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几年来,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社区胜滨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的日常美术教学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在总结中查漏补缺,结合新纲要中对幼儿开展艺术活动时的各项要求和基本原则,坚持不懈的进行着美术办园特色的改进。在课程研究之初,幼儿园仅仅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美术特色教学活动,几年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班级教师的力量,幼儿园的美术很难突出“特色”,于是在“班级美术教学与美术工作室互补、双赢”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引领下,我园开设了专门的美术工作室,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发展思路,结合幼儿园美术实际研讨设计园本美术特色课程、美术工作室提高美术修养课程,坚持“班级美术特色教学、美术工作室提高教学”两条路线的管理模式抓好园本美术,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模式和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推动美术办园向高层次发展。

一、走班级特色教学管理之路,尝试多种艺术形式促园本课程的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聆听歌曲、歌剧、观看皮影戏,即兴的小游戏等手段,注重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初步了解和尝试中外精粹的艺术形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生活化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其中大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创意和空间思维的发展,中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初步的欣赏能力、造型能力及幼儿大胆着色的能力。通过介乎于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棉签、毛笔、墨汁及彩墨表现出水墨淋漓的国画意境。通过金笔、银笔、炭笔等多样化的材料趣味性的表现不同质感物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穿插风格迥异的音乐,欣赏美轮美奂的图片,从视觉、听觉上开发幼儿,与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场景相结合,把幼儿的想象和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们将世界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并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影响,促使其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热爱艺术,三年多的教学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艺术——美术表现形式。

二、彩绘教学激发幼儿灵感善表现

彩绘是利用各种各样彩色的颜料在物体上进行绘画。幼儿园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一般是在纸上进行色彩的绘画。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一切可用的材料上:旧衣服、鞋、纸箱、葫芦、纸盒、酒瓶,并且开设了专门的绘画墙,运用人体彩绘颜料进行面部和肢体的彩绘等,引导幼儿开展畅快淋漓的色彩创作活动。如:在教学活动《特别的我》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为,每一位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教师请幼儿听音乐,并创编动作,幼儿不但能进行单独创作,并且可以群体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所绘的人体并且画面涂底色。

幼儿在完成大幅的彩色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用行为体验了艺术,而且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到快乐,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与同伴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三、班级美术教学新意不断促幼儿施展艺术天分

幼儿园班级美术教学是以借形想象为基础的主题教学中进行的美术活动。活动中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幼儿生活,很好的将教学主题融入其中。如在主题“走近大师”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荷兰著名画家蒙得里安的画,师生共同分析《红、黄、蓝的构成》作品中,画家画了什么?画中有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块?想象蒙得里安作品的含义(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幼儿在欣赏了蒙得里安的部分作品以后,总结出这位画家喜欢用画格子的方法作画,启发幼儿:人们都很喜欢蒙得里安的画,喜欢格子的大方可爱,而且还把这些格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用格子装饰的物品吗?人们把蒙得里安的格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装饰在衣服、提包、鞋和其他地方,你们想自己试试吗?请小朋友设计自己喜爱的格子衣服、格子提包。教师为幼儿提供T恤衫等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红、黄、蓝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色块即时贴、黑色线条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创意制作。

