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这一年龄段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判断是非能力不强。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培养初中生的宪法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必要性

1.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与法治观为基本的科目,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法律观念培育,按照初中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同时具备了思想性、综合性及人文性特点。宪法教育是国家对人民的教育,其包含了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具备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并不完全,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屡见不鲜,而如何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是家长和学校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我国近年来不断推法、普法,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使其能够明辨是非,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有正确且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宪法教育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宪法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成为一个知荣辱、懂进退的公民,因此宪法教育的普及也是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方法

1.落实宪法意识培养目标。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宪法教育时,过度重视应试成绩,忽略了宪法教育的根本目的,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教育现状。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宪法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利用好教材,实施宪法主题教育活动,明确宪法意识培养目标,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宪法、敬畏宪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宪法意识。例如,在《中学时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升国旗、奏国歌的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教学,普及宪法中关于国歌、国旗的明确法规,如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初中生对于升国旗、奏国歌的活动已经习以为常,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兴趣和动力,而教师通过对宪法的介绍,让学生重新认识国旗、国歌的重要性,产生对宪法的敬畏心。

2.营造学习宪法的课堂氛围。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有些教师只注重宪法知识的理论讲解,忽略了学生理解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造成了学生仅将宪法知识当做课本知识来记忆,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则无法做到活学活用,单一的讲解方式也让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在备课阶段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的准备与采集,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对宪法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宪法知识。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加以利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五四宪法”以及“八二宪法”的诞生和由来,我国国徽的设计元素有哪些,国徽具备了怎样的含义,以及宪法修订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宪法的基本认知体系,用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把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相结合,营造提问情境,设置与宪法相关的问题,并引导、鼓励学生自发地开始讨论与研究。例如,在教学“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土地制度改革前后人民的地位的变化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公有制与国家权力归属两者的关联,让学生沟通讨论,交换所思所想,再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予以评价和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宪法学习氛围。

3.转变宪法意识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培育,把宪法教育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差异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宪法培育模式。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非常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通过播放相关的法律案例视频,或者普法动画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其在观看动画或视频时,树立宪法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在生活中多收集教学资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手法,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丰富宪法意识培养内容。开展宪法教育要结合实际,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宪法意识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延伸和拓展,要改变传统的一味讲解和灌输的教育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难以起到教育作用,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实践与案例分析,抛开应试教育的限制,真正把宪法教育作为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与法律观的手段与方法。例如,在教学《维护宪法权威》时,教师可以举例。杨某在上学期间经常参与打架斗殴,经过多次教育批评后仍然我行我素,最后其父母将其送到职业院校。随后,杨某父亲犯罪入狱,使杨某在学校受到了同学的歧视。于是,他心生不满,书写了一份对社会不满的“大字报”贴在学校门口,遭人举报后被公安机关逮捕。在这个案例中,杨某虽然是因为家庭原因导致了心生愤懑,做出了违法行为,但我国宪法规定,任何个人与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形式破坏国家根本制度,而杨某的行为已经违法,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与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通过落实宪法意识培养目标、营造学习宪法的课堂氛围、转变宪法意识的培养方式、丰富宪法意识培养内容的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包丽娟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