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人员;不同层次;三基;训练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35-02

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对高水平医疗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重视“三基”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1]。目前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只忙于应对眼前工作,忽视“三基”训练的倾向时有发生。这不仅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且极易出现差错乃至事故,给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重视“三基”训练,常抓不懈,才能使医务人员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工作,更好地服务患者。

我院属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来源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员素质水平不同,因此,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三基”训练方案,就成为做好“三基”训练的重要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护理人员的编制:全院护理人员共73名,正式人员27名,约占总人数的37.0%;聘用人员46名,约占总人员的63.0%。在受教育程度上:正式人员大专以上14名,约占总数的19.2%;聘用人员大专以上7名,约占总数的9.6%。在取得技术资格上:正式人员中级以上10名,约占总数的13.7%;聘用人员无。从事本专业年限5年以上:正式人员24名,约占总数的32.9%;聘用人员29名,约占总数的39.7%。显而易见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临床经验参差不齐。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三基”训练方案(以下简称训练)

2.1总体训练方案

第一阶段,自学:护理部下发学习资料,护理人员自行学习。护理部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河北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河北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河北省护士岗位培训技能训练竞赛理论习题集》以及各项护理制度等,下发给每一名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学习。

第二阶段,科室组织学习:由各科护士长组织安排学习。护士长针对本科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习。

第三阶段,院内组织学习:由护理部组织观看有关光盘和专人讲课。由护理部指定护士长和有丰富业务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的业务尖子分章节进行讲课,并组织观看标准化操作的光盘,对各科护理人员分批进行学习和培训。

2.2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2.2.1护士长训练护士长是护理人际和人事关系的协调者,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技术指导者[2]。护士长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要得到领导和护士的信任,就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因此,护理部把组织全院护士长进行训练放在首位。首先加强思想和素质教育,明确护士长的职责,强调抓好“三基”训练的重要性;然后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学习资料、观看有关光盘、讨论、实际操作,根据本科室的情况自命题进行讲课等方式,达到每名护士长对“三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并能组织、安排、指导护士工作。

2.2.2正式人员重点训练由于正式护理人员相对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高,往往是科室的业务骨干。对他们进行重点训练,以其带动聘用护理人员,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除采取自学、听课、护士长的指导等方式外,还要培训他们掌握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新知识、新业务,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三基”内容,而且能做示范性操作和讲解,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2.2.3聘用人员训练针对聘用护理人员受正规院校教育少、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自学能力差等因素,重点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采取听护士长和业务尖子分章节讲课、当堂提问、当堂测验的方式,强化基础知识学习。采取观看正式人员示范性操作、讲解,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使每一名聘用人员熟悉“三基”内容,准确掌握操作技能。

3分阶段考察训练结果

3.1考试性考察

由护理部出题全体护理人员考试:理论知识考试笔答(闭卷);基本技能考试抽查(随机)。以后每2个月两项内容交叉考试,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监考为院分管业务的领导和护理部主任。

3.2竞赛性考察

由护理部分阶段组织以知识要点及临床操作为主的竞赛(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参赛人数为本科护理人员总数的20%(不含护士长),由各科室经考核选拔。全院共计10例。满分100分,知识要点部分笔答(闭卷)40分,技能操作60分。

监考人员为各科护士长采取交叉监考的方式,即本科室护士长监考其他科室参赛护士,并对取得前三名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以上方式每季度对“三基”训练内容分章节训练,从学习、熟知、巩固到提高,循环往复,常抓不懈。

4结果

4.1观察考试结果

全院护理人员在实施训练方案前基础知识合格率仅为78.1%,基本操作合格率仅为79.5%。而在实施训练方案后基础知识合格率达到98.6%,基本操作合格率达到97.3%。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训练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4.2观察竞赛结果

第一名1名,为正式人员。

第二名2名,正式人员、聘用人员各1名。

第三名3名,正式人员2名、聘用人员1名。

竞赛中,不仅正式人员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聘用人员中也涌出了业务尖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是真正达到训练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讨论

针对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三基”训练方案,是有的放矢的训练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训练内容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员对知识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考试和竞赛,不仅考察了学习效果,而且激发了护理人员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使“三基”知识的掌握更深入、更扎实。

[参考文献]

[1]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序1.

