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25-02

我国传统的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这导向,提升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体现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发展,是当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艺术学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与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舞蹈基础差异较大

当前艺术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舞蹈基础差异性过大。主要是一些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缺乏,舞蹈表演能力欠佳,学生舞蹈基本能力呈现多样化的差距,另外,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勤奋程序也促进了差异的进一步加大,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忍受舞蹈学习中枯燥艰苦的训练,学习怠慢甚至厌倦,增加了舞蹈教学的难度。

(二)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不科学

艺术学校中舞蹈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正规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廖若星辰,有的教师是转行过来,只经过短期培训,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因材施教;忽视对文化知识背景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是教学教材不够规范。市场上舞蹈教学教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针对艺术学校的教材编排不尽合理。二是课时设置不够合理。在舞蹈教学中,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的安排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舞蹈专业基本功应包括素质、形体、技巧和舞姿等内容上加强训练。

1、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尤其是软度训练应从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2、形体训练。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扶把动作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腰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3、技巧训练。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二)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对于舞蹈艺术所蕴含的意境,所体现的美学,所反映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尽心理解,用心领悟,细心体验,把情感注入动作,做到情舞共融,渗透舞蹈知识,纠正舞蹈动作,同时丰富个人情感,体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使学生在审美、鉴赏能力,艺术气质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拓展。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

舞蹈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学科内容,艺术学校学生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仍处于欠缺状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在语言授课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集表演、教学、编导、研究于一体的优秀舞蹈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应适时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基于提高学生技能的舞蹈教学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和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舞蹈动作上阐述得清晰准确,还要通过教师简洁的教学用语、专业术语、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舞蹈动作实践练习,逐步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从而积累一定的动作意识和体验。 学生也要主动培养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必须主动地思考、主动地练习。

(三)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比如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

四、舞蹈教学培养目标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以培养适用性人才为中心,对现有舞蹈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侧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双重提高,以应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导,不断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与用人单位共建课程,最大化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要求教师提高理论素质。同时通过开展教学观摩,及时参加教研活动,同时不定期地举办青年教师专场演出,推行教师公开课,使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为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还要吸纳文艺团体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舞蹈教学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教法。以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展开舞蹈技能培训,应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中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合作式教学法。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合作方式,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

二是动态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课程实施动态分层教学。由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按不同的进度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具体能使用的手段有:(1)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些语言表达的方式有:引导性语言、表扬性语言、勉励性语言、幽默性语言、严格性语言。(2)利用道具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3)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气氛。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计算机教学系统(MCAI软件,也称课件),把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使学生同时接受视听等多方面信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舞蹈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音频技术的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技术可在上课、复习课、排练课以及演出中代替钢琴与乐队,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视频技术的使用。舞蹈录像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播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摩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反复回放教学实况录像,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讲评,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多媒体技术中数字摄影、录像设备,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舞蹈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

三是教学课件、校园网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充分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舞蹈专业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舞蹈专业知识网页,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注重创作实践教学

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同时,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六)改革考核方式

在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上,转变一次考试定分数的观念,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及发展性评价,把学生最后应得的分数分散到平时的课堂上、实践环节上、和完成“任务”的质量上,赋予相应的权重,按照质量打分,平时过程的积累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督促学生的过程学习,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培养既有丰富理论修养、又有较高实践技能的优秀舞蹈人才,是社会赋予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教育传播的主阵地,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舞蹈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培养学生领悟舞蹈艺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能在专业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思考

目前国标舞已在国内各大院校落户,从舞蹈类学科发展成一门体育类学科。高等院校国标舞教学绝大多数为体育教师,而非体育舞蹈专业毕业,所以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开展得有点困难。艺术院校任教者绝大多数也是体育教师,开展国标舞教学与其他院校一样具有类似的困难。

1 源点的追求

普通高等院校引入体育舞蹈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有的综合性,它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于一体,而体育组织的认同,外界的强势“侵染”,是其最终接受的原因,客观上普通高等院校对其接受心理上还有一段距离。艺术院校因为其艺术的特质,决定了对其“拥抱”的心理,所以接受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的传播艺术的功能。

