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育婴知识大全

育婴知识大全

育婴知识大全

育婴知识大全范文第1篇

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降低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加强婴幼儿早期的启蒙教育,健立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婴幼儿早期发展是出生缺陷干预三级预防中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务要求

本年度末,基本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体系,基本普及培育婴幼儿科学知识,改善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基本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需求。

基本方法

1、成立机构

为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促进婴幼儿个体身心健康、智力开发,我乡决定成立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使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得以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序的开展。

2、加大宣传

利用妇女节、生殖健康普查、入户随访等时机向广大妇女群众大力宣传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人口学校等宣传和科普阵地的作用,提高全乡人民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认知度,促使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指导服务

⑴计生服务所在举办药具知识培训时一并将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列入培训内容。每年至少举办2-3次培训班。

⑵充分利用计生服务所卫技员丰富的医学知识,在为计生服务对象进行孕环情检查、四种手术实施、孕前优生检测等医学操作时,为服务对象提供规范的科学的育儿指导服务。

⑶计生服务所与乡卫生院、卫生所合力形成更为强大的医学队伍,为全乡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育儿科普知识,及早发现一些可及时干预的婴幼儿早期或潜在疾病,指导纠正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员一些对婴幼儿早期发展不利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全面提高群众的育儿知识。

⑷与乡中心幼儿所加强交流,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

育婴知识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ted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纯母乳喂养能满足 6 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明确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策略。但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下降的趋势[2]。但目前全球各个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时间还有一定距离。黄秀永调查发现[3],德保县农村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0.74%,影响因素主要有风俗习惯,因做农活不能保证哺乳时间,母亲外出打工,内陷、扁平,自觉乳汁不足、担心营养不够等,因对婴儿护理不当而发生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等。本文对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进行调,旨在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和重视,对婴儿进行科学喂养,减少母婴并发症,以促进农村初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6月,对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入选标准:①入院后2 d内;②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年龄21~32岁,平均(25.66±2.71)岁,职业均为农民,学历:小学15例,初中53例,高中48例。

1.2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经专家审阅、修改。该调查表在正式发放问卷调查表前进行预试验,结果а系数为0.80,重测信度为0.85。该调查表内容有: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知识来源等4个方面。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包括:正确哺乳姿势、如何预防溢奶、什么叫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有哪些优点、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添加辅食原则、婴儿用的餐具多久应消毒一次、婴儿口腔护理方法、脐部护理方法、婴儿正确洗澡方法、正常婴儿每天大小便次数、预防臀红方法等13个问题。在认知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知道(从未听说过)、不知道(听说过但不一定正确)、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正确但不完整)、完全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完整、正确)。在需求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非常需要,均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 分别计1~4分,分数越高表示受测者认知和需求越高。获得知识来源设有医护人员、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可多选。在调查表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00%。

1.3评分方法 认知评分方法:13项内容满分为52分,46~52分为优秀,36~45分为良好,31~35分为及格,

2结果

农村初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良好8例(6.89%),及格14例(12.09%),不及格94例(81.03%)。需求情况:需要84例(72.41%),不需要32例(27.59%)。知识来源: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60例(51.72%),通过医护人员获得6例(5.17%),无任何来源50例(43.10%)。

3讨论

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婴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适应能力差,而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的营养又多,如果喂养不当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同时,因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只有IgG,机体免疫功能差,如果护理不当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4],纯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预防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李凡报道[5],来自农村的新生儿患败血症以挑马牙感染、挤压乳腺致蜂窝组织炎、皮肤烧灼伤为主。婴儿的喂养和护理完全依靠其母亲及其他照顾者对喂养和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率。杨巧玲报道[6],初产妇产后1 w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有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社会支持等,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她们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知识是行为的基础,只有产妇及其配偶、家人掌握科学的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才能支持并做好婴儿科学喂养和正确护理婴儿,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不及格率高达81.03%,总需求率为84.48%,知识的来源主要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占51.72%,通过医护人员学习的仅为5.17%,而无任何来源占43.10%。由此说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缺乏,需求率高,部分无任何知识来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没有任何团体对农村育龄妇女进行有关婴儿科学喂养及护理知识培训;②基层医院开设的孕妇学校没有这方面知识。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除了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外,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程度,改变观念,提高她们对婴儿科学、合理喂养及正确护理方法,对促进母亲身心健康及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10:139-144.

[2]杨梅,刘娜,杨昌友,等.中国西部 5 省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35-1037.

[3]黄秀永,陆青梅,农玉碟,等.德保县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48-48.

[4]徐哲,陈华英,黄丽敏,等.母乳喂养与婴儿因腹泻和呼吸道感染住院之间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8 (15):2971-2974.

