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80后的创业故事

80后的创业故事

80后的创业故事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热播;成因;创作;解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新西部片崛起与陕西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J025);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GH12441)。

2012年1月39集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从谍战剧、家庭伦理剧等热门类型电视剧中突围而出,拔得收视头筹,成为新年以来的热播电视剧。首先《北爱》的投资方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新丽传媒,其专业实力不俗,在业内已经获得了良好口碑,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影视公司为《北爱》提供了从制作到发行最大的专业保障。其次,演员出身的陈思成对这部电视剧投入了巨大精力,从兢兢业业的剧本创作到一丝不苟的实际拍摄,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优良的影像品质。如果说制作上的投入与努力是其热播成功的基础,那么其高质量的艺术品质及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艺术形态来说,主旨的关照现实、艺术创作的写实态度、类型与生活并重的角色构思以及幽默智慧的台词设计则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主旨表达:“80后”的理想与现实

自2007年电视剧《奋斗》开播至今,中国电视屏幕上开始出现了一批以“80后”的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几乎都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及持续不断的热度讨论。从青春洋溢的《奋斗》开始到被称作“80后”的一面镜子的《北爱》,能清楚地看到这些电视剧作品在对“80后”生活及情感上关照方式及表现轨迹的改变。

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奋斗》以爱情能战胜一切为剧作核心,尽管剧中大学毕业的“80后”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一系列现实难题,尽管剧中主人公面对现实理想也遭遇了破灭,也为爱情挣扎痛苦,但最终这些年轻的“80后”几乎没经过奋斗,就过上了各自想要的生活,剧中所展现的那些现实困难变成了被虚化了的背景,与处在社会中心的“80后”若即若离,现实放在被遮掩的后台,前台主体依然在香车美女、灯红酒绿中构建自己的爱情、生活美景,剧中的“80后”的处境与现实相比显得虚假、空乏。

随后的《蜗居》《裸婚时代》与《奋斗》在主旨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不再以爱情为核心,而是直面当下最敏感的“80后”的住房问题,表现出了“80后”在高物价、高房价的大环境的现实压力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现实生存状态。对于观众来讲,《蜗居》《裸婚时代》让观众看到了“80后”的成长,尤其是同为“80后”的年轻观众群体,体会更加深刻,面对青春的尾巴以及现实生活的焦虑和不安,再大的个人能力依然无法与社会大环境所施加的压力相抗衡,敢于直面现实之后才发现爱情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至此,以“80后”为主题的电视剧已经开始从理想主义走向了现实。

到了2012年,《北爱》进一步从现实表现转向直面残酷的现实,已经从香车美女、虚假美好的自我麻醉和包裹中蜕变出来,面对残酷现实开始疗伤与自省。《北爱》已经毫不掩饰,在现实里摸爬滚打的“80后”认识到爱情与现实是并置关系,爱情可以与金钱互换,人生的交易远不止一桩,每个人都有自私与欲求的一面,抛开金钱的诱惑,爱情没那么简单是因为每个人最爱的其实是自己;奋斗很残酷,身处职场,蒙头拼命工作并不一定就能蒸蒸日上,美德与良知并不能换来赞赏与成功,职场如战场,没有温度的理智与懂得杀戮的狼性才是摆脱困境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北爱》不再以年少轻狂、不识世情为借口,迫使在奔三的节骨眼上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80后”观众正视自己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正视自己甚至是集体性的性格软弱。

二、艺术创作:幻象与真实

作为中国电视剧市场上反映“80后”的第一部电视剧《奋斗》,饱受诟病的地方就在于剧中的主人公们几乎没有经过个人奋斗就迎来了美好生活,而且表达了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的理想。后来以房子为切入点的《蜗居》与《裸婚时代》尽管已经将主人公推向了现实困境,但漂亮的空间设计以及主人公鲜活而亮丽的造型,仍然缺乏现实质感。由此可见,从《奋斗》到《裸婚时代》皆是以收视率为成功标准的好莱坞式的类型创作思维。另外,从赵宝刚到滕华弢对石康、六六以及唐欣恬的《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原著小说的改编来看,其艺术创作材料均来源于间接,尤其是导演赵宝刚和“80后”之间的较大的年龄差距,则直接导致创作与“80后”观众群体之间理解及交流障碍,这一切就决定了其从幻象出发,营造出来的必然是虚拟的理想世界,美好的大团圆结局更是这类电视剧商品属性的鲜明标签。