四、创新蜡染教学有助幼儿体验成就感

蜡染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项瑰宝,蜡染的作品绚丽多彩,具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但是鉴于蜡染制作工序中的复杂性,和在幼儿园中操作具有不安全的因素。教师创新了蜡染的制作方法:将高温封蜡,改为用油画棒封蜡;将煮沸水上色,改为运用化纤丙烯颜料进行着色。并结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扎染、蜡染综合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易于操作的艺术形式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趣味扎染》中,教师准备了水桶、毛笔、丙烯颜料、针、线、剪刀、湿纸,旧体恤衫等。引导幼儿欣赏几件风格不同的扎染作品,请幼儿猜测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它们在布上形成的图案很特别,颜色也不均匀,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幼儿思考、讨论、教师介绍扎染这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首先介绍扎的方法:图案不是直接画在布上的,而是需要先把布扎起来。①抓扎:将T恤抓起来,整理呈降落伞状,并用绳捆住(有的小朋友捆的很紧,这样很好,下一步制作会出现好的效果。)②画出简单的图案:三角形、心形、花瓣形……用针线沿图案缝边,并抽紧,整理呈降落伞状,并用绳捆紧(有的小朋友图案画的太小或者太复杂,下一步制作就会比较困难)。然后介绍染的方法:用毛笔蘸丙烯颜料,在扎起的部位染色。(有的小朋友颜色用的少,水用的多,制作出的效果清淡秀丽。有的小朋友颜色用的多,水用的少,制作出的效果鲜艳凝重。)最后进行拆线处理,提醒小朋友拆线时,注意不要把颜色沾染在衣服上,用湿纸及时清理剪刀上的颜色,晾干已经着色的体恤。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趣;观察;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5―01

美术区域活动更能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但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刚开始时兴致勃勃,但过一段时间区域就冷冷清清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让区域活动“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逐次投放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幼儿在美术区域中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不同的兴趣“点”,然后再根据幼儿的需要逐次投放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切不可一次性投放大量的材料,造成幼儿选择的盲目性。

案例:大三班主题活动“花瓶”,是在一个幼儿过生日时生成的。因为幼儿吃完了蛋糕,对包装纸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部分使用过的包装纸。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包装纸的图案、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等。然后与幼儿将包装纸投放在班级区域中。在活动中一个幼儿说: “这张纸上有好多桃心,看我这样捏起来像一个桃心树。”另一个幼儿说:“我拿来的上面有很多玫瑰花,就是一把花,颜色特别漂亮!”旁边的幼儿听了他们的谈话都聚集过来拿着包装纸相互比较。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幼儿对包装纸做成什么东西比较关注。于是,教师又投放了纸筒,让幼儿将做花、做树的想法表现出来。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改变及丰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二、捕获幼儿的移情信息,增加操作材料操作难度,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幼儿对每种操作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转换、自身兴趣转移、活动材料变化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这种移情现象,通过增添操作材料、改变操作材料的性质、作用等,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引发新的活动,让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教师依据节日、民俗预设了手工活动“剪窗花”,也投放了一定的必须材料。活动前,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了剪窗花的方法,将操作材料“蜡光纸、剪刀”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操作,幼儿兴致很高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几天之后,区角没有幼儿到里面活动了,教师检查发现操作材料并没有少,但为什么幼儿的活动兴趣由当初热情转变到现在的冷淡呢?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幼儿的作品已经由不成形到现在能剪出图形、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纸质的操作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塑料纸、糖果纸、布、卡纸、花边剪、剪刀等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果然,丰富的操作材料再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三、及时发现操作需求,增添辅助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因活动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增添辅助材料,会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持久。

案例:小班泥工区中,有序地摆设着各色彩泥、垫板。在平时活动中,幼儿就会将其揉团、搓条然后组合成各种图形,这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有限。于是,小班的教师将豆子、牙签等辅助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中,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区域活动再次“活”了起来,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

四、突出家乡文化,结合本土内容,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开展以农村资源和废旧物利用为特色的本土化区域美术活动,也会让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一:在中二班的布艺主题活动中,各种废旧的碎布块在幼儿的手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艺品:荷包、绣球、布贴等,活动中幼儿尽情地享受着快乐。

案例二:在本土化泥塑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泥巴、小饮料瓶、造型不一样的塑料瓶等,幼儿在饮料瓶上面塑泥巴,然后用广告色进行涂色、装饰,一个个工艺品呈现在眼前,幼儿积极性特别高,作品栩栩如生,充满了想象力。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1.自接到泰教办发〔2013〕35号文件关于转发鲁教体办字〔2013〕4号文件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对照《关于印发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和《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逐一自查、评分,并撰写了专项督导检查自评报告,于2013年7月30日前按时上报到体卫艺教研室,目前学校已按督导评估要求对体卫艺各项指标进行了档案整理和归类。

