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联想法论文

联想法论文范文精选

联想法论文

联想法论文范文第1篇

列宁劳动法思想的核心内容

列宁劳动法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保护的观点、做法以及在他领导下的国家所制定的法律上。列宁深知建设国家离不开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要注重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保护。在他起草的《修改党纲的材料》等文稿中,明确地提出了保护工人健康的各种规定,以求“为了保护工人阶级不致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衰退,同时为了增强他们进行解放斗争的能力。”[23]具体表现在:

1.限制劳动时间,实行8小时工作制。列宁认为限制劳动时间对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权意义重大,早在1897年6月2日沙俄政府迫于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颁布了缩短工作日的规定节日休假的“新工厂法”。列宁在分析这个新法令的意义时说到:其一,它是政府迫不得已的让步,它是联合起来的觉悟工人从警察政府那里夺取来的。这一法令的颁布表明俄国工人运动的成就。其二,实行新的工厂制度,改变全俄国绝大多数工厂通行的规定的工作时间,将带来极大的益处,因为它能使最落后的工人阶层振奋起来,能在各地引起对于有关工厂生活的问题和条例的最密切的注意;工人将把它当作最好的、方便的、合法的根据来提出自己的要求,坚持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坚持对工人较为有利的旧的惯例,争取在订立有关加班的新协定时得到更有利的条件,争取得到较高的工资,使工作日的缩短对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而无任何损害[2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非常关注工人的工作时间。他在《修改党纲的材料》中详细规定了职工的劳动时间。他强调:为了保护工人阶级不致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衰退,同时为了增强他们进行解放斗争的能力,党要求:(1)一切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应限制为一昼夜8小时。在连续工作时,其中至少有1小时为用膳时间。在危险的和有害健康的生产部门,工作日必须减到4-6小时。凡需哺乳的女工至少每隔3小时可以喂奶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并把他们的工资时间缩短到6小时。工人每周连续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2小时;(2)少年(16-18岁)的工作时间限定为4-6小时;(3)一般禁止工人做夜工(晚9时至翌晨6时),由于技术原因绝对必须做夜工而又取得工人组织同意的部门除外,但夜工不超过4小时;(4)绝对禁止加班加点[25]。这些规定从限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上,保证了劳动者充分的休息和娱乐,从而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在这里,列宁继承并践行了马克思的劳动时间理论。马克思证明: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列宁认为,每一个商品所表现的只是一定分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或者说,由生产某种商品即某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过去,“一个一班制工人(只指成年生产工人)每昼夜的平均工时数是9.89小时。主要实行的是不折不扣的十小时工作制,星期六也不例外,加班时间还不计算在内。不用说,这样的劳动时间无疑是过长的,是不能容忍的”[26]。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要求在工作时间,在劳动时间,在这过程中,无条件地执行命令,因为必须使大生产象一部机器那样工作,必须使成千上万的人在工作和劳动时间遵循一个意志,服从一个苏维埃领导人的命令。可见,列宁主张从严格限制劳动时间上去保护工人的利益。在列宁的这一思想指导之下,1917年l0月30日,苏维埃俄国公布了《八小时工作制的决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规定8小时工作制的国家。1918公布的劳动法典规定:一切工厂企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夜班7小时,末成年工人以及对身体有害的工种为6小时。且规定连续工作半年可休假两周,连续工作1年的休假1月、一般情况下不准加夜班。从保护妇女和末成年人出发,他们不准做夜班,不准加班,不得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或对健康有害的工作,还重申了孕妇在产前和产后各享受带薪假期8周。这些规定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确保劳动者享受充分的休息权。

