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管理论文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建设管理论文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虽然当前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网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其资料和文件的传输信息化程度还不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强力的系统和技术支撑,即便一些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没能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也会降低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制约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

二、促进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企业管理者及档案人员要转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建设和创新发展纳入企业的工作重点内,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各级领导要发挥引导作用,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来技术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设备,建立科学化、创新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科学化和创新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企业在构建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时,要遵循《档案管理整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所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的制度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服务要求,通过与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讨,进行全面的讨论后,起草初步的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好的档案管理制度采用试行的方式,在某部门先试用,发现不足即可进行针对性的更改,以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3.电子化发展,重视电子文件管理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普及发展,促进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方式向电子化模式转变,即由传统的可视记录识别转换为机器识别代码型发展,机器识别代码型即所谓的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文件材料相比,电子档案管理下的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修改形成后,即可贮存到办公的信息数据中,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即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弱化了档案和文件的界限。同时,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凭借其快捷、精确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巨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手段和辅助工具设计的电子图纸,不仅易于存储和查询,还更加形象具体。此外,传统的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等分类被取代,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流程和管理模块的设置和发展。利用电子文件管理,能将分散在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档案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规定的指令来随机调整和设置分类方案。因此,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工作,必须加强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发展。

三、结语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近几年来,我国地方金融发展非常快,不过,地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给我国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我国实施了多轮政府机关简政放权改革,使得金融管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承担,但是,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状况不同,导致目前为此依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执行的是“一行三会”管理模式,地方金融管理主体的权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影响了地方金融管理效率。总而言之,根据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缺陷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不断推进金融行业改革创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金融机构也应该大胆创新。地方金融行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创新存在盲目性,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仍然还存在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国家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比如地方金融机构中包含大量担保公司与典当公司,国家并没有很好地将其纳入管理范畴,增加了地方金融系统风险;第二,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家很难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甚至出现许多金融机构脱离了国家金融监管范畴,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可能。另外,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不同地方立足于本区域利益,制约了地方金融发挥其合力,不利于地方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地方金融管理主体权责有待强化

各省市建立的地方金融管理主体不尽相同,甚至有些省市没有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成立的金融管理部门名称存在权责不清晰、职能不明确、多头管理等问题。比如有的省市对不同地方金融机构设立不同的管理部门,省金融办、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负责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头管理的存在,会导致金融管理机构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对于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是很不利的,也容易引发不同金融管理机构互相推诿扯皮,导致金融管理效益低下。

(三)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发展不符

当前我国对地方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会”管理模式,对地方金融机构准入严格把关,在抑制地方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不同省市对金融资源需求不一样,中央政府对各省市地方金融采用“一刀切”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省市金融资源需求的差异性,导致有些省市金融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地方金融监管的权力下放到省市,让各省市能够针对本省市需求情况合理配置地方金融资源。

三、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设的建议

(一)引导建立正确的地方金融发展观

地方政府只有树立正确的地方金融发展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切实做好地方金融发展规划。为此,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权责进行规范,中央政府主要对地方金融预算做好管理工作,控制地方金融风险。

(二)对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

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需要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中央对地方金融管理发挥总领作用,引导地方金融管理的良性发展,使得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更加协调。中央对地方金融管理领导过程中,要遵循“垂直监管,地方协调”原则,即中央金融机构负责监管工作,地方金融机构负责协调工作。总而言之,地方金融管理体系要秉持中央金融机构监管,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负总责,理清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责,规范地方金融日常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处置流程制度,确保地方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执行统一的监管主体下的分类监管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酒店管理专业网站建设首先要进行网站的定位、确定网站的目标群体,然后根据网站的浏览对象的需求进行网站整体风格的策划、网页的设计,内容丰富实用、富有吸引力的网页能成功吸引网站浏览者对网页的兴趣。网站作为高校信息的工具,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由目标群体的需求而定,网站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就酒店管理专业网站来说,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和功能:

