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80后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范文第1篇

在《助跑80后》节目,嘉宾既有像孟非这样家喻户晓的,也有一些并不为大众熟知,却是活跃在某领域中的明星,比如冯仑——他曾是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的打工者,在结婚之前,他把钱拿去创业,后来破产了,妻子支持他继续“折腾”,于是借钱创业,后来做得非常成功,目前已经拿到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宣传统筹张道此番出手倾力打造新节目,在《职来职成为节目开播两期的客人。值得一提的炀接受采访时说:“《助跑80后》实为往》的基础上力求升级,瞄准青年群体、是,冯仑和孟非都是第一次接受电视节目该频道品牌栏目《职来职往》的升级版抓住青年群体、服务青年群体,也由此的长篇专访,节目中两人首次面对镜头讲和姊妹篇,两个栏目都直面青年人对成初步形成了《成长不烦恼》、《助跑80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路上许多不为人

后》、《职来职往》这一条晚间黄金档品知的小故事。50后的冯仑,号称与80后没有代沟,说起李宇春、聊起“私奔体”也是如数家珍。当红主持人孟非更是毫无保留地谈及自己少年、青年时的成长故事,“偏科”、“上红白榜”、“当印刷

著名企业家冯仑和著名主持人孟非工”、“电视台成长三部曲”……敞开心扉地谈及他的新闻理念与人生哲学。

了两轮风险投资。现在冯仑是万通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他做客《助跑80后》栏目,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作为80后的榜样和动力,冯仑在首期节目中畅谈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告诉80后创业者:“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既然选择了创业,不管现实有多难都要坚持。”通过现场投票,冯仑在自己的新书《理想丰满》中所提及的“墙上的美人和炕上的媳妇”成为观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冯仑解释:“怎么样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最终让这个媳妇生出个儿子来,这才叫把理想变现实。这句话其实讲的是筑梦和造梦的关系。你造个梦很容易,把这个梦一步步实现很难。”

《助跑80后》栏目陆续播出的“助跑嘉宾”还有俞敏洪、陈光标、李开复、倪萍、谭晶、姚明、吴小莉……国内从来没有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可以同时囊括这么多响当当的名字,很多嘉宾都是很少参加电视节目的知名人士,但是他们听说是与青年人交流都非常愿意参加,因为这不是一档娱乐节目,而是到了“80后的主场”。该栏目从主持到主创全部是80后,从表达方式到沟通理念全部体现80后,甚至90后的主流价值观。毫无疑问,这些“达人”中的“达人”是新节目《助跑80后》中的主角,他们曾经是80后,现在要面对80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成熟道路有哪些可以给今天的80后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以作为“巨人的肩膀”?

寻找80后新坐标

80后创业故事范文第2篇

1、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该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3、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路遥早期的作品之一。曾获的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4、在困难的日子里

《在困难的日子里》是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作者是路遥。该书主要描写的是六十年代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

5、你怎么也想不到

《你怎么也想不到》是著名作家路遥于1984年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人一生中,总会有一些重大而有意义的时刻.我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时刻.也许这件事并不重大,但至少是有意义的.我是说,再有一个月,我就要从省林业学院毕业了.你们燕并不知道,四年前,我还是黄土高原山沟里的一个乡下姑娘.而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大学毕业生...

6、惊心动魄的一幕

《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中篇小说。文章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发表,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描写了文化大革命中期,某县一个造反派组织斗县委书记的故事。作品揭露了其组织的大小头目们的凶恶,残暴,野蛮,毒辣,讴歌了另一派组织保护县委书记的正义行动。

