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歌唱艺术论文

歌唱艺术论文

歌唱艺术论文

歌唱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歌唱艺术声音情感声情并茂

歌唱艺术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但笔者看来,人们对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缺乏思考。虽然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情并茂”是歌唱的理想境界,可是在声乐学习与演唱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顾此失彼的偏差。有的人重声轻情,声音很严谨规范,音色也很美,技术也过关,可就是未能打动听众的心;有的人重情轻声,在舞台上很会表演,演唱也完全投情于表演之中,但声音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没有发挥出“人声乐器”的特殊优势,也就离开了歌唱艺术的技术标准。所以,在歌唱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如何才能正确诠释歌唱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的声情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演唱者处理好声与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理论和观念上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才能真正有助于演唱水平的提高。

一、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

以情感人是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旷神怡。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儒学大师孔子就曾发出过“尽美矣,又尽善矣”“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以形容音乐的美好,而春秋时期韩国女韩娥在齐国的歌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更是形容歌唱动人的经典故事。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个种类,它除了具有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所泛指的音乐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歌唱性的语言。可以说,歌唱艺术中的声音训练最终要以表现语言所表述的情感为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美声。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因为出色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歌唱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而且“声情并茂”不仅仅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还是欣赏者听觉审美标准的最高审美要求。总之,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歌唱者只有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术技巧,修炼出艺术化的声音,同时用心灵感受并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才真正做到了艺术性的歌唱。

在歌唱艺术二度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声与情是一对矛盾;情感就像一匹野马,不愿受任何限制,而声音技巧则遵循一系列的发音原理和规则,是规范的。情感要冲破声音技巧的束缚去自由伸展,声音技巧的规则又力图驾驭情感,不使其成为破坏规则的因素。另一方面,声音和情感始终保持着互为基础、互为支持、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声乐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就是在解决这对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前进,逐步达到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二、走出歌唱艺术“声”“情”关系的误区

在歌唱学习与训练中,声与情始终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开的统一体。但由于声与情均有着自身的不同特点与规律,因此在学习与训练中,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偏颇,需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方可达到声情并进、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演唱者要达到声情合一的境界,必须避免走入下述常见声情关系的误区。

(一)重声轻情

在歌唱艺术实践中往往存在重视声音技术,忽略情感表现的问题。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常见问题是有些声乐学习者常以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成为歌唱的目的,而忘掉声音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致使声情脱节。这在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在学唱过程中,必然进行大量声乐技巧训练,久而久之,为追求声音、表现技巧而忘记了情感的基调。歌唱中过多强调了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然而一登上舞台,他们就为声音而紧张,往往这样的歌唱有声无情,甚至僵硬、呆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

(二)重声轻字

歌词为歌曲的旋律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现代声乐艺术的主要因素是字,而不是音。实际上,歌唱就是通过字的内容和意义表达,最终实现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字必定是首要的,而音始终只能是音乐的辅助者。卡鲁索是美声学派中第一个废除那种常规的、忽视歌词成为音乐奴隶的传统唱法的歌唱家。他的歌唱,不仅表达了字里行间的内容,更表达音乐的内在感情和意义。他就是通过动人的声音和清晰准确的吐字,使听众懂得和感受到歌曲含义,这也使他成为相比其他声乐家更杰出的艺术家。这都佐证了语言是美好声音的基础,是情感表达的灵魂的观点。与此同时,丰富的情感变化又是形成多样化语言色彩的基础。歌唱就是声乐语言的艺术,是声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如果说重声轻情是歌唱训练中的一大偏颇的话,重声轻字则又是一种常见的偏向。有些歌唱者一味追求声音,忽视咬字吐字及字意的表达,(转第99页)(接第81页)出现“音包字”的现象,使听众听不清歌词内容,也就让听众无从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从而失去了歌唱的意义。

