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审计论文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精选

环境审计论文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环境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方法与一般的绩效审计方法基本一致,其中专家咨询法是环境绩效审计比其他绩效审计用得多的一种,因为对环境事项的评价涉及专业的监测指标和设备,一般审计人员未能纯熟掌握。各种证据收集方法的做法和技巧如下:

1、审阅法审阅的书面资料

一般包括单位管理制度、重要事项会议纪要、项目实施计划、采购招投标材料、合同、各重大事项的申请与批复、财务报表账册等,审计人员需要对其中相关、有用的部分进行取证。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察看建设现场,审计人员可以判断建设进度、财产物资的真实性、相关管理的有效性;与当地工作人员或周边群众交谈,可以获得最感性、真实的答案,有时还能从他们口中获得线索或灵感。实地调研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索取笔录和签名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3、访谈法

访谈法包括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访谈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监督单位的人员、受益群众或周边企业等项目利益相关者等。应注意访谈内容须形成书面记录才能作为审计证据,最好还能够有当事人签名确认。运用访谈法时,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如,审计人员对需要了解的问题先设想好几个可能的答案,然后在谈话中根据对方回答的符合程度去评估可靠性和疑点;使用恰当的谈话语气以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御,获得对方的信任感,从而获得更多真实、有用的信息;审计人员也可以互相配合采用黑白脸的战术,给对方施加一定压力,又避免让对方有对抗情绪。

4、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应注意标准化,对同一类型对象的问卷内容应该统一,才能有效统计结果。问卷的问题应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设置代表不同程度的选择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作出具体、明确的选择。发放的调查问卷应注意要批量化,达到一定数量的结果才具有代表性,确保充分回收,才能保证调查质量。

5、网络信息检索法

网络信息检索法是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网络、专业数据库等平台查阅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方法时,应注意网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选取权威平台检索信息。

6、专家咨询法

针对审计人员知识面所不能覆盖的某一领域,需要聘请专家利用其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指定事项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并作出结论。环境项目通常都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评价,例如,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废气检测等等都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分析技术,不是普通审计人员可以掌握的。实际工作中,可灵活多样的采用各种技术方法,组合应用、相辅相成,以求达到审计目标。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分析方法

1、统计分析

法统计分析法是指运用数学方式将收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定量结论的方法。常用的有:简单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聚类分析等。尤其是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结果,必须通过统计和分析才能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

2、比较分析

法比较分析法是指相互联系的两个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实际发生数据与计划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目前实现程度,将同一主体不同时期或不同空间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发展规律和趋势,将同类型的不同主体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被审计主体所处的水平,将实际实施情况与政策法规要求进行比较得出规范程度等。

3、因果分析

法因果分析法是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并通过因果图直观、条理分明地表现出来的方法。先将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都列出来,然后通过审计证实哪些因素确实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并分析这些因素中,哪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其他原因等,最后用因果图清晰表现出来。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审计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运用一些管理学、经济学上的方法,例如投入产出模型法、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数据分布分析法等。

三、实务应用案例

本文选取一个政府投资的环境项目———广东某城市环境项目作为案例(案例数据经过技术处理),综合阐述绩效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1、项目背景

该项目立项的宗旨是改进和调整区域环保设施服务,从而协助解决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南中国海的环境问题。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人民币30.8亿元,建设期为6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有害废弃物管理中心建设及有害废弃物管理政策研究、城市间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水质监测与数据共享等。

2、绩效评价过程

在完成调查准备、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权重、设定评分标准等环节后,审计组进入绩效评价过程。该项目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相关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六大方面。本文分别从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指标中的一个三级指标来举例说明。