2.确保劳动报酬与福利保障。苏维埃俄国建国之初,由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在俄国许多生产部门中出现了降低及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劳动热情,给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列宁领导俄国在制定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将工资制度改革作为首要的任务。他认为,“以现实基础为依据的工资制度是把工人阶级这一生产的基本要素组织起来的主要因素。”[27]所以,“首先应该改变作为发展工业的基本因素的工资制度……使熟练工人自动回到企业。”[28]并且,苏维埃俄国对工人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险,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体措施有:第一,合理分配劳动报酬,以工资制度为核心。列宁在《修改党纲的材料》中做了一些规定:禁止用商品支付工资;在一切雇工合同上应规定每周用现金发工资,并在工作时间内发给。禁止企业主以任何理由和为了任何目的(罚款、检验等等)克扣工资。列宁还主张以法律作为工资的保障,“法律规定工作开始前应向工人宣布他做这个工作可以得到多少工资……不要让工厂视察员签署的工资表变成一纸空文,而要象法律要求的那样付诸实施。”[29]1918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尽劳动的义务,其中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不劳者不得食”。1918年劳动法典规定了同工同酬原则,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种和不同的工作条件支付工资。同年4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核准工资等级条例,并据此通过了工资政策。应当根据劳动得最少得到的工资最少的原则规定工资率。增加工资应当直接同提高生产率、同工人参加生产提高生产的程度挂钩。而在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中还规定:工资应当包括为工人和职员提供的各种设施和物品,例如:货币工资;住房、取暖、照明、自来水、下水道;食品和消费品;工作服、计划外发放的物品等等,这实际上是从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工资的概念。在发放工资时要求:其一,只能通过工厂管理委员会向工人和职员发放工资及其他物品,以使工人和职员同企业和机关保持充分的联系;其二,工资的计算方法应当简单明了,使每个工人和职员都易于懂得生产率和工资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应当是灵活的和不受约束的,以便企业和机关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表彰工人和职员表现出来的首创精神和独立精神,并用适当的奖励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其三,工资总额应当随着卢布行情的波动而相应变动,使工人和职员有固定的、基本的最低限额工资。其四,在给各种熟练工人、职员、中级技术人员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规定工资时,应当排除任何平均主义思想。此外,工厂视察员应该进行监视,不许人们在工资标准上玩弄欺骗行为。第二,切实关注福利待遇,主要包括住房、托儿所和社会保险。列宁非常关心职工的劳动收入和福利待遇,在《修改党纲的材料》中规定:凡有女工的工厂和其他企业均应设立婴儿和幼儿托儿所,并设立哺乳室。工人在年老和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得享受国家保险,由国家向资本家征收特别税作为这项支出的专用基金。这些社会保险包括:1.各种雇佣劳动的保险;2.丧失劳动能力者的保险(指疾病、伤残、年老、职业病和妇女产期、鳏寡孤独);3.一切保险机关都由被保险者自己管理;4.保险方面的开支由资本家负担等[30]。苏维埃政权通过立法手续对于一切不剥削他人劳动的劳动者实行了充分的社会保障,凡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世界上破天荒第一次———遭到失业的人,都由雇佣者和国家给予生活保障[31]。后来的劳动法典规定,凡连续工作不少于一年者给假1个月,生活费照付;苏维埃政府和工会所属的劳动力的计算和分配部门,负责为失业者安排工作。在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之时,列宁领导的政府能够切实关注职工福利待遇,无形中给职工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3.加强劳动保护。在列宁的劳动法思想中,加强劳动保护是其内容之一。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18年5月18-25日,全俄劳动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劳动保护法规。1919年1月16-25日,全俄第二次工会代表大会非常注意组织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列宁号召俄共应当广泛进行宣传工作,使劳动者自己积极参加有效地实现劳动保护的一切措施。把劳动保护推广于一切种类的劳动(建筑工人、水陆运输工人、仆人和农业工人),且“无条件地要求一切租地者一律遵守劳动保护以及关于合理使用土地和牲畜的法定条例”[32]。第一,照顾特殊群体。列宁对劳动者充满了关爱之情,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列宁最关心人民群众,他常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问寒问暖,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并且在研究普遍性的问题时寻求制订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经济政策的依据。”[33]在论著中,列宁将未成年工和妇女等特殊群体列为重点保护和照顾的对象:1,禁止企业主雇佣学龄(未满16岁)的儿童做工。2,禁止在对妇女身体有害的部门使用女工,女工在产前产后享有产假,产假期间照发工资,免收医药费[34]。3,设立劳动介绍所以合理安排失业者的就业事宜。4,对患病职工提供免费医疗,医疗费由企业主负担,病假期间发给生活费[35]。保证人人都享受免费的、合格的医疗和药物。是列宁关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另一思想。为此,苏维埃国家在成立之初的几个月里,就工人和职员的社会保险进行了根本改革。第二,改善劳动条件。新法令责成企业主给“由于企业生产劳动所引起的或者这种劳动所造成的肉体损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发放抚恤金。不仅应对由于不幸事故而丧失劳动能力负责,而且应对由于有害的生产条件而丧失劳动能力负责[36]。并且在防护装置很差的机器中间,在照明很差的车间里,在嘈杂声和轰隆声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造成的伤害当然由资本家负责。列宁主张采取积极的劳动保护措施,例如在检查和擦拭锅炉时,应做套在胳膊肘、膝盖和大腿上的防护垫,并且规定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各种操作。此外,颁布卫生法规在一切使用雇佣劳动的企业中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并把卫生工作交由工人组织选出的卫生监督机构管理。列宁还认为,采取以预防疾病蔓延为目的的广泛的保障和卫生措施是自己在人民保健事业方面工作的基地,坚决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广泛的卫生措施,如:改善居住区的卫生状况(保护地面、空气和水);根据科学的卫生的原则建立公共食堂;采取预防传染病发展和蔓延的办法;制定卫生方面的法令,防治结核病、花柳病、酒精中毒等社会疾病。

