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团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条件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

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二、依托学校社团活动,开发校本课程

基于上述联系,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以求开创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依据我校“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的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在学校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开设的校本课程有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人类与环境类、文娱体育类、志愿服务类五大模块,以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三、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下面就以我校的几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一个具体的介绍,主要是两大类的举例:理论学习类和实践研究类。

理论学习类:“社交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实践研究类:“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1.理论学习类:“社交礼仪”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开展“社交礼仪”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研究能力的特点。每一个活动与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教程(阶段),每个教程(可以有多个学时)各有侧重的措施和目标:

第一教程侧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激趣,生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活动主题,从主题中筛选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实践与探究的一个个小课题。在开题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交往中一些有趣的问题、学生想去弄明白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探究的积极性。

第二教程侧重“案例再现,探究成因”――“实例探究,明确道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案例中进行,比如在社交礼仪中自己的言行、自己的穿着等,探究出一个案例的成因,然后以点带面归纳出一番道理,这样才能使实践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类似于数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

第三教程侧重“组织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社交礼仪”主题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育,感悟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因此,实践与探究循环往复、相互融合和促进,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愉悦中学到方法、体验教育。

第四教程侧重“过程评价,反思强化”――“内化观念,养成习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因此,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评价中强化,使学生的内心具有积极的、稳固的思想和行为形态。

2.实践研究类:“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男子散打”与“女子防身术”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它的实践性,而且要体现其计划性和学习该项运动的正确态度。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策略。选择主题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生集体讨论法,即学生分成若干个训练合作小组,设立1-2名组长,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训练和学习的内容;第二种是教师指导法,实践活动课前,老师布置训练任务,供每个班级学生实践活动合作小组讨论选取。

第二阶段,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践内容,培训学生制定有特色的活动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主题、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所需器材、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制定方案的全过程。教师要参与学生制定方案的全过程,但不能包办代替。方案一般先由1-2名学生根据所选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小组集体研究、修改,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

第三阶段,实施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活动前,明确训练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散打和防身术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耍勇斗狠,要摆正学习和训练的心态,不能怕苦,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活动中,要预设克服实践中生成心理和技能困难的策略。一要克服学生害怕辛苦对训练的成功信心弱的心理障碍;二要克服学生基本功底差的不足,学生在训练之前基本上没有一点武术技能,所以动作要从最简单的做起。另外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保护问题。

第四阶段,实践活动总结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总结与评价是活动的终结阶段,其结论是学生达到实践活动目标的显性表现形式,它对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否有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评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过程性评价,即在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的评价,形式有表扬、表彰、成果展示等;另一类是终结性评价,例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的学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第制。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总策略是:没有不成功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季芳 陈征燕《中学课题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何晓文 小课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75-80。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实效性 师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深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尽管各高校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实践与研究,并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实践教学涵义界定不清楚、相关人员不够重视、师生互动不强、教师间沟通较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一、厘清实践教学内涵,构建“五位一体”的责任链条

目前,高校和学界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比较混乱,有的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有的把实践教学理解为单纯由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基本的考量标准。这不仅妨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而且还影响了任课教师之间的教改交流以及学术界对实践教学的调研。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是增强其实效性的首要前提。判定实践教学内涵的标准“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以及是否以学生作为主要活动对象。这样,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采用的带有实践性的辅助教学手段区别开来,又明确了实践教学是比社会实践更广泛的内涵。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的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其受重视的程度。长期以来,高校普遍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当成课堂理论教学的点缀,其地位更无法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相提并论,这直接影响了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实践教学成效的发挥。2008年、教育部明文规定:“要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这项举措在各高校执行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的现象大有改观,但效果仍不尽人意。实践教学课时少、实践活动经费不足、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大打折扣、个别学生作业存在抄袭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行为,而且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构建学校、开课学院、教研部(室)、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责任链条。其中,任课教师居于链条的中心位置,上承领导部门,下启授课对象,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教研部(室)作为直接管辖任课教师的领导部门,应当在主任的领导和组织下,听取和总结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总体规划,确定基本规范。分管全校思政课教学的院级领导部门负责统筹思政理论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上传任课教师和教研部(室)的意见和建议,下达学校的相关指示和指导性意见。以教务处和学工部为主的校级领导部门负责下拨实践教学经费,为实践教学展开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和精心编排,并将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势必成为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动力源泉。