1专业简介

如介绍本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的专业课程,专业的特色,就业方向,并及时将最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传,让学生、家长或同行通过网站介绍能对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有一定了解。

2新闻聚焦

包括如国家或省级机关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或招生等方面的的政策、通告或文件,学校的相关通知,本专业如举办大赛、讲座、招聘会等消息,还有酒店行业发展动态,可以让大家实时了解专业动态。

3师资力量主要介绍酒店管理专业主讲老师的整体结构,如年龄,职称,科研成果,获得的各种奖励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进行专业建设的前提。

4学生风采栏目内容以反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风貌为主,如三好学生,学生党员,比赛获奖学生,学生优秀论文,学生摄影、歌唱或绘画作品展示等,充分展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

5下载专区提供本专业学生需要的各种表格或文件的下载,如优秀学生申请表格,实习申请表等。

6联系我们主要是酒店管理专业办公室电话号码、地址、微博号码,或者负责对外联系的专业老师的联系方式。

7站内链接可以直接在站内跳转到校内或校外其它与专业相关网页,如图书馆、教务处、中国饭店协会等网页。

二酒店管理专业网站存在的问题

1网站内容枯燥,形式呆板

模式雷同网站设计缺乏吸引力,色彩与版面结构千篇一律,内容不够新颖,网站不仅要满足学生们的查阅功能需要,还要尽量从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网站内容与功能的设计。

2学校领导对网站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投入不足这是影响高校二级网站建设水平的首要问题。部分领导认为网站建设仅仅是种形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的专业网站都是由专业老师担任,仅仅建起了网站的框架,很多栏目都是“天窗”,点击进去没有任何内容可供查阅。

3交互功能不强

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除了网站主页,如酒店管理专业网站缺少浏览者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功能,同时网站上看不到反映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实际内容,毫无教学资源库和学习资料库可言,和别的一般意义上的网站没什么区别,缺少高校网站最重要的学习功能。

4网站管理人员不稳定

因酒店管理专业网站属第三级网站,由各二级学院负责,通常是由该专业老师进行维护与管理,但经常会由于人员调动或其它原因,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导致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经常间断,衔接性差且技术力量薄弱。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网站建设的策略

1加强网站特色内容建设

高校二、三级网站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网站特色内容的建设。高校各二级网站主要是面向和服务于师生的,必须要制定适合师生教学、生活,和师生息息相关的栏目,比如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信息服务等等,还可设交流栏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加网站的互动性。

2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二、三级网站的建设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影响,网站建设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的站群系统。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将二、三级网站建设水平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各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增加投入,一方面是硬件的投资,更新软件和设备,另一方面是对网站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3提高网站交互功能

将学生与老师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可以在网站中设立学习和答疑、教学改革专栏。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特点、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参考资料等建立一个栏目,可以让师生在此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在如新闻聚焦、专业介绍等栏目下增加留言功能,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教学,参与到教学、专业建设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可以让领导和专业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4加强网站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档案管理人员数量远远落后于档案数量的增加速度,导致城建档案部门的整理、利用工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2)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需要;具有档案专业和一定计算机水平的人才相对匮乏;

(3)档案人才流动性较大,很难培养和留住档案人才。这一点与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工作强度大;二是工作比较枯燥、繁琐;三是工资待遇不高。

(4)对于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期限的大背景下,我市工程档案部门受理档案验收的承诺期限由7天缩短为3天,而且增加了档案预验收环节,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骤然加大,对档案人员的耐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2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较低;

(2)即使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对档案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档案实体的整理和档案信息化扫描的工作进度无法保证即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水平;

(3)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设备严重落后。而且各个城市之间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对城建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3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档案利用量的增加,加之人员不足、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档案利用需求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由此导致档案部门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也影响到部门自身的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是对我们城市建设档案部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们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这一点上难以做到。

二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1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以及适当的待遇留人”,广泛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适当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