4.严格劳动纪律。苏联建国之初,由于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且俄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很多生产行业劳动纪律松懈,生产率极度低下,严重阻碍经济增长。特别是平均分配带来严重的劳动纪律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极为不利。面对这种局面,列宁认为必须加强管理,“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37]在《关于苏维埃政权当前任务的六点提纲》中,列宁提到:“加强劳动纪律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特别重要地提到日程上来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的任务,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38]虽然早在苏维埃政权及其各级苏维埃建立之前,劳动纪律就在各工会会议上提出来了,并且着手制定劳动纪律条例[39]。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开始以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要求俄国的工人阶级继续保持战争中的英勇精神。于是,他曾多次强调各组织要严格劳动纪律,且写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宣传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加强劳动纪律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特别重要[40]。“只有钢铁般的坚韧精神和劳动纪律,才能帮助在自己宏伟的革命工作中暂时还孤立无援的俄国革命无产阶级等待解救时刻的到来,等待国际无产阶级来援救我们。”[41]无疑,严格劳动纪律至为重要。1917年11月20日,列宁在接见前来请求帮助的普梯洛夫工厂委员会A.斯米尔诺夫和H.施洛巴科夫时说,“苏维埃俄国工人阶级现在面临的任务是整顿生产组织,实行严格的劳动纪律。”[42]为了适应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社会生产的需要,1918年3月27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委托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制定总的劳动纪律条例草案。4月1日,在列宁参加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审查了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起草的关于劳动纪律的决议,并建议把决议改写成法令,4月3日,全俄中央理事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劳动纪律条例》。该《条例》要求一切国营企业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生产定额和计算劳动生产率,实行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制,对破坏劳动纪律的人严加惩处。1919和1921年制定同志审判会条例,规定同志审判会受理违反劳动纪律等案件,可以给过失者以训诫、警告、记过、罚款等处分[43]。列宁反复强调要加强劳动纪律,他认为“苏维埃法院还应当担负起教育居民遵守劳动纪律的巨大任务,我们应当最广泛地建立这种法院,并且使它们的活动扩展到国内的整个劳动生活中去。只有这样的法院,在最广大的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参加下,才能通过与苏维埃政权的原则相适应的民主形式,使遵守纪律和自觉纪律的愿望不致成为空洞的愿望。只有这样的法院,才能使我们有革命的政权。”[44]他提出,新的法院之所以必要,除了反对和镇压那些妄图恢复反动统治的剥削者以外,它还应当担负起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劳动者最严格地执行纪律和自我纪律[45]。在列宁的思想中,法律是严格劳动纪律的最好手段。而恢复自己劳动纪律的规则应当委托实际工作人员制定,由工会负责贯彻执行。工会本身恐怕难以制定好规则。对不遵守劳动纪律的惩罚应该从严,直到监禁[46]。总之,列宁从严格劳动纪律的角度强调了维护经济秩序,确保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自然也是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需要。列宁的这一思想被1918年劳动法典所吸收,该法典强调了企业内部规章是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并提出了加强劳动纪律的办法。

5.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列宁主张设立劳动监察员制度,在使用女工的企业设女视察员,并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各种企业;成立由工人选出的劳动监察机关,一切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要接受劳动监察机关和监察员的监督,以监督工厂法的执行。监察员的薪金由国家支付。监察员主要监督工人工资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以及劳动条件、卫生状况、医疗条件的监督。对于那些漠视劳动保护法的雇主,如果破坏劳动保护法,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47]。列宁认为,必须使我们自己夺得的东西,使我们自己颁布过的,确定为法令的、讨论过的、拟订了的东西巩固下来,这是一项最困难而又能收效的任务,因为只有解决这项任务,我们才能有社会主义的秩序[48]。