我们认为艺术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主目的是体育健身,副目的兼顾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情趣。艺术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有别于其他院校,教学中我们要比其他院校更多地关注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情趣”。这是因为艺术院校本身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而艺术人才有在公众面前展示的规范要求。艺术院校正是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学会“规范要求”,实现通过自身外表美和内在美的外溢,为公众所接受,从而达到教育、引导、愉悦公众的目的。

“体育舞蹈”到底是体育还是舞蹈?我们认为项目名称已经很好地告诉我们,体育应该是第一位,但是艺术院校在强身的前提下,则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审美的成分。这是因为,艺术院校毕业学生大多从事艺术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和素养。

2 文化的诠释

从国标舞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其经历了由自由到规范、“平民到贵族”化过程。从国标舞渐进成体育舞蹈,源于人们对项目价值观的转变和发展方向的选择。国际体育强劲发展和体育文化强势浸染是促成国标舞变脸为体育舞蹈的外在条件。舞蹈与体育的同源性、共融性和同功能性以及Dance Sport的竞技性为演变提供了内在条件。

艺术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我们要通过对舞者着装、饰物的佩带上礼仪规范指导,在“邀请”、“共舞”、“谢舞”环节示范中,要求男女学生表现出优雅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高雅的谈吐,为未来融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体育舞蹈中饱含的野性生命表现力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以开放的胸襟,接受多元文化,感受体育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

3 乐为舞之心

国内高校有人尝试“音乐――表象教学法”教学体育舞蹈,程序为:“认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解所学舞种的特点)、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的结合(教师在音乐中先示范找出音乐的重拍或快慢节奏,并与手击掌或踏步节奏结合,学生听音乐跟随练习,换曲目学生独自练习)、音乐节奏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口令与配乐练习并与常规教法相同,然后进行这一简单基本步伐的音乐―表象训练)、音乐节奏与舞步基本步伐动作小组合结合(口令练习和音乐练习之后进行音乐―表象训练)、双人配合实践练习。”[9]他们认为这种音乐先入的教法,是对体育舞蹈音乐认知的过程,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相配合(如:击掌或踏脚),音乐节奏与舞蹈基本步伐和舞姿相结合,是对动作与音乐内在共性的认识,使学生更容易在优美的旋律和特点突出的音乐中提炼出鲜明的节奏。

体育舞蹈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性,这好像要求过高,但从艺术院校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角度,并非过分,而借助音乐节奏,反而有利于学生控制身体迅速把握舞蹈的节奏和情感,也有利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成长。

4 力度的控制

4.1应该关注对力的细枝末节的牵引延伸感。

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肢体转动、屈伸方向,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在意念上,是一种由里向外无限发展的用力方法。如“华尔兹”脚部与地面接触相互吸引的磁性感,“滚动”、“旋转”或“滑动”趋势感;“探戈”每一舞步都要踏实地面,要有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觉;“狐步舞”则需要用脚去感受重心,然后把力量从脚、踝、膝、胯、后背、后颈、一直贯穿到头顶,“伦巴舞”的“压、拉、收、发”呈现的是力的集中、分离、聚合、发散延伸感。如何实现,关键的是学会放松,使形体具有“在放松的状态下用力、在用力的同时还要保持放松”的能力。

4.2发现力的着重点。

指动作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肌肉或肌肉群,由其引导或波及其他肌肉的运行,使之显示出一种有机序列性状态。如拉丁舞用力的源点是在人体的中心部位,所以有“脚随身动胯带四肢”的说法。胯部作为动力源,带动下肢的同时带动上身上肢。这样才能实现身体的舞动和四肢的协调。在训练中腰部要注意柔韧、力量及腰部肌肉灵活性的训练。要分析不同动作的感觉,在比较鉴别中,找到自己神经系统中的“枢纽”,从而使腰部众多肌肉群,能够随心所欲的听从调遣。