(1)经济性分析

经济性分析主要从资金经济性和管理经济性两方面(二级指标)开展,反映资源的节约程度。其中,以三级指标“招标采购合同预算节约率”为例。对该项指标的分析主要采取审阅法和分类统计分析的方法。首先,查阅项目评估文件、年度实施计划、历年审计档案、招标采购合同等资料,分类统计出所有进行招标采购的合同信息。其次,对不同类别的合同分别对其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作出比较。其中有一些设备采购是项目评估文件和项目实施计划中均有详细的资金预算的,例如水质监测与数据共享子项中的“通风、温度控制系统”,在项目实施计划中的成本预算为140万元人民币,实际签订一个合同,合同金额为129万元人民币,比成本预算节约了7.86%的资金。还有一些项目内容的预算没这么具体,例如有害废弃物管理子项中的“现场作业、进场公路土建工程”预算成本为7970万元,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招标签订了5个此类合同,金额合计7990万元,比预算成本高了20万元,没有实现节约。按照此方法,对所有招标采购合同进行比较、统计后,得出,264个招标采购合同中,有102个合同(占合同个数总数的38.64%)实现了节约,预算节约率为7.32%,但是其余162个合同(占合同个数总数的61.36%)的实际结算都等于或超过了原计划金额,超出预算8.48%。审计组对该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为中,评分为该指标的满分分值的70%。

(2)效率性分析

效率性分析主要从项目建设执行效率和项目运营效率两方面(二级指标)开展,反映产出与资源的关系。其中,以三级指标“项目征用土地效率”评价指标为例。对该项指标的分析主要采取审阅法、访谈法以及因果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历年审计报告,得知污水处理子项和有害废弃物管理子项均遇到征地困难的问题。然后采取面访负责项目征地相关人员、查阅征地过程形成的文件(如会议纪要、问题汇报、协议)等方法,详细了解征地困难的原因、征地拖延的时长、征地困难造成的后果等。经审计得知,其中污水处理子项在2006年开始征地,正值土地与房屋价格上涨之时,其中一个村庄的居民集体要求更高的补偿金额才愿意搬离。赔偿问题的商议严重拖延了该子项的进度,原本预计4个月内完成,但实际上花了超过1年半的时间。另外,有害废弃物管理子项中,前期对安全填埋场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未能准确判断所选建造地点的地形特征,而后在项目具体设计阶段经过更为详细的测算,土地需求从原来的20公顷增加为33公顷,增加了65%。由于征地规模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征地审批和赔偿商议的难度和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增加配套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又未能及时到位,致使此填埋场的征地效率非常低,也是导致有害废弃物管理子项延迟了1年才开工以及项目最终延期2年才完成的原因之一。

(3)效果性分析

效果性分析主要从建设目标实现效果和社会效果两方面(二级指标)开展,反映效果与目标的关系。其中,以三级指标“珠江流域环境治理水质改善程度”为例。对该项指标的分析主要采取审阅法、实地调研、聘请专家测评、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评价珠江流域环境治理水质改善的效果。首先,通过案卷调查得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新建和扩建的三个污水厂总共增加了每天47.5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污水处理比例从立项前的50%上升至项目结束时的97%。第二,到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所在流域观察水质状况和周边环境,作出书面记录并拍照取证。关于水质,肉眼未发现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也未发现明显臭味。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发现,其中一个污水处理厂所在流域上游有几间印刷、制衣和电子企业。第三,到污水处理厂调阅污水处理监测设备的数据,获得前三年化学耗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水质中悬浮物(SS)等污水处理主要监测指标情况,然后查阅实时监测设备的数据,一方面了解历年数据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对比和核实数据变化的合理性,以判断是否存在历史数据造假的可能性。经审计确认,收集回来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达到环保指标,污水处理效果较好。第四,审计组聘请环境监测专员,抽查了30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环境监测专员提供的监测报告,其中一类至三类水质占91%,四类至五类水质占5%,劣五类占4%,总体水质评价为优。其中,污染较严重的是SZ河GS段,其他河段的水质较为良好。审计组将这些数据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项目实施前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比起5年至8年前有了稍微改善。最后,对流域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153份,55%的群众认为水质没有明显改善,8%的群众认为有所改善,37%的群众认为水质比以前差了。其中一名群众还表示曾在某污水处理厂上游的一家企业工作,知道企业存在偷排情况,影响水质。