[2]邓隆宪.怎样做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13):1214-1215.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培训;专科护士基础护理能力;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训是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外科学术思想和诊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涌现,器官移植、腔镜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普及,为适应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从2009年5月~2010年8月对13名护士进行15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5年护龄护士13名,培训过程中1名护士调离,有效考核12名,女10名,男2名,全日制大专5名,中专6名,本科1名。年龄18~26岁。

1·2 方法:科室派1名高年资护士对12名护士按护龄分3个批次统一培训,包括穿针引线、外科刷手等15项基础护理操作,每月底由培训老师和护士长考核。以陕西省《医院护理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医院护理规范化专科培训标准综合形成。项目分值为5~65分,总分与单项相加为实际总分,测评项目包括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采血、换药技术、氧气吸入疗法、导尿术、套管针静脉穿刺、外科刷手、穿针引线、无菌技术操作、戴脱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等15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总人数:12人,批次:1批次

2·2 考核项目平均分值结果:总平均分为

2·3 3年、1年、5年资护士15项操作平均分:分别为90·93

3 讨论

护士对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度,由于个人的文化程度、毕业院校、专科知识能力和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信念、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也影响培训的效果。

1年资护士对自己在专科理论基础和操作上的不足和欠缺认识到位,非常重视科室组织的统一培训,认为培训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考核不合格将被医院辞退也给新入科护士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迫使她们对培训的理解和参与非常支持[1-2]。工作表现为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加班加点训练、提问积极、考核准时。

3年资护士通过临床工作,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从事的护理专业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自认为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对忙碌的工作之余参与培训多有怨言,仅应付考核者甚多,工作表现培训缺席、经常迟到早退、不积极训练、敷衍考核[2]。

5年资护士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对自身价值,护理专业的认识,角色的认可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使她们对培训计划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工作表现为认真遵守培训纪律,善于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考核毫无怨言,重视培训老师及护士长的每次点评,考核结果其态度、纪律性、护理基础知识能力、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规范培训方式单一也影响培训效果,从最初的带教老师示教的单一培训方式到最后示教、观看录像、上课、参观、理论提问等综合带教方式、被培训者更喜欢接受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实际工作中与示教、训练、考核用物准备不一致,导致操作程序混乱,操作程序与医院培训与考核有误,增加了培训护士的不理解,缺乏应对能力和工作技巧,5年资护士的应对能力比1年资和3年资护士强。

考核项目扣分较为突出是患者准备中“关心病员”项和“隐私保护”项,说明大多数低年资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与病员有效沟通技巧[3]。1~3年护士在操作中无菌观念扣分比例也很高,在下一步培训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无菌观念”应贯穿于整个培训计划中。

4 小结

操作技能从培训时的言传身教,到熟练后的习惯性动作,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和反复的训练过程。对低年资护士坚持长期、持续、反复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是提高专科手术室护士的关键。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基础护理学实训(以下简称基护实训)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向临床实习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深入,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当前高职基护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对基护实训项目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促使了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

过程化考核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安全文明等情况做出综合的考量,并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前对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并将此分数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项重要依据,此考量过程不仅仅应贯穿于一个教学单元,更应该贯穿于学期始末[2]。

一、基护实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生源持续较少。在高等院校中已经出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不足等现象。传统的基护实训课堂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督促,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玩手机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传统考核的方式单一

传统的基护实训考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散漫、考前靠突击复习应对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

基础护理实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多数学生不注重平时实训项目的练习,临近期末考试时才开始着手复习,靠死记硬背基护实训流程来应付考试。虽然最后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对实训操作的把握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仍需提高。

4.传统考核后缺乏总结

传统的期末考试结束通常意味着本门课程的结束,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学生本人,导致学生虽然通过考试却并不知道自己在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中出现了那些不足,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法。

二、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教学设计

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将过程化考核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学习、课下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过程化考核教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过程化考核,获悉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成绩评定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综合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分别按照百分制给分。

1.随堂考核

基护实训课堂每位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堂中根据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纪律、练习情况以及实训报告的书写等给以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成绩。