4.3要认识舞蹈要表达的情感。

因为只有控制好了情绪心理状态肢体才能得以恰当表达。如“探戈”要有豪放潇洒感受,力度控制要注意:每一舞步都要踏实地面,要有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觉,脑背保持直线,腰以下弯曲度要比摆荡型舞蹈大,提持紧密但同样是轻松的,但又要做到无飘浮感;重心要快速达到,移动干脆,无绵软感;身体拧紧,无松散感。因此,舞步和手臂动作配合要紧凑,力的蓄放要自如、轻快并富有弹性。

4.4关注舞蹈的节奏。

因为舞蹈的节奏是在肢体的变化中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舞蹈动作节奏形成了动作的强弱徐疾、轻重缓急的变化。把握住了舞蹈的节奏也就把握住了力蓄放的缓急。如“斗牛舞”舞蹈节奏强弱鲜明和雄壮有力,表现的是一种激奋气势。动作的力度控制要做到干净利索、动静鲜明,刚劲有力,发力要快,收力要坚决,敏捷顿挫,要在一刹那间停得住。

力度的控制虽然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没有必要一定要达随心所欲的高度,但是艺术院校部分专业的学生就很有必要,学会力的控制对于他们以后学习其他舞蹈也是有帮助的。

5 引导和启发:感悟生命之美,体验生命情调

5.1要感悟高贵优雅的气质。

男士要如绅士,风度翩翩,女士要像淑女,落落大方。 着装要整洁得体,动作要优雅。男女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在热情、奔放、愉悦、活泼的舞动中释放青春能量,在庄重、大气、沉稳中展现自信、成功、典雅的风范,在舒缓,飘逸,轻柔, 婉转,幽雅浪漫,热情的音乐中彰显不凡魅力。

5.2体验生命意识和情调。

“华尔兹”的“滚动”、“旋转”或“滑动”升、降如波浪的舞蹈姿态,体现的是高贵、舒缓、飘逸、流畅、优美而浪漫。“探戈”中不时的停顿动作,是早期笨重的服装和带马刺的靴子不便于行动所留下的痕迹。应做到随音乐节拍变化时快时慢。“伦巴舞”的一张一弛,快慢结合,正是对男女爱情爱意、分离、思念、重逢的逼真演绎。斗牛舞则就是对斗牛场面的模拟。男舞者要表现出斗牛士的勇猛坚强、潇洒挺拔、阳刚和热情;女舞者象征斗牛士手中的斗篷,要表现出迷人幽雅。因为表现的是斗牛,所以不仅要有激奋情绪,更要表现出理智和冷静。

5.3发掘个性之美。

体育舞蹈十个舞种,十种风格,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从中可以找到吻合自身情感抚慰的路径,改善心理状态,消除疲惫,高扬情感,安抚烦躁,愉悦身心,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个性发展的不同空间,使自己更加自尊、自信、自爱。

6 结束语

我们认为,体育舞蹈教学只有让学生感悟高贵优雅的气质,充分体验到舞蹈的生命意识和情调,才能在学习训练中提高模仿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实践;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作用

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状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实践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高职院校积极深化改革,探索和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舞蹈人才,十分注重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紧密结合,把着眼点放在重点培养舞蹈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上。一些高职院校还以学分制的形式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学生通过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在课堂中学到的专业技能得以广泛灵活地运用。从而使学生舞蹈方面的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相比之下,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不够重视,认为此类活动可有可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舞蹈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二、艺术实践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艺术实践,是对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活动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主要强调以能力为核心要素,就是强调培养学生各种专业的实践能力。只有加强它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笔者认为舞蹈也不例外,舞蹈也是一门实践活动很强的艺术。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关于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进行大量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这些活动奠定了参加艺术实践的基础。艺术实践是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从事的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至用。舞蹈艺术实践的形式是灵活而又多样的,例如有舞蹈大赛,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等,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学到了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东西。增强了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和热情,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艺术实践,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审美教育得到落实