而《北爱》以现实为艺术创作的动力。电视剧里的北京城褪去了惯有的梦幻色彩。导演陈思成想在电视剧中呈现一个真实的北京,真实的故事环境的营造才能给情节的展开提供基础。石小猛的出租房,程峰的豪华别墅,为了真实的环境质感,都是摄制组踏破铁鞋在北京细致找寻的,这两处重要的内景拍摄点也在剧情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剧中第二集结尾石小猛和程峰在北京车站接沈冰的那一场戏,为了突出真实,摄制组采用了偷拍的形式,拍得很写实,除了剧中的主演之外,其他过往路人并不知情。除了在拍摄上极力贴近现实之外,在故事创作及具体情节的建构上,甚至都有生活的出处,导演兼编剧陈思成说,剧中的故事是“投入自己三十年来的所有感悟”,剧中的故事有些就发生在他自己和朋友的身上。以30年生活的积累为原型,获得了故事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创作材料来源于直接的生活体验加之直面现实的创作态度以及该剧开放式的结局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陷入两难的选择境地,注定其区别于简单的商品制作的难得的艺术品质。

三、角色塑造:类型与生活

在角色构思上,《北爱》与以往的关于“80后”的青春都市剧相比较有其独到之处。角色的性格设置、社会养成具备类型特征,可以进行类别的划分,又能贴近生活,真实、生动,能给观众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总体来讲,性格个性明显,性格形象饱满。

导演陈思成就角色构思谈到,编剧在每个角色的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了其缺点及优点,在正面形象树立之后,然后再确定角色人物性格自身的对立面,编剧希望表现出个性产生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所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既有让人爱的一面,也有让人憎的一面,同时又有让人怜的一面。因为在剧作当中融入了创作者的自身体会,最终真正做到了用年轻人的视角展现年轻人的故事的创作初衷,对于大多数“80后”的观众来说,从《北爱》这面镜子里面,可以照见自己。

剧中的四位女主角类型特征鲜明,导演把这四位女主角比作一年当中的四季,代表四种类型的女人,“杨紫曦代表春天,最短暂,最美好,最容易腐烂腐败;林夏的热情好比夏天,为爱执著不悔,浓郁奔放;伍媚是秋天,最丰硕、稳重,又风情万种。沈冰外冷坚强,万物在暗自生长,小龙女的感觉,感觉是冬天。”①而这其中,最容易“腐烂腐败”的拜金女杨紫曦并没有招致观众的一片骂声,而是成为让观众既恨又怜的典型。她作为典型能够直接照射到社会现实,在她成长中物质的缺失,导致了她性格当中由此引发的自卑,成人之后,这种自卑空洞需要物质来填满,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弱小的女性选择了依靠别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用精神自由来换取物质享受,但最终却陷入两难境地:“在宝马车里哭,在自行车上也哭”。环视现实,可以说杨紫曦代表了一类人,而这类人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现实依据以及她的矛盾处境让这个角色可信、可感。

《北爱》里的男主角吴狄、程峰、石小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几种类型的“80后”男人,吴狄代表理想、程峰代表成长、石小猛则代表欲望。吴狄坚持自己的梦想,是理想的化身。富二代程峰,在丰富的物质包裹下,只对风花雪月感兴趣,最终却在对沈冰的爱恋中懂得了成长。出身卑微的石小猛一心想要在大城市北京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和女友沈冰过上美满的日子,本来简单的生活理想在现实和利益诱惑的冲击之下支离破碎,金钱、房子太多的欲求将石小猛逼向绝境,为了过高的欲望付出了太大代价,他也成为《北爱》里面男主人公中最接地气的一个,符合绝大部分“北漂”的现实处境,要么放弃要么坚持,可是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最终受伤的总是自己,这样的角色塑造有血有肉,贴近生活,最能引发共鸣。

