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端午日语文教案

端午日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找出精彩的场面描写,并说出场面描写作用,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

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

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边城》的主要特色。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

生: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板书:——走进湘西端午日沈从文)

(二)整体感知: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2.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咸鸭蛋、吃粽子……

3.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三)重点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竞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能如此吸引你们?

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2.请在文中找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两者相似点在: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如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归纳: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4.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

(五)课后学习:

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