列宁劳动法思想的时代意义

列宁劳动法律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散见于他的大量著作之中,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列宁的法律思想,鲜明地贯穿了时代本质和民族特点的有机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19世纪俄国具体法律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49]在人类法律思想上,列宁劳动法律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今天的劳动法建设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1.提高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是任何时代都不可忽视的,它是人类财富创造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革命导师列宁主张国家应以劳动人民为本位,以维护劳动人民的权利为宗旨,以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他认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首要的生产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也是劳动立法的逻辑起点。否则,人类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将逐渐削弱。劳动立法的历史证明: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不得不制定对劳动者利益进行保护的劳动法。随着工人运动力量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工人权益保护逐步在立法上得到体现,如出现了工会立法、劳动争议立法、社会保险立法的开端。这些成果,正如列宁所说:“它是政府迫不得已的让步,它是联合起来的觉悟工人从警察政府那里夺来的。”[50]美国罗斯福执政后,敏锐地发现美国的救济危机与劳动者利益保护不无关系,于是他果断地将劳动立法作为他推行新政地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颁布了《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社会安全法》,1938年公布了《公平劳动基准法》,承认工人有罢工权,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以及超过标准工时的工资支付办法。法国和英国也相继颁布了缩短工时,改善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安全与卫生的法规。中俄两国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列宁关注劳动者利益的劳动法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对前苏联的劳动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列宁的思想影响之下,其后颁布的1918宪法、1918劳动法典、1922年劳动法典就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均作出规定,成为我国建国以后劳动立法的范本。总之,列宁的劳动法思想对我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下的中国,在劳资双方权利义务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劳动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几乎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所以,对我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同时影响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劳动力的质量、人力资本含量及其合理使用,是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广大普通劳动者能否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则是关乎社会公平的大问题,也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休戚相关。因此,提高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认识是党和政府刻不容缓的大事。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列宁的劳动法思想当中获得启发,正确处理当下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列宁的劳动法律思想是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时代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经历的过程与我国有着许多惊人的类似,他的劳动法思想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关注劳动者利益,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和谐,重要的是劳动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重要的是以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为本。在如今的劳动方式下,全社会应该提高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尤其是领导者们应该增强保护劳动者的意识。

联想法论文范文第2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启发学生认识“海通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3.归纳出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一般模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见到、听到各种事情,接触各样人物。对这些人和事,我们常会产生一些想法,想要发表一下看法,把这些想法看法写下来,就成了“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这里所说的“事”,除了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还可以是由别人(包括书报、广播、影视等)所提供的信息。而“议”则是自己对这些人事、现象的认识、联想、议论。这类议论文常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一般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先叙事,后说理。

2.自读课文,根据叙议的侧重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并分别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海通和尚修凿大佛的业赞扬“海通精神”。

第二部分(第4、5段)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海通精神”的现实意义。

3.读析课文。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其余学生思考:

①找出这一部分中属于“叙”的内容。

②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叙”的内容。

③在上述内容中,作者略写什么?详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详略?

明确:第1段与第2段的开头至“要钱一个没有”都以“叙”为主。这些“叙”主要介绍两项内容:一是写游览乐山,介绍乐山大佛的位置与雄伟;二是写游“海师洞”,介绍海通修凿大佛的事迹。介绍乐山大佛时强调它“高与山齐”“拔地而起”的气势,隐含着对大佛的修凿者的钦佩之情,文章点到即止,未作铺叙。写游海师洞,见到海通像也是一笔带过。接着写海通修凿大佛之难一一是筹款难,二是与豪绅、官吏抗争难,文章详写这些“难”是为了突出海通精神的伟大。

(2)第3段写对海通的敬意。为什么“不起眼的小小山洞和海通托盘的塑像”会“远比乐山大佛高大”?这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在海通身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的精神,这是比乐山大佛还要高大的凛然之气,所以“只参观乐山大佛而不访问海师洞”就有负此行了。这段与第2段相照应,在结构上是全文由“叙”到“议”的过渡。

(3)速读四、五段,并思考:

①什么是海通精神?

②具体说说作者由海通修佛联想到什么?

③海通修凿大佛同建设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④文章是如何展开议论的?