7、早晨从中午开始

80后创业故事范文第3篇

一、题材接地气,表现当代生活景象

目前全国省市电台的广播剧题材围绕伟人生平、劳模业绩创作的多,当下现实生活的创作少;短篇的多,长篇的少;改电视剧的多,原创的少;往往叫好不叫坐,从而广播剧生产创作慢慢变成单位资金扶持生产的多,自己走市场的少。没有跟上电台当今因为车轮带来的蒸蒸日上的第二春的步调。与红红火火的电视剧表现更是相差甚远。如何打破这些现状?第一步是抓题材。金鹰九五五电台是原湖南经济电视台创办的电台,2005年成立,从成立起,办台就没有什么窠臼,办台的理念就是“新锐、优质、与众不同”。而且从成立起,就开始尝试每年创作一部声音大片,2013年2月开始讨论当年的广播剧选题,召开了多次全台生产一线部门主任以上的集体头脑风暴会议,大家都一致认为要选择当下现实生活的,与听众生活同步的,有共鸣的题材。80年代生人是改革后出生、成长的新生代,也是争议较多的新生代,不经意间,他们已从单位、公司的小年轻变成了单位、公司的中坚力量,关于80后的十年成长,无论小说、电视剧还是广播剧,创作的都相对较少,而参与讨论的人本身对这个题材也有很多感触,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在这个题材上去大胆尝试。最开始广播剧的名字还叫《邹二毛也有春天》,后来经过反复的推敲,定名为《三十,而立》。选题敲定之后,金鹰955电台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段广泛征集80后的成长真实故事,并进行多次一对一、一对多的恳谈会,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多渠道的故事收集,为《三十,而立》注入了真实生动又接地气的故事来源。

二、成立编剧工作室,大胆启用年轻编剧

好题材难选,好编剧更难找,电台队伍中优秀的编剧人材则更少,如果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是否可以尝试团队创作?我们又大胆借鉴了美剧的编剧工作室形式,组成一支全新的广播剧编剧团队,并大胆启用年轻编剧,这个团队由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组成,一共四人,他们年轻新锐、创意无限,年龄阶段正好与题材也相当吻合,由80后人写80后人的故事,更能感同身受,其中有两人有过电视编剧的经验,在创作中也将电视剧的手法巧妙融合运用在广播剧里,所以《三十,而立》在剧本上有一种更为新鲜潮流的表达方式,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新潮的故事情节,更为贴近时下年轻人的生活写真。整个创作的过程是痛苦、难熬的。集体创作,有合有分,从人物关系搭建到每集的故事大纲,十几张纸罗列的关系网密密麻麻。再由纲到逻辑连贯、内容精彩的二十二集每集八千字左右的剧本,实属相当不易!从青涩亮相的初稿,到重来的二稿,再到修订润色的三稿,最后到焕然新生的第四稿,每一稿的剧本出来之后都由导演和剧本统筹层层把关,交由大家讨论提意见,反复修改。该剧是国内首部关注80后十年成长的原创广播剧,该剧从非典肆虐的2003年讲起,讲述一群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经历了从就业、创业、读研到结婚、生子、买房等等人生20到30都会面对的过程,在这其间亲情、友情、爱情、职场跌宕起伏,他们经历风雨,最终融入社会,跨进而立的30岁。从2003到2013,跨越十年,非典、电子商务、超女、08冰灾、汶川地震等等我们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也会一一成为我们的主人公的重要经历,并成为重要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师生恋、大学生未婚先孕、差评门、学区房、网络创业等等曾经的热点话题,也会在主人公的故事里巧妙铺排;文艺女、拜金女、凤凰男、创业男、海归男、家庭主妇、迷茫男,各种熟悉的80后标签不经意间就会坐实在我们的各位主人公身上。

