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教管理

科教管理范文精选

科教管理

科教管理范文第1篇

“和谐管理”的内涵理解

关于“和谐管理”,我们可将和谐管理看成是组织管理的内外统一,“内外有节、稳定有序、协调共生”;它不但要求和谐是管理的内在构成和条件,而且要求和谐是管理的外在对象和目标,既是组织自身品质或组织内部关系的管理,又是组织外部关系和秩序状态的谋划;即以管理主体的内在和谐求得外在和谐,以外在和谐促进组织的内在和谐,最终达到和谐促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同志在“6.25讲话”再一次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和谐社会。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就离不开构建与之相协调的和谐管理体系,构建高校和谐管理体系,就要建立健全为科教服务型的新型管理机制,树立起以科教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明确其管理和服务的层次和职责,提高其和谐程度和效率,实现其和谐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体制和理念。

高校科教工作和谐管理的实现途径

科教是高校工作的主题和核心,科教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工作绩效关键取决于和谐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消除与和谐管理相背离的非和谐因素,为有利推进和谐管理在高校科教管理活动中的实施进程铺平道路。要构建高校和谐科教管理体系,则需在科教理念、管理观念、领导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树立客观务实的科教理念。高校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就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客观务实的科教理念。科教理念是高校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其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并逐步整合所创造和形成的,是比较稳定和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等因素构成的科教思想;树立的科教理念必须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所追求、所遵循,又要求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突出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的信息化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是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是以人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人性的高度体现,而且也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人是科教的中心,科教的出发点和目的也是为了人。因此以人为本的科教管理观念是现代科教管理的基本价值,也是科教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又必须充分体现人性化,并依托于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和动力,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完成参与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管理目标。

(三)构建和谐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的领导方式就必须变革传统物化科教管理体制和行政化科教管理体制为人本化科教管理体制,构建和谐领导方式的核心是将管理主体与客体经由基于相互理解、尊重、顺畅交流的联系纽带定位为双向而非单向的关系。将人定位为科教管理的出发点,以人的需求、人的本性、人的情感、人的心理、人的思维、人的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把人看作有个性的存在,而不是异化为生产过程中一个物的存在,或看作仅是依赖类属性存在的社会人。在科教管理工作的运行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有机械和生硬的领导模式来实现和谐的领导方式,不但要求面向科教工作实际,而且要求面向人际关系协调,既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又要求强化自我管理。

(四)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效果测评机制。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的原则,保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科学的、完善的、发展的、和谐的体现本校科教理念和目标的管理制度。同时又要强化制度管理和规范制度本身的管理,要重视用章程、制度和条例来约束一切行为,干部要依法行政和按章办事,师生要有章可循和有规可依,自觉地用纪律和制度约束行动。

科教管理范文第2篇

是搞好教学管理改革的前提5民办教育促进法6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高校要搞好教学管理改革也和公办高校一样同样强调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按高等教育规律办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院校的中心地位。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产生先进的效果,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教师为本的宗旨,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必须贯彻到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我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业是关键、稳定最重要、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使学院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管理秩序和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教学管理改革要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的人才需求、就业的形势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教学管理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性本科教学层次水平。因此,要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提出改革思路,探索改革途径,制订改革措施,启动改革项目,总结改革经验。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专业和专业群,逐步构建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各民办高校开设专业片面地追求生源人数,没有更多地考虑学院的教学条件和办学立足点,盲目调整专业。因此,应用性民办本科高校要克服这一办学思想,真正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使逐步形成自己的“主打产品”、特色专业,完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课程体系,凸现“应用性”特点。

(二)总结已有主干课程改革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它课程体系。我院按照省委孟建柱书记提出的“特色+精品”的办学思路,继续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汽车基础模块教学的改革。同时根据全国大学生英语教改思路和精神,创造条件启动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应用性英语教学成为应用性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切入点。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有教师准备、设施准备和管理准备,根据目前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需要分步实施。目标是逐步实现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适用性、实用性的外语教学体系。为此,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利大学英语改革的顺利启动与实施。

(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民办高校一直紧抓技能培养,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围绕“应用性”转。所谓“应用”,就是指适用、能用、实用。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要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积极树立类似“定单教育”培养的思想,各专业要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保证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设施,尤其是毕业论文(设计)要贴近社会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同时,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吸引高水平的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聘请企业和科研单位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担当实践教学任务。并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各种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四)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为基本,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性本科教学怎么搞,教学管理改革如何开展?目前众多高校还处在各自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共识。为此我们要充分理解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管理和改革的依据。2006年,我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对照学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认真学习了“高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学院教学工作基本状态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三、加强教学管理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是高校规模、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也走向多元化。因此,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而且教学管理工作亦要求创新。这里提出几点具体做法: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各种规章制度。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障。而规章制度的制订与修改,既要有科学态度,又要有创新精神,诸如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必须提到一个新高度,特别是要围绕“特色+精品”这条主线,加强对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的评定与管理等。