育婴知识大全范文第3篇

一、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涵分析

(一)家庭教养指导的概念

父母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必然需要遵循正确的方式方法,确定科学的目标、内容等。然而父母并非专业的教育人员,很多时候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想法去做,这便会破坏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导致其发生的随意性。那么针对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行为,又该如何进行指导?国外在20世纪三十年代已有所倡导,德国称为“Elternbildug”,译作“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or parenting) education”,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

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指导”这一概念,是鉴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教附于养”的特殊性及当前家长对0~3岁婴幼儿教养缺失、失或过度的问题而提出的。“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即帮助0~3岁婴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学会应用正确的育儿方法,进而提升科学育儿的综合能力,以有效促进婴幼儿快乐、健康、幸福成长的引导性工作。

(二)0~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对象、目标与内容分析

关于家长教育或亲职教育的对象或目标,不少学者均有论述,如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家长教育在于“帮助父母了解不同阶段孩子和自己的发展任务,以调适生命发展的挑战并培养相关能力”;华生则认为家长教育是要教导父母各种行为改变技术,协助父母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班杜拉提出,家长教育指导在于协助父母了解自身行为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罗杰斯则认为协助父母自我探索发掘其潜在的亲职能力;美国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萨尔瓦多・米纽庆(Sa1vador Minuchin)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亲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父母了解自身角色定位,以及家庭成员彼此的界线,促使成员间良好的沟通。

综合各家所说,结合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本文认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对象主要为父母,包括替代父母角色的照顾者,如保姆或祖父母等。家庭教养指导的目标可从三个层面界定,即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本文中将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目标确定为“帮助0~3岁婴幼儿家长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学会应用正确的育儿方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进而提升科学育儿的综合能力”。

目标决定内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涵盖了三大板块。第一,婴幼儿教育与养护的基本技能。如身体锻炼、喂哺、辅食制作等。第二,婴幼儿教育与养护的相关基本知识。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常见疾病症状与病因等。第三,正确的教养观念,如科学的家庭教养之于幼儿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困境

要实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需先明确该项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指导者与家长。两者之间必须搭建一条链接才能实现双方主体的良好互动、共同投入与积极合作。然而,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这一链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阻碍。

(一)“指导者”角色不清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的“指导者”角色并非单一的个人,而是由政府组织、机构及专业人员组成的主体群的总称。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如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妇联等。还包括社区(含街道)、早教机构及婴幼儿教育研究人员等。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长期以来还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如各主体角色的定位与职责是什么?工作中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导、以谁为核心、由谁来执行等。

(二)配套机制与体制不健全

主体群应该秉持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从价值引领、事务决策、工作统筹到条件保障、工作实施,再到质量监测,努力构建一个利于各方主体共同投入与积极合作的立体运行机制。然而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等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支持力度不够,场地、资金等保障条件不到位,实施效果差、质量监测缺失,各参与主体缺乏协调与合作等一系列机制与体制问题。

(三)指导的内容、方法等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无论是政府的统筹决策与价值引领,还是社区的资源整合与条件保障,又或是专业人员的工作组织与实施,目前仍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这必然会导致家庭教养指导科学性与规范性的不足。如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应包括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四)家长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作为家庭教养指导中的受体,家长一方面仍缺乏对家庭教养本身意义的充分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制约,参与和接受指导的意愿不强烈,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也会影响到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实践效果。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出路构想

(一)厘清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

针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指导者角色不清、配套机制与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网络图。该模式中包括了统筹决策层、管理指导层与操作层(如图1)。

1.统筹决策层包括由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包括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妇联及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统筹决策层主要是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对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进行价值引领、事务决策和工作统筹。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组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委员会,解读国家政府相关法律,并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适宜地方婴幼儿事业发展的优惠、帮扶、支持性政策法规,部署相关工作、监督工作落实效果等。

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0~3岁婴幼儿教养方面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规范早教机构的审批手续,加强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监控等。同时给予有实力、有爱心,尤其是愿意为0~3岁婴幼儿科学教养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相关的政策倾斜,鼓励他们为婴幼儿的科学教养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提供资金、人员培训、场地建设等基本的条件保障。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要深入开展,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婴幼儿教养知识的专业人员与家长,为了让0~3岁的婴幼儿享有这种优质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物资等投入力度,分批次培训一支0~3 岁的保教人员与家长队伍,如育婴员、育婴师培训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医疗、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组织向家长发放婴幼儿科学教养方面的书籍、音像资料,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婴幼儿家长培训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等。

第三,利用自身的行政影响,加大对0-3岁婴幼儿家庭家养指导的社会宣传,加快指导工作的贯彻落实,加强对指导效果的检查测评。如各部门可联合组织教育专家面向广大家长开设讲座,提供家长和育儿专家交流的机会,充分考虑不同文化水平家长的接受能力,多形式、多途径丰富其在婴幼儿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要让家长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养对孩子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积极影响。

