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室内设计类职教探讨

室内设计类职教探讨

1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组成,而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课程学分制,不同的专业课导师负责不同的课程教学,然而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专业学习系统性的不足和在教学效果方面缺乏跟踪监督,从而使教学计划显得松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关键还是在于难以维系师生之间持续的教学沟通,因此提出双导师制的构想正式基于对此的改善。双导师针对学生而言除了目前状况下的课程导师维持不变外,另外为其增派固定的专业导师,在入学之初即可平行分配组合,学生除接受系统的课程导师教学环节外,还有固定的专业导师对其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专业思维等方面的跟踪辅导和监督,并且专业导师可以带领学生介入市场实训,提升实操能力,时间分配与课程教学相互协调,同样设定明确的培养计划,以保障教学效果,这样的搭配模式,可以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教育目的。

2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是在高校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模式,但在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以下)环节中利用工作室制度的院校并不多,主要还是师生配比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所致。工作室制度是与导师制相辅相成的,由专业导师建立的工作室实践平台既能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又能保障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系统化。弥补了市场实习的不规范,也优化了传统教学纯粹理论化的纸上谈兵。工作室教学实施难度在于师生数量配比和有效的教学监管制度,然而作为利大于弊的策略,无论实施难度再大也应当坚持落实。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实践并重,是课堂的延展,也是教学改革和升级的开拓地。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水平的同时,导师和学生的零距离互动,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最终必然使得专业教育效果能得到显著改善。

3学生激励制度

其实教学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是“交流”,如果说双导师制度、工作室制度是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那么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容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专业学习更为重要。班与班交流、年级之间的交流、系科之间的交流、校与校交流,甚至国内外的交流,既需要内部交流,也需要走出去和外部交流。如何实现交流的意义最大化,通过建立广泛的交流渠道和平台机制,可以使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进行自我引导,由此引发的意义难以估量。著名数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最伟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一旦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也能为教学的计划开展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具体而言,激励制度包括开设教学观摩活动,实习考察,广泛的联谊交流活动,专业学习竞赛等等。其中最有成效的可能是专业竞赛活动了。从交流的系统性而言,专业竞赛是最直观的交流,在竞赛过程中综合性能力的训练,技能操练、思维碰撞交融等,从多方面刺激和感化学生。同时,在激烈竞争的平台上,带动了学生专业探索的欲望,在比较中提升和塑造自己。不仅如此,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学生能历练自己的心态,适应市场客观的生存法则,并且在收获与荣耀之下催生明星学生,形成“优生表率效应”这能有效带动集体学习氛围,在这方面,优秀院校都是非常重视的。

不仅如此,通过校际乃至全国性竞赛,学生对明星设计师、对专业大师、对知名企业和专业行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和构筑职业梦想,这些都是在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也是促使学生优秀的要核。总之,专业激励机制具有强大的教学潜能和丰富的溢出价值,应当积极导入专业教学环节中!俗语有云:教学相长,室内设计教育应当追求教与学的双赢,教者有所慰,学者有所成,和谐共进。在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改革中必须以此为第一要务,践行专业的研学、系统的督学、实践的导学、激励的自学,一言以蔽之:围绕交流为核心的综合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交流的“魔力”,实现勤学、活学、乐学的美好图景!

作者:刘万彬谢晓影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