(二)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创新。应用性本科院校要认真研究、逐步落实“学年学分制”等管理制度,要开展或进一步完善选修课制度,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请示上级教育部门,放宽“转专业”的规定,在严格学生管理的同时,尽力为学生营造敢于“动手”、善于操作、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化应用,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衡量一个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应用性本科更是如此,没有高效的管理体制,就不可能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应用性人才。我院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信息化建设,认真研究、相互协调、积极引进并完善青果教务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网上查询课表”、“网上查询成绩”、“网上公布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网上评教”等教学管理信息化项目,并广泛运用多媒体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四、出台配套措施稳定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民办应用性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做好稳定教师队伍工作。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订配套措施,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学院的实际,参照相关院校的经验,制订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并逐步出台“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等配套政策,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不断引进高、专人才、稳定骨干人才。重点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适当加大选聘教学水平高、认真负责、年龄适中的高职称的老教师的力度,不惜“重金”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4年以来,我院通过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学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位结构有较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加大落实教育部提出的相关师资建设政策的力度。如“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和“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等,适时出台奖励与约束措施,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近年来,我院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教务处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激励教师全心投入教学起到非常的积极作用。

(三)大力提倡教授讲授相关专业的课程,鼓励青年教师上好课、上满课。同时,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良性教学循环。

五、抓教风促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好的校风往往是由良好的教风、学风共同构成的。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风与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上狠下功夫。从教与学二者关系来讲,在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肯定自身主导地位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都将学生对象化、客体化了。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观,与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而在具体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过程,以系统论的要求来规范教学。防止教与学分离,师生要互相交流,互相协调,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机制。教师、学生是高校中活的因素,具有可变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只有通过教风来促进学风的改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内涵建设。教风的内容包括教师的上课情况,科研情况,师德师风等,是教师整体形象的体现。因此,建立起适合民办应用性本科高校的良好教风与学风势在必行。根据教风与学风的辨证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师生双向交流机制。目前民办高校的师生交流甚少,教师往往实施“权威式”的教学。他们只是把自己的知识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教师没有或者说很少掉过头来反思:这种方式学生是否能很好地接受?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学会诘问,学会创新,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双向交流中,也让教师不断地了解学生,改进自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与学生互评机制。有好的教风,不一定就会有好的学风。相反,好的学风必须有好的教风来配合。传统的教学观念已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及学生互评机制,将教学过程本身视作一个评价体系来操作,使之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形成教与学互为约束的机制。

科教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科研;教学;管理

医院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实践能力,医院不仅需要担负起医疗服务的职责,同时也需要不断增强医学研究水平。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是联系医疗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纽带,通过建立全面有效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能够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医院内部形成医、学、研三位一体的医疗理念。医院在科研教学管理当中需要重视对医疗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并运用科研方式研发出新的医疗技术,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开拓创新。

1完善医院科研教学管理的组织模式

1.1建立专门的科研教学管理小组

医院开展科研教学管理工作需要重视管理的深入落实。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既离不开医疗实践,又需要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医疗人员的工作与科研关系,医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科研教学管理小组,由医院院长、行政人员和科研教学专家共同组成。在安排科研教学实践时,可以通过充分的讨论安排适合医疗人员的科研时间,从而避免科研与日常医疗工作出现冲突的情况[1]。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小组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服务职责,通过对科研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深入了解,进而能够为参与科研教学活动的医疗人员提供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促进科研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1.2建立完备的科研教学管理制度

医院开展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还需要具备明确的制度,从而保证科研教学工作能够在制度框架内顺利进行。科研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导科研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方针,医院科研教学工作需要医院各个科室的共同合作完成,如外科、神经科、妇科、儿科、心脑血管科等,都是医院科研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能够增强各个科室医疗人员的科研责任心,并确保科研教学工作能够与临床医疗工作全面结合,有计划地实施医院科研教学方案,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1.3建立有效的科研教学激励机制

医院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进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医疗工作人员参与科研教学活动的热情。医院可以定期评选出优秀的科研教学标兵,并通过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每个医疗人员都能够以优秀代表为目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医院还可以为优秀医疗科研教学人员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医院的科研教学管理发展[2]。医院可以从参与科研教学的人员中选拔出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组成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更深层次的科研目标进行深入研究,以取得更高水平的医疗研究成果。