四、台词设计:幽默与智慧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的语言创作中,人物语言相较叙述性的语言所占比例要大得多,而在人物语言中,对白是绝对的主体。电影、电视中对话场面承担着体现角色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因电视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无法在相对电影较小的屏幕上表现大场面,呈现更多的场面细节,再加上电视剧相对电影而言,其创作周期短,整体投资偏低,所以相对影像品质较低。在此种情形之下,电视剧当中的对话场面成为绝对的主角,所以说,一部电视剧台词的设计与撰写能不能抓住观众,成为将观众留在电视机旁边的关键,甚至关系到整部电视剧成败。而在台词设计方面,《北爱》做到了幽默与智慧并重,在北京大的地域环境下,充分发掘了“京腔”的魅力,真正能够体现出这座城市特色和趣味,还有浓厚地方特色,相对以前的“80后”电视剧作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很多台词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语,传播范围极广。如“我觉得爱情一点都不复杂,来来去去就这3个字:我爱你,我恨你,分手吧,在一起”。尤其是林夏一再追求程峰但一直被拒绝的情形之下对程峰说:“你愿意喜欢谁就喜欢谁,反正我是喜欢你。你愿意爱谁就爱谁,反正我爱你。我爱你跟你没关系。”这样的表达既坚定又充满了机智。剧中也有映射现实,极具时代特色的台词:“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在于他有多少钱,而是他一无所有时还值多少钱。”名利附身往往成为当下社会判断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但当浮华褪尽之后他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才是真正的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当然,更有力量的是借主人公直面现实的台词,剧中当石小猛在谈到为什么一定要买房时说:“你不租房子哪里知道租房子的人苦啊。心里面没根,你永远睡觉不踏实,那滋味就是——漂。”石小猛道出了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也说出了《北爱》的整体创作本意,那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注释:

① 《〈北爱〉揭80后真实现状 陈思成:它是一面镜子》,网易娱乐:。

[参考文献]

[1] 张凤铸.中国电视文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会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2篇

说这是一部真正的“80后”戏剧,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主创人员是“80后”,而是因为剧作本身就带有强烈的“80后”印记。首先在题材上,它讲述的就是一个“80后”故事。尽管把故事发生地选在精神病院,把人物瞄准精神病患者,对于话剧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元素,此前已有《我不是李白》、《疯人院飞了》、《爱情疯人院》等“疯”剧活跃于北京、上海小剧场舞台之上,但是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绘“80后”众生相,把焦点聚焦在反映“80后”的生存状态的话剧近年来却是第一部。剧中主要有七个精神病患者,其中六个是“80后”,还有一个是被“80后”儿子气病而躲在疯人院的爸爸。每个“80后”精神病患者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其实他们本身也就是符号,代表的是“80后”种种病症。“1床”习惯性健忘,“2床”拒绝长大,“8床”没有任何信仰,“9床”崇拜个人英雄主义,“15床”害怕承担责任而变成“娘娘腔”,“17床”整天沉湎于幻想和行为艺术中。但他们又不仅仅是符号,而是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令人唏嘘,或令人遗憾。人们常常只是看到了“80后”的种种缺点,他们叛逆、脆弱、孤僻、自私,却很少看到他们这一代所承受的压力,其实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比他们的父辈少。这些背后的故事,既丰富了他们形象本身,也道出了“80后”的心酸和无奈:他们之所以拒绝长大,是因为想保留心底的纯真;他们之所以沉迷幻想,是因为面临着太过严酷的现实;他们之所以特立独行,是因为渴望得到肯定和关切。所以,这是一部“80后”发声之作,借疯人疯语发出“80后”真实的心声。

这部戏在艺术上也体现了“80后”诸多追求。“80后”爱好新鲜的事物,对时尚嗅觉灵敏,对形式美追求到极致,这些从台词、音乐和舞美上都有所体现。剧中的台词采用了大量的影视经典对白和网络流行段子,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取得了良好的戏剧效果。比如剧中有一段最经典的80后段子:“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引来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既来自于“80后”,也来自于非“80后”,来自于他们的肯定与理解。剧中选择的音乐也让人印象深刻,全剧贯穿的是“80后”歌曲《我们都是好孩子》,这是“80后”的心理剖白,表明他们和“70后”、“60后”儿时一样,都有一颗诚实善良的心,都努力想做个好孩子。剧中还运用了一些流行的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这些音乐也并不完全都是闲来之笔,而是暗含一定的意蕴。比如《越狱》中的音乐传达的是“80后”对自由的向往;《我是一片云》虽是来自于被大多数“80后”排斥的琼瑶阿姨的爱情电影,但它传达出的是“80后”期望像天上的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的理想。音乐是有思想的,舞美也是有思想的。此剧的舞美设计呈现出一种极简效果。舞台背景的天幕上闲适地飘着几朵几何图案的白云,很有抽象意味,与主题十分契合。舞台两边以白色的几何线条拼接组合成不规则的图形,折射出的是精神病患者眼中的奇异世界,同时又和剧中人物线条型的服装相映成趣。

