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精选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已经逐渐的纳入高校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环境中重视舞蹈的技术,轻视舞蹈专业研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快的显露出来,在高校教学中,舞蹈专业的学生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艺术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就目前来看,这种舞蹈教学现状已经到达瓶颈时期,对我国舞蹈教育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高校舞蹈教学课程,需要对这种教学现状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现状总体表现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在专业技能课程上没有做到良好的研究,使得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舞蹈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真正的明白学习舞蹈的目的性和思维方式。

(二)舞蹈教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脱节

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肢体艺术,在舞蹈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自身的舞蹈技能。舞蹈教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能,需要和社会上人文学科相联系,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人文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但是在现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教学相脱节,不能从多个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舞蹈技能中不能显示出对舞蹈的理解和热情。

(三)高校优秀舞蹈教育人才欠缺

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是否全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科的先进性。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向舞蹈教育的未来看齐,应该看到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舞蹈教学现状中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思想严重僵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等特征,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先进科学的教育目标展开教学,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

(一)民间舞蹈存在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很难,也由原来的农业社会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众多技术都和时代相关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民间艺术逐渐的走向衰亡。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其民族自身的特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民间艺术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逐渐的被人们忘记,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在政府参观的时候,民族舞蹈艺术被当成一种当地特色来招揽游客,成为了一种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市场上已经逐渐被科学技术所取代,历史民族特色已经开始逐渐的消亡,民族舞蹈艺术被推向生存的边缘。

(二)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

在社会新形势下,我国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比较缺乏机制制约,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在保护民间艺术的力度不够。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种类可谓繁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在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无线繁荣的的背景下的压力很大,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保护我国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能为民间舞蹈艺术提供新的生存空间,也不能作为带头领导作用将民间舞蹈艺术推向市场,这样使得所作的措施只是形式上的,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其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在民间舞蹈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就说明我国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机制不到位。

(三)民间舞蹈传承人逐渐丧失

在民间舞蹈传承中,最重要的是老艺术家,老艺术家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深入的感情色彩,是产生、发展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关键因素。老艺术家本身对民间舞蹈艺术十分的了解,见证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精髓有足够的掌握基础,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精力努力的传承着,是非物质文化的宝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艺术家的离去,民间舞蹈艺术也随着消失,不能真正的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样的发杂很难状态下很难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以人为本是关键。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一)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将我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在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生产出具有民族风格烙印的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关注民间舞蹈艺术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民间渠道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热情全部奉献,并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

(二)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校教学不偏离轨道,保护课程的规则性,但是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也能够根据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的,这样能够保障课程设置不呆板,具有人性化。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教材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需要在购买教材的过程中添加民间舞蹈素材,能够在最基本的教材上保障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得以传承,使得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技能进行学习,充分的表现出民族舞蹈艺术应该具有的灵魂,在开阔民间舞蹈艺术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了解,教师在编辑舞蹈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能动性的将民族文化穿插在其中,让高校学生深入的体会民族文化氛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舞蹈练习实践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实践,对民间舞蹈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注重舞蹈的肢体运动,并没有体会到舞蹈的精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匹配。这就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考核制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抓起来,合理开设课程,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人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高校要加强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培养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情感,提高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理解,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的讲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在积极的探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掌握大量的民间舞蹈艺术知识,吸引学生主动求教。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组合教学法,这个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强调整体性和灵活性。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很好的认识舞蹈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对以往学习到的舞蹈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到舞蹈的精髓,使得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在灵活性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找到舞蹈的真谛。其次是感性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理解对舞蹈肢体运动进行完美的阐释,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指导说明,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和抒发民间舞蹈艺术。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技巧的培养,忽略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当教师在传授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动作的时候,学生很难具备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具有偏差,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诠释成舞蹈艺术。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从民间艺术的精神层面出发,让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和情感基调进行了解,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学习。最后,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是民间舞蹈艺术的特色,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即兴创作使得民间舞蹈艺术能够长久不衰,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民间舞蹈艺术。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将民间舞蹈艺术放在首要位置,给予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充分的关注,对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保护。作为高校舞蹈教育者,有责任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6)

