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验式实训教学;内科护理学;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

作为与技术技能相对应的概念,非技术技能指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和决策等技能[1]。护理非技术技能指在护理工作中能促进专业知识及技术更好应用的个人内在品质和人际间的交往技能、领导技能等[2]。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多半并非护士技术问题,而是其缺乏耐心、沟通欠佳等护理非技术技能方面的原因[3],且通过国内外教育对比发现,我国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低于美国常模[4]。因此,如何提高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成为护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因其具有以护生为中心、激发护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贴合临床实际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有效提高了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5-6],但对于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方面的影响探究较少。本研究将体验式实训教学应用于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旨在探究对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93名四年制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以2016级1班45名护生为对照组,内科护理学实施传统实训教学;2017级3班48名护生为观察组,实施体验式实训教学。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以往专业课成绩及授课前非技术技能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1.2研究方法。1.2.1体验式实训教学。(1)任务。教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自行编写教学案例,创设实训情境,并将教学案例、相关操作视频等资源提前一周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要求护生完成情景模拟。(2)脚本准备。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脚本,情景模拟角色包括患者、家属、护士及医生,各小组按需自行设计。课前护生可自行申请实验室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并不断完善脚本。(3)课堂情景模拟。课堂上,教师带领护生分析教学案例,强调操作要点后,安排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同时,为深入贯彻体验式教学理念,尽量以护生扮演的标准化病人代替仿真模拟人进行护理操作,包括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及静脉输液、血糖测定等侵入性操作。护生对于操作手法、力度、舒适度、角色化语言、面部表情等都有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将护生带入临床情境,体验临床问题,有利于护生临床思维的培养。(4)评价与反馈。实训过程中,每组派一位代表组成观察团,情景模拟完成后,观察团根据小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取平均分计入期末课堂表现成绩。小组深刻反思本次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并形成书面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教师,教师给予意见并反馈。1.2.2传统教学。课前教师告知护生本节课实训内容,课上教师由相关案例引出该实操课内容,用多媒体播放操作视频并示范详细操作流程,护生分组练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操作结束后教师抽查点评,并做课堂总结。

1.3评价工具。问卷参考付艳芬等[7]的护理非专业技术技能测评量表改编而成,包括基本技能、决定性技能和发展技能3个维度,分为自我约束技能(5个条目)、职业素养与自我意识技能(4个条目)、人文关怀技能(5个条目)、人际关系技能(6个条目)、调节适应技能(6个条目)、自我改善技能(7个条目)和领导管理技能(5个条目),共3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5分,总分38~190分,均为正性条目,得分越高说明护生的非技术技能越强。经测量,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4,折半信度为0.845。其性能良好,能够用于护理人员非技术技能的评价。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组护生性别构成比采用χ2检验,两组年龄、以往专业课成绩、非技术技能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授课后,观察组护生职业素养与自我意识技能、人文关怀技能、人际关系技能、自我改善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本科护生实训的可行性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及护生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8],主张护生亲身去体验、感知、理解教学内容[9]。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本科护生实训中,护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情景模拟,以表演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一方面,从脚本完善到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另一方面,角色对话、护理操作等真实性体验让护生进一步感知临床氛围,加深临床角色体验,培养临床思维,提高非技术技能。同时,体验式实训教学能培养护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索与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3.2体验式实训教学对本科护生非技术技能的影响。3.2.1可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护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护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1]。因此,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10]。本研究结果显示,体验式实训教学能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素养与自我意识技能。究其原因,传统实训课中,先由教师示范操作流程,接着护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多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注重实践操作过程的准确性,而忽视对道德素质的培养。体验式实训教学中,护生最大限度贴近临床情景,通过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角色的交互,逐步了解护士工作模式与行为观念,深化临床护理理念与职责,从而增强职业意识,内化职业情感,最终提高护生职业道德素质。3.2.2可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技能。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核心思想。它不仅包括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还需要对患者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关怀[11]。人文关怀是临床护士综合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者的职责。本次研究表明,体验式实训教学可有效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究其原因,在“护士”与“患者”的角色交互过程中,护生能切实感知“患者”的需求,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思想到表情、语言、动作无不体现人文关怀,在感知、讨论、护理中渐入佳境,关怀情感和共情能力得到提升[12]。3.2.3可提高本科护生人际关系技能。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沟通能力已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3],并决定护患关系和护理质量的优劣[14]。研究[15]表明,目前本科护生缺乏主动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导致护生人际关系技能普遍较低,因此,培养本科护生人际关系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的体验式实训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情景模拟贯穿授课全过程,情景模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激发护生主动沟通的意愿,规范其沟通流程,增强护生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体验式实训教学把护生作为主体,将课堂还给护生,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为护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沟通交流能力。3.2.4可提高本科护生自我改善技能。杨震等[16]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急需一种真正回归教育本源,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而体验式实训教学则很好地满足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培养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授课后观察组护生自我改善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验式实训教学的自主预习阶段锻炼了护生独立处理事务、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阶段,护生通过反思自己情景模拟准备与实施阶段的表现,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其发展自我、改造自我的主观意愿也在不断加强。此外,体验式实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因此,体验式实训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自我认知、自主学习等自我改善技能。

