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整合教育

语文教学整合教育

1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口,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就会对“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有所认识。如初一上学期教学《女娲造人》的时候,就可引导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做出应有的认识,生命教育应从认识生命开始;当学习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时候,他们会思考:对于弱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得到了快乐,他们会明白“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命”;当学生在高声朗读《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将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从优美的文章中感悟到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生命不仅是我们人类所具有,我们周围的一切皆有生命,我们要用心感受,更要用心呵护。我们在关注人类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用心灵读冰心《谈生命》的时候,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灿烂,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2在阅读中体昧生命的价值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对于生命教育同样是这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它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主要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万籁寂静中听到的、看到的最美丽的声音、最美丽的风景。她的作品中散发着她对生命的强烈的珍爱。张晓风的《行道树》用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敞开奉献者的胸怀,赞扬奉献者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的崇高灵魂;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举两个事例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生命就会更加多姿多彩。学习这两篇短文,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意味深长的涵义。这些课文学习,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同样过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活得充实、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

3在作品分析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学文言文《j良》这课时,引导学生分析屠户在遇到狼后的心理变化、狼的表现、故事的结局,让学生意识到在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保全自己的生命。在《蝉》和《贝壳》两篇短文中,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的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阅读学习这两篇短文,学生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4在写作中表达感受。写出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对文本解读的认识,对生命意识的感受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

5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实践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不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应对失败的能力。因此,可以开展一些生存技nl~gll练活动,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让他们明白一生中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关键是你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还可以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桑兰、霍金、贝多芬等,并结合语文课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鼓励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气馁,笑对人生的失败,展现生命的韧劲。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不知不党中引导了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语文新课程解放了人的思想,彰显了人的个性,语文教师更有责任用自己的生命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会在语文教学中体验到每位学生无限丰富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