四、总结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国内关于环境审计的定义张以宽认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鉴证以及评价法律责任的一种监督活动[4]。”包强提出:“环境审计是由审计组织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与治理环境的经济活动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独立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揭露违法行为,促进加强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活动[5]。”陈正兴提出:“环境审计是对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抑制、消除或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独立监督行为[6]。”以上定义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把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环境审计的核心,通过审计的职能来实现环境保护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目标。

笔者对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定义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其定义既要符合一般审计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其独有的特点,与我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保持一致。笔者对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定义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综合鉴证,评价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揭露违法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的一种行政或经济的监督活动。这一定义具有如下特点:1)符合审计定义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审计学界的看法,审计的定义要包括审计的主体、客体、依据、职能等系列要素。2)揭示了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本质,即“独立的监督活动”。3)表述精炼,易懂,逻辑严谨。4)符合我国实际,可操作性强。我国政府在开展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涵框架主要包括审计的目标、依据、主客体、内容体系、程序、方法(图1)。内涵框架的建立离不开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其理论基础。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是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系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它的确定受审计的对象、属性、职能、技术手段等的制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应包括:1)评估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2)确认环境、生态与资源法律条例和政策的符合性;3)验证环境、生态与资源报告中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4)评价环境、生态与资源工作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具体目标随着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等的变化而不同。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直接目标是评价、鉴证被审单位的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履行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生态与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对象与内容环境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及企业单位的环境管理责任和企业环境管理活动。我国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既要贴近我国实际,又要与国际接轨,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把握未来变化。政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我国政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应该参考国外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结合我国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政府应以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为线,以环保项目审计为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审计工作:1)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2)环保投资项目审计;3)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执行审计;4)对重大非环境投资项目的环境审计;5)对环境部门的绩效审计;6)清洁生产审计。

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已有所提高,对于正在推动的环境标志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活动,不少企业正积极准备或已通过了认证[7]。我国的内部环境审计内容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来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通过审计,了解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是否恰当地管理了环境风险,在运行上是否经济、高效,这是环境审计的重点。2)审查企业的环境政策,评价其合规性和执行的有效性。3)审查企业环境报表,对企业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等的确认、计量进行审查。4)审查企业遵循环境法规方面的情况。5)环保资金审计。6)产品审计。审查产品是否符合法律和公认环境政策。7)交易审计,即企业在取得某项不动产之前,要对与该项财产转让交易有关的环境风险和负债进行评估。