二、精炼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活动形式

总体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在每一轮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过于单一或者过于庞杂、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具体而言,受授课人数众多的限制,任课教师通常只能统一组织部分学生进迁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安排其他学生自由选择其他实践形式,或者直接布置所有学生自由组队分散进行社会调查。有时候甚至先确定活动形式,再选择实践内容。按照这样模式运作,绝大部分学生在四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仅能参与一至两种形式。

内容需要通过形式展现出来,形式只有承载内容才得以饱满,否则就是空洞的内容或无谓的形式。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至少符合下列一个要求:教学重点、疑点或难点问题,以及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根据大环境和大背景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思政课教师应当在紧扣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实践活动形式。

1.社会实践

对社会热点进行问卷调研是最直接了解社会的方式,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参观考察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民营企业等场所,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现实的质感认识。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人数统一组织或者安排学生自行前往。采访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通过他们口述的形式回忆亲身经历,可以使学生以直接触感的形式接近鲜活的历史或现实,并通过与之沟通交流深化认识。

2.课堂实践

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进行主题演讲,凸显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教材上涉及且在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或教学中运用的现实热点案例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可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场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思政课中的重要史实或案例可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以穿越时空的方式感悟此时此景。

针对教材上某些重点或难点内容在规定课时内不能讲授完整或透彻的部分,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做主题讲座以深入或拓展理论认识,也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或已毕业的校友做报告或开交流会,通过倾听和交流,帮助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校园生活向职场工作的转变,帮助他们解决如何面对激烈的升学和就业压力、怎样与同窗和同事融洽相处等问题,协助大学生认清社会现实,化解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惑。

3.校园实践

研读经典著作,观看影像资料。课堂理论教学中无法完成阅读的重要学术著作和无法完整观看的影像资料,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时间给学生列出参考范围、备选主题甚至是具体篇目,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变换捕捉历史信息的渠道,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汲取知识的自主性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观看影像资料的实践形式尽管寓教于乐,但影视剧为了吸引观众或获得丰厚的商业利益往往添加一些虚构成分,学生仅通过此渠道易造成对历史的误解。因而,教师在采纳这种形式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查找资料辨识信息,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师生互动力度

方案实施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被纳入课内学时,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课外完成的情形,获得了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实行情况看,实践教学不如课堂理论教学规范,特别是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的环节,任课教师反馈学生信息不及时,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了解其他同学的活动状况,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成效。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和偏见,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从设计教学计划到总结经验教训等方面统统规范和完善起来。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以前,任课教师应当做好总体规划和周密布置,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经费预算、运行时间安排、沟通与联系方式、人身安全教育与保障、论文书写规范、例文示范、提交作业方式、预防作弊措施等。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别分布等因素进行微观调整。没有制订计划,或者计划制订得不完善,都易造成实践教学活动的随意性或超出掌控范围,影响实践教学成效的发挥。

在实践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实践教学日趋完善和人性化。教师可以通过电话、QQ、MSN、博客、课程网站等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碰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递交作业后,教师应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前,及时将批阅结果反馈给学生,并采取自愿与择优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根据授课班级人数和论文质量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成果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并进行展览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参考。在实践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还应作一个包括实践教学选题、调研地点、实践成果完成情况、学生的反馈信息、成绩分布等方面的总结报告,为以后继续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加强教师之间交流,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调整后的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具体课程。它们在教学内容、侧重点和目标等方面各具特色,但其实践教学都以活色生香的社会作为共同的活动平台,实践主题重复、活动形式类似、教师指导学生吃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任课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尽量避免实践主题的重复,或者在确定类似甚至是同一主题的情况下,可就如何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如何评判学生实践成果的标准、如何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具体问题进行商榷;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承担思政课的学院及其下属各教研部(室)召集全体任课教师对本学期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交流和系统总结。另一方面,每一门思政课程都跨越多个学科或领域,而任课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专长通常仅涉猎一至两个学科或领域,这对于讲授庞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选题都是远远不够的。要使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到实处,就更加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其达成途径只能是不断地进修学习。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无论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者,还是对于广大学生,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随着实践教学活动及其科研活动的深入,针对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切实增强实效性的手段和举措,将会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最新修订版,《概论》课程共有12章内容,实践教学有相应的课时安排和要求,因此,实践教学的具体展开应根据《概论》课程中具体的理论框架,章、节的重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来安排和实施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这样既能保证不偏离课程的理论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课程新编教材的内容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设计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1总论部分

