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一、和谐社区实证研究—百步亭花园社区为例[②]

以下将以百步亭花园社区的建设为代表具体介绍和分析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程。

2.1百步亭花园的社区管理

在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初期,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设计了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共同管理的模式。三者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但共同的目标一致。房地产开发公司对物业管理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业主委员会以硬件支持: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要求以及业主的意愿管理;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利益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基本上形成了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延伸到社区管理的模式。

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进行社区管理,在中共江岸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2000年成立中共百步亭花园社区委员会,下设若干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党委书记由社区党员代表推选。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在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区政府对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全面授权、达标上岗、窗口服务、挂牌承诺”职能管理。同时,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领导的社区居委会也诞生了。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代替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新三位一体指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居委会形成新的管理主体。

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运作,政府不承担管理经费,完全*物业费来解决。新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党的领导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当前日益普及的商品房小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目前社区管理的有益的探索。

百步亭花园社区是施行的新三位一体管理理论模式,这体现了社区管理模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的发展模式更加能够满足建立和谐社区的要求,为实现和谐社区的构建提供了体制结构上的支持。

并且,百步亭花园社区还是一个社区自治的社区。百步亭花园社区的资金不是*国家划拨,完全*物业费来解决,运用在本社区的建设中。除此之外,百步亭花园社区还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工作中,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是社区的主人翁。体现社区自治的各种优点。

2.2百步亭花园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保障

百步亭花园的管理理念是“共建、共住、共识、共管、共创、共享”。管理理念强调社区管理的广泛参与,体现了社区建设和管理主体的权利。该理念使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形成了社区利益共同体认同基础上的广泛参与,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制度规范、社会塑造、环境教化及社区文化,使社区管理高效运行。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长期社区民主参与管理的实践基础上,代表社区管理的新发展趋势。

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规范的制度保障,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百步亭花园社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先后制定百步亭花园社区业主公约、精神文明公约以及房屋、水、电等管理规定144条。强调绿色社区概念,强化环保意识。社会秩序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完美结合才能使制度提供有效保障,百步亭花园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魂的口号。使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实现无缝结合。

2.3百步亭花园社区的服务

在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体,由于功能定位的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功能不同。

2.3.1物业管理公司

1998年9月16日,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正式成立,为了更好满足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的需要,2001年6月29日武汉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房地产开发功能和物业管理功能的分离,使各自更好致力于主业的发展,更好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国家关于物业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具有房屋维修、安全、绿化和保洁等四项职能。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和后来成立武汉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首先履行的是房屋维修、安全、绿化和保洁四项职能。

在很好完成物业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之外,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社区居民利益为最高服务原则和社区居民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不断根据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种类。例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信访接待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外,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居民需要设立家庭紧急求助装置,定期举办医疗健康讲座和保健咨询,定期对6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检。社区物业管理费支付体检费。社区信访接待中心一切以解决居民的问题为出发点,承诺“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笔笔有记录,件件有回音”,实现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上访老户。

2.3.2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由武汉安居下程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在社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共同构成百步亭花园社区服务网络。为方便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服务。

2.4百步亭花园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

2000年成立中共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辖一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48个党小组,通过“党小组门栋组织制”、“24小时党员责任制”和“社区与党员所在单位联系制”,将社区中分属不同单位的党员有机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之家”,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定期举行社区党课,开展“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活动。同时补充党的新鲜血液,在社区中发展新党员。

2001年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基于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原则运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经过考试上岗,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学历层次比较高,80%是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居委会基于市场经济原则运作,其经费来源于部分社区居民的物业管理费。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社区居民监督下开展工作。

2.5百步亭花园的社区文化娱乐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建设了一批社区活动中心,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具体活动中心如下表:

以社区活动中心为平台,百步亭花园社区先后成立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足球队、队、门球队、礼仪队等,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强化邻里之间的互动,形成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了紧密的基于社区的社会网络。

2.6百步亭花园社区的爱心工程

百步亭花园社区属于安居工程,其部分社区居民属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针对该问题,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基金形式成立了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其基金有200万元。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主要是帮助社区内家庭生活困难的子女上学,对学习优秀者进行奖励。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主要是帮助社区内老弱病残及特困家庭,对社区居民的困难进行援助。

百步亭花园社区的功能非常齐全。根据功能主义理论模式,百步亭花园社区具备全面而完善的功能,能够满足全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百步亭花园社区具有完备的社区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社区服务中心、百步亭花园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百步亭花园的社区文化娱乐等,这些组织发挥各自的功能,把社区构建成一个体制完善和功能全面的“小社会”。