明确:所谓“海通精神”就是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作者由海通修凿大佛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业,因为这二者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第四段的“无论干什么事业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就是二者的联系点。文章在点明“海通精神”的内涵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先从正面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工程,各个岗位的同志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再从反面分析缺乏事业心的表现及危害。文章列举三种人的表现:一种是有事业心的人;再一种是对工作敷衍塞责、对群众漠不关心,在个人利益上却费尽心机的人;还有一种是任意挥霍国家资财的人。后两种人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不相容的,他们的行为和海通精神截然相反。

(4)文章通过上述正反对比论述,推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从我们正在努力纠正不正之风考虑,作者认为“海通精神是值得大大发扬的”,这是全文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所在。

4.课堂讨论: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先叙事后议论。叙事的目的是为议论提供“话题”,所以力求简洁、明了。

(2)由叙到议要有联系点。根据所叙孛寥,选一个合适的角找准切人口,进行深入的阐述。

(3)阐发议论要联系实际。发表议论可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借助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由浅人深的议论。

(4)文章结构要完整。结束议论要力求与开头、中心甚至题意相呼应。

5.畅所欲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只有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为什么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呢?这是因为,不怕风险本身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在战略上藐视一切艰难困苦的可贵辆神。这样,人在遭到挫折或者打击的时候,就不至于垂头丧气,灰心失望,而能够处变不惊,奋斗不已,坚持既定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寻求更为妥切的应对良策,从而超越一个一个的障碍,摘下成功的桂冠。

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当年为了研制新型炸药,四年间进行了四百次试验均告失败,发生了许多意外事件。在一次爆炸中,他的弟弟和四个助手统统遇难,诺贝尔本人侥幸脱险。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所吓倒,仍然继续着随时危及生命的试验,终于在1867年9月3日这一天获得成功。在科学的园圃,诺贝尔就是一位不怕刺的摘花者,在人生和事业的征途上,诺贝尔实在也是一位不怕风险的英雄。

不怕刺才能摘到花,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这绝不是提倡蛮干,提倡铤而走险。相反,在带刺的花面前,在风险面前.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决战决胜的斗争艺术,必须在战术上重视一切艰难困苦,小心翼翼地攻克一道道难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努力寻找夺取胜利的突破口。这样,我们在摘花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刺的伤害。

我们只有迎击风险,驾驭风险,才能通过勇敢的驰骋,获取成功的果实,奔向希望的绝顶。

联想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然而英语词汇的记忆一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找到有效方法来攻克单词记忆这一关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记忆记忆规律遗忘规律

1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vid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无法忽视词汇因素而独立存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应掌握4200个单词。显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扩大。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词汇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找不到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人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并提出如下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

2.1经常复习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强调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劳永逸的记忆是没有的,即使是记忆牢固的词汇,也会因其它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发生遗忘,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是经常复习。复习也要讲究策略,那就是要分配复习。一般而言,应先密后疏,即对刚学过的材料应多加复习,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应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逐渐增长。

2.2及时复习

复习不仅要经常而且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所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词汇时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方可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有些同学虽然也复习,但由于复习地不够及时,影响了记忆的效果。我们应当明白:有些事情不在于做与不做,而在于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

2.3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在识记时,通过何种感觉通道输入信息影响到识记的效果。例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识记相同的材料——10张画片,一组采用视觉记忆,二组采用听觉记忆,三组采用视听结合记忆。结果一组能回忆起70%,二组60%,三组83.6%。这说明: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视听结合优于视觉记忆。显然,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识记,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渠道的广泛联系,因而要优于单一渠道的识记。因此,在记忆词汇时如能充分调动主体的五官共同参与识记,做到视、听、读、写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在记忆过程中,由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其中,更易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证了记忆的质量。

2.4建立联想

单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词义上的相近关系、相反关系,词形上的相近关系、衍生关系等等,依据这些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可收到“记此忆彼”的功效。实践也证明,是否善于利用联想来扩展记忆范围是造成人与人之间记忆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可以浮想联翩,举一反三;有的人则什么也记不住。词汇记忆过程中,当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可使用接近联想法,类比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归类联想法等记忆方法,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一个单词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它相关的各种形式,结构及用法等。如在学习表达好的记忆力的短语haveareliablememory时,联想到其相近的表达:havea/antenacious/retentive/photographic/unfailingmemory,同时又联想到其意义相反的表达:havea/anunreliable/terrible/selectivememory。在学习blue-collar(蓝领阶层的,指“体力工作者的”)时,类比联想到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指“脑力工作者的”)pink-collar(粉领阶层的,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指“维修保养行业工作者的”),gold-collar(金领阶层的,指“高级专业人士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的,指“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在记忆单词drought(旱灾)时,运用归类联想法联想到同属自然灾难的其它单词,例如:flood(洪水),hurricane(飓风),typhoon(台风),tornado(龙卷风),earthquake(地震),volcaniceruption(火山爆发),mud-rockflow(泥石流),avalanche(雪崩);在记忆单词acceleratorpedal(油门踏板)时,联想到同属汽车装置的其它单词,例如:brakepedal(制动器踏板),clutchpedal(离合器踏板),dashboard(仪表盘),horn(喇叭),ignitionswitch(点火开关),seat-belt(安全带),steeringwheel(方向盘),windshield(挡风玻璃),windshieldwiper(刮水器),bumper(保险杠)等。