在这一模块中可设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做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加以分析、总结,同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视频、纪录片传记、电影等,加深同学对课本中相关理论问题的感性认识。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大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关关系等。

1.2中国革命与新中国建设探索

本模块的实践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为此,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必须通过透过重大历史事件,反应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和伟人的风采。在近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尝试了让历史再现,模拟演绎的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自编自演革命大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连续两年由《概论》课主办的大型表演晚会――《东方红史诗演绎》,由学生自主选取内容,模仿《东方红》里表演,不同的班级分演不同部分,这场实践教学的演出,几乎做到本课程的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流了汗水而且投入了真感情。同学们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真切的体会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艰难历程和伟大功绩,也加深对理论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认识。

1.3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这一模块是本课程中最为鲜活、与现实联系最密切,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他们通过本课程了解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对现实中的方针政策接受与认同,以及对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问题的判断、把握的重要部分,因此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更有现实感与亲身感,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理论的真谛。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自己动手从图片、视频、家乡情况等寻找资料,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改革的发展前景;通过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大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的现代启示和意义着手,对当前的反腐倡廉的典型进行调查和案例分析;通过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人大提案、重大民生问题的一些听证会等案例的分析等,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自身以及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认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自己的家乡,对“三农”问题的调查、农民工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生态环境问题等做调查研究等等,帮助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迫切性和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决定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要使实践教学富有成效,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充分考虑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经过近年的教学探索,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富有创意,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使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程序的安排上,可以涉及以下具体的实践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参观、案例、音像视频、社会调查)――驱动探究(写作调查报告、辩论赛、专题大讨论)――梳理整合(引导思考、辨析不同观点、澄清认识)。[1]

2.1形式一:模拟演绎,历史再现

本课程教学安排为以学年,而第一学期的教学理论主要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为背景,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活动形式有观看革命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如《毛泽东与中国》、《百年中国》、《改革开放20年》、《大国崛起》、《邓小平》、《亮剑》等;以学生为主导,自编自演,如文艺表演“光辉的历程,英雄的史诗 ――革命史诗演绎”、“东方红史诗演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歌唱比赛等。

2.2形式二:主题图片展

以每学年国家重大事件纪念活动为主线,制作展出图片,如“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图片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图片展”,活动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活动宣传、图片资料收集及版面设计、展出期间组织学生参观,并由学生自任讲解员、会务员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明确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3形式三:参观实践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广东科学馆、慰问南村敬老院老人、去正果镇下乡考查等,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在现场接受直观生动的教育,由于外出实践教学活动只能是部分同学之间参与,因此,每次这类活动后都安排主题班会,由参与活动的部分同学做汇报,分享参观的体会。此类活动材料比较丰富,而且真实直观,实效性强,但也存在人力物力的限制,不可难全员参与。

2.4形式四: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首先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如“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走访亲友,发现我们身边的历史”寒假社会调查、“中国农民工30年”寒假社会调查、“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寒假社会调查等。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任务布置――由《概论》课任课老师负责;第二阶段:社会调查实施阶段――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调查,由指导老师负责跟踪指导;第三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开学第1、2周完成;第四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评改――开学第3周上交报告,由任课老师评改;第五阶段:学习汇报、总结――由任课老师评改出优秀调查报告后,在班上进行汇报,宣传、学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5形式五:课堂主题PPT演示

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寒假社会调查的成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演示。学生把假期的社会调查内容制作成PPT,由学生边播放,边讲解,学生自行打分,进行评比,并作为实践教学成绩记录。

2.6形式六:网上论坛

创建《概论》课的教学网页,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网络互动的便捷条件,教师可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如课前的思考题布置、课后的疑问解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认真去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新看法。这样的模式可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作分析讲解指引。

以上几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主题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学生既从了解了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也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做相应的点评,从加深学生对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近年的实践教学,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等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研究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把握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再次,教师还必须“加强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水平,加强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2]

3.构建“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是对“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创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的指标应以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应尽可能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以该体系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3]

实践教学过程是实施“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它包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选取、形式设计安排、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引、学生的参与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具体从以下项目进行评价:

一是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精心准备,包括确定主题,拟定具体活动方案;

二是实践方式的运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坚定信念,掌握科学的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勇于承担责任;