2.管理指导层由社区、早教机构、教研部门联合构成,主要负责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实施条件保障、事务协调、业务指导等。

第一,社区应在计生、民政、妇联等部门领导下,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教养婴幼儿的知识,努力配合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挖掘社区及社区周边的人力资源,鼓励有能力、有意愿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做出贡献的人士投身到此项工作中来。

第三,可结合社区自身特点,自主探索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如由社区规划设立科学教养婴幼儿咨询点、亲子活动室等,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实施提供场地保障。早教机构及教育科研部门可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定期到社区开展家长科学育儿讲堂、技能实训展示活动等,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提供专业的人员保障。

第四,联合社区内婴幼儿早教机构、卫生、儿保、计生等组织,开展0~3岁婴幼儿情况调查,以便及时获取孕妇及新生儿、家庭基本状况、家长需求等信息。

第五,协调社区内婴幼儿早教机构、计生、文化社团以及社区外的学校、教科研部门等组建共同团队,综合有序地开展婴幼儿家庭教养咨询、讲座活动,逐步形成服务上门、跟踪指导的服务模式。

3.操作层由社区教育事务管理人员、早教机构教师、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他们是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执行主体。

首先,三者之间应明确统一的价值取向,所共同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也不是政绩表现,而应是一份人文情怀与道德关怀,即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综合素养,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三者之间应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服务参与意愿的“共同体”。最后,三者应准确定位彼此之间的“伙伴关系”。虽然各自职责不同,工作方法不同,但各参与主体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工作中拥有平等的地位,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当工作中出现分歧与冲突时,应通过对话与协商来彼此规约、调整自身的行为。

(二)科学规划指导内容,实现指导与被指导的双向链接

针对“指导工作内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家长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了以家庭教养指导内容为中心的主体角色链接图(如图2)。

此主体角色链接模式主要考虑了“指导者”的工作内容与“家长”综合能力生长点两个维度,在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内容分解的基础上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

1.找准供需双方的链接点。从家长成长的角度来看,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实质上是对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体现,往往依托于三个方面的支持,即观念、知识与技能。从“指导者”的角度来看,指导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客观需求。结合已有的相关调查,发现家长在接受指导的不同阶段会有三方面最突出的困惑。一是“我该怎么做?”二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三是“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两个维度之间似乎没有太紧密的联系。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深入剖析这三方面的困惑,其实是与家长三个层面的需求相对应的。“我该怎么做?”是家长面临复杂的婴幼儿家庭教养工作时需要获得一种掌控感与心理安全感的“现实行为需要”。“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是家长获得一定行为后的“求知的需要”。求知需要的满足意味着其能在特定的群体人际交往中获得归属感、理解、赞许以及尊重。“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是家长在婴幼儿家庭教养过程中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事件的期望,从而对“家长”这一角色的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方面的困惑与需求恰好是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知识的传授、价值观念的养成”来解决的。而“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魇凇⒓壑倒勰畹难成”也正是家长家庭教养综合能力的体现,二者的链接点即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

2.科学规划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工作的有效性。主体角色链接模式中的指导内容提炼、融合了婴幼儿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保育学及家庭教育学五门学科的重要知识要素与技能要素。重要知识要素与技能要素的细化与融合,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家长对自身综合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身素质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婴幼儿家庭教养的基本内容。

3.明确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中的互动主体关系。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指导者与家长。“指导者”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主体,“家长”为婴幼儿家庭教养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体。双方须认识到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是需要各主体之间保持一种双边互动关系的活动。在工作中,“指导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家长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促进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家长”必须以饱满的热情与端正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来。“指导者”的指导是家长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而家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又是指导工作的价值体现,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概而言之,“以家长为中心的多主体角色关系与职能分工模式”和“以家庭教养指导工作内容为中心的主体角色链接模式”反映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质量的提高,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家长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基本前提的。有着共同需求、共同价值理念的多方主体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多元主体间的积极合作和良性互动,促进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水平的提高。

育婴知识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婴幼儿;科学启蒙;探索;关键期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这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据2011年统计,我国拥有0-3岁婴幼儿约有近7000万,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脑科学的研究

在脑重方面: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重的1/4 ;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三岁脑重量为1000克,是成人的3/4 (约占70%),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由此可见,三岁之前脑重发展最为快速,为儿童的潜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二)对于心理学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8岁时发展为80%,12岁时发展为90%,从这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三)对于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显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0-3岁发展了50%,4-7岁发展了30%,7-17岁发展了20%。因此,0-3岁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二、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作用

婴幼儿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意识、"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等等,它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科教兴国"之基,造就亿万人之源,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之本。0-3岁是婴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想提高婴幼儿的科学素养,需要从早期抓起。