4结语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临床工作能力;专业,护理

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检验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专业教学改革[1-2]。通过评审,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厅指定为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牵头学校,2011年,通过专业调研,制定《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既引领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价,也反映了用人单位最实际、最贴切的要求[3-4]。基于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根据《标准》的开发思路和考核内容,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等8个方面重新修订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母婴护理等5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2重构实训教学项目和比例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标准模块包括基本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大模块共18个操作项目。基本护理操作包括生命体征测量、药物过敏试验、肌内注射、口腔护理、导尿术、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静脉采血技术(真空管采血法)、无菌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抚触技术、穿脱隔离衣与手的消毒、电动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测定、氧气筒给氧、四步触诊、四肢绷带包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作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18个实训项目融入到各课程实训教学中,并作为主要的实训教学项目,临床护理课程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至50%。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学生每次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时需签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才能参加实训考核。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示教—学生练习—总结一贯式”的方法,学生练习时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灵活。为了加强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将《标准》中的108个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预习准备—观看教学片—教师示教—情境练习—情境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拓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供案例和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归纳、总结,不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4重视实训室的建设

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技能抽查融入专业护理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地点就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本院完善了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将护理实训室均建成内、外、儿、妇、急、手术室等临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能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能在角色模拟时,真正融入护士角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争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取“课程发包”、“院中办班”等方式与基地进行医教结合。

5组织专业技能活动

本院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节,其中技能比赛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开始把护理专业技能抽查项目作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并给予奖励,获得奖项的学生在年终评优、奖学金评审、实习就业安排时都给予优先,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护理实训室业余开放时模拟病床的利用率达100%。

6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标准》和题库的内容体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反映了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护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主要由新进教师、原有卫校的老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们各有长短,新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师与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脱节,企业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人才引进、校本培养四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3个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护士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牵头,联合兄弟院校、护理专家、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人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3]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品牌课程;设计思路

内科护理一直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作为部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对其研究也很深入。但到目前为止,能充分体现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相关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和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旨在突出实用性。紧密联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方便护生学习,使课堂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和一流的实训基地。本文简要介绍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设计思路,现汇报如下。

1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问题

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护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及内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护生的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要与护理岗位要求相符合,护生毕业当年就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凭证上岗,因此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我校护理教研室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更新实验设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中职护生在毕业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改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复习题、师资建设、教材等。

2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尤其是品牌课程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中心环节。虽然目前广西区域内众多中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但全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品牌课程建设极少。内科护理课程的内涵是以对护理对象的整体护理为线索,将内科护理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与内科治疗技术、基础护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内科护理课程内容。通过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力争使本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达到广西区级品牌课程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区内同类中职学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护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家庭或社区护理以及保健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课程建设的设计理念

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融入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设计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让护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增强护生的直观体验,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全面体现本课程的教学内涵,始终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课堂与临床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4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4.1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标准,根据内科护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护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必需、够用、适用及符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患者的护理、风湿免疫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的护理9个学习项目,所有学习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内科护理岗位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专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

4.2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例如,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病例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以资料收集—护理计划—护理实施—评价与反馈的学习过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真正做到以护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护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地评价护生的专业水平[2]。要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不能固守程式化的考核内容。考核过程要围绕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个中心,课程考核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体现护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立体考核形式,将校内考核(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与岗位考核、护生自评与互评、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3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品牌课程建设的根本,是首要任务[3]。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10名教师,其中7人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资格证书,高级职称4名,研究生学历6名,新老结合。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设导师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从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环节悉心指导。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参与医院临床实践、积极联系知名专家前来指导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建成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结合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适应地方护理行业需要,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适用性,树立品牌意识,开发建设有特色的、能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内科护理》校本纸质教材。其是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5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5.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我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投入一千多万元,建立健全多媒体示教室、内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儿科护理技术实训室、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实训室,购置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无线遥控高端临床护理模拟人、护理健康评估模拟人、全自动起立床等大量先进的医疗、护理教学仪器设备,设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形成了仿真的职业环境,护生能在校内完成内科护理常用技能的训练。每台重大设备都有使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责任具体到人,管理科学规范,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