三是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相应的规范、流程和具体的要求;

四是在方案的实施中是否组织科学,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参与度如何;

五是对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师是否认真评阅和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六是对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好的学生是否给予表扬和嘉奖;

七是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实践教学考核结果,占学生平时成绩(总评成绩中占50%)的50%,由学生的参与、任务的完成、实践作业等构成。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也是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业导向”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所确立的办学方针,它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

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目标也有所调整,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合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应当今形势和企业的需求,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实践教学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社会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做与学”结合,让实践性教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1.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作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发挥着网络教育的优势,每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渤海船舶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线联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并规定:思政课实践环节学期考核总成绩20分之中,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得分10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上阅读“人生导师—名篇鉴赏”栏目,提交5篇读后感积分5分;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获得奖项的,最低得5分,最高得10分。这种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在线联盟活动的积极性。参加大学生在线联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既丰富了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2.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课堂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思想政治概论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学生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性课程的内容设计,要充分调查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有困惑或者迷茫的知识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程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交流总结,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3.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众多类型的学生社团中,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就是理论社团。理论社团以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理论宣传、志愿服务、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自2007年以来,我院思政教研部以“理论之光”、“知行社”和“美的协会”等理论社团为载体,开展了“红色记忆——永远的丰碑”、“环保校园行”等大型宣传系列活动,受到了市、院各级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4.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多,把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从而解决课时紧张、经费不足和实习基地难找等的问题,使之成为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5.与学院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课的教授范围更广,教授难度也更大,需要投入的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大。学院党团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主要环节。思政教研部与院团委、学生处密切配合,将学期实践教学与院团委、学生处开展的假期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活动中更多融入一些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策划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案及实施步骤,并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完善知行统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

学院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考评方法,分别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表现和日常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形成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理论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具体操作分为平时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理论考核。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具体考查:

①学生在校思想品德表现。本项给分参照学生学期德育量化积分。

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对学生出勤、课前5分钟时事政治报道、听课状态、课堂发言等进行考核。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考核主要对学生活动参与程度、活动表现、获奖情况、合作水平、实践能力等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具体考查:

①学生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情况。一是规定活动,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上阅读“人生导师——名篇鉴赏”,提交读后感;二是自选活动,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根据获奖情况评定积分。

②参加思政部、院团委、学生处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情况。

3.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50%,主要采取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形式。闭卷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识记的客观试题,开卷主要适用于综合应用性的主观试题。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既检测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了解和掌握,又检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克服了单一考试的不足。

总之,通过实践化教学模式实现从教材为主体向教学为主体的转变,以及从教学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主的转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专题内容为单位,各自独立的且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剑波,苏冰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12):47-49.

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价值;实施;策略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价值

第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活动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第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利用教育教学情景开展活动课教学,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途径,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区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活动课教学内容依托并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实施

1、活动课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课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将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等要素有机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活动准备,收集信息。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和观点,如图片、文字、声像、实物以及其它信息载体,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是情景创设,形成氛围。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趣和境界的交融,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世界。

三是情景活动,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从“引”―“扶”―“放”过渡,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把握活动研究的主题和时间;指导学生按照主题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将自主思考与自主操作相结合。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是交流评价,共享成果。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交流,是为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活动主题,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开展的;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评价,其目的本身并非区分优劣,而在于更科学地提升蕴含于活动中的知识、观点等。因此这一环节并不是实践活动课的结束,要通过交流与评价活动来总结得失,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补救措施。

五是总结提升,服务学习。总结包括对活动本身的总结,还包括由活动引发的问题的思考总结和通过活动学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的总结;在活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活动结果,得出有关的结论、观点,为学科的学习活动服务。

这些基本环节并不是线性的步步跟进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活动状态实施调整,有省略也有循环往复。

2、活动课教学实施的策略

其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活动过程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认识。

其二,正确处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有效指导的关系。活动课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指导。正确地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积极合作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三,注重活动教学中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等,通过设计、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宣传、表演、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习领域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任何课型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一节课中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育教学效率更高。

其四,提高教师的活动组织、指导和总结提升的能力。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教师在活动中要把握好“度”,即对社会实践过程及课堂教学秩序与效果的控制力度上,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校内的交流把握学生校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如何通过已收集的资料论证教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何教育学生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学校的正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去模拟体验各种角色,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