(2)要定期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优秀的管理或技术人才,要给予重点培养。

(3)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

(2)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是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应该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建档案著录细则》,以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合理组卷,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组卷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

(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

3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先进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借助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实现档案的“三态”同步,从而实现网络检索和在线阅览,大大提高了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我们的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建的档案管理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将一些已经不符合或者陈旧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此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城建档案管理上来,从根本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档案管理单位的人员和编制有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城建档案的实体整理、图片扫描和数据录入工作,也不失为解决当前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建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和提供利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的“社会意识”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们要注重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一是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如指引群众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申请利用。二是开展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将信息整理加工成册,提供给社会利用。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主动给社会。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充分提高“社会意识”,由此提高自身价值。另外,城建档案部门还要加强自身的宣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城建档案意识”。

三结语

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时展到一定程度,旧的体制与当今的需求产出矛盾,这时,改革就必然出现。任何体质的改革都是为了日益发展的时代的要求,为了自身能够在客观的社会形式中得到更长久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灌区的农业现状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地,自然资源缺乏,随之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会降低。因此,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是我国农业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我国的灌区进行管理和治理,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灌区水资源利用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怎样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研究的课题,因为我国灌区存在着科技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人员综合素质低,资源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灌区的农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国民致富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灌区要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的建设意识,以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三、灌区现代化的任务和内容

在灌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如果能够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微机,信息,现代优化等技术应用在管理中,会对灌区整体的发展起到尤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3.1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气象、水文、土壤墒情、作物、地下水等各种自然信息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自动处理,以及灌溉预报与计划用水的信息化管理。

3.2灌溉及灌溉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改善和改建渠道及各种建筑物,采用新的量水配水设备,进行灌溉用水实时监测,灌溉设施运行管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调控。

3.3灌区行政事务及附属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水费、财务、文书、行政、人事、组织,以及通信、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

四、灌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水利灌溉,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我国农业建设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提高对灌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要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建设路线,提高水利建设的速度以及科技含量,达到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2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2.1灌区现代化要与垦区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垦区现代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垦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提高了,灌区的收入和人员素质才能有保证。

4.2.2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就是要根据农场的现状,确定影响灌区发展的重点问题,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4.2.3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在满足实际要求的同时,又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在灌区建设中,不管是缺少预见性或者超前过度,都会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4.2.4积极探索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多种模式,加速发展。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允许和鼓励多种资金、技术、管理等作为资本加入灌区现代化建设,同时建立多种分配形式与新的资本组成模式相适应。

五、如何实现灌区现代化

目前,我国灌区存在着制度落后,思想保守,活力不够等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彻底清除落后的管理思想,建立一套符合灌区特点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灌区能够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保障。

5.1明确管理范围。灌区管理首先要明确灌区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管理者的确定可按“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即灌区内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国家所有,由灌区管理局行使经营管理自主权,不以营利为目的;由集体或个人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集体或个人所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另外,把水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来考虑,国家拥有所有权,而水管单为可以通国政府的授权而拥有经营权,这样,水管单位岁辖区内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经营。使灌区管理体制上升一个新高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2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

5.2.1划分管理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建立用水户协会,加大用水户民主监督和管理力度,逐步确立灌区的经营自主权。

5.2.2转变经营机制。在明确灌区的经营自主权后,要使灌区尽快由工程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结合灌区实际,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创办各类水利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

5.2.3精简机构,实现高效服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合并管理站所、科室,重新定岗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工种结构定员分流。

5.2.4配备量水设施。在干、支、斗渠进水闸上配备量水设施,实现精确可靠,经济实用,易于管理。

5.2.5水费和水价改革。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调整水费价格,农业水费逐步实现按成本计收,工业、生活用水分类定价,计量收费。

5.2.6建立通信调度。要在灌区范围内建立健全水雨情和工情监测站网,实现适时收集、处理。实现微机化管理,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开发相应的适应各灌区特点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管理自动化与现代化。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