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研究生施教艺术

提高研究生施教艺术

一、换位思考。是良好沟通的阶梯

我曾经研读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从学校的花园里摘下一朵最大的花,他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和蔼地问小女孩:“你摘花干什么?”小女孩含着眼泪回答:“我的祖母病了,我要把这一朵最大最美的花献给她。”听完小女孩的叙述,苏霍姆林斯基微笑着,领着小女孩走到花园里,又精挑细选,摘下两朵花,对她说:“你是一个很有孝心、很懂事的孩子,现在你可以把这两朵花献给你的祖母,还有一朵是我对你的奖励。”这就是教育家换位思考、巧妙育人的典范,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教育魅力。

(一)换位思考,就是不要忘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谓“换位”,就是指一个人应设身处地从他人的地位、年龄、知识、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去理解和处理事情。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会说:“你那样做,有没有考虑过他人的感受呢?”这其实是要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回想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我们曾不满老师不理解我们的感受,训斥或体罚我们,喜欢那些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凡事冷静处理,能静心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老师。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不能用对敌的办法对待学生,不要训斥体罚学生,不要孤立地看待学生,要用爱心劝导来感化学生。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理解学生,把自己换到学生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然后选择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这样的教育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会奏效。

(二)换位思考,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许多人的指导与帮助,但是每一个学生却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这是人本的核心。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与学生平等交往,遇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思想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多替学生着想,进行“换位思考”和“换位分析”,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换位思考”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至今仍然摆着老师的架子,不能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那么师生的心理距离将越来越远,更谈不上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心理是一个无比绚丽多彩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师应视之为教育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教师如能换位思考,师生间就可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

二、认真倾听。是与学生贴近的秘诀

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认真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认真倾听,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技巧

了解学生,班主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了解学生方能真正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的共鸣。了解学生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能使班主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倾听还能使班主任了解学生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了解学生的疾苦。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只有静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愿望。认真倾听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就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一旦教师转向学生,静心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发现自己那些以往隐藏不露的思想被教师倾听并认可时,他们就与教师建立了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教师就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也会更易沟通,此时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二)认真倾听,是教师与学生贴近的重要方法

认真倾听,班主任首先要有耐心,不要抢先发表“高见”,要积极鼓励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怕耽误你的时间不敢继续说下去时,你可以说:“没关系,你说下去。”以打消他的顾虑;如果学生紧张,说不出话来,你可以说:“不要紧张,慢慢说吧。”以放松他的紧张情绪;如果学生有话不敢说,“欲说不说”时,你可向他表示:“老师值得你信任。”这样他会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就愿意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多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等于多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听,适当的时候用表情或者简短的语言,加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理解,给学生心灵上带来温暖。比如,听到疑惑费解的地方,要求他作出解释,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他讲的话得到了你的重视,他们就愿意接近你,有助于他们有更好的表现。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一种相互间的尊重、一种积极的赏识、一种热情的期待、一种无言的爱。

三、真诚赞美,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一)真诚鼓励,是无限的动力源泉

鼓励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河;老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积极探索,积极创新。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赞扬学生前进过程里的每一点进步,若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则会扼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慧眼,一旦捕捉到闪光点,就要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知、被重视的感觉,唤起学生的自强和自信,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学生是一朵花,需要赞美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巧用赞美,方能游刃有余,培养出坚实的果实。班主任要善用鼓励这一法宝,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二)真诚鼓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你想要人家有这样的优点,那么你主动这么赞美他吧!”赞美学生,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教师在赞美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在肯定、夸奖的同时,要流露出一种愿望,含有一种引导和企盼成分。有一学生王某,成绩平平,既不出色,也不落后,平时较沉默,对班里的事漠不关心,不愿参加活动。一天,一件小事改变了他。那天,学校开运动会,班里有位学生扭伤了脚,平时默默无闻的他立刻主动背起受伤的同学直奔医务室治疗。我抓住这一机会当众表扬了他,在运动会结束后的班会上,又由衷地赞扬了他关心同学的好行为。并指出关心同学也是维护班集体的表现,号召大家要向他学习。后来我发现王某对班级不再像以前那么冷漠了,下课时多了与同学问的说笑,开晚会的时候主动布置班级,篮球赛也能积极参加,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下一任的班委改选中,还被同学推选为生活委员。这就是真诚鼓励的力量,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良好效果。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要用新论视窗誊JIAOXUE戮CA瓣N黼KAO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激励和爱,让他们心领神会,信心倍增。

四、心灵沟通,情与理要双管齐下

(一)心灵沟通,“动之以情”是前提

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以情为重,这个情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之情。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班主任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感召力,把握好语言的情感。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一旦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那么,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把内心的秘密向老师倾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劝导和教育乃至批评,都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紧锁着的心门就会被“爱”这把钥匙轻易打开。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感情淡漠,甚至讨厌、呵斥、挖苦,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敬而远之,或心生愤恨,这样就很难有效地转变学生的思想了。

(二)心灵沟通,“晓之以理”不可少

实践经验证明,班主任工作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者并重。教师往往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满以为只要付出足够的爱心,学生就一定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然而,事实上偏偏有些学生不吃这一套,你对他动“情”,他不当一回事,甚至认为老师“软”,根本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因此,教师不可一味地动“情”,该讲“理”的时候一定要讲“理”。一位新生进校时不思学习,常与老师顶撞,甚至恐吓老师,与老师敌对情绪较重,还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我主动家访,了解到他父母亲在外打工,缺少父爱和母爱,所以他变得冷漠、偏执,也染上了不良习气。我首先从生活上关心他,他睡的床铺坏了,我立刻找人来帮助他修好;他跑步时跌伤了腿,我带他到医院去治疗;运动会时他丢了手表,我发动班里同学帮他一起找我常抽空与他谈话,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状况,表示自己对他的关爱。渐渐地我发现他的思想态度有所转变。他再犯错误时,我结合实际情况,帮他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在经过一次又一次“晓之以理”的谈话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思想认识转变了,不再欺负同学、顶撞老师,学习进步了,还主动写了一份保证书给我。对于这样的学生,倘若我只是动之以“情”,面对犯错的他既不及时指出错误也不讲明道理,那么,他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倘若我一味地批评、斥责他,不停地给他灌输道理,他也听不进去,更不会接受我的良苦用心,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情与理并重,爱心与耐心并举,苦干加巧干双管齐下,做到学生思想反复不松动,言语顶撞不动怒,转化后进生不怕烦,耐心引导能服众。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做到换位思考,认真倾听,真诚鼓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不断实践,努力提高施教艺术,才能与学生之间搭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里,教育才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