三、名嘴名角演播, 增加广播剧的亮点

当下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无论是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还是春节档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其票房奇迹都充分证明了粉丝力量。广播剧的生产运作也应该紧跟当下潮流,与时俱进。剧本出来后,演员是关键,有名嘴名角就会带来粉丝,就会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广播剧《三十,而立》请来了四位有一定份量的名嘴名角,KK,饰演剧中的男一号林东田,KK是湖南卫视的当红主持人,曾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角色把握较好,这一年刚好三十岁,他说这部剧好像就是为他写的;赵子靓,饰演剧中的女一号夏木子,她既是湖南卫视主持人,又出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青春靓丽,很受大家喜爱;YOYO, 湖南经视主持人,饰演剧中的女二号叶桐,叶桐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而YOYO刚刚生完孩子当妈妈,演这个角色让她很有感觉;E哥,湖南金鹰卫视卡通主持人,饰演剧中的男二号李晨,李晨是一个在职场没有任何背景的靠自己打拼的凤凰男,E哥也是一个人从外地到长沙来发展,很多经历都有共鸣。他们的倾情出演为这部剧带来了名气更带来了精彩!还有湖南省话剧团一级演员王峰,金鹰955电台当红主持人杨理、陈蕾、武凡越、张麦麦和长沙当红的靠谱戏剧工作坊的优秀青年演员黎璐璐、孔祥宇、杨阿龙、刘佳等创新“混搭”,阵容强大。

四、精心制作,打造青春明快节奏

《三十,而立》的新颖还表现在广播剧的整体制作上。本次担任大型原创广播剧《三十,而立》制作牵头的是金鹰955电台金牌制作人杨理。曾经在上海拿过广播制作大奖的杨理也是80后,整体制作风格充满动感活力,特别符合剧中青春流动的场景。广播剧22集的篇幅导致剧中有大量的情节推动需要用声音素材烘托铺垫,那些热情的、明亮的、愤怒的、悲伤的……一个个剧中场景被制作人精心对应还原,当你听着的时候仿佛就感受到了一幕幕正在你身边发生的故事情节在上演。其实剧中的情节,无论戏里戏外都属于80后的共同记忆,所以无论是配乐和场景制作,由80后的制作团队精心打造,就显得更为得心应手。整部广播剧在每一场的情绪段落都铺满符合情绪推动的音乐,使得整部作品节奏明快、青春洋溢。尤其是制作团队作词作曲的《三十,而立》主题曲,旋律明快动听、歌词朗朗上口:“天空盘旋的理想,摇摇晃晃路途有点长,带上有他他的行囊,和她她她的泪光…再见旧时的烦恼,你好新的远方”,充满了青春的正能量,随着广播剧的播出已经让听众发起了狂热的下载。

80后创业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男孩》;微电影;怀旧;艺术

一、《老男孩》与微电影时代的到来

2010年,一部时长不到五十分钟的电影《老男孩》在网上的热播立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老男孩》上映不到一个星期,其网络浏览量就突破了500万次,引发的来自社会各界关于其的讨论和评议更是不计其数。《老男孩》的热播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影视业发展低迷的气氛,为我国影视业向微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微电影是最近今年在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影视形式,主要是时间控制在500秒内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以公益教育、理念传达、搞笑幽默、休闲娱乐为目标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制作过程也较为简单,制作周期较短,营销模式也与传统的电影完全不同,是网络传播为主,不选择直接的市场上映,也一般不采用商业化运作。

我国的微电影起源于土豆网曾播出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但正式走红是在2010年的《老男孩》播出之后,《老男孩》故事情节感人、怀旧,受到了广大“80后”人士的喜爱。这当中也离不开微电影独有的传播的途径的功劳,微电影的传播主要以网络主流视频播放网站为主,包括优酷、56视频、土豆、腾讯视频等,这些网站对于微电影的传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造就了微电影独特的经营模式。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与传统的电影有很大的区别,他不是采用广告和票房收入作为其的利润来源,而是通过一种长期的回报来收回投资。微电影的受众参与度很高,这也是其广大社会影响力的来源,微电影的观看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播出后往往会迎来社会和网络上的广泛讨论,其创意之新、影响面之广,受到了很多广告商的青睐。