这部戏也反映出“80后”的志趣和追求。这群“80后”戏剧人与他们父辈不同,他们父辈做戏兢兢业业,总是试图在剧中去告诉观众一些道理。他们与“70后”也不同,“70后”偏爱搞先锋实验剧,沉迷在小众艺术中,漠视大众的审美需求。“80后”戏剧人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看重话剧的市场效应。他们选择“疯人院”题材,看似在跟风,然而却是在主动顺应市场潮流。因为在“疯人院”里,既可以肆意地表达自我,又可以不断制造笑料,以此满足当下年轻观众“求一乐”的观戏心态。但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又不仅仅满足于搞笑逗趣,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也想表达自己的理念,只是他们不会自己说出来,而是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3篇

褚时健是谁?2012年11月之前恐怕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从那之后,他就火起来了。2012年11月,本来生活网策划推广褚时健种的橙子,推广语是: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橙。关于褚橙的报道,一度占据了各大媒体不少的版面。褚橙宣传的主要切入点不是在于橙子的味道,而在于种橙子的褚时健那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以及极富励志情怀的生活态度。褚橙在开卖后的5天里卖出20吨,这让刚上线不久的本来生活网脱颖而出,几乎和褚橙一样,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生鲜电商网站。这个事件让“褚橙”和本来生活网,都成了媒体研究的营销案例。

随后,本来生活网又相继推出了“柳桃”和“潘苹果”,以商界大咖柳传志和潘石屹作为猕猴桃和苹果的品牌背书,讲故事。本来网打出“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概念,朗朗上口,使水果的销售变成了一种符号化的传播,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电商媒体,故事营销法

本来生活网,是2012年7月创立的一个主打生鲜食品的电商网站,虽然没有电子商务的经验,但其核心团队有极为丰富的传媒经验,创始团队中有很多都曾在南方报业、网易等媒体工作。

网站运营负责人蒋政文说:“我们是一群面对现实、但决不放弃理想的媒体人。本来生活网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媒体化电商’。”本来生活网试图将每一份食品均当作一个媒介,传递其价值观和理想。

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创始团队的丰富传媒经验,本来生活网成立以来,一直是以讲故事和线下促销活动相结合,使得产品及网站迅速走红。而且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消费者的特点在调整。

褚橙和柳桃推出的时间和方式差不多,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消费者因为故事而购买水果。“褚橙”到达北京的时候,本来生活网就联合品致生活管理平台太美集团,向其黑卡会会员发起“传橙・传承”赠尝品鉴活动,这些会员都是财智人群以及知名企业家。本来生活网表示,赠尝活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人群进行,是因为这类的企业家与褚时健有类似的背景,更能理解创业艰辛、人生起落,以及“传橙”的深意,并且他们的传播会更有意义和可信度。事实证明,这一批先品尝了褚橙的人士成了“励志橙”广为传播的重要一环。

2013年,本来生活网的营销推广改变了方向,将目标受众转为普通年轻人。他们开启了针对“80后”、“90后”年轻人的访问调查,结果发现:他们觉得褚时健这个故事离自己很远,是上一辈人关注的商界故事,况且他们很少因为被一个故事感动而去消费,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个水果到底好不好吃。调查之后,本来生活网调整了传播策略,转而找一些非企业人士,在年轻人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作为代言人,如韩寒、蒋方舟等。切入点不再是褚时健的故事,而是“24:1的黄金甜酸比”,“中国人欣赏的甜”,并提出“80后致敬80后”这一口号,前一个是指生于80后的人,后一个是指86岁的褚老,用口碑来推动故事,而不是之前的故事带动口碑。同时本来生活网推出赠尝装“褚橙”,面向“80后”达人,让他们先尝到“褚橙”,觉得味道不错,再去了解故事,然后感觉到橙子真的不一样,进而再传播。