舞蹈,是舞者通过肢体动作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美。把这种内在的美通过优美的舞姿传递给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实现表演者与观众在心灵上产生沟通,思想上形成共鸣,使观众得到了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陶冶了情操。审美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组织部分,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自觉地在舞蹈创新中发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内涵,逐渐使正确的审美观得以建立和落实。

(三)艺术实践,可以提高舞蹈教师的创作水平和能力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引领者,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这一桶水的质量又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这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没有杂质的纯净水。陈年的水,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了。教师在不断完善学习的同时,还要时时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和要求。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除了平时的备课,授课以外,还要不断地更新和储备知识。艺术实践活动为舞蹈教师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舞蹈教师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在这其中舞蹈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实践经验,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假恶丑,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歌颂美好的生活,针砭时弊,源源不断地创作出符合时代脉博的舞蹈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平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意义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使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在创作中产生碰撞与磨炼,正因为如此,舞蹈教师的创作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舞蹈创作的新生力量。

三、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在影视剧中进行舞蹈创新实践活动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地处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学院领导平时注重舞蹈艺术实践的创新活动并充分利用学院这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学生的艺术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到影视城中,让学生在不同的电影、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了各种不同角色的舞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跳现代舞,民间民族舞、古典舞等,在这些“实战”训练中,学生学习舞蹈的类型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学生在这样的舞蹈创新活动中,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的同时,荣誉感和自信心倍增。像这样的舞蹈艺术实践创新活动,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实属不多。

四、结论

总而言之,艺术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计划,使舞蹈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好,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实践;课堂教学;舞蹈教育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上,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师舞蹈课堂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在学习上,是学生由课堂模仿走向舞台表演的必经之路。在教育上,是推动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学生由课堂走向舞台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舞蹈课堂是为舞蹈学子提供了一个基础理论、系统规范动作的学习平台,那么,舞蹈艺术实践就是一个通向更高标准和更多创意的广阔空间。

首先,舞蹈艺术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力、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无论是在舞蹈专业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舞台经验的不足和表演艺术的贫乏。尤其是普通院校学生更为普遍。

其次,避免闭门造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舞蹈综合水平。参加一台大型晚会的实践演出,无疑是走进了一所底蕴丰厚的舞蹈知识与经验的大堂。艺术实践能打破教学常规手段,跳出僵化的动作套路,是让学生自我深入领会、揣摩舞蹈的基础,是丰富肢体语汇、累积经验的平台,是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的源泉。

二、舞蹈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性决定了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舞蹈艺术实践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教学者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需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艺术实践的自主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时时刻刻以高标准、高品质、高要求去认真学,积极做,主动承担应有责任。

综合素质,并非是一时的机灵,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训练,大量的实践和学习,自我沉淀和升华的结果。

三、舞蹈艺术实践是普通院校舞蹈教学的延伸

1舞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反应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在课堂上接受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就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表达与展现。

2注重动作,忽略表演

舞蹈界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动作机器,而是能用肢体表达内心世界最本真的思想内涵和生命情调的舞蹈演员。没有情感的动作,没有思想的主体,没有生命的艺术,再完美的技能技巧,还有何意义?

3队形流动,发现教学“死角”

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队形在硕大的舞台上进行频繁的流动和变化,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在第一排,甚至是舞台正中心。而这其中,便会有在课堂学习、考试汇课时始终站在或被藏在角落里的学生,教学“死角”便这样暴露无遗。

4将舞蹈艺术实践引入教学工作

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一直作为舞蹈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存在。随着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实践在各高校兴起,有些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参加艺术实践会影响到教学。

笔者认为,艺术实践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还会提高教学的质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老师曾任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在系内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训练与演出,课堂与舞台紧密相连,“以赛代训”的舞台强化训练法。在教学之余,大量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由此改变了军艺舞蹈演员在舞蹈中偏重技巧而缺乏情感表现力、缺乏艺术感染力的问题,也改写了军艺十五年来在桃李杯大赛上与金奖无缘的历史。

