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安全策略探究

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安全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爆破施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对工程周边的环境、建筑物以及群众人身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强化安全监控、提高爆破施工的安全水平已成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内的普遍共识。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爆破安全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对爆破施工的危险源辨识方案,对爆破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对提高爆破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爆破工程;危险性辨识;施工管理;安全监理

爆破作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水平对于工程进度的正常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实践摸索,目前我国针对工程爆破的准备与实施建立了一整套安全管理、技术防护与科学监控体系,有效改善了因爆破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爆破工程的实施数量也在不断提升,施工节奏不断加快,施工环境也更为复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新的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对爆破施工危险性的预判能力,从而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爆破作业的正常开展。

1.爆破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在安全管理领域,往往将整个过程中的安全环节(包括计划、审核、监控、危险品管理、施工和事后总结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结构,并以系统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各个环节内在的相互关联,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对该系统构成的整体影响。在这一研究模式中,危险源是所有安全隐患的基础,也是所有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能否对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危险源进行有效、可靠的辨识,并在其产生影响前予以消除或规避,是确保安全系统运转水平的关键因素。所谓危险源识别,就是对安全系统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或会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辨别与评估,分析其存在的状态、特征以及激发条件等重要规律,并为后续的安全评估和爆破方案的设计与决策提供关键的参考。由此可以看出,危险源识别是整个安全系统运转的基础环节。在实际爆破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发现,危险源呈现出多变的特征,例如操作失误、管理不严、监测不力、设备故障、外在环境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对安全系统构成的影响不尽相同,而且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复杂的关联。根据安全系统的相关理论,一般可将这些危险源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第一类危险源是指本身存在客观危险,并会对系统中的其他环节构成威胁的物质或能量,如炸药、雷管、电源、管线、易燃易爆危险品、压力装置、车辆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对第一类危险源的保护措施形成破坏甚至失效的所有因素,如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异常故障、外界环境变化等。从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本体,其危险程度直接关系到可能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则是依附于第一类危险源,并对其产生关联影响的因素,该危险源发生的数量越多,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就越大。最终发生的安全事故则是以上两种危险源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针对爆破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辨识,从中挖掘出危险源的过程中,需要从业人员在爆破施工前认真调查工程所在地及其周边环境,对爆破方案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尤其对危险能量的强度、释放量和影响程度进行深入挖掘与辨析,查明所有的相关因素。如对可能导致能量的缓冲、隔离、屏蔽措施失效的原因进行逐一排查,在掌握确切数据后对危险源进行归类研究。图1描绘了在爆破工程的施工前后,针对安全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全过程。

2.爆破安全防护与监控技术

在爆破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考察爆破地点周边的人口分布,是否属于人口密集区,以及周边的建筑群和其他构筑物设施的分布现状,采取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周围群众和建筑物的安全。从技术层面分析,安全防护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飞石危害。飞石危害在爆破工程中经常出现,且导致严重的伤人事故。飞石由于受到炸药爆炸而激发的碎石产生,并且在爆炸产生气体的巨大推动下向外飞射,导致飞石危害的发生。理论上,通过降低炸药单耗来控制飞石的射出距离,从而降低事故风险,但在工程实践中,有可能因炸药量不足而导致碎石无法脱离承重立柱中的钢筋笼,导致在建筑物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承重立柱依然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得建筑物炸而不倒,因此在实践中,这一方式并不适用,而必须采取近体和远体两种保护措施对飞石危害进行防范。近体防护主要采用草毡、竹笆、铁丝网等对装药部位直接包裹覆盖;远体防护则需要在被保护建筑或区域内搭设防护脚手架,通过绿网或竹笆等遮挡物来拦阻爆炸射出的飞石。

2.2爆破振动。爆破振动同样会对周边的建筑构成威胁,且与多种因素关联,如爆炸强度、爆源距离、爆破频率以及爆破持续时间等。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数均已采用科学的微差分段爆破来控制爆炸产生的振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必须注意对建筑物倾倒时产生的触地冲击震动进行防范,尤其对于高层建筑的爆破工程而言,被爆破对象质量可能达到上万吨,其带来的震动效应会更加剧烈,破坏性影响更为严重。目前,爆破施工中采取的降振措施主要有充分解体建筑物,设置缓冲土垫,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设施前开挖减震沟等。

2.3粉尘危害。针对城市的爆破工程而言,还必须重视粉尘危害带来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对爆破工程引起的粉尘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也成为爆破安全与监控领域面临的问题。早期解决粉尘污染主要依赖消防车喷淋水雾,但此方法既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同时效率相对较低,对爆破后的现场处理也极为不利。目前,多数爆破工程均采用了主动预防策略,如在爆破前清洗楼层地面、墙体淋水、楼板灌水,并且在爆破部位包水袋等显著改善了粉尘控制效果。

2.4爆前警戒与爆后检查。在爆破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警戒,其内容包括装药时的警戒和爆破时的警戒两个方面。开始装药时,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警戒范围明确标定在平面图上,入爆破危险区的所有通道必须安排岗哨及装备。开始警戒时,警戒人员对设计中规定的安全距离内的人员、车辆和设备撤离至核定的岗哨位置,并在公安局规定的时间内准时起爆。爆后检查则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执行,待到确认现场已完成爆破任务,并无任何留存隐患后方可解除警戒状态。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无盲炮、爆破效果、有无爆燃、有无残药等现象,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通知爆破工程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爆后检查的对象也包括在本次爆破影响范围内的其他建筑物,确保其结构的安全性。

作者:金杰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