本来生活网强大的媒体基因,在褚橙事件中显露无遗。

会讲故事,是一个产品引发热销的诱因,但对于生鲜产品而言,光有故事,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产品都有好故事,给产品强加故事,消费者未必买账。而“褚橙”是不可复制的,不可能每个商品都像“褚橙”一样,蒋政文表示:“如果过度推广‘褚橙’,大家会觉得‘本来生活’只是卖‘褚橙’的,而‘褚橙’只有一个月的销售期,那其他月份来卖什么?我们更希望自己的产品形成一个矩阵。”

后方:买手制、自建仓库、第三方物流

本来生活网团队创业的理想是建筑优质食品生态链,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优质食品提供者。为了保证生鲜食品的安全,本来生活网在中国划分了西南、西北、华南、华北、华中五个片区,分别设置了采购站,通过买手制的办法,从各地精挑细选产品,剔除冗余的中间环节,实现基地直供的无缝储运。并且本来生活网的商品,都会附有采购人员的信息以及相片,和他选择这个产品的理由,消费者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所有信息,还可以对产品进行评论。本来生活网从这些消费者反馈的信息中调整并优化产品的采购决策。如果买手找到优质的食品和供货商,本来生活网可能会“买断”这一产品的线上销售权,把这些专供的食品做成“自有品牌”,并保障其销售量。

本来生活网采用自建仓储的方式,以保证产品的存储和冷藏都符合标准,并且采取严格的货架管理,使部分商品在到了保质期一半时间时即安排下架,让用户能够吃到最新鲜的食品。同时,本来生活网也会适时地开通团购和大客户销售渠道,以解决库存周转。

而配送方面则选用与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微特派快递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冷链配送体系,保证产品到达用户家里时的鲜度和口感上都是最优质的。对于有偿配送这一点,蒋政文认为,消费者对免费配送的依赖是电商们的恶性竞争娇惯出来的,比如去超市购物,消费者会愿意支付停车费,但是对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却不愿意支付费用。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4篇

最后一节课,原本是不想去上的,但是呆在宿舍也无所事事。出于对老教授的尊敬,我还是走进了课堂。

老教授首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画了一根笔直的线,然后分成两段,看起来不像是均分两段。接着,他扶了扶眼镜,往台下扫了一遍,开始给我们讲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

有位传教士到了非洲,就急着进入内陆丛林深处,接替另一位传教士的工作,并且雇请一群当地人帮他挑行李。

他必须在三天之内到达。为了赶路,一路上催促着挑夫的“队长”加快脚步!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起床,赶紧把所有人叫醒!

赶了两天路,愈来愈接近目的地,当晚,传教士才放松了些,睡了个安稳觉。第三天,他依旧很早就起床,叫大家起来,但是那些土著人完全置之不理,躺着不动,像失了魂魄似的,对着传教士一直喃喃。

传教士请人翻译,翻译告诉他,“他们是说,他们的身体已经到这里,但是还得等一天,必须等灵魂赶上来才行!”

说完这个故事,教授又接着指向黑板上的线段:“我把这条线分成了两段,前面是80%,后面是20%。”说完,又叫了一个学生上去,提示道:“这条直线可以看做是一个项目,我想要你把完成这个项目的前面80%和后面20%分别所需要的时间,用线段直观地表示出来。”学生会意地点了点头,拿起一只黄色的粉笔在直线下面画出一条相同的直线,挠了一下脑袋,在中间把直线分割开来。

教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你们同意吗?”台下热闹起来,睡觉的同学醒来询问一番之后也讨论起这个问题。两分钟后,教授转过身去,用一支红色粉笔,画了一条与白色线条相反的直线,前面是20%,后面占了80%。台下一片安静,期待着教授的解释。

望着台下疑惑的眼神,教授开始解释。这是企业界最常说的方法,80/20原则,是19世纪意大利的经济管理学家帕雷托提出来。通俗地说,就是前80%的价值是由前20%的事情产生的。剩下的20%的价值是由余下的80%的事情产生的。一般一件事的前80%是由前20%的时间完成的。生活上也如此,你常穿的80%的衣服,只是衣柜里20%的衣服。所以,我们人生中取得的那80%的成绩也都是用20%的时间获得的。