2.对照体卫艺专项督导的各项指标,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1)全校每班每周体育课的开课数均为3课时,1-2年级没有达到4课时。

(2)因学校场地狭小,没有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冬季长跑活动,只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这一活动。

(3)学校每年只召开一次秋季运动会,还达不到每年二次,但每年十二月都定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月,全校师生均参与活动和比赛。。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达标,没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蓝排球场地及乒乓球场地。

(5)学校没有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6)学校每年只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二次监测,达不到规定的四次检测要求。

(7)由于学校在改建施工中,存在艺术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等不足的问题。

二、“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情况

1.自2009年3月起,我校就开展了“体育、艺术2+1”活动,学校广泛征求艺体老师和班主任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体现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项目和学生申请考核表,音体美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成立了管乐、舞蹈、合唱、乒乓球、健美操、腰旗橄榄球、国画、书法、剪纸、皮影等兴趣小组,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填写学生申请申请考核表,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校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和家庭教育等方式、途径进行技能学习,班主任负责抓好落实。

2.2013年6月,学校接到泰教办发〔2013〕30号文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组织校级、中层、艺体教师、班主任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使全校师生人人知晓,切实提高了全体师生对“2+1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学校已实施到第二阶段即调查摸底阶段,已精心制定了《泰师附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将对全体教师的爱好特长情况进行清查摸底,并结合文件规定的项目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2+1”项目的“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市义务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等级表,并于月底前完成每位学生的填表和项目汇总工作。

三、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情况

学校接到泰教发〔2010〕40号文《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后,非常重视,按要求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召开了校级、中层及体育教研组长会,明确了职责,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班每周有三节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一节课后安排35分钟的集体锻炼,活动内容有广播操、自编哑铃操、校园集体舞、踢毽子、跳绳等集体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为活动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艺术类活动,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共同组织,鉴于学校场地小、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布置学生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将学生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实施记录。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我们中班年级组12位教师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和磨合,大家都是比较的熟悉,有很强的凝聚力。其中原有的一位教师因个人原因离职,从而进来了一位新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园级骨干教师、五位中年教师、六位新岗教师。教师的性格都是比较外向活泼,因此,我们年级组是一个年轻活动青春的团队。

上学期,小班年级组以常规培养为基准,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有了一定的进步。幼儿园以美术为园本特色,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与观察,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统整和研讨,教师基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个别教师由于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和严谨,在教研活动中缺少主人翁意识,依赖性强,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和研究《3—6学习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以幼儿园的实践研究为指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教育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扎实教研,一日生活常态化。

1.随机进班,加强个别化指导能力。通过随时随地的老教师进班听课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日常游戏活动、户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日常观察指导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立足于教师的的日常常规带班能力,特别是个别化学习的指导能力。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将工作做到细致化。

2、定期教研,提高教师教研主动性。召开年级组教研活动,每周两次小教研活动,由两个教研组长轮流组织,在年级组中形成交流分享,互动反思的良好氛围。遇到日常带班中出现的任何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班级工作所取得经验和成绩;互相观摩平行班的常规,帮助带课的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

(二)互动学习,游戏活动个性化

1、继续深化以游戏教学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根据班级环境的改进,加强活动的游戏化形式,不限定孩子的发展。

2、重视班级的户外体育活动,满足每日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重视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加强球操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海洋之旅,美工创意独特化

1、海洋之旅主题课程的尝试开展。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我们首次开展园本课程“海洋之旅”,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凸显个性。在每次主题结束了各班进行交流总结,能够真正做好主题活动内容。

2、加强家园互助,推进家园合作。以“家长会”“秋游”活动为平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

3、做好美工区自主化。园本课程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就是创作和表现,各班做好美工区的创意,根据班级的“海洋之旅”做好美工区活动。美工区材料自主化,和幼儿一起做好美工区材料的分类,自主拿取,不断做好自主化。

五、各月份具体内容安排

月份

教研内容

教研形式

负责人

9月

第一周

新学期工作安排

各班环境创设

集体备课

互动研讨

观摩学习

教研组长

第二周

球操研讨

教师节献花环活动安排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一日生活活动流程、

自助餐

一日生活的开放性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能干的我“主题活动小结”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前期准备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0月

