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论道路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略论道路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条件

地貌单元为扇上平地和河漫滩地小区,其中线路起点至大清河灌渠段属于扇上平地,自大清河灌渠至线路终点属河漫滩地小区。线路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场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层岩性评估区内地表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依据相关资料评估区第四系厚约400~440m,其地层及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下更新统(Q1):主要为杂色粘性土夹半固结粗砂、中粗砂,底界埋深约400~440m。中更新统(Q2):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及粉细砂层,底界埋深约250~280m。上更新统(Q3):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夹粉土及细、粉砂,底界埋深约120~140m。全新统(Q4):主要为粉质粘土及中、细砂,底界埋深约20m。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估区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Ⅰ2级)、华北断拗(Ⅱeq2级)、冀中台陷带(Ⅲeq2级)之牛驼镇断凸(Ⅳeq2级)。区域性主要断裂为太行山前定兴石家庄深断裂、徐水安新断裂、牛东断裂。定兴石家庄隐伏深断裂位于评估区西约30km,长约200km,走向NNE,倾向SE,倾角60~70°,为中新生代的正断层。徐水安新隐伏断裂位于评估区南约10km,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60°,长约50km,正断层。牛东断裂,位于评估区东约20km,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正断层,新生代以来活动强烈。太行山前定兴石家庄隐伏深断裂、徐水安新隐伏断裂两条断裂所切割的地层大部分为古近纪以前地层,局部为新近纪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迹象不明显。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公路沿线地层除表层的杂填土以外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土层。公路路基部分勘察最大揭露深度为13.5m,大桥部分最大揭露深度为47m,均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岩性以粉土、粉细砂、粉质粘土为主。工程设计中,路基涉及到强夯处理、路堑墙、网格防护等措施,在局部回填土较厚地段、新旧路基结合部分和普通路基与桥梁交接处有可能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综合确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公路沿线应做好防渗排水的措施,洪水季节加强对大清河水位的监测,加固河堤,边坡、桥头等部位,加强对桥涵的管理,保证公路沿线及周边排水畅通。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地面沉降是本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但沉降速率比较小,且为区域性沉降,具缓慢、整体沉降的特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承担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的阶段性资料,截至到2005年,评估区一带累计地面沉降量为200~300mm,小于1000mm,属轻微沉降区。现状条件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本项目属对原有旧路进行改扩建。道路建设不会改变原有地形地貌。沿线设置取土场取土深度控制一般在2m以内,弃土场为废弃坑、塘等。工程建设中的取弃土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地面沉降是本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其成因与地层结构、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区域一直处于沉降状态。评估区地表和浅部土层由粉土、粉质粘土土层组成,下卧含水砂层,具备发生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土体结构。当遇暴雨、持续性降雨或是在农业灌溉季节,形成地表大面积积水并渗透潜蚀土层,进而形成渗湿地裂缝。白沟引河大桥段引河存在明显弯曲,加之该河段岩性疏松,当河水水位上升,进而可能形成河流侵蚀塌岸灾害。根据上述分析预测,评估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河流侵蚀塌岸。防治措施与建议加强对自身及边建筑物的观察,尤其加强雨季与农业灌溉季节的巡视,注意其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的影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局部回填土较厚地段、新旧路基结合部分和普通路基与桥梁交接处,地基土层结构及岩土力学性质可能存在差异,有可能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时,应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作者:郭建华单位: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