《老男孩》的成功预示着微电影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的开放化和人们创意的多元化、丰富化,微电影的形式和内容也将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国内的很多电影制片公司都已经从微电影的制作中崭露头角,微电影的发展势头良好,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微电影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和胃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通过怀旧元素的使用带动观众感情的共鸣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微电影新的创意必须接受观众的审核,这其中,需要微电影的作品内容赋有充分的感情因素,也需要有微电影自己的灵魂。

二、微电影《老男孩》中的怀旧元素

(一)音乐怀旧元素

《老男孩》整部短片的主题就是“青春”与“梦想”,讲述的是一对痴迷于迈克尔·杰克逊的“老男孩”重登舞台寻找青想的故事,剧中穿插了很多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从而将整个短片的怀旧情结撑托了出来。如,男主人公在向心仪的笑话表达情感时,弹唱过《小芳》,这是那个时代很红的歌曲,也是很多“80后”听了后能够激起情感浪花和对青春的怀念的歌曲,整首歌的内容也是对“青春”的一个很好的隐喻。还有女主人公出场时的背景音乐《花仙子》《走过花季》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老男孩》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对正处在30岁左右的“80后”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其受众对象也主要是这些“80后”,“80后”的观众对于剧中的这些音乐都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赋有感情,在观看剧情的时候听起,很好的撑托了整部剧的情感,也充分的表达了《老男孩》的怀旧情结。另外,剧中卓依婷的《粉红的回忆》、郑智化的《星星点灯》以及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等,这几首歌在真实出现的时间上其实是错开的,然而今天已经能够非常完美甚至是顺理成章地被并置入一部电影的一个时代叙述中,这是因为时间本身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歌曲共同建构了一个关于“从前”的象征性的含义。因为“从前”顺带着包含了关于“青春”的种种解释和一种激发“怀旧”欲望的可能性。

(二)剧情怀旧元素

整部剧中除了音乐带来的怀旧情结外,剧情也很是怀旧,《老男孩》叙述了一对中学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年时,组合成乐队参加“欢乐男生”选秀节目,因为一首歌让他们回到青春,回到过去,这首感人的“老男孩”主题曲同时也感动了所有的观众。《老男孩》青春系列短片中最长的一部短片,也是最受大家热捧的一部片子,影片以绚丽的镜头叙述了这些年轻人以及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为什么如此感动?原因,可能一样的,就是经过岁月洗练以后剩下那钻石一样璀璨的记忆,或许我们都能在这光与影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关于时光的记忆,关于青春的记忆。

剧中的黑色幽默对于不管是在那个时代里长大的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引起共鸣,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青涩的岁月里,都会有很多不羁的想法,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梦幻,但是当大家30多岁的时候,而立之年悄悄过去。剧中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剧情的描述,将整部剧的怀旧情结表现得惟妙惟肖,所以带给了观众很大的共鸣。尤其是那段歌词,更是将部微电影的感情浓缩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反映了整部剧情。

(三)情感怀旧元素

《老男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大众娱乐心理捕捉的成功,当代正处在而立之年的“80后”承受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压力和责任,一方面,观众欣赏着影视娱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找着、期盼着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当代的微电影恰恰满足了“80后”观众的这个需求。《老男孩》反应的是两个不再青春年少的男人追梦的故事,在追梦过程中的痛苦和艰辛、挫折和失败,都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所不能理解的,“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这些都是当代“80后”观众都在青年时期有过的疑惑和纠结,是那个时代所不能抹去的回忆,当这个动情的部分通过剧情再一次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怀旧情感油然而生,很多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岁月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这是刚刚步入中年的人们所共有的体会和感触,当这一切都通过《老男孩》这部微电影展现出来的时候,当观众都因为这部戏而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的时候,微电影怀旧的元素就得到了最好的升华。