第一周

国庆放假

第二周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的制定、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自主学习、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集体备课

各班主题的制定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重阳节方案制定

主题案例的研讨

汇操的流程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1月

第一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户外大型健体活动

游戏课程观摩交流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活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2月

第一周

《迎新年》主题学习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主题案例资料交流分享

迎新年家园同乐会活动安排研讨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环境创设分享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经验分享、

互动研讨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作为“常规类型”或“基本环节”,教师理应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组织起美术欣赏活动驾轻就熟,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也理应逐步提升,达到应有水平。

就本案例描述的情形看,该大班幼儿之所以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能力,可能与带班教师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活动组织策略,平时忽视或没有充分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有关。这提示我们,要想促进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并为幼儿组织丰富多样的美术欣赏活动,既包括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又包括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

一、 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

就该案例描述的情形及幼儿园教育实践情况看,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作为欣赏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到得体现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进而理解并诠释作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但在本案例中,从对欣赏作品的选择到整个欣赏过程,都是教师主导的,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于T老师所选择的那幅以前大班幼儿的《梦想中的小学》,本班幼儿是否感兴趣,该教师对此不加考虑,也没有给予选择的余地。在欣赏流程上,T老师采取的是“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来欣赏评价”,并让他们一个一个说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幼儿想不想说,什么时候想说,教师同样没有给予自由选择的机会。如果让幼儿被动地一个个说,其趣味性已经大打折扣。在欣赏方式上,T老师采取的“问答”方式,也像“牵着牛鼻子走”,幼儿只能顺着教师的提问感知画面,同样是被动的。

2.幼儿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本案例中,T老师问:“宝贝,你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幼儿答:“应该是学校吧!可见,幼儿对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并不十分确定。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作品方面,画这幅画的幼儿在画《梦想中的小学》时,可能没有抓住小学校园的重要特征,致使他人看不明白;二是在欣赏者方面,幼儿可能没有到过小学,对现实生活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设施等风貌不了解。如果没有相关小学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幼儿对有关小学主题的画作进行欣赏时,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

3.教师组织欣赏活动的方法过于单一

对话法、游戏法、故事法等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常用组织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用。但在该案例中,T老师只采用了对话一种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幼儿感知《梦想中的小学》这幅作品的画面,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这种单一的问答方式,会使欣赏的氛围变得枯燥和乏味。当幼儿觉得索然无味时,自然会心生倦怠,不会主动关注面前的作品,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过程中。为了提高欣赏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采用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最好是综合运用几种不同的组织方法。

二、利用评价环节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

为了有效利用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不妨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

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随意忽略或省略。“评价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欣赏、评价自己及同伴绘画作品的机会。相对于绘画过程来说,评价过程需要幼儿调动自己的视、听、触等感知觉,在感知面前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比较、判断,并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可见,评价环节诱发了幼儿的复杂心理活动,不仅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大发展,而且使审美体验得到丰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即便当时时间不允许,教师也可以在自由活动时段或专门安排一次美术欣赏活动,组织幼儿对已经完成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作品

整个幼儿阶段,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给予特别的关注。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如此。即便是在绘画活动后让幼儿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只有当他们对作品感兴趣时,才会真正投入地去感知、去欣赏,进而理解作品的意义,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说出对绘画表现内容和情感的评价。这意味着,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教师不应指定幼儿评价哪一幅特定的作品,而应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去评价。当幼儿评价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时,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

理解作品是幼儿评价绘画作品的基础。再伟大的作品,如果欣赏者缺乏相关的艺术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即使它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欣赏者面对它也会无动于衷。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幼儿。如果幼儿对一幅作品看都看不懂,就谈不上理解或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时,应确保每一个幼儿拥有相关的审美体验或生活经验。这意味着,教师在组织某个评价活动前,应让幼儿先具有相关生活经验。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T老师先组织本班幼儿去参观一次小学,就能为其组织的评价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