2.阶段性测验

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将基护实训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备用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留置导尿术、鼻饲法、氧气吸入技术)定为重点实训项目,进行阶段性测验。重点实训项目给与4或以上学时进行学习,最后2学时定为阶段性测验时间进行课堂考核。教师可根据具体实训项目所需时间安排考核形式(如单独考核、几人同时考核、小组互评式考核等)。课程结束时,取所有重点实训项目成绩的平均值为阶段性测验成绩。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重,应最大程度反映学生掌握情况,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采用必考加抽考的形式进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将无菌技术和静脉输液定为必考项目,剩余重点实训项目采用随机抽签考试形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鼻饲法、氧气吸入等临床常见的实训项目采用病案分析的方式考核。期末所考项目平均值即为期末考试成绩。

4.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随堂考核成绩×20%+阶段性测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综合成绩则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过程化考核改革成效

1.学生出勤率、上课纪律明显好转

过程化考核实施后,学生发现仅靠考前突击和期末考试无法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开始注重平时上课期间的表现,出勤率得到保障,上课纪律也明显好转,基护实训课堂上散漫走神、玩手机等现象明显减少,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保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采用过程化考核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在阶段性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开放练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尤其是教师根据阶段性考核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利用课外开放练习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期末实训考核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熟练的完成实训操作。同时教师也在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询证医学;评判体验式教学;护生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86-02

护理实习生岗前实训作为本院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帮助护生缩短临床适应期,尽快转变角色与岗位接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临床应用中我们也观察到,现行的护生岗前培训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造成护生上岗后基础理论与应用脱节、实践中缺乏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差。为了培养护生的应用能力,缩短实习教学与护理实践的差距,我院护理部进行了护生岗前实训的教学改进,提出了基于询证医学的评判体验式教学的新课题,本研究将探讨该课题在护生岗前实训中的实施效果,以期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5月即将实习结束的260名各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包括中专、高职高专、本科三个层次,其中男性15名,女性245名,平均年龄(21.54~±0.8)岁,全部纳入本院岗前培训体系。

(二)方法

1.分组。

将以上护生编号,按序贯法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名,所有护生在分组前进行基线测评, 包括一般资料、专业基础课成绩、实习期临床应用能力等,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层次、专业基础课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岗前实训共进行4周,160学时。对照组护生岗前培训采用传统实习法,实验组护生在传统护理实习教学基础上引入基于询证医学的评判体验式教学。

2.实验组教学方法。

本次护生岗前实训依托护理教学大纲和培训目标进行,以临床为导向基于询证问题而展开,主要教学内容分阶段实施,即基础――进阶――突破――整合,带教老师均由经过严格培训、具有带教资格的资深护师担任,力争在短时间内促进护生临床应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的跨越式提高。

①强化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向护生详细介绍岗前训练计划及培训措施,要求护生认识询证医学的观念与模式,使其转变护理观念和实践认知,激发主动配合实训的热情,切实将个人目标融入临床,形成正确的实践期望并形成理念。

②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将欲达到目标作为媒介,调动护生兴趣。课前情景案例,由易到难,以问题提示的方式引导护生思考病房环境下护理行为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要结合标准化病人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提出询证问题和组件,在重要知识点讲授中,要应用丰富多彩的引导式语句和手段,加以心理启发和互动式体验,使护生深刻体验临床知识,领悟其原理,诱导护生不断反思、论证,切实掌握专科护理程序的方法和技能。

③教学中要形成组内总结、组间互评、护生自评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询证问题,护生首先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查阅教材文献(或查找临床资料)分组讨论(或分析),然后按顺序代表小组发言,确认问题,汇报求证结果,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分析或讲解。在此求证结果的展示中,其他同学要对主讲人针对目标案例的询证过程、决策方案进行评价和辩论,通过同学之间思维的发散和碰撞,实现对护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④教师要注意课题评价及延伸,及时对本次课题涉及的医疗概念加以阐释,指出护生个案分析中的原则问题和思考方向,评估解决护生在询证分析中遇到的阻碍和难题,达到双向辩论、双向质疑的目的。