三、微电影时代《老男孩》中怀旧情感的表现手法

《老男孩》中有很多个突出表现了电影怀旧情感的手法和方式,一是充分使用了很好的怀旧元素,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多年前人们的着装风格与审美习惯、青年时期的学校生活场景等都很好地将观众带回了多年前的学生时代,青年时期的校园生活往往是最值得一个人怀念的时光,那些年天真无邪单纯的生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纯美的享受。除了这些景观的设置,很多的是剧情带给观众的怀旧思潮,因为几乎每一个观众都有过剧主人公那样追梦的经历,也都有过剧主人公所度过的美好的青春岁月,所以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剧中的另一个怀旧的经典描绘就是使用了一些怀旧特征的东西,例如,能够代表一代青年艺术世界的迈克尔·杰克逊、《欢乐男生》的选秀节目、青涩的校园情感等,这些东西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也是回不来的东西,编剧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剧情中,很好地展示了剧目的情感内涵,这一切都穿插在整部电影剧情的每一个环节中,怀旧表现力极强。

四、微电影时代怀旧情感广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以《老男孩》为例

(一)“80后”生活轨迹的共鸣

“80后”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和阶层,“80后”是一直亲眼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80后”是成长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代人,国家的经济条件自“80后”诞生开始多有好转,物质生活逐步变得更加优越和丰富。当代的“80后”基本已经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开始了人生和事业的打拼,正处在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于2009~2011年中青年人群的怀旧情结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的“80后”是怀旧情结最为严重的一个社会阶层,“80后”的怀旧有着很多的共性的东西,因此也被称为是集体性怀旧,之所以会出现“80后”集体怀旧的现象,是因为“80后”有着很多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轨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奋战考高中,经历高中三年勤奋的学习后上大学,进入大学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迷茫与困惑的时光,来自学习、就业、感情各个方面的问题是这一批年轻人感觉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使“80后”的职业生涯不那么的一帆风顺,因此才有了共性的怀旧情感。

(二)“80后”追梦情感的共鸣

“80后”都经历了从学校追梦再到职场追梦的一个过渡,在学校的时光相对的简单充实,总是有自己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学业打拼,对未来抱有无限的幻想和憧憬,身上有无尽的活力和激情,但是当自己走向社会的时候,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所设想的那么完美,梦想突然间又变得遥不可及了,社会中要经历太多不如意的事情,对于工作和职场生活,有了自己全新的看法,也开始逐渐地怀疑自己当初的梦想,也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这一切,在追梦路上的点点滴滴都是不断的感动着自己,感触着自己,使自己每每想起那段时光,想想自己的追梦历程,就会感慨万千。

(三)“80后”压力释放的共鸣

当代社会的年轻人刚一成年便面对极大的现实压力,就业、结婚和高成本生活。大部分人心气很高,现实却不能让他们如意。因而,怀旧成为他们释缓压力的一种方式,同一群志同道合或境况相同的人在一起聊大家熟悉的话题和事物,就会有归属感和不被抛弃感。正如有人所说的“怀旧可以给我带来生活的勇气、继续前行的力量”。社会的变化对“80后”的生存造成了冲击。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无所适从,就会本能地转向过去,回忆过去的自我形象和美好经历,借助想象弥合遭到现实割裂的、破碎的自我。因此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无形的压力使“80后”体验到了生活艰辛,使自己总是想方设法找到释放压力的途径,而当代的怀旧微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剧中人的很多经历与自己相似时,就会激起自己很大的情感怀旧。

[参考文献]

[1] 邵雯艳,顾斌.人生、心灵与媒介——影视故事内容的使用与满足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2] 王培.浅析现代电影中的广告元素[J].才智,2009(12).

[3] 朱倩,李亦中.希望之春:当电影遭遇互联网[J].现代传播,2006(04).

[4] 万超群.论网络媒体发展对我国电影传播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36).