2.5尝试回忆

在用联想进行记忆时,一方面强调它对“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它对“忆”带来的方便。所谓记忆,包含记和忆,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存储,提取和再现,因此只有记而没有忆的记忆称不上真正的记忆或完整的记忆,记、忆结合才能保证记忆的效果和质量。实验也表明,学习时,单纯地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如在阅读中结合积极的尝试回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更紧张的脑力活动,能促进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巩固,同时又能及时检查记忆情况,把精力集中到薄弱环节,易于加深印象。实验证明二者最好的比例是20%的阅读+80%的尝试回忆。

3结束语

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如此丰富的词汇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仅凭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去死记硬背是难以完成的。记忆词汇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不懈斗争的过程,因此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将遗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强化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样记忆英语词汇,不仅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而且易于提取,不易混淆。运用词汇时也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2]孟祥杰.大学课程中的英语词汇教学.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7).

联想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for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MA,AmabileTM.Motivationandcreativity.InSternbergRj(Ed).Handbookof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R,ShanockL.Rewards,intrinsicmotivation,andcreativity:Acasestudyofconceptualandmethodologicalisolation.CreativityResarch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N,AndersonN.Innovationinworkinggroups.InWestMA,FarrJL(eds.)InnovationandCreativityatwork.New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TR,AmabileTM.FromGuilfordtocreativesynergy:Openingtheblackboxofteamlevelcreativity.CreativityResearch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MM.Ideationalskillstraining:akeyelementincreativitytrainingprograms.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联想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造型思维;科技创新;现代教育;改革

一、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

当今,人类科学知识的总量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在全球科技的大博弈中,不被淘汰的关键就是科技创新。中国在历史上的强盛与“四大发明”不无关系,与中国人发明的养蚕和丝织技术,与中国人发明的陶瓷技术不无关系。同样地,英国在18和19世纪的崛起,与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及一系列相关的近代工业技术创新不无关系,与牛顿等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创新不无关系。而美国在近代和现代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更是与美国的科技水平和教育体制息息相关。再看看世界上的贫困和落后国家,其科技与教育水平必然是落后的。为何美国和日本可以以联想集团的电脑可能有间谍设置而拒绝使用联想的电脑,而中国人明知道美国的电脑和操作系统,可能都有美国政府设置的间谍器件,却不得不使用美国的各种先进设备?因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都是美国发明的,美国对中国封锁最严的恰恰就是高科技。为何?因为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中国人在原有技术上的“小改小革”也会让美国在某项技术上的垄断性与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科技创新的坎坷之路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科学发展的道路是相当坎坷的,甚至还遭遇过巨大的风险和阻力。在1500年代,哥白尼因提出了“日心说”而受到宗教迫害,在1600年代,布鲁诺由于批判宗教神学并坚决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惨遭火刑。在之后的1610年代至1630年代,伽利略也因论证“日心说”的科学性受到宗教迫害。魏格纳1915年出版了《大陆与海洋的形成》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大陆漂移说”,但在当时“固定大陆”观念盛行的时代,人们并不接受他的理论,直到他逝世30多年后,“大陆漂移说”才被证明是正确的,并因此引发了1970年代的地学革命。中国人对天地的传统认知是“天圆地方”,与地球是个球体的科学理念相去甚远。而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而直至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以后,才确立了地球为球体的认识。

三、重大科技创新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回顾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技创新事件和关键人物,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与创造型思维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科学性,另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特征,即非主流性、稀缺性与隐蔽性特征。