教授把黄色的线条擦去,指着红色的80%那段,“很多管理学家,都想教大家用这80%的时间再创造更多的效率,跟前面20%一样。再回到刚开始讲的那个传教士的故事,最后土著人说还要等一天,等灵魂赶上来。他们本可以早早走完,然后再去做其他的事,赚更多的钱,但是他们没有。最后一节课,我希望你们像土著人学习,用20%的时间精力创造80%的价值,然后用80%的时间让自己活得轻松舒服,享受生活,等灵魂赶上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赶上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5篇

“80后”撑主流大局

如今“80后”这一个庞大的群体已经逐步成熟,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无论是极具个性的韩寒还是今年荣登作家年收入榜首的郭敬明,抑或是最近在红遍各大网络读书频道的“交易女王”欧阳娟。“80后”已经让社会大众看到他们在创作方面成熟的思维以及力量,而和当年这批“80后”的文坛新秀借“新概念作文”奖走进大众的视野一样,目前红透国内漫画市场的年轻漫画家也可谓大奖出身。

如因获得中国动漫第一奖金龙奖,从而成为职业漫画家的猪乐桃、客心、寂地、丁冰和王小洋等“80后”漫画家,已经取得引人注目的斐然成绩,他们的作品相当有实力,且在国内极有市场号召力――客心的《未成年》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5部,其出席的签售活动均火爆非常,甚至受到了动漫大国日本多家电视台的关注。又如寂地的《我的路》,屡屡刷新国内绘本漫画销售纪录,版权已输出东南亚及欧洲多个国家,大受外国读者欢迎。

而在本届金龙奖组委会收到的参赛作品中。“80后”也光芒四射,如于彦舒的《扳手少年》、韩露的《长安幻夜》和十九番的《兔子帮》等,个人风格均异常鲜明,且具备深厚的成长潜力。

奥运是金,一个“80后”的动漫创业传奇

阿 友

一个“80后”动漫制作人大胆艺术创新,借2008年北京奥运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动漫创业,一个创意收金百万

今年27岁的李金保在中国动漫产业界可谓功成名就的人物,他在这一领域创业仅仅四年。

2002年6月,李金保从合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进入一家动漫广告公司当设计人员。动漫业的发展前景引发了他的创业冲动。

2004年7月,李金保筹来2万多元,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橡树动画有限公司,拟专门从事动漫娱乐品制作。可是,公司开张一年多,居然没能独立接到一笔业务,只能靠从别的大动漫公司接些简单的网络FLASH小广告来做。

李金保知道,自己的公司虽小,但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独立制作动漫剧的能力,而实力,需要以业务实绩来展示。接不到大业务,固然有机会的问题,但是,机会也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把握啊!2005年8月的一天,李金保到一位朋友家做客,这位已为人父的朋友说起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苦恼。他的独生子不爱学习,整天就喜欢守着电视看动画片……朋友的诉说点燃起李金保脑中创意的火花,“不爱学习,喜欢看动漫,这是不少城市小孩的共性”他想,“但动漫也可以寓教于乐呀!对,就制作一部以家教为主胚的动画片。”

李金保于是朝这方面努力,着手收集家教方面的素材。动漫必须有故事性、趣味性并兼顾动手参与性,才能吸引儿童和青少年,李金保据此确定以案例编织的故事为动漫片的内容。经过6个多月不分昼夜的紧张制作,2005年底。48集经典案例家教动漫剧《成长第一课堂》制作完成。《成长第一课堂》分为小学篇和中学篇,故事以幽默的动漫情景剧展示小主人翁的成长历程,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产品一问世,就被北京一家大型出版发行公司发行,第一次发行了6万套,几个月便销售一空。2007年,该剧被教育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国产推荐动画片。《成长第一课堂》一炮走红,让李金保赢利近百万,他赚到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自此李金保创作激情喷涌一发不可收。2007年他的作品《安徽吉祥物》,再获全国网络大赛金奖。