二、和谐社区理论阐述

1、和谐社区的涵义及特征

和谐社区,应该是一个在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居民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良性互动的社区。和谐社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社区组织结构合理,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社区稳定安全。社区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干部队伍和社区队伍,能够真正尊重、真情交往、真诚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

二是居民对社区事务能够广泛参与,居民民主意识强,社区自治化程度高。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参与社区事务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

三是社区内有轻松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

四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能得到保障,社区单位和一般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

五是社区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标准。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应当把创建和谐社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人点,只有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成为一种现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在我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理念的重大转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也标志着国家战略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了追求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真正意义始终在于它是整体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作为局部的社区是一个包含了整体社会基本信息的独立单元,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杜区都有对应的表现。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把握了社区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把握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原理,对于把握和谐社会就有了基础和借鉴。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了,整个杜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因此,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3、和谐管理理论概述

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理论与战略》一书出版,他根据对有关组织系统和谐运行机制的思考,提出了“和谐理论”[①]。

3.1概要

和谐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组织。理论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对和谐性的界定为:“系统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和谐管理系统观为:组织发展两轨两场的控制机制。两轨即系统的组织手段和社会的法律制度,它是系统成员的行为边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约束力。这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两场即“协同力场”和“促协力场”。协同力场是由组织机能、人的精神、道德、行为习惯和系统文化等构成的一种无形的内部环境;促协力场是对协同力场产生影响的系统外部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规范。理论构架为:运用系统观,围绕组织演进前后和谐态的对照比较,分析导致组织出现无序及不协调的负效应的构成成份,并针对之提出和谐控制机制,,同时设立和谐预警系统作为保证和监控系统和谐演进的重要手段。

3.2特点

1.和谐理论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体现了古今贯通、中西结合及文理互补。在它不仅关注现代管理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既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也注意反映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在体现理论的普适性的同时,又能针对中国自已问题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法;另外,还注意到自然科学规律研究结果对管理研究的启发和借鉴,如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的许多成果和思想的借用,也注意组织管理活动的人文特色,力求二者的有机整合。

2.和谐理论在理论的功能上不仅注重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更注重回答怎么样。和谐管理理论不仅关注和谐管理思想及其具体的理论描述,更关注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它从组织发展目标入手,注重追求最有效地发挥组织系统整体功能的和谐机制的形成及组织向和谐态的演化过程调控。

3.和谐理论在研究哲学上强调“总体论”和不断追求“完善”(即和谐状态)。它打破了传统的管理“适度论”或“理性论”,提倡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完善”,明确了管理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如何互补问题,这有利于发现低层次上构成的不完善,而通过系统自组织在高层结构中得以弥补。

4、和谐社区的创建

在以上理论的的支持下,以及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建设和谐社区还需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建设工作:

4.1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当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和谐杜会的关键是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工作犹如扼守要津,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党在基层的组织形态和工作方法实现突破和创新的过程。“窥一斑而知全貌”,从建设和谐社区中积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同时能够使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4.2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基层干部队伍。街道干部和群众贴得最近,听到群众的呼声也最多。构建和谐社区,干部的素质是关键,必须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在说懂、说通、说服上下功夫。所谓说懂,就是要让群众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真正知情;所谓说通,就是让群众了解我们办事的目的,消除顾虑,心平气顺,乐于接受;所谓说服,就是让群众心悦诚服,认同接受。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设立“民愿接待”窗口来掌握民情,缓解少数群众的不满情绪,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通过举办各类群众论坛,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取社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广泛派发居民联系卡,使群众遇到困难能想到、找到、见到社区干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同时,还要通过向群众报告工作,聘请廉政监督员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帮助。

4.3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良好的参与机制融洽居民关系,推动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健作用。能不能整合好杜区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大小和人心向背。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和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利益群体所表达、所代表的特定群体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以及通过合适的载体和途径,使他们得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机会。而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其目的就是要淡化和消除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隔膜和疏离、排斥状态,强化社区团结意识,重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和相互接纳意识,使一切有利于社区发展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活动得到支持、才能得到发挥、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

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对那些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事务,要广泛地吸收不同群体的居民群众代表参加,不仅要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且要让他们参加研究讨论。要注意提供充分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可以由单位、街道、居委会、群团组织出面组织参与;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还要注意要按照国家的改革要求和相关政策,逐步在居委会中推行“议行分设”工作机制,实现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从而使社区不同群体的居民通过民主的制度安排,在社区的政治舞台上实现和谐的利益表达方式,为社区创造安定、有序的民主政治氛围。