5将舞蹈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指导

“没有文化,舞就跳不好。没有学术,事业就难发展。”舞蹈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中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相关理论的指导,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及效益最大化,以促进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与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优化舞蹈知识结构,促进舞蹈事业的全面发展。

丰富的经验累积是舞蹈发展的源泉,在舞蹈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经验累积,而舞蹈艺术实践是构成经验积累的基础。

参考文献: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一)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内容上没丰富性和广泛性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舞蹈教育只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艺术气息但是鲜有问津者,因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受制于很多的因素,例如:年龄身体条件、原有的舞蹈基础、兴趣爱好等等,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舞蹈欣赏,作为选修课开设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第二是为了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组建舞蹈团队而进行的节目排练,形体练习,或者一些受学生喜欢的舞种的培训。因此,高校的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学生参与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形式上没有一致的教学和考核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舞蹈教育大多以选修课为主,所开的课程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欣赏为主的舞蹈鉴赏和舞蹈知识的普及,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重点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二是舞蹈技能技巧方面的一些训练,此种类型的课程一般受到场地、经费、师资力量的限制,规模不大,所学不深,停留在一些基础的技能学习上,并且课时比重偏少。三是以舞蹈团队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对高校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兴趣的学生进行的专门的教育,往往是在编排创造中进行实践性的舞蹈教育,不同的学校所学的舞种和教育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教育还未能在各所高校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教学的标准,而且舞蹈教育有考核要求的学校也比较少。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体制上未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还停留在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的层面,未能与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进行开发,因此不能借助于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创造力,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达到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未能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意志品质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认识提升到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未来的进一步认识。

(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实践上没有成为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但是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化的体系和系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舞蹈教育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乐舞时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从而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在舞蹈艺术作品中,获得有关自然、生活和风土民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的熏陶,产生敏锐的美感能力和追求美的创造力,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艺术素养,目前仍然是高校舞蹈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方面。

二、促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呈良好发展的策略分析

明代的朱载育提出了舞学是一种“建国之学”,是培养人们道德高尚的情操之学。在高校中进行舞蹈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智力、意志、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提高,能扩大大学生们的视野,通过认识与了解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塑造舞蹈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来达到自己对美的愉悦与享受。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力推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目前在高校当中,舞蹈教育形成了专业的学科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泛的舞蹈群众基础,来实现普通高校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

1.完善公共舞蹈课程教育

高校发展舞蹈教育,先要完善舞蹈教育的教学体系,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点,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合理安排的课时、课序,结合舞蹈专业特点,规范教风、培养教师、重点突破教学教研,抓好公共舞蹈课程建设,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在借鉴其他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公共舞蹈教学的创新活动,把高校舞蹈教育和学校的专业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双方面的提升,学校加大舞蹈专业的投资力度,开展公共舞蹈的社会活动,增加学校艺术活动的举办次数,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大型舞蹈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加强的舞蹈教材建设。

要建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的教学体系,就必须大力加强舞蹈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科研立项,从教材改革入手进行高校舞蹈的开发,教师既是舞蹈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更是高校舞蹈课堂的推动者,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课程观,要清晰认识舞蹈课程建设的涵义、功能、特点、目标、原则、方法、内容、从而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完成高校舞蹈从精英型向大众性课堂舞台创作的转化,形成理论指导实践,从基础训练、动作组台到表演创新的层级的教材整理模式.使整理出的教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训练性的特点。

3、采用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形式和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高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舞蹈理念,对于舞蹈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审美形态、新的技艺技法、要积极引进舞蹈课程中来。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训练教学与创作实践活动的形式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性格志趣,舞蹈审美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促进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和多媒体辅助,多方位的促进舞蹈艺术的辐射面,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开展舞蹈比赛、舞蹈艺术创新表演、舞蹈艺术作品鉴赏等等一系列的课余活动和讲座,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全面推进,舞蹈综合能力和艺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组建高水准的高校舞蹈精英团队,带动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