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政管理支出问题研究

行政管理支出问题研究

【摘要】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的观点。本文基于行政管理方向的已研究成果,重新明确了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探讨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政府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意义,最后借鉴企业成本管理与行政管理改革提出对行政管理支出进行控制的若干建议与措施,以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现状;控制

一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上升迅猛,其增速超过全国财政支出和GDP。行政管理支出过高,控制不力的现状是对我国当前制度结构的拷问。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成本的增加,行政管理支出一定程度的增长是合理的,但是增长的总量过高、速度过快以及结构的不均衡就属于不正常现象,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滋生贪污腐败,还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因此,降低行政管理支出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然而,目前学术界在行政管理支出概念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的观点。正确理解政府行政管理支出是降低行政管理支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把握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与结构,才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长期有效控制。

一、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和现状

(一)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政府为了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而安排的财政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从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支出用途可以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公务运行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专项支出。

(二)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逐年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其增长也颇为迅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以前。这一阶段,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是指行政管理费,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对外公布。与GDP相比,1992-2006十五年间,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费从463.41亿元增长到7571.15亿元,增长了16倍之多,远远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8%。第二阶段为2007年至2012年。2007年政府开始实行收支分类改革,没有了“行政管理费”这一类别。大体上,行政管理支出主要体现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与“公共安全支出”中,这两个类别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7年的24.1%下降至12年的15.73%,但相较于财政支出的其他方面如科教、文体、医疗等民生领域,依然较高。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和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横向相较于最近历史时期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我国的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普遍要高于这些国家。2006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基本都能控制在15%以下。因此,就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目前的绝对规模和相对增速,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和国际较高水平。

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较高的原因

(一)政府行政机构繁杂,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多,致使人员经费支出过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成目前的25个,中央政府结构趋于完善,规模逐渐趋于适度。但是,地方和基层政府行政机构规模依然较大。很多小部门的独立设置,造成机构臃肿,人员杂多,使得有限的财政资源不堪重负。加之我国地方政府有些部门职能模糊,职能过宽,有些领域和公共管理事务为多部门交叉管理,重复办事,导致行政管理支出再次增加。我国公务员制度也不健全,人员调动经常发生。多数政府部门存在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和借调人员。

(二)财政支出管理不规范,控制不严,政府公务运行支出较高

前些年政府公务接待都无标准无规定可循,公务接待力求大场面、阔消费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以考察调研之名公款出国旅游或国内游玩时有发生;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面子工程、节日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见不鲜;违规配车、超标配车的现象普遍。尽管十八大之后,党和政府的各项规定加大了反腐倡廉和削减行政支出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地政府公务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还隐性公务成本或者将“三公”经费故意隐瞒转嫁核算至其他经费中的现象。

(三)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决策失误损耗

我国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程序不科学,容易产生决策失误。目前多地政府部门决策前未进行充分调研、民意调查和对外宣传,有些是领导独揽大权,自行决定,有些是照搬以往程序和其他地方经验,还有些是缺乏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由此造成决策失误。这不仅给国家带来损失,造成行政管理支出的浪费和决策成本的增加,还影响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和公共管理,甚至有些还影响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三、政府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具体措施

政府应该从两个方面对行政管理支出进行控制,一是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模式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管控之中,主要包括成本管理方面,二是行政管理方面,从行政体制、制度建设等行政行为进行规范。

(一)借鉴企业管理经验

1、树立成本观念、系统观念,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树立牢固的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不断强化成本和效率意识,认识到行政管理支出控制对于部门工作、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意义,主动自觉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还应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制定成本管理战略,将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发展战略。

2、规范公款消费行为,制定消费定额和公务工作标准

规范职务消费项目,明确职务消费的范围,坚决杜绝公费私用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对职务消费数额制定明确标准,实施总量控制。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消耗定额、实现标准化工作和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各项公务活动实行定额管理,办公用品实行定额领用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强化公车采购和使用管理,严格公车配备标准;加强会议管理,控制会议规模,采用多种会议方式,严格会议审批程序;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公务接待范围;规范接待费开支范围,合理制定接待费开支标准;严格控制出国考察等活动;严格控制楼堂馆所等建筑物建设;加强党政机关节能建设,节约用水用电。

3、从创新方面着手

政府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应该从创新方面着手,一方面创新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流程,一是整合工作资源和流程,确定各科室的主要业务,规范科员的业务程序,撤销繁杂的工作环节,并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建立网络政府。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的政府运作模式,不仅能够迅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进行行政处理,简化政府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公务人员数量和办公场所,压缩管理运作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管理支出。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引入企业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如VE价值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等等。二是政府主动打破局部领域的垄断状态。政府管理的垄断性质是不能改变的,但局部领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在一些公共物品的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社会化领域以及自身管理提供服务领域中,引用市场竞争机制,不仅有利于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廉政建设,还可以预防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防止产生“近亲外包”。

4、加快预算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改革,以实现预算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进行会计模式的转换,由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转换为基金会计模式。完善我国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改革、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制度,适应经济发展合理使用新预算会计科目系统,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结合使用。

(二)行政管理角度

1、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政府

政府职能是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职能权限分配不明确,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就会产生“越位”、“缺位”等问题。因此,转变政府职能,理清行政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府,是降低行政管理支出的重要途径之一。

2、精简机构,缩减规模,完善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精简各类公务办事机构,撤销不必要的政府部门。裁撤和分流不必要的工作人员,采用现代企业竞争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改进部门绩效考核,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公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政府公务人员真正做到能进能出,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和活力。同时,应适时提高公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这与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并不矛盾。公务人员数量的减少、素质的提高与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公务人员数量的减少、素质的提高能够极大提高政府办公的行政效率,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而公务人员工资福利的增长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十八大以来印发的各项规定一并形成系统性文件,规范政府行为和经费开支,对职务犯罪和贪污腐败严惩不贷,以降低政府内部损耗成本,遏制腐败现象。

4、完善预算管理、科学决策、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监督

政府审计等各项制度建设强化财政预算,规范财政支出。一是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将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的资金统一到预算控制之内,形成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系统。二是加强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行政财务管理改革等。完善科学决策体系,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强决策民主化,多进行民众调查和听证,多征询学者意见,提高政策透明度,推进政务和信息公开,防止政府决策失误产生的成本。建立透明完善的政务公开机制。政府信息制定不公开,政府建设不透明,不利于公众监督。因此要降低政府行政费用,必须有透明完善的政务公开机制。只要把政府的公务运行账目详细公开,勇于接受公众的监督,采取严厉问责,铺张浪费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加强执法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政府日常行政支出费用的管理,提高经济监督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对部门经济效益、经济责任、资金使用进行详细审计审查,及时对外公布政府行政费用使用情况,对发现的财政问题移交纪检委和检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参考文献】

[1]赵盈.公共预算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成本控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倪军等.企业成本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温美荣.勤俭从政与政府行政成本关系研究[J].行政论坛,2014(2)

作者:夏炎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