4.5.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护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在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内5家医疗单位成为我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教学组织和带教队伍,全面负责护生现场实训教学。院校合作,统一管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所及就业机会,也为教师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使护理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4.6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是倡导优良教风和学风、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建设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及一个畅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护理专业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实行品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引领大家做好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负责管理。明确教师职责,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如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导师制度、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两次的教学分析、作业全批全改制度,要求每一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中有独立作业分析,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等。通过同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护生评教,期初、期中教学检查,课堂质量评价等措施来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持续地把质量建设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收到了良好效果。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列出详细可行的建设内容和完成时间表,并按计划执行。

5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5.1校院合作,形成校院联合培养机制

在校院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与指导下,与教学医院南宁市第一医院、南宁市第三医院、学校附属医院互动进行护生培养。护生入学后即可与医院联系,比如入学参观。在护生学习的整个阶段,特别是新生阶段,就要为护生树立起“护生”与“护士”的双重身份理念,这可以通过穿插实践环节和开展职业指导来实现。学校护理教研室与医院护理部共同参与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设计、教学计划及考核与评估标准的制订、教材的编写等。教学过程中派护理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

5.2建立基于学习过程的护生质量评价体系

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护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力求突出“两个结合”,一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二是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考勤、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理论测验、作业、实训练习、情境演练、上岗学习考核;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期中)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试题覆盖培养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客观检测护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学习领域临床护理技术项目个人必考与小组抽考结合的方式,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要求制订评价标准,主要考查护生的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岗学习考核、实习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教学基地进行,由带教教师及所在科室护士长承担,完全按照岗位标准评分。

5.3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在正常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理念、知识点,介绍相应的考试方法。据《护士条例》的规定,积极实施“双证书”教育,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另一方面开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提高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考能力,使护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5.4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设计仿真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学,以小组学习、个人学习为主要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结合“院校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生为主体,让护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临床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护生能具备临床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同步。

6结语

品牌课程建设充分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需要,课程教学突出临床实际应用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技能考核与临床内科护理技能操作需要相对接,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为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通过开发与建设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可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医院临床的无缝对接,使护生在学校期间能真正学到社会所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毕业后真正成为社会用得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4]。

参考文献:

[1]韦振飞.全口义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123-125.

[2]韦振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

[3]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值得我们深思。我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护理学基础;师资力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1]。该课程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实验教学是护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此外,实验教学效果还可以检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我们在多年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探索与实践,现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型与实验项目不匹配

部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需要应用模型人来完成,如口腔护理、导尿术、鼻饲法等。但由于模型人不够先进,表情、体征等无法真实模拟,护生无法预料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例如口腔护理时,模型人的嘴巴不能完全张开,护生无法进行正确的牙齿清洁。所以现有的教学模型不能保证护生顺利完成实验项目的操作。

1.2课程安排与实验室资源冲突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安排上3学期,所以存在两届在校中职生同时上实验课的情况。再加上这两年我校还开设了大专护理专业,大专二年级护生也需要学习一学年护理学基础。所以常会出现多个班级同时上实验课的现象。由于我校实验室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所有班能同时上课,导致护生实践操作机会减少,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目前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后,护生分组练习,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评价纠正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护生被动接受学习。护生用不着查资料、思考及创新,这严重影响了护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削弱了护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2],还限制了护生思维的发展。此外,这种模拟练习使护生的护理操作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导致护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1.4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临床医学新的成果和技术没有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3]。如近年来,临床医院常规使用的无菌溶液瓶塞均为平口橡皮瓶塞,而《护理学基础》课本中仍沿用翻盖式橡皮瓶塞;《护理学基础》课本上讲的铺床法、床上擦浴及洗发技术在临床中已淘汰,这些都直接造成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

1.5实验教师不足

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数量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原来仅有3名实验教师,所以当出现多班同时上课的情况就会导致大多数护生没有实验教师监督指导,使部分护生操作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2改进方法及措施

2.1加大经费投入,购买配套模型

我院自迁入新校区以来,成立了护理实验中心,学校投入上百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及模型,如高级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多功能护理床、进口心肺复苏模型人、静脉穿刺手臂模型、静脉注射手模型、心电监护仪、新型雾化器、全自动洗胃机等。新设备、仪器的使用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可以确保护生更加准确直观地完成实验项目。