社会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企业的关联方要求企业提供环境绩效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企业也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环境、生态与资源报告就是这种信息披露的载体。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环境报告,但内容不统一,不完整,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审计人员或因审计成本过大,或因无章可循而无法展开审查。在未来的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中,我国的社会审计组织将在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审计和环境报告审计中发挥较大作用。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主体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主体有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上依法对环境管理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价和审查,并对企业内部和民间审计工作负有监督、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环境管理、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民间审计组织接受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委托,为环境管理活动提供咨询和鉴证服务,三者构成环境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客体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客体是指参与环境分工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各方,主要包括:1)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部门,负责环保资金投入的财政部门,以及具体执行环保政策和环境管理的环保、园林绿化、环卫等部门。2)造成环境污染并实施环境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类企业。3)负有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平衡责任的事业单位,包括从事环境检测的环保监测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环保科研单位等。4)建设单位,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单位、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等。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依据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标准,也是审计人员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环境方面查明事实真相后,据以判断是非优劣,做出审计结论的根据。它包括:1)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相对完整的环境法律体系,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制定颁布了30多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16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法。地方人民政府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颁布了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8]。2)环境、生态与资源标准。环境、生态与资源标准是具有法律效用的技术规范,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审计评价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包含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等,共395项。3)有关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和标准。一些会计审计准则中已略有提到环境问题,但涉及内容还很少,具体准则和指标却尚不明确。即便是ISO—14000标准也并未为环境费用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分类和披露提供充分而具体的指导。我国政府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正在研究建立新的综合核算体系。4)与审计有关的法规、准则。环境审计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国审计规范》中对人员、程序、质量等的各项要求。由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审计、监督与检查,应遵守有关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和《公司法》中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委托提供环境审计服务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及各项实务公告和指南。5)国际公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先后加入了一批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一般性国际公约、协定和议定书,主要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这是衡量和评价我国在环保方面履行国际公约和议定书情况的依据。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需要鉴别和了解管理控制系统,评价管理控制系统,收集审计资料,评估审计调查结果,向被审计单位汇报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2部分内容:1)符合性测试。审查有关环保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能有效处理环境风险并控制风险,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2)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差、控制风险高的区域,环境审计人员应执行更多的实质性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在实质性测试中有2个重要问题需解决,即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价值的量化。环境价值的量化可采用环境经济学中的项目构成法,即按生态资源所能创造收益的不同方面的价值分项加总计算。事实上,很多生态资源价值难以量化,有关数据不准确。而环境审计很大程度上是进行经济性分析,若缺乏正确的定量基础,则分析结果没有实用价值。另外,在进行环境审计时,需对环保工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价环保工作。由于上面各项费用和收益发生的时间不同,因此分析时要将其折算到同一时点上,即折现后再进行成本效益比较。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1.信息不具备对称性

当前出现企业会计审计诚信这种问题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具备对称性。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指就掌握会计信息来说,经营者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处在一种比较有利的位置,然而所有者则在信息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导致企业内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都呈现出分离的状态,所以,若在进行会计审计的过程中,难以提供具有对称性的信息,那么就极易造成强企业经营者出现逆向选择现象。

2.没有具备完善的会计制度

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会计运作方式也相应的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很多新的经济事项也因此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相继的涌现出来,然而因为我国当前还实施着相对较为落后的会计制度,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3.安全防范工作没有做到完全到位

在当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所以企业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已经更为频繁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来完成更多的会计工作,这种做法虽然有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这种信息时代中,企业内部的一部分财务数据都将会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被暴露在网络中,此外,一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强烈的防范意识,所以,在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能够轻易的窃取企业的会计信息。

4.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造成数据失真现象

因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所以企业对财务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会计从业者不仅要更好地将会计理论知识加以掌握,还要具备对一些专业会计处理软件进行熟练运用的能力。但是因为当前有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为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导致相关的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自身的不当操作而导致失误现象,进而还会引起会计数据失真现象的出现。

二、解决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问题的相关措施

1.为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

应推行相应的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工作的自主性和身份的独立性。如今会计审计工作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有效的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有效避免会计工作人员因为难以承受外部压力而进行信息作假,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将会计审计工作的新秩序有效的建立起来。在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的过程中,要明确重点内容即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内部监督的成本得以降低,促使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得到完善,确保会计审计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真实的反映出来,从而是会计审计的诚信度得以提高。

2.会计审计制度的完善

立足于现行的会计审计法律体系有效的将会计审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建立起来并将其完善,利用一整套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达到会计审计效益和质量提高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加大对会计审计信息造假的打击力度,持续增加会计审计违法的成本。只有不断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和系统,才能够让其对新情况和新发展的需求形成更好的适应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其真正价值。

3.进一步优化会计诚信环境

企业之所以会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其中最为根本也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益的驱动,所以,我国应该根据企业当前发展呈现的现状,采取的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促使企业的经济环境不断获得完善和优化,将相对完善和健全的法规体系构建起来,同时还需要定期对相关的会计从业者实施相关的诚信教育。

