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结合当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了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理念滞后、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足和工程型师资力量缺乏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和建议:围绕实践创新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协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建立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面对该现象,人们通常认为是毕业生数量过多,就业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然而,作为传统专业的金属材料工程的毕业生数量并未像计算机、通信等专业那样快速增长,其规模一直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如空天技术、船舶、石油等)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因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就业难的本质原因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领域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从基本持续平衡状态转变为现有人才所具有的素质、能力难以满足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2]。随着制备技术及理论的发展,金属材料工业正在迅猛变化,无论是传统钢铁材料,还是目前的纳米晶、纤维增强等金属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然而,高校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脚步则相对缓慢,没有能迅速地适应行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因为在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专业建设理念的认识方面注重大而全,而缺乏专业特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实质性进展;在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缺乏具备技术创新的教师。作为普通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构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目前应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理念滞后的问题。教育部早在本世纪初就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4]。与此同时,高校也初步认识到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性。然而,随之进行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没有跟上行业领域发展的步伐。往往考虑将专业建设成为涉及面广而全,而缺乏专业特色方面的内容。作为传统行业,普通高校在培养金材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应注重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而不是培养“科技型”人才。现行教育侧重于基础理论,缺乏对当前行业、市场所需要的技术的充分了解,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大多数企业对人才快速上岗的实际需求,企业还需对他们再进行相应的培训并由此提高成本。因此,专业建设理念的滞后是导致培养质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实质性进展。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是其进一步的深化和践行。然而,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与行业、市场脱轨。要实现实践教学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要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如材料制备、测试等仪器和设备)和拥有相关过硬技术的教师。但是,满足这样的条件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此外,可以在具有先进技术的材料企业内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但也存在困难,如学生安全问题,企业日常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等问题。因此,实践环节开展难以起到实质效果,多为形式。再次,在师资方面缺乏具备技术创新的教师。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师中具备工程实际能力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近些年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这批教师多数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其中大部分是从事金属材料理论方面的研究,甚至是从事相关专业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因此,高校中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比例较低,难以以市场为导向,未能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这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素质与市场、行业的接轨[5]。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一)围绕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6],行业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市场需求,找准培养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一般来讲,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组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突出专业知识,涉及应用部分,应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拓展专业内容,涉及金属专业模具、腐蚀、无损检测等方向的新工艺、新技术。该模块需注重市场动态,不必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提高。这一模块可以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在涉及其中某方面应用时可聘请学校所在区域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才来授课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工程应用。

(二)产学研协作,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培养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协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方面,除在校内开展实验外,还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充分发掘和利用周边地区企业优质资源,例如宜昌黑旋风锯业公司,是华中地区颇具实力的锯片企业。要结合企业特点,大力发展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行业环境下学习工程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获取职业素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个人专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多数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在企业设有专业实习基地,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生产活动,参与正在实施的某个项目工作或安排学生在生产某个环节中进入相应岗位,让学生逐渐了解生产中产品加工、成型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安排的必要性,让学生参与企业例会,使他们熟悉生产中对员工的管理方式方法,工厂内部工种对接、调度协调运作,让学生逐步向员工角色转化,便于他们未来迅速融入企业环境并成长。总之,希望借助企业优势,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将来自然的融入工作,走向社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一支稳定且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知识的教师团队。高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有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走出去”,进入相关企业中去锻炼,把缺少的工程实践这一课补起来。三峡大学已出台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政策,对教师锻炼期间的教学工作量减低并提供一定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学习企业管理模式和产品升级过程,促进教师与企业合作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实现教师、企业“双赢”局面。此外,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中具备丰富工程经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形式应当灵活,专职与兼职形式相结合。专职则是引进企业中副高及以上工程师而不必过分要求高学历,兼职则是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教师,教学活动包含定期授课、毕业设计和实习等内容。

三、结束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在专业建设理念、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和工程型师资力量提升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因而该工作从实施到见成效需要逐步积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主动适应行业、市场发展,洞悉市场动态和需求,积极解决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逐步跟上时展的步伐,探索具备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学超.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6):27-28.

[2]杨林,杨其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与实践[J].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1,(6):4-5.

[5]苗艳丽.关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8-10.

[6]林英,徐金寿.基于“全程式”实践模式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2-13.

作者:戴雷 石增敏 丰平 孙盼盼 黄妞 单位: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