1.4营造良好的科研教学工作环境

1.4.1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医院的科研管理中,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投入。医院应当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构建医疗科研的基础设施,来增强科研工作的保障能力。科研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保证科研经费有效地运用于科研工作中。科研工作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往往较多,如科研实验室的建设、科研仪器的采购等。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需要加强科研基础保障能力,对科研物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申请科研物资时,应当具有严格的审批流程。

1.4.2加强科研服务管理

除了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外部财力和物质条件外,还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软环境是指医疗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申报服务,医院应当在科研立项中,提出具体可行的科研工作方案,并以医疗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专门的科研选题以及申报指导,使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医院还要与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科研选题及研究方向,保证科研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能够提高科研成果的医疗价值。医院的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医疗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来完成,在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协调科研工作与医疗服务工作之间的冲突,如时间冲突等,这就需要医院能够合理规划医疗人员的工作计划,保证医疗人员能够将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进行融合。

2提高医院科研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普及运用,给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创建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医院开展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科研教学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信息化技术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医疗科研教学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方式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建立医疗模型以便医疗人员进行深入分析[3]。信息技术还为医院开展科研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我国医疗人员及时了解世界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在医院科研教学管理中,医院通过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使科研教学技术得以完善和发展。医院可以通过对科研教学工作的深入调研,掌握医疗科研教学中的信息技术需求,并积极与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出具有医疗科研教学专业化技术功能的信息化科研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提高医院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3创新医院科研教学管理的实践模式

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帮助,医院需要创新临床医疗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使医疗科研结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临床技术,同时也能够通过对临床医疗数据的准确采集来支持科研教学过程[4]。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模式中:一是需要明确科研教学课题,保证科研活动的有效性;二是对医疗重点内容进行提出,如多发病、疑难病等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威胁性较大的疾病科研目标,从而提高科研结果的应用价值;三是医院科研教学模式中还应当注重对科研实验理论与方法的协调统一,落实医疗科研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标,提倡创新精神、刻苦精神、严谨精神,鼓励医疗科研人员大胆提出想法,积极进行实践的医疗作风。

4培养医院科研教学管理的人才队伍

4.1从科研教学结构上培养人才队伍

医院科研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队伍的建立,是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应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并保证科研队伍结构的合理性。这里所说的合理是对科研学科以及年龄层次两方面:一是医院通过保证各个科室的医疗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科研当中,从而使科研学科实现全面化,进而保证医院科研教学能够覆盖临床上的所有疾病,还需要保证重点突出,从而提高医院科研成果对医疗领域的需求实现水平,及时地解决临床上较为普遍的疾病已经演化为严重的疾病,如在临床上高发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以及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如癌症等;二是医院通过运用批队创建方式,使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合理。通过科研队伍中老人带动新人,提高医院科研理念和技术的传承。新人也能够为科研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科研教学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2从科研项目立项和研究中培养人才队伍

医院需要为科研人员创建有效的项目申请和项目研究渠道,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医院通过科学的科研教学部署,使每个医疗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课题讨论和项目立项工作中,激发医疗人员的科研积极性[5]。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为医疗人员提供全面明确的项目申报指南等资料,让参与科研工作的医疗工作者不走弯路地掌握项目申报要求、项目申报时限等,从而为医院开展科研教学做好辅助工作。医院应当定期召开科研项目专题报告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探讨,避免科研教学工作方向出现偏差。医院还可以联合相关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对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项目实施细节进行研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医院要在医疗人员的工作之余提供有效的科研辅导,并鼓励医疗人员养成撰写医疗文章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医疗科研人员对临床经验的总结能力以及文章转化能力等,同时也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的科研项目实践能力。医院要不断鼓励医疗科研人员提高临床治疗和学术开展的综合能力,并激励医疗人员始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去参与科研教学,从而实现对科研人才队伍的有效培养目标。

5结束语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要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通过做好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长足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医院通过完善医院科研教学管理的组织模式,提高科研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新科研教学管理的实践模式以及培养科研教学管理的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使医院的科研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工作得到有效融合,实现医、教、研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从而增强医院的综合服务实力。医院要运用科学有效的科研教学规划与实践方式,做好医疗、科研相结合的服务保障,为广大医疗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教学创建良好的环境,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青青.基于等级框架下医院科教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33-34.

[2]温时才.浅谈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168,170.

[3]杨晓玲,牛姜水,赵华伟.探析怎样做好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26-27.

[4]苏建.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161,166.

科教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教学,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有效补充活动。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为此,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去进行。

一、写成功之处

写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学生创新和独到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感”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教学峰点。

二、记教学中的“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分析出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如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身边的边缘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和做秀现象。通过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和对策。

三、写出“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养成反思习惯

科教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相关期刊更多

科教文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教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科教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