80后创业故事范文第5篇

“80后”撑主流大局

如今“80后”这一个庞大的群体已经逐步成熟,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无论是极具个性的韩寒还是今年荣登作家年收入榜首的郭敬明,抑或是最近在红遍各大网络读书频道的“交易女王”欧阳娟。“80后”已经让社会大众看到他们在创作方面成熟的思维以及力量,而和当年这批“80后”的文坛新秀借“新概念作文”奖走进大众的视野一样,目前红透国内漫画市场的年轻漫画家也可谓大奖出身。

如因获得中国动漫第一奖金龙奖,从而成为职业漫画家的猪乐桃、客心、寂地、丁冰和王小洋等“80后”漫画家,已经取得引人注目的斐然成绩,他们的作品相当有实力,且在国内极有市场号召力――客心的《未成年》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5部,其出席的签售活动均火爆非常,甚至受到了动漫大国日本多家电视台的关注。又如寂地的《我的路》,屡屡刷新国内绘本漫画销售纪录,版权已输出东南亚及欧洲多个国家,大受外国读者欢迎。

而在本届金龙奖组委会收到的参赛作品中。“80后”也光芒四射,如于彦舒的《扳手少年》、韩露的《长安幻夜》和十九番的《兔子帮》等,个人风格均异常鲜明,且具备深厚的成长潜力。

奥运是金,一个“80后”的动漫创业传奇

阿 友

一个“80后”动漫制作人大胆艺术创新,借2008年北京奥运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动漫创业,一个创意收金百万

今年27岁的李金保在中国动漫产业界可谓功成名就的人物,他在这一领域创业仅仅四年。

2002年6月,李金保从合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进入一家动漫广告公司当设计人员。动漫业的发展前景引发了他的创业冲动。

2004年7月,李金保筹来2万多元,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橡树动画有限公司,拟专门从事动漫娱乐品制作。可是,公司开张一年多,居然没能独立接到一笔业务,只能靠从别的大动漫公司接些简单的网络FLASH小广告来做。

李金保知道,自己的公司虽小,但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独立制作动漫剧的能力,而实力,需要以业务实绩来展示。接不到大业务,固然有机会的问题,但是,机会也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把握啊!2005年8月的一天,李金保到一位朋友家做客,这位已为人父的朋友说起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苦恼。他的独生子不爱学习,整天就喜欢守着电视看动画片……朋友的诉说点燃起李金保脑中创意的火花,“不爱学习,喜欢看动漫,这是不少城市小孩的共性”他想,“但动漫也可以寓教于乐呀!对,就制作一部以家教为主胚的动画片。”

李金保于是朝这方面努力,着手收集家教方面的素材。动漫必须有故事性、趣味性并兼顾动手参与性,才能吸引儿童和青少年,李金保据此确定以案例编织的故事为动漫片的内容。经过6个多月不分昼夜的紧张制作,2005年底。48集经典案例家教动漫剧《成长第一课堂》制作完成。《成长第一课堂》分为小学篇和中学篇,故事以幽默的动漫情景剧展示小主人翁的成长历程,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产品一问世,就被北京一家大型出版发行公司发行,第一次发行了6万套,几个月便销售一空。2007年,该剧被教育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国产推荐动画片。《成长第一课堂》一炮走红,让李金保赢利近百万,他赚到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自此李金保创作激情喷涌一发不可收。2007年他的作品《安徽吉祥物》,再获全国网络大赛金奖。

掘金乡情,再创佳绩

中国的经营界有一种恶疾――模仿跟风严重。一种产品在市场上打响,跟进和模仿者便会趋之若鹜,动漫行业也未能免俗。《成长第一课堂》面世不久,许许多多类似的动漫作品便充斥市场。面对同质化泛滥的动漫市场,李金保认为推陈出新才能让自己的事业突出重围,不断发展。但如何开辟新的动漫题材,创新形式,成为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心人。2006年冬天,李金保在合肥举办的一次大型招商洽谈会上认识了台商汪老板。汪老板祖籍北京,其父亲在台湾对北京的生活非常怀念,尤其念念不忘北京的相声等曲艺,可是在台湾又很少有这些服务民众的文化形式。汪先生说:“在台湾,像父亲这样思乡情切的老人,如能在台湾听到熟悉但远去的乡音,那该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事啊!”相声,乡情!这两个词的交迭让李金保灵感进发,一个策划思路很快形成:把中国传统的相声名段改编加工成动漫,辅以内地场景展示,让声音和场景相结合;作品目标对象是台商或者那些祖籍在大陆的台湾观光客。