1.科学性。人类历史上曾涌现过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并大量地出现在一些宗教思想和神话传说中,但这些想法与真正的科技创新并不是一回事,区别就在于科技创新具有“科学性”内核,它来自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性及可观察性、可论证性等,而出现在一些宗教思想和神话传说中的“奇思妙想”则往往不具有科学性,因而只能算是某种主观臆想。可以说,科学性是科技创新的首要标志。

2.非主流性。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科技创新,由于其思想和理念的超前性,往往表现出某些违背传统,甚至违背常识的非主流性特征,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当时都是非常违背宗教常识和传统思维的。可以说,甘于寂寞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挑战传统的非主流性思维习惯是创造型思维的标志性特征。

3.稀缺性。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重大科技创新往往是由极少数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人物所提出或创造的,可谓“独辟蹊径”,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相比较而言,与他们同时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并不具有这种机遇和能力,甚至可以说,创造型思维从来都是非常稀缺和宝贵的,与随波逐流的大众型思维有本质差别。

4.隐蔽性。由于军事、政治和商业因素,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在很长时间内实际上都处于隐蔽或保密状态,如中国的养蚕术、陶瓷术及许多“祖传的中医秘方”,西方的玻璃工艺、日光灯技术等,而掌握这些技术和工艺的创新者则往往出于安全或商业的考虑而被人为地“雪藏”多年。另外还有一些科技创新成果,由于在早期不被多数人理解或对传统势力构成挑战而长期处于不被社会接受或不受社会尊重的隐蔽性状态。

四、对中国现代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启示

与欧美科技和教育大国相比,虽然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数量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但我国的现代教育在创造型人才培养和创造型思维培育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1.过分追求考试分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即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而不是知识,更不是分数。但许多人过分追求和关注的恰恰是分数和考试能力,造成了从幼儿园和小学时代就已开始的,对所谓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过早分类,是否科学?不言自明。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客观地说,许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技巨匠在小的时候其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如爱迪生,有的科学巨匠甚至没有读过大学,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时只是一个印刷厂工人。中国的医学大师李时珍实则是个科举落榜生。

2.过于注重形式。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将创新等同于专利或论文的想法则是过于片面或过于注重形式的做法,实际上,具有军事和商业价值的创新往往是高度的机密,其价值并不适于用公开申请的专利或公开发表的论文水平来评定。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往往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善于写文章的人并非口才一定就好,口才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著书立说”,许多会发明、会创造的人才并不一定都精通于写论文,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并非个个精通英语,因此,全才和通才固然不可多得,但精通一门的人才也着实可贵。而过于注重专利、论文、奖项和外语能力的人才评定方式往往并利于“学术有专攻”的创新型“民间人才”的挖掘。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出自何人实则与道家关联密切,火药是中国道人炼丹时的“副产品”,而中国最早的司南(指南针)理论则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可见,并非所有的创新都出自“科班”,有些创新是出自“民间”的。

3.模仿与创新的矛盾。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重大的、初始性的科技创新基本起源于西方,就拿重大发明来说,小到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空调、汽车,大到飞机、火车、航母、雷达、卫星、网络,都是源自欧美国家的发明。而中国近代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基本摆脱不了模仿的印记。模仿不失为科技发展的一条捷径,但过分依赖模仿则会养成趋同性和依赖性思维习惯,必然会遏制求异性和超越性的创造型思维的发展。在1920—195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大胆提出了“地质力学”[1]、“地洼学”[2]等创新性理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矿产勘查领域的发展,而近年来,中国地学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似乎更注重于模仿,“言必称希腊”式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但已鲜有“地质力学”和“地洼学”级别的创新性成果。而在全球科技的大博弈中,我国与欧美的关键性差别在哪里?就在教育理念和创新理念方面。

4.教育和学术的功利化。在现代教育和学术体制中,创新能力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尽量多地拿到国家或企业支持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才有可能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或创新。事实上,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在没有花费国家经费的状况下完成的,如牛顿创立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在光学领域取得开创性贡献的时候,恰好是在他因躲避瘟疫而在故乡度过的几年。爱因斯坦在布朗运动、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领域做出惊人发现的时候,他也只是个专利局的小职员。可以说,在他们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的时候,既没有得到过某某基金的资助,也没有拿过所在国官方的什么课题。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而现代社会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弥漫的恰恰是功利的雾霾,缺乏的则是“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的求索精神。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若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仅靠模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唯有创新才是超越之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氛围则需要中国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培育和维护,并通过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来实现并适应“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四光.1926,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M].李四光全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4,1-80,43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