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小议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自然灾害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冲击

自然灾害破坏家庭物质基础房子是人们赖以居住的场所,能给人以心理依靠,满足人们对安全感的需要。财产是一个家庭维持生计的物质基础,包括室内的和室外的,如存款、家具、家用电器、生活用具、农作物、树木、牲畜等。③其中,房子和大部分财产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是很难转移的,因此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比较容易遭受损失。

自然灾害破坏家庭组成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分子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家庭分子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组织,家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家庭模式和类型”。④简而言之就是家庭构成成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家庭教育在其中体现为由长者对幼者所施加的各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然而,当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个家庭的组成结构会受到破坏,从而对家庭教育造成冲击。

自然灾害冲击着家庭成员的心理世界灾害不仅对家庭成员造成生理伤害,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创伤。首先,会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人,会有难以抚平的伤痕。第二,让人没有安全感,即使没深受其害,也会人心惶惶。第三,加重人对自然的不可抗力的无能为力感,也可以说有挫败感,觉得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可知,自然灾害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抚平,在灾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或障碍,因此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自然灾害背景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长缺乏有关灾害教育的培训,防灾意识薄弱。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或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没有或很少对家长进行防灾、避灾、自救等教育培训。由于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缺位,导致很多家长无法辨别灾难发生的征兆、不能掌握灾难逃生技巧、无法积极地进行灾后自我心理复愈和对孩子进行心理康复辅导等。当灾难发生时,多数家长们不仅无法及时组织家庭成员合理逃生;灾后,很多家长自身处在恐惧中不能自行摆脱,不仅意识不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灾难教育。“灾难教育是指为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通过有效的方式所进行的促进个体灾难应对能力的教育”。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口号“学会生存”,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其中和孩子的自救能力有限不无关系,因此父母对孩子开展灾难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在当下,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家长没能意识到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和自救技能远比孩子能考多少分重要。

第三,灾后忙于重建家园,忽视对孩自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住房或财产的毁坏。为了弥补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家长们往往把精力投入到家园的重建上,从而无心管教孩子,忽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第四,灾后孩子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没能得到有效帮助。经历过灾害,孩子们所受到的心理、生理创伤是难以估量的。死亡感觉、死亡焦虑、心理麻木、无对象发怒等是人们经历自然灾害后比较常见的心理创伤症状,心理咨询理论者们习惯将它们统称为自然灾害综合征。由于家长自身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创伤,抑或者家长缺乏对这些创伤的认识和有效应对技能,从而导致孩子们灾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提升自然灾害背景下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提高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教育孩子应对灾难,学会自救。把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到家庭教育中来,并且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防灾意识,加强对灾害知识了解以及预防技能的训练。防灾自救教育要从早教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孩子的逃生自救能力,而且要引导孩子有效地将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应当教育孩子在灾难发生时首先要能保障自身安全;其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来提醒大家逃避危险;再次,学会以求救、报警等方式来帮助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同时很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发挥了人性的真善美。

第二,教育孩子直面灾害,学会生存。当孩子经历或目睹了大灾害后,往往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应激性创伤反应,如极度害怕、恐惧、无助,并出现焦虑、愤怒等。这些心理创伤会延续数月,甚至数年。灾难会以闪回的方式不断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或梦境里,使他们对相似环境产生恐惧,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得过于警觉等。解决灾后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早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理解孩子内心感受,给他们以共情、关怀等。

第三,回归学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重大自然灾害后,受灾地区都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学校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它的重建关系着当地众多儿童的发展。学校能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弥补家长在这些方面知识的不足。如果学校能够有效利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则能为灾后儿童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有效帮助孩子抚平心灵创伤。如果家长能够和学校教师保持良好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联手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校环境会十分有益于孩子灾后心理的康复。家长也可以和学校共同商议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和学校一致的社会环境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作者:陈江南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