[2]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非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现如今,艺术教育成为热门学科,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逐渐在社会普及,比如广场舞、街舞、爵士舞等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因此,现阶段我国多所非专业院校也在大力开展有关舞蹈的活动。但也有一些非专业院校还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舞蹈教学活动足够的支持与帮助,使得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进展不顺利。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当代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非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就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一、高校舞蹈教学对培养非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流传较广的艺术形式,其不但可以安静高雅,还可以激情洒脱。当代学生如果会舞蹈,不但能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柔韧度更好,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充满自信。现如今,在非专业院校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可以让更多非专业学生提升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舞蹈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非专业院校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入社团或者舞蹈兴趣班等途径,获得参加舞蹈比赛等各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竞争心理,促使学生舞蹈能力不断进步。另外,非专业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舞蹈天赋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身的舞蹈水平,提升艺术气质,进而使非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化社会中素质教育的终身学习的目标。从具体表现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大学生舞蹈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体现为舞蹈本身的视觉审美,也体现为促进大学生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探究。结合大学生群体展开分析,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其不断趋于独立;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大学生认知和价值体系发生变化。但是,具体分析以上变化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正确的。以价值体系的变化为例,大学生由于未经历过社会,又处于学校和社会的交界位置,受到迷茫等心理情绪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偏激的想法,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因此,舞蹈教学能够通过其艺术价值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不同的舞蹈风格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世界,从而打破自身的认知偏见,实现真正的成长。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教学在促使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健康的运动。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律,常常出现熬夜打游戏、追剧、不锻炼、不吃早餐等问题。基于此,通过舞蹈教学能够弥补大学生生活中缺少的锻炼时间。同时,长期坚持舞蹈运动也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律性,这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在非专业院校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提升非专业院校的竞争力,还能全面提升当代非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但当前,仍有部分非专业院校还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真实作用,没有将该类教学内容与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相联系,因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的理念与教学方法都过于传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非专业院校没有意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相关的舞蹈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舞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实现当代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的目标,学生也没有体会到舞蹈的魅力。

(二)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非专业院校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让学生自行选择社团或者舞蹈艺术组织等,虽然这类组织的人员规模不固定,但是这些社团也需要一些舞蹈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指导人员来进行教学指导与讲解。但我国一些非专业院校在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上还略显不足,整体舞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当教师传授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时,会显得准备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另外,我国还有一些非艺术性的院校没有将舞蹈艺术设为一门专门性学科,这使得教师没有对舞蹈艺术教学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没有积极提高自身的舞蹈教学水平,由于连锁反应,非专业院校在舞蹈教育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一些具有舞蹈天赋的非专业学生被埋没,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三)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专注力不足

在非专业院校中,虽然一些学生对舞蹈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其自身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学业,他们学习舞蹈的专心程度不足,影响到了舞蹈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有些学生选择舞蹈这门课程,只是为了修学分,这样的学习缺乏实效性。而且舞蹈这门艺术课程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学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练习,多数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很难一直坚持下去,而这也影响到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提升非专业院校学生在舞蹈方面的艺术素质的措施

(一)积极改变舞蹈教学的观念

现阶段,一些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师受到传统舞蹈教学思想与理念的束缚,他们仍然认为舞蹈教学只是一项帮助学生娱乐身心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以应付教学指标为主,只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舞蹈知识与技巧,这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在教师的熏陶下热爱舞蹈,相反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认为舞蹈只是一种娱乐形式。但事实上,舞蹈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与知识,其不仅对于学生身姿体态的塑造有一定帮助,还能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内涵进行培养。因此,非专业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应先提升自身对于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舞蹈能力,并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向学生展示舞蹈的魅力和教育价值。另外,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时,不能仅传达一些简单的知识与技巧,还应该发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领悟舞蹈存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到舞蹈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二)加大舞蹈设施的投入

现如今,对于社会来说,艺术性人才极其稀缺。因此,非专业院校领导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性。加大相关资金与设备的投入,促使非专业院校内部的各种文艺型社团与队伍都能蓬勃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专业院校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舞蹈教学设备,在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另外,想要培养非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相关的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教师可以主动参加社会上的舞蹈比赛,丰富自己的舞蹈阅历,提升舞蹈自信心。同时,非专业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化舞蹈培训,让教师能够学习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自身的舞蹈教学水平。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让非专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更加顺利地开展,为提高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奠定基础。

