校企合作关系就被迫终止了。实习单位的这种不稳定因素就导致学生的生产实习场所需要不断地补充。

2.3实习考核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方式简单

以往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老师均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实习日记、实习总结报告等几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工程问题等能力。

3课程改革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该课程改革以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将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后续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与生产实习的目的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生产实习的教学活动中,建设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4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4.1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是需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我专业充分利用苏州地区有利的地域优势,已与苏州建筑材料研究院、苏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研究院、苏州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苏州弗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兆佳建材有限公司、苏州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苏州恒信检测有限公司、苏州康道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生产实习搭建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为了促进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校方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进而将校企合作推向多元化发展。

4.2建立校企联合指导模式

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但工程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鉴于此,本生产实习实践课程改革过程中,则与企业方商讨选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作为我校学生在其单位实习时的校外指导老师,学生进企业实习期间全权由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工程经验、企业实际情况、社会需求等因素为其制定实习计划,校内指导老师则转为负责宏观监管和从旁协助指导以及校企沟通等工作。这样彻底改变以往由校内指导老师单一地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的粗浅实习方式,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真正学到了书本以外的实践知识,进而实现生产实习的课程教学目的。

4.3加强生产实习过程管理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课程思政等要求,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任务(指导)书、课程思政大纲等制度体系。制定生产实习相应的过程监控资料,比如:学生进企业实习时按期在线上平台提交信息反馈表(第一张表是到岗第一天要填写完成的企业概况;第二张表是到岗第一周里要填写完成的实习计划安排;第三张表是到岗最后一周实习快结束时要填写的实习总结)、企业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记录、实习学生自身的实习情况记录等。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采用集中指导方式为主,同时为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家庭的社会关系结合自己的就业等需求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开展个性化的生产实习。鉴于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对集中实习的学生,要求其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工作、作息制度,并且每天下班回到学校后通过学习通、微信(QQ)群等线上平台及时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当日情况。对于欲分散实习的学生,在实习开始前两周里将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情况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专业教研室审核,同时在家长知情、签字确认的情况下,方可前往实习地,在实习单位的每日情况要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反馈至学校指导老师,对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主要通过远程视频指导帮其解决,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指导老师以出差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实地定期指导。

4.4丰富、深化实习内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该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让学生完成从材料选择、制备到相关性能测试评价全过程的综合实践锻炼,深刻认识材料科学“成分(组织)”→“合成(制备)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四大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5适当导入后续实践环节和学生就业创业的要求,提高生产实习的效能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每学年均设置了不同的实践环节,在生产实习之后,陆续还有专业综合实践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是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在生产实习开始之前,校内指导老师围绕专业综合实践的任务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等方面,为学生拟定一些比较共性的专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实习中去探究,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学生还可以将所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在实习期间利用企业特定的试验仪器和生产工艺完成部分试验研究内容。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还有幸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学到了很多科研的理念和方法,为其后续的实践环节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另外,个别学生因其在实习时的表现好,企业直接为其提供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因此,将生产实习任务与专业综合实践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后续实践环节要求和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可以更大化地发挥生产实习的作用。

4.6改革生产实习考核方式

对于生产实习实践课程的成绩考核,基于实习日记、实习总结报告等传统形式的同时,还要融入学生的汇报答辩、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校内指导老师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考核形式,另外,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等素养也纳入考核的范畴。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定方式,使得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更为客观、全面。

5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

“课程思政”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利用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教学理念[4-7]。鉴于此,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在搭建课程教学体系时即梳理本门实践课程需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借助行业热点问题等方式适当渗透思政教育的理想信念,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如: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中国网、港、车、路、桥等超级工程中高性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概况,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法、讨论法等方式,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融入到实习教学内容中,以达到思政教育和课程知识教育相融合。

6结语

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实习效果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最直接表现。根据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发展特点,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本着“以本为本”的宗旨全面改革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能有效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为《专业综合实践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后续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学生的实习验证,效果良好。

作者:宋旭艳 陈登 姜正平 沈焱 刘兆秀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苏州市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