按照这个思路,一个多月后,一部400多分钟的系列动漫相声剧终于完成。该剧在国内市场大受追捧,仅DVD碟片就卖掉数万张,台湾游客争相购买,有的一次就买十几张。

以时尚刷新传统,打奥运牌将事业推向新高

相声动漫的成功证明以时尚的形式作为传统艺术的新载体,是让自己的动漫事业独树一帜的好路子。李金保由此把眼光投向其他传统艺术种类。评书以往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快餐文化的涌现,它急需创新和改进。李金保想,既然相声能改编成动漫剧,那么评书也一定能,可是它能和相声动漫剧一样有市场吗?

李金保据有关权威调查数据作出分析:中国有59%的动漫爱好者,约4亿人,年龄集中在14~17岁,而成年人中有50%的人喜欢听评书,如果把两者的爱好融合到一起,应该有巨大的市场。他决定干。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奥运”已成了国人议论和关注的热点。李金保拟抓住这一热点,以评书表现奥运宣传内容,制作“奥运评书”动漫。搞动漫评书,要有影响力大的艺人担纲演说、配音,才能对受众产生吸引力。李金保把目标对象确定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少佐。张少佐先生演说的《隋唐演艺》等评书风靡海内外,闻名遐迩老少咸宜。

但是,张少佐并不认同李金保的看法,担心评书作为一种成人传统文化与动漫结合起来,会给人浮躁滑稽不伦不类的感觉,故一再推辞。李金保没有退缩。经过数十次邀请,张少佐终于被说服,答应一试。李金保得知张少佐每月都会在北京的一些商场搞公益评书演说,于是抓住这个机会,针对张少佐说的《东汉》、《薛家将》、《杨家将》等几段评书内容,调动全部力量忙了十几个通宵制作了一部15分钟的动漫片。

2007年8月19日下午3时,在张少佐于北京西单某商场演出前的一刻钟,李金保以电子投影方式播放这个特别短片。屏幕上,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变成了夸张幽默、可爱搞笑的动漫造型,伴随着温婉清脆的女声形象描述解说,使时尚与传统元素得到有机融合,更是绘声绘影,给人耳目一新童心未泯的感觉。一千多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张少佐也被彻底感动了,他紧紧握住李金保的手表示全力支持。

为了力求奥运评书动漫“有史可循,有理可依”,李金保专门请北京市体育局提供权威资料,从中精选了40个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奥运传奇故事,据此编写“评书说奥运”动漫脚本。

这些动漫脚本,有讲述我国万米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夺冠28届奥运会的《传奇的女子万米比赛》,有揭秘奥运佚事的《女扮男装看奥运》,有褒扬奥运精神的《一个人跑的决赛》、《厨师夺冠军》等。故事的演绎富于想像力,表述语言亦庄亦谐,每集长度5分钟。由于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少佐专门为动画片演说、配音,片子更添特色和亮点,彰显“好玩、好看、好听”的魅力,既普及奥运会知识,又寓教于乐。李金保带领他的10人团队。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40集,总长度200分钟的动画系列短片。

创新,使李金保又有了丰硕收获――安徽电视台率先采用了“评书说奥运”系列动画片,拟在北京奥运开幕前播放。全国110多家电视台陆续与李金保签订协议,将在奥运期间黄金时段播出这部系列动画;作品还将由北京一家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