(三)不断优化舞蹈教学课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非专业院校还需要对舞蹈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从而使舞蹈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了解全体学生的舞蹈水平,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也提升了自身的舞蹈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内对自我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类型的舞蹈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水平。同时,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展现自我,进行舞蹈表演,提升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四)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学的内容

在我国一些非专业院校中,大多数学生也都是非舞蹈专业的,而教师想要通过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非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舞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认识。比如,当代大学生比较喜欢新潮的事物,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爵士舞或者hip-hop类型的舞蹈视频,若教师有一定的实力,也可以示范舞蹈动作,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述这类舞蹈的起源以及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舞蹈认知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提高高校和教师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为进一步发挥舞蹈在促进大学生综合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高校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舞蹈教学体系。从以往的教学工作来看,如果高校和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舞蹈教学的作用,那么学生自然会轻视舞蹈学习,从而忽视艺术素养的提升。但是,从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将资金投入到专业课的建设上,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放在首位,没有关注艺术类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舞蹈教育,也限制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基于此,高校和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和教师需要加速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明确舞蹈教育等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校内的舞蹈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大舞蹈教育的资源投入,构建起高校内部完善的舞蹈教育体系;第二,由高校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完善舞蹈教育设施,逐步将学生带入舞蹈学习中,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打造良好的舞蹈艺术环境;第三,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舞蹈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以此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专业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对于提高当代非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非专业院校应高度重视舞蹈教学,积极聘请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向非专业学生传授舞蹈知识与技巧,同时加大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力度,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舞蹈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愉悦身心,进一步提高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虎.高校舞蹈教学与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8,(03):56.

[2]张婷婷.探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4,(17):156.

[3]张爽.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提升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6-17.

[4]黎宗建.非专业院校舞蹈教育与非专业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9):404-405.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一)实践设备改善近年来,大多高等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师资力量都在提升,并会外聘经验丰富的舞蹈者进行校内讲座或授课。此外,不少高等师范学校为改善学生实践环境,逐渐修建或改建功能齐全的舞蹈排练厅、练功厅等。

(二)归入必修课程许多高等师范学校已经将艺术实践安排为必修课程,并设定了专门的学分,归入学生档案,这样较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与教学质量。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一般将艺术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不断为学生建设、提供多元化实践环境,培养多元化舞蹈人才。校内实践包括有日常课上的节目排练、特殊节日的文艺汇演等形式,还有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大型舞蹈演出进行观摩等形式。此外,高等师范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文艺演出,让学生学会以合宜的情感在不同的表演场景创新出更加融合于现场的表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舞蹈艺术,并能发现每个学生特长,培养出适应不同市场的多元化优秀舞蹈人才。

(三)开展艺术实践遇到的问题开展艺术实践是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开放性的重要体现,是舞蹈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实施未能进行严格的规定,以至于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期间部分专业要求会有限制,不能面向所有学生;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而非长期性,使得低年级学生不能尽早地培养实践意识;目前的实践活动还不够有组织性,大都较自由,以至于一些学生会因艺术实践活动的排练或演出而耽误日常教学课程,甚至有学生借此理由而逃避课程,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艺术实践对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实现舞蹈教育的多元化艺术实践是在理论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舞台经验。通过不同场景场合的舞台实践来锻炼和展现理论课程中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在表演过程中熟悉熟练运用艺术创作、编排及表演的各种技术,并熟谙演出的各个环节,将自己融入到正常演出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2.开拓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众,要想将作品更准确地到达观众心中,就需要对原先的动作、招式甚至表情都要做出合适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旧思想、旧见解就会被打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成熟舞蹈。艺术实践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场景,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方法,锻炼更多技能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自我创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演表达方式,提高创新思维和技能应用能力。

3.提供新型舞蹈教学理念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韵律的结合来体现艺术特性,是在人文科学性质上的理论的梳理和构建。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老师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和不足之处,尽早尽可能更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发现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不断提升舞蹈教学层次,扩充教学内容。