掘金乡情,再创佳绩

中国的经营界有一种恶疾――模仿跟风严重。一种产品在市场上打响,跟进和模仿者便会趋之若鹜,动漫行业也未能免俗。《成长第一课堂》面世不久,许许多多类似的动漫作品便充斥市场。面对同质化泛滥的动漫市场,李金保认为推陈出新才能让自己的事业突出重围,不断发展。但如何开辟新的动漫题材,创新形式,成为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心人。2006年冬天,李金保在合肥举办的一次大型招商洽谈会上认识了台商汪老板。汪老板祖籍北京,其父亲在台湾对北京的生活非常怀念,尤其念念不忘北京的相声等曲艺,可是在台湾又很少有这些服务民众的文化形式。汪先生说:“在台湾,像父亲这样思乡情切的老人,如能在台湾听到熟悉但远去的乡音,那该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事啊!”相声,乡情!这两个词的交迭让李金保灵感进发,一个策划思路很快形成:把中国传统的相声名段改编加工成动漫,辅以内地场景展示,让声音和场景相结合;作品目标对象是台商或者那些祖籍在大陆的台湾观光客。

按照这个思路,一个多月后,一部400多分钟的系列动漫相声剧终于完成。该剧在国内市场大受追捧,仅DVD碟片就卖掉数万张,台湾游客争相购买,有的一次就买十几张。

以时尚刷新传统,打奥运牌将事业推向新高

相声动漫的成功证明以时尚的形式作为传统艺术的新载体,是让自己的动漫事业独树一帜的好路子。李金保由此把眼光投向其他传统艺术种类。评书以往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快餐文化的涌现,它急需创新和改进。李金保想,既然相声能改编成动漫剧,那么评书也一定能,可是它能和相声动漫剧一样有市场吗?

李金保据有关权威调查数据作出分析:中国有59%的动漫爱好者,约4亿人,年龄集中在14~17岁,而成年人中有50%的人喜欢听评书,如果把两者的爱好融合到一起,应该有巨大的市场。他决定干。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奥运”已成了国人议论和关注的热点。李金保拟抓住这一热点,以评书表现奥运宣传内容,制作“奥运评书”动漫。搞动漫评书,要有影响力大的艺人担纲演说、配音,才能对受众产生吸引力。李金保把目标对象确定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少佐。张少佐先生演说的《隋唐演艺》等评书风靡海内外,闻名遐迩老少咸宜。

但是,张少佐并不认同李金保的看法,担心评书作为一种成人传统文化与动漫结合起来,会给人浮躁滑稽不伦不类的感觉,故一再推辞。李金保没有退缩。经过数十次邀请,张少佐终于被说服,答应一试。李金保得知张少佐每月都会在北京的一些商场搞公益评书演说,于是抓住这个机会,针对张少佐说的《东汉》、《薛家将》、《杨家将》等几段评书内容,调动全部力量忙了十几个通宵制作了一部15分钟的动漫片。

2007年8月19日下午3时,在张少佐于北京西单某商场演出前的一刻钟,李金保以电子投影方式播放这个特别短片。屏幕上,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变成了夸张幽默、可爱搞笑的动漫造型,伴随着温婉清脆的女声形象描述解说,使时尚与传统元素得到有机融合,更是绘声绘影,给人耳目一新童心未泯的感觉。一千多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张少佐也被彻底感动了,他紧紧握住李金保的手表示全力支持。

为了力求奥运评书动漫“有史可循,有理可依”,李金保专门请北京市体育局提供权威资料,从中精选了40个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奥运传奇故事,据此编写“评书说奥运”动漫脚本。

这些动漫脚本,有讲述我国万米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夺冠28届奥运会的《传奇的女子万米比赛》,有揭秘奥运佚事的《女扮男装看奥运》,有褒扬奥运精神的《一个人跑的决赛》、《厨师夺冠军》等。故事的演绎富于想像力,表述语言亦庄亦谐,每集长度5分钟。由于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张少佐专门为动画片演说、配音,片子更添特色和亮点,彰显“好玩、好看、好听”的魅力,既普及奥运会知识,又寓教于乐。李金保带领他的10人团队。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40集,总长度200分钟的动画系列短片。

创新,使李金保又有了丰硕收获――安徽电视台率先采用了“评书说奥运”系列动画片,拟在北京奥运开幕前播放。全国110多家电视台陆续与李金保签订协议,将在奥运期间黄金时段播出这部系列动画;作品还将由北京一家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