(一)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婴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婴幼儿在观察、思维、认识、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婴幼儿在科学启蒙活动中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婴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三)有助于发展婴幼儿智力,积累科学经验

婴幼儿在有计划的科学启蒙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感官去观察发现,通过操作进行探索。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不仅如此,婴幼儿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启蒙活动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等品质的发展

婴幼儿在探索世界的科学启蒙活动中,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好奇心的作用,每位婴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实践证明,不同的婴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游戏

婴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例如,婴幼儿喜欢将柜子和抽屉倒空,实际是在探知空间和理解空间的大小。0-3岁的婴幼儿以家庭教育为主,我们应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借助亲子活动或生活游戏,认知和探索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和科学知识。例如,可以在家为婴幼儿种植花草或养育小乌龟等,让婴幼儿在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家长适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婴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

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各种益智类的玩教具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让婴幼儿感知各种物体,可以玩袋中摸物的游戏,让婴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属性有初步的感性经验。还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开启婴幼儿的数学潜能,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婴幼儿初步的科学启蒙素养。

(三)创设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机会,提倡大自然教育法

带宝宝去大自然摸摸泥土、石块、树干、树叶、小草、小动物的皮毛,感受大自然的空气、阳光等。通过室外活动,可以提高婴幼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感受性,增强探索欲望,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同时还要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觉,为提高科学启蒙素养奠定基础。可以玩触摸各类物体属性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沙游戏、裸足游戏。孩子们在和自然环境接触过程中,常常被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所吸引,从而引起科学探索的愿望,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有趣的探索,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什么样?""为什么会有影子?等等,这些都是婴幼儿感兴趣、想了解的,通过观察、探索找出了其中的科学因素。

(四)创设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婴幼儿在一系列有趣的科学活动中主动尝试、不断探索、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和婴幼儿玩海绵吸水的游戏、磁铁实验等,可以提高婴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

综上所述,0-3岁是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形成婴幼儿初步的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儿童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论幼儿科学思维的启蒙[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4).

育婴知识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婴幼儿; 行为发育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63-02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有着向各个方向发展的潜能,发展的方向也将影响其一生。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婴幼儿的教育极为关键。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多数家长却在此时期并不在意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还不足,不对其进行教育,这往往导致孩子错过了这段人生中发育和学习的大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证明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发育极为重要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1-2]。婴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对其进行正确的保健健康教育极为重要。本研究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婴幼儿教育提供更有效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城乡结合部基层保健中心的96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月龄5.4~12.0个月,平均(7.5±1.7)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月龄6.1~11.7个月,平均(8.5±1.5)个月。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婴儿身体健康,无疾病;(2)年龄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之后进行常规教育,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

1.3.2 研究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之后对其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对家长发放健康干预手册,组织家长观看婴幼儿保健视频,请医院专业医生有计划地为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规划,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5-6]。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婴儿在各个领域的发育商情况:包括对婴儿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评价。本研究采用盖泽尔发育商检测法,发育商是指通过该法测得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测得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7-8]。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儿干预后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研究组干预前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各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接触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时期,这时候大脑发育不全,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婴幼儿无法通过自己正确的认识世界,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促进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健康的发育。保健健康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正确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然而在基层中,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对其进行教育并没有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关于婴幼儿教育的知识在基层的宣传力度不够,保健知识普及率不高,家长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科学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使他们终身受益。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功的可塑性大,同时婴幼儿的模仿力强,容易在良好的教育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9]。在这个特殊阶段,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手段,使孩子获得初步的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健康发展的新一代。

大脑发育主要体现在进行各种行为的能力上。研究指出年龄幼小的婴儿谈不上智力,只能提发育,所以用发育商代替智商,发育商是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育商包括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很多领域。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及大脑的发育,提高其发育商。

本研究通过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进行培养,通过加强基层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家长了解和接受婴幼儿健康保健知识,使家长们建立了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结果表明进行干预前两组婴幼儿各项能力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组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均明显提高,婴幼儿的素质较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婴幼儿得到了全面提升,孩子身心健康得到了提升[10]。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后,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之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有着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提高其各项素质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42-45.

[2] De Backere K J,Hill P D,Kavanaugh K L.The parental experience of pregnancy after perinatal loss[J].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ic and Neonatal Nursing,2008,45(5):525-537.

[3]勾蜀平.探讨基层婴幼儿保健中心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1-34.

[4]杨静.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08,3(4):47-49.

[5]白力甲,张素珍,张艳茹.婴幼儿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0,39(23):3393.

[6]黄晓琳,叶颖菲,黄巧娟.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1-92.

[7]王易,刘荣,辛秀梅.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07-110.

[8]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83-85.

[9]李振林.社区1岁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58-159.

相关期刊更多

英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外国语大学

大学英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高教学会

现代英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