(二)消极影响除上文中开展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外,过多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一方面,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没有建立足够坚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时更容易被不利因素所诱惑,从而对正常规律的校园课程、活动及文化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误入歧途。这则需要指导老师做好指导和引导的思想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三、结语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1.1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国的舞蹈教育最开始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地深入到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制。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舞蹈技艺的教授远远超过了对于舞蹈的研究,使得舞蹈专业的教学成了一种仅需要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单一的艺术综合能力以及简单思维的艺术形式,与科学的教学形式形成出现了很大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启发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舞蹈这一具体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地将学习舞蹈作为自己的目的和思维方式。

1.2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出现了互相违背的状况舞蹈作为一门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艺术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十分重视对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训练等。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忽视学生评价能力和洞察能力的锻炼,这正是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舞蹈专业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严重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脱离,致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地阐释自己的感受,只是单纯地将舞蹈作为一种表演结构进行演绎。

1.3高校舞蹈专业的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十分的稀少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十分明显的进步,其所有的研究人才都必须是十分专业并且敬业的,在这一方面,高校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的缺乏恰好使得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水平一直处在很难提升的状况下。目前已有的高校舞蹈教育者在教学思想方面僵化,很少有高校舞蹈教育者能够将民间舞蹈的艺术真实地展现出来,创造性的舞蹈教育者缺乏的状况非常的严重。

2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舞蹈专业所处的现状并不乐观,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环境等因素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下文将分析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2.1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现阶段市场的不断变化,文化市场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可见民间舞蹈艺术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的科学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与民间舞蹈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处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中,民间舞蹈艺术的市场正在被占领,所以为了继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改善其传承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2.2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机制做其后盾由于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文化社会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一定的保护措施的执行,不仅限制了民间舞蹈的发展空间,对其的资金投入还在不断地缩减,使得优秀的民间舞蹈逐渐地被青少年所忽略,精于研究民家舞蹈艺术价值的专家也逐渐地稀缺。

3高校民间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我国高校民间舞蹈专业存在的教育现状,也分析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但是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是绝对的,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担当起传承民族舞蹈艺术价值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民族舞蹈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扬。

3.1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民族舞蹈作为舞蹈专业中最具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代人受到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对于民族舞蹈的文化认知已经逐渐的淡化。这时,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积极地改正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品味其中的民族文化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拥有更强烈的感情蕴藏在肢体动作之中,丰富了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3.2高校的舞蹈专业应当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舞蹈专业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完全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然只会使得民间舞蹈课程的教育显得过于的僵化,缺乏人性化。在设置民间舞蹈专业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最合适的教材,结合舞蹈教材,教授学生学习舞蹈技艺,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使得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的兴趣,丰富民间舞蹈的趣味性。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杜绝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开设相应的辅修课程,大大的增强叙述对于民族舞蹈的兴趣。

3.3高校民族舞蹈专业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独地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顾及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舞蹈的动作、步伐以及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自由的感悟。其中,感性教育法是民间舞蹈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感悟到民间舞蹈的本质,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毅力和激情,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得民间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不仅如此,教师在使用感性教育法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出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同时对民间舞蹈有所感悟并深入研究。

4总结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艺术表现力;有效途径

一、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内容

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反映的是舞者内在的精神气质与外在的动作表现力,一般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是一个舞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舞蹈素养以及情感表达的综合性体现。

二、影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一)舞者自身的体能因素

在体育舞蹈教学当中,良好的专项体能是进行舞蹈学习和表演的基础。从体育舞蹈专业训练的难度和专业性要求角度上来说,从事舞蹈表演艺术的学生对身体的柔韧度、耐力以及个人的肢体表现力、体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若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锻炼这些能力,则会影响其舞蹈训练的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在训练中出现身体上的损伤。从舞蹈表现力的角度上分析,学生的体能水平若处在较低状态时,部分动作在展现效果上就会受到影响。