4.加大力度研究和开发相关的审计软件

促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在信息环境下,我国企业的会计审计信息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其侧重点长期以来都难以跳出理论阶段,并且与其相对应的研究在实际应用和开发等方面依然还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必须要以会计信息化为立足点,合理、科学的审计并检查一些电子数据,加大力度研究和开发相关的审计软件。此外,还需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都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内部优势分析

1.内部审计职能的多样性。内部审计愈来愈多地涉足战略审计,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扮演好治理变革促导者这一角色,而且最终有益于组织营运的改善。

2.内部审计的信息优势。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可以获取许多外部审计所无法获取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更加真实、客观。

(二)内部劣势分析

1.内部审计服务领域的拓展带来的问题。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存在差异,确认服务具备传统审计的完备要素,而咨询服务由确认服务衍生而出,它冲击了原有的内部审计概念体系及实务过程。内审人员需在主观的顾问角色和客观的鉴证角色之间寻得平衡。但是,内审人员往往难以明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2.内部审计的传统角色。传统上,内部审计被认为是高管层或董事会的耳目,是组织里的内部警察,是爱挑毛病、找麻烦和管闲事的另类人,这种总体上的负面形象导致组织内各单位的排斥与反弹。这一角色定位与认识,非常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质疑。对于内部审计而言,独立性一直是个难题(Mautz和Sharaf,1961)。因内部审计与组织之间天然的利益关系,独立性一度为外包热衷者频繁指责和炒作,成为内审职业界难以言说的痛处。

(三)外部机遇分析

1.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为内部审计实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Ewert(1997)介绍的6P营销策略,显著的提高了人们对内部审计贡献的认知,促进内部审计向变革人角色转变。

2.社会各界对于审计工作的认同,尤其是企业所有者对于内部审计可以为其管理提供相关有用信息的迫切需求,为内部审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外部挑战分析

1.外部服务提供者的竞争。近年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为“做大、做强”,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重组,使得该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日趋多元化、专业化,使得内部审计面临一定的竞争与挑战。

2.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随着金融危机、竞争加剧等诸多要素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股东、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外部审计师、监管机构等,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已扩大到企业风险管理领域。传统的财务领域审计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我国内部审计从无到有,并得到一步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三十年多年的发展与内部审计环境的演变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因为内部审计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才造就了我国今天的内部审计。就当前而言,我国内部审计在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的同时,存在较多的内部劣势。而就外部环境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积极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将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我国内部审计未来:机遇?挑战?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模式,对于我们国家的资源,比如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必须加强保护,加强合理开发和审计。而发展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政策的坚决实施,借助于种种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正面影响。而实施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环境保护方面资金的投入、有效的管理、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节能减排的合理方针,从而借此推动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国家曾对其做出过含义解释,即为“所谓的环境绩效审计,指的是借助于相互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企业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和审查,在此基础之上,参考我国的标准去合理的对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进行评定,从而提出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方针和方法,促使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我国目前的审计工作,其工作主体依然是财务审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基础还在于促进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其发展基础为合理的、科学的审计,从而使得绩效审计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普及。从我国的整体发展来看,处于萌芽阶段。环境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属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审计业务,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参考较多方面的因素,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审计手段,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理解审计过程中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二、企业的发展包含很多部分

比如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而价值链就可以用来概括企业的所有活动,前期的生产、后期的销售以及售后活动等。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企业的环境价值链出发,对不同环节给予不同的审计标准。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较多,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法),即所谓的AHP法,也就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于我国传统价值链的成本观念也造成了影响。首次将环境作为一个因素带入到审计中去,从而被环境绩效审计合理使用,一般形式下的合规性的审计方法也得到了转变,绩效审计模式成为主体,从而可以使得审计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使用。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来看,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轻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给财务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者认为应该借助于多重方式,来唤起人民对环境因素在环境审计中的重要性,让人民认识到当前以财务状况为主的审计方式的不足,从而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大环境绩效审计的力度,基于此,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加强。我国针对审计工作拥有ISO14000标准,配合以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满足自己需求的新标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