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论民族音乐艺术

略论民族音乐艺术

1.民族音乐概况

啊咩咩支“恩准”(山歌):是啊咩咩先民在采集、狩猎时期度过了漫长的、极度艰苦的岁月。我们从现在的“恩准”(山歌)的每一句开始后的长音看,都是啊咩咩先民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招呼同伴时发出声音遗留下来的痕迹,这种长音还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哀伤,与那时的疾苦生活有关,从整个歌曲中仍可以听出大西北草原风格的环境痕迹。山歌为五声音阶商调式,节奏自由,一般为上下句结构。只在山间田野中演唱,或者在寨子的公房中演唱,有时候是自己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是男女对唱,唱相互的相思之情,山歌既是男女传达爱情的一种方式,也是爱情的媒介。

2.民族音乐特色

啊咩咩支“芒图瑞鲁”、载瓦支“谷筒直”(舂米歌):“芒图瑞鲁”、“谷筒直”,是一种劳动歌曲,“芒图”意思是舂谷,“瑞鲁”是衬词,萌芽于青康藏高原时期,进入农耕后,在青海南部的蘘谦和西昌一带已经有不少稻谷栽种,为了去壳就要舂谷成米,因此先民们用大圆木头做成舂碓,又用长木头做成中间细,两头粗,可以用两只手握住的舂棒,在舂米的劳动中自然产生一种哼鸣,随着舂米的自然节奏和自然哼鸣,加进了语音,逐渐形成了歌曲。这种哼鸣是产生舂米歌的基础,之后又吸收了“木沾”曲调的一些元素更加完善了舂米歌,在平常的生活中谷子多了,一个人舂费时间费劲,就两个人舂,随着舂棒的你起我落,歌声和哼鸣自然起伏,后来就形成了二部重唱歌曲和多声部歌曲,是五声音阶微调式,上下结构,节奏鲜明,旋律此起彼伏,优美动听,有时是一个人唱衬词做节奏,一个人唱旋律,有时又是都唱旋律或都唱衬词,一个唱第一拍一个唱第二拍,在一边挥汗如雨的同时,一边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忘记劳累忘记了幸苦。

3.民族音乐含义

啊咩咩支“麻石约”、载瓦支“佐互”(催眠歌):远古时期,母亲哄孩子睡觉时自然产生的哼歌,后来加入了语音而逐渐形成了歌。“麻石约”为五声音阶商调式,“佐互”为五声音阶宫调式,歌词结构不严格,有一定得随意性,节拍也无定格,两个支系语音不同,形成两种曲调,也说明他们是紧靠着的两个小群体,在曲调安详柔和的歌声中,小孩听着妈妈的歌声慢慢入睡了。

4.民族音乐创作

“卡枯歌曲”:“卡枯歌”通常译为江头的歌,“卡枯”是地名,据说在怒江、澜沧江、恩梅开江、迈立开江上游某地,是啊咩咩祖辈居住过的地方,也是曲调的来源地。曲调节奏明快,属农村小调性质,上下结构,五声音阶徵调式,四分之二拍。

5.小结

叙事歌曲和曲艺音乐啊咩咩支“木占”、载瓦支“勒来”(木占和勒来均译为长诗调):啊咩咩先民在采集狩猎时期,当他们打到野兽回到住地围着火塘,烧烤吃肉的时候,有人讲打到野兽的情景、有人讲故事、有老人在讲迁徙过程,由讲述到韵白逐渐形成简单的曲调,他们讲着、唱着,在唱的过程中带着一些口语“哎列、哎列、哎列、哎列、哎…”(啊咩咩支衬词)和“羊哎、羊哎…(载瓦支衬词),形成了独特的曲调。旋律叙事性强,曲调明快,五声音阶商调式,四分之二拍,上下结构句,在任何场合均可演唱,它既是叙事歌,也是曲艺,具有双重性质,即唱劳动生产过程的创世史诗,也唱民间故事,演唱者双手拿纸扇、用右手中指和食指敲扇骨作为节奏演唱,唱季节歌、唱迎春歌、唱结婚歌、唱贺新房歌等等。

作者:穆贝玛途单位:德宏州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