4.4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将其与社区居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先进的文化建设凝聚社区人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发源于社区,发展在社区,通过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等形式,吸引社区不同群体的居民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发挥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同时可以使居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

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社区居民,以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使不同群体的杜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谐。要保证经费投入,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大众化、文化设施普遍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新格局。

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社区的成效。为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具体工作做起,结合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的实际,不断创新道德建设的载体、形式和渠道,深人开展“和睦家庭、文明社区、诚信商家”等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上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努力培育诚信守礼、尊老敬老、邻里和睦、爱护环境、爱护公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良好风气。

4.5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让健全的保障体系惠及社区全体居民特别是社区内的困难群体。群众的生活问题始终是涉及全局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社区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从落实困难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人手,始终把困难群众的“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与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作为大事来抓。建设和谐社区,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利益。由于困难群体无工作单位,社会活动的空间狭小,因此社区常常成为他们生活的最主要依托,他们也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受惠者。当前的着眼点,是要解决社区内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要面向社区内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等群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发社会服务岗位,可充分利用社区劳动就业中心,收集用工信息,进行职业介绍,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积极采取社区服务与再就业相结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再就业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再就业相结合的办法,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就业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继续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实物救济、基本医疗、慈善医疗等救助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法律援助网络。

4.6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居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社区”。构建和谐社区,除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外,引导居民爱护社区环境,创造一个整洁美丽的家园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社区环境治理,贵在人人参与。要在社区内倡导环保从个人、家庭、社区做起,逐步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素质,使“绿色理念”渐渐扎根居民心里。社区要通过宜传教育,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居民树立“爱护社区就是爱护自己,美化社区就是美化自己”、“社区连着你我他,环境优美*大家”的意识。同时,要加大对社区环境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增加社区绿地面积和植被,处理好社区内的污染源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护社区环境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的大氛围中来。

总之,创建和谐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措施之外,还包括如建立社区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总之,和谐社区的创建需要社区内所有单位、所有个人的共同参与。要让社区居民都意识到:只有社区这个“小家”和谐了,我们的社会这个“大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三、由百步亭花园社区得出的启示:

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提升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自冶的能力。笔者认为当前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应主要起“引子”和助力的作用,其角色应如下定位:一是引导者。政府既要引导社区实现和谐,又要把构建和谐社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组织者。政府应为社区培训干部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向社区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等帮助社区组织与完善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三是监督者。对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各项活动,政府应强化监督职能防止其超出法律范围行事。四是保护者。政府应对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必要的政策保护,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政府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该社会办的事交还给社会去办。同时应明确自身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突出社区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和谐社区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政府的财力是十分有限的。建设和谐社区的经费大量的还要依*社区自筹。应建立稳定可*的社区经费筹集机制。为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性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大社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应完善社会捐助制度使社区能够较为充分地获得社会财力的支持。

3.构建社区居民参与平台。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努力构建适宜社区居民参与的平台。使居民的参与冲动能够有机会释放出来。构建居民社区参与平台应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性平台为主。以社区志愿者队、服务队等非法定性平台为辅,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加强社区建设与居民自身利益的关联度,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存度,使每一位居民都真正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和谐社区建设有不竭的动力。

4改变行政方式,增强单位与其所在社区共建互动。不同性质的单位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主要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这些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由于缺乏共建的内驱力.绝大部分单位的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应该变行政方式为利益引导提高社区内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根据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分别作出共建要求,不能一刀切。对于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应该通过社区提供必要的有偿服务等形式进行互动共建;而对于公益性单位,特别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则应无条件地为社区提供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应有具体的规定.应该量化,即明确规定这些单位一年应为社区提供不低于多少人次的服务,并将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作为这些单位年度考核或财政提供支持的主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序主编.城市发展中的社区建设,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朱毅.城市社区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论文,2005.

[3]李应龙.构建和谐社会从构建和谐社区入手,求索,2006(03).

[4]赵麟斌.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关系探析,闽江学院学报,2005(12).

[5]陈平.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谈建设和谐社区,求是,2005(07).

[6]周永学.《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出版社,2005.

[7]冷溶.《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03月01日

[8]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9]王伟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0]构筑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平台,《中国民政》2006年10期.

[11]王玫.2007-2008年最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管理百科全书,当代法制出版,2007.3.

[12]肖永清.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四川戏剧》2006年01期

[13]单菁菁.关于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