3.评价指标。

为期4周的实训结束后,对教学的科学性进行调查,包括:①临床综合能力测评:全部研究对象经过统一命题的理论测试、临床技能演练评价;具体考核指标为基础护理理论、护理实操(取多项操作的平均分)及人文关怀能力,权重分别为0.4、0.4、0.2。②评判性思维测评: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进行,该量表由Watson Glaser编制,是当前最适用于护理学科的功能性评价模板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该量表含7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与认知成熟度)及若干二级项目,采用1~6级评分,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好。该量表内容效度经专家多次评议,总体测信度Cronbach’s Alpha=0.93,总CVI指数为0.907。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经过t检验,P

二、结果

(一)不同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实施后,护生临床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分析(见表1)

(二)不同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实施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见表2)

三、讨论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集科学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护理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最快掌握,并保证其评判性思维、临床分析、处理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护理管理专家和学者不断思索的课题。大量研究证实,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是护生结束实习期前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提高阶段,也是人生角色转换阶段最具价值的成长体验,将对缩短护生临床适应时间,尽快找准职业定位打下基础。基于此,我院护理教育系统积极应对当前护生培养,对护生岗前培训进行分析,不断总结和探讨岗前培训方法。

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的基于询证医学的评判体验式教学设计,就是突破已有教材思路开展的综合设计性教学实验。实验组教师通过在实训教学中创设护理情境、运用连续性护理案例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体验式训练,将护理单一的基础操作培训向更高层次的研究性演练推进,鼓励护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临床中遇到的循证医学实质,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留给护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使其积极参与和验证感受,对护理程序、内容大胆做出分析、理解和重新构建,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使所学知识形成纵向、横向联系,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基于询证医学的评判体验式教学能充分挖掘课程参与主体(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习和教学潜能,引起了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期盼,在强化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客观促进了护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其能够自觉地运用信念、言行、人际交流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尊重患者的权利,达到自我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和提高,这也契合了新时期对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生在临床综合能力测评成绩的差异性方面,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基于询证医学的评判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护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护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是保障护生快速成长、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但该教学方法由于目前教学时数有限,应用群体的样本量较少,教学内容和手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贴近临床的实训案例库也需建立和丰富,这都要求带教教师明确责任,加强理论学习,总结实操经验,在实践中纠错,不断探索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柯盈盈,黄敏娟,张群,等.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个案护理实训教学的实施效果[J].全科护理,2016,(17).

[2]费鸿,郭佳.角色扮演法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1.1护生岗前分段式培训临床模拟的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

①课堂及课外开放实验室进行严格的回顾性训练(基础护理的18项操作技能);

②学生能在操作前进行环境评估、用物准备、病人解释核对;操作中与病人进行沟通、熟练操作;操作后对病人进行嘱咐及用物、床单位的整理。方法:课堂上学生按每个班级分为8个组,根据临床模拟进行角色扮演,分为护士、病人、家属,进行18项操作技能的训练,由老师当场点评;课后老师进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1.2综合能力的考核

学习目标:①学生通过分段式的培训后进行岗前准入证的考核;分两个合格证书,绿色证书(一次考过)、黄色证书(补考通过);

②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及技能:理论知识应用考核,基础护理18项操作;方法:实习前的1—2周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须再加强训练,进行补考,补考合格后发给黄色合格证方可实习,无合格证者不予实习。

1.3调查方法

①考核法:培训结束后,岗位准入证考核;

②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经咨询专家自行设计,评价指标按4分为“非常满意”、3分为“满意”、2分为“基本满意”、1分为“不满意”进行评分

2讨论

2.1护生岗前分段式培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岗前培训是以学生为主体,系统的设计整个训练过程,选择临床的特殊案例,让学生在掌握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实施、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培训学生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模拟一种真实紧张的氛围,经过多次训练后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并能指导实践,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自如、忙而不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

2.2护生岗前分段式培训结合实践,提高学生临床应变能力

在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刚接触临床时因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差等因素的影响,在遇到实际情况时无法应对;在与病人交谈时过分紧张,无法控制局面。因此在优化教学内容上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应急情况下的反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2.3护生岗前分段式培训有利于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相关期刊更多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国际呼吸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沪港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