2.2优化课程安排,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在课程安排上,尽量降低重课率,或者由任课教师自己来调整课程进度,把相同的实验项目分时间段来完成。在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上,新校区对现有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合理设置和分配,如新建的一栋护理实验大楼,配有几十间护理实训室,部分实训室里有配套的床单位和模拟人,部分实验室用于做无菌实验,配有相应的操作台,此外还配备了重症监护模拟病房和中心供氧装置。另建有两个多媒体示教室,每间可以容纳近百名护生,用于护理学基础理论授课及操作示教。这样可以保证多个班级同时授课而不影响实验完成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2.3丰富教学方法,注重人文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护生的思维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辅以PPT、视频、案例、教师示教、护生回示、病例讨论以及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提高护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让护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人文关怀。因为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灌输人文理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2.4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轨

遵循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及与临床护理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我们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重新调整,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增加适应临床发展的内容,如增加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穿刺术、留置针的应用、引流术等,删除与临床脱节的实验项目,将医院目前应用的新的操作方法教授给护生。

2.5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角,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4]。建设一支技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我们新增多名专职实验教师,此外还注重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如要求实验教师讲公开课、安排其进修学习以及假期到医院科室轮转实习等,努力提升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策,有效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为我们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人文修养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和林.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管理,2006,26(2):41-42.

[2]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3):94-96.

[3]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护理研究,2003(20):1226-1227.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

一、高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一)实训教学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处于较小年龄段,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重,且有较大的意愿参与到新鲜事物的实践之中。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较低,且不重视安全问题,从而使得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

(二)需要提升干净整洁的实习环境

一些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缺少对实习设备保养、维护的重视,在使用完实习设备后,未进行有效洗护保养工作,从而使得设备的精度降低,还会在后续应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设备使用率降低。

(三)实训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开展高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对实训内容等环节安排时,会出现落实、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教师的管理程度、力度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与时代需求、产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教师示范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目的性不强,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规范性比较低,还存在一些学生未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工作帽、工作服等,使得安全隐患出现。

(四)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课题检验过程中,更重视结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实训课程的质量、效果,不利于保证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技能提升。

(五)实训课题的内容单一

现阶段,教材是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能针对教材内容开展较为单一的训练项目,使得具体的实训课程质量相对较低,存在尺寸不合格等情况,如果存在某项指标不合格,就扣除这一项指标的分数,但是在实际生活制造中,只要有一项指标未达标,这个产品就成了废品,很容易导致产品质量意识降低。

(六)实训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学习性质为纯消耗式,学生不同方面因素都会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材料、设备以及工具等,从而导致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欠缺。

(七)实训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待加强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结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存在的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二、优化高职数控机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策略

(一)加强安全教育

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讲座等,对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在实际开展实训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并结合相关规定条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细节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实训教学的安全性。

(二)保证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有效营造,强化示范、检查、指导工作,并引导学生定期开展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对设备磨损情况有效降低,从而降低设备出现可能性。

(三)规范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实训前准备材料、量具、刀具是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主要的教学过程之一;班前指导;分组练习及安排课堂笔记;分析、解决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巡回指导及示范演示;班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这七个环节。在正是进行实训工作之间,教师要注意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在班前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上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回顾,从而有效连接本节课所要进行的实训内容。对于课堂笔记、分组练习,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从而保证正确、有效的管理。教师实训课的主要内容即是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解决。教师在实际实训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即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巡回指导环节,是教师观察学生的实操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纠正。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安全操作,对于学生操作中涉及的安全隐患,要注意及时修正。此外,在巡回指导时,还需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学生实训操作的规范性。针对实训课程中内容相对较为困难的部分,教师要注意强化示范,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步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实操工作。在结束实训工作后,教师要针对实训课程中的重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课题的知识点。

(四)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在开展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训教学方式,与现阶段设备具体情况相结合,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对于高职中的一年级学生,主要重视基础性加工工作,二年级主要是结合产品图纸相关要求,对相应的加工工艺进行讲解,三年级是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加工工艺编写,教师进行相应的完善,开展相应的生产实习工作,四年级学生主要以到校外企业实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与结果并重

一教师在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检查时,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实训过程,造成学生实训课题质量下降。教师要注意保证对学生操作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六)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对于教师而言,要在掌握现阶段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工学、产教结合,优化相应的课题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对不同知识点有机融合,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七)强化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展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自身有扎实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强化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对自身的视野有效拓展,并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性。

三、总结

伴随现代化数控加工技术程度越来越高,相应行业也更加重视人才的专业性。对于高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要与市场要求有效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黄苏.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36):227-228.

[2]喻红中.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8,45(7):124-125.

相关期刊更多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国际呼吸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沪港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