(二)艺术素养的表达因素

体育舞蹈中的艺术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基于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体验。体育舞蹈主要是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现个人艺术素养。当然,除了舞蹈编排、舞蹈基本功展示之外,舞蹈服饰的搭配也十分重要。在追求音乐艺术素养方面,舞蹈和音乐必须是协调统一的。体育舞蹈能够借由肢体动作表达情感,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的节奏能够改变舞蹈的速度,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舞者能够借助音乐节奏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将音乐融入舞蹈作品,在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促使观众与舞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自我表现的基础在于肢体语言,通过将静态化的表现模式转变成形象生动的动态表现模式,借由精妙的舞蹈编排以及临场表现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学生通过大量协调性训练以及灵活性训练,才能对舞蹈姿势进行灵活控制,在体育舞蹈表演中展示出高难度动作,提升肢体表达能力。

三、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高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较为单一的,学生经过专业训练后能够保证个人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长期的艰苦训练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当体育舞蹈融入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后,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而言,舞蹈元素的融入本身也是对体育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和优化。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的培养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舞蹈中艺术表现力的锻炼和培养是从思想和艺术感知力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是一项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和人格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实践教育内容,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体会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并且形成对体育舞蹈美感的感知能力。

(三)促进体育舞蹈艺术的发展

体育舞蹈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虽然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但舞蹈课程与高校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推进体育舞蹈与常规课程教学相融合,并重视其表现力的提升与训练,对于及时发现体育舞蹈中的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高校培养学生体育舞蹈教学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体育舞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合这部分课程内容的具体特征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艺术表现力是一个从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明确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

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体育舞蹈专门的力量训练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身姿变得更加挺拔。一是要重点做力量训练,保证在演绎体育舞蹈过程中能够维持身体的稳定。下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腿部的弹力以及爆发力。腰部进行力量培训是为了加强核心肌肉力量,通过腰部肌肉的力量给予身体四肢相应的运动支点,借助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体育舞蹈动作变得更加协调,舞蹈速度更快。二是要注意加强对韧带的锻炼,舞者的柔韧性是肢体锻炼中的关键,如果忽视了韧带的锻炼,不仅舞蹈表现力会下降,还可能会造成韧带拉伤。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逐渐提升韧带锻炼强度,等待身体适应某个阶段的舒张之后再加强训练。三是针对体育舞蹈中的耐力训练要以不间断的重复性练习为主,促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以此提升学生在有一定负荷的前提下进行有氧以及无氧训练,强化学生的耐力。同时,教师要注意不断增加练习强度,促使学生适应高强度训练,为之后的演出或者比赛提供足够的耐力储备。四是在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还要注意速度方面的训练。可以借助分组形式进行模拟赛,调整舞曲的快慢节奏,以慢、正常、快三种速度训练学生,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用大量、重复练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跳舞时的爆发力。五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一般会采用复杂的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利用变换组合动作方向或者加快频率等方式提升体育舞蹈难度,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二)体育舞蹈训练中对艺术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在加强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方面,教师要采用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选择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借助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节奏感以及乐感的认知,提升学生对音乐与体育舞蹈融合度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育舞蹈表现力。一是可以借助芭蕾舞训练方式。芭蕾舞静态训练能够让学生以静止的状态来展现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促使学生在做出动作时能够找准定点,同时加强肌肉发力练习。动态训练则可以提升肢体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关节缓冲能力。二是以爵士舞的韵律加强舞蹈律动感培养,同时融入桑巴舞、牛仔舞以及恰恰舞,利用现代舞表达模式,直观地表达出学生的情感变化。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编排技术,这是舞蹈创作的基础,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舞蹈技术方面的缺陷,扬长避短,用最擅长的方式展现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四是要让学生掌握服饰搭配知识,在强调个性的基础上展示双人舞或者群舞的协调性,利用巧妙的服装搭配展示舞者的曲线美、个性特点以及舞蹈作品的特征。

(三)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达到培养目的

参加实践活动是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一种具体做法,也是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完善的一种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实践活动是指一些以竞赛或表演形式的活动。与以课程教学形式为组织方法的实践训练形式相比,参与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参加实践表演活动和竞赛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能力和应用表现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结语

影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舞蹈的基础功底、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编舞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体能表现、服饰搭配、心理承受能力、舞伴配合、个人艺术素养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都会影响到舞者在进行体育舞蹈表演时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要通过专业的体能训练以及艺术素养训练,提升学生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方鑫.体育舞蹈中艺术表现力的价值与培养途径分析[J].山西青年,2020(1):25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校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八小时以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小儿急救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