(三)重情轻声

在歌唱实践中常见一些歌者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及艺术规格,凭着嗓音的本钱,激动时声音在喊,弱音时要么是捏着嗓子,要么是漏着气,声音缺乏正确的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这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歌唱情感表现的。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运用声音技术的能力,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或僵硬或柔弱,该弱弱不下去,该强也强不起来,甚至声嘶力竭,大喊大叫,上气不接下气,一个长乐句要分成几小句来唱,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即使正确的情感自然也无从抒发。所以,有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的声音才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手段。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

(四)声情脱节

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先练好声音才能表现情感,把自己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倾注到声音的技术技巧训练上,托辞说:“声音没解决,谈不上情感表现”,存在先声后情的倾向。这种倾向较多存在于学院派的教学与学习中。这种声情脱节的现象,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为,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声情并进,既要有声音同时又要有情感,须臾不得分离。声音和情感结合得越和谐完美,歌唱艺术的表现力越强。只有声和情高度结合,才能使声更好地为情服务,才能使歌唱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只有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建立正确的声情关系,才能逐步进入声情并茂自由歌唱的艺术境界。

结语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古代音乐专著《乐记》记载,“凡人之起,由人心生也”。可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歌唱的情感表现。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歌唱艺术的本质是抒情,正如捷克歌唱家费尔迪南·曼什坦所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因此,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激情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情带生,以声传情,是使声乐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的通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缺一不可。所以演唱者既要注意对声音技术技巧的运用,又要讲究音乐语言及情感表达,才能在其歌声里将声与情这两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演唱才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扣人心弦,才能将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此外,歌唱者还在美妙的声音中赋予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并通过流淌的旋律传达给听众,使听众得到心灵的共鸣,美的陶冶,艺术的享受。所以说“声”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和载体,“情”是音乐表达的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最终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二度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歌唱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歌唱与朗诵基本功训练艺术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歌唱之前要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除了能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歌曲内涵外,更重要的是朗诵能帮助学生练习歌唱基本功,提高发声训练的效果,增强艺术处理的能力。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二者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歌唱与朗诵都是口语的加工和提高,都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今的歌唱与朗诵也都是在舞台上与观众较远距离地交流,需要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才能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以此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的相似点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基本功都要求在声音上达到松弛、清晰、纯正,不能给人以紧张造作、吃力、声嘶力竭的感觉。所以,两者都必须在呼吸、发声、吐字上下工夫。

1.呼吸的训练

呼吸是声音的原动力,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呼吸,而艺术创作中的呼吸与平时生活大不一样,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声音的音量大小、音质优劣,还会对思想情感的表达起到极大的作用。

歌唱与朗诵中的发声都需要正确的呼吸,而这种呼吸姿态包括姿势和神态两方面,使形态与精神两方面都处在对呼吸有利的最佳状态之中。

(1)呼吸的姿态

头顶虚空肩膀松,直背收臀要弛胸,

眉宇舒展心欢畅,神态清爽脑集中。①

发音前体会“头顶虚空”“直背收臀”“弛胸”,就是要摆脱妨碍呼吸的姿势,同时神态也会影响气息。以心情舒畅、心胸开阔的精神状态练习呼吸,才会使气息通顺,找到正确运用气息的感觉。

(2)吸气的方式

兴奋从容两肋开,小腹微收肩莫抬,

扩展腰背七分满,不觉吸气气自来。②

在既兴奋又从容的状态下,两肋向周围展开,上肢仍然松弛自如。两肋展开似乎有一种“发胖”的感觉,但只要“胖”到七分满就够了。因为太满就僵,一僵气就“死”了。

(3)呼气的方式

丹田支点要扎根,气柱缓缓往上升,

不僵不懈控制好,两肋逐渐复原形。③

丹田是呼气的支点,不能懈掉,否则,气就失去根了。呼出的气要均匀、平稳,自我感觉从丹田到声门之间形成一股具有一定能量的气柱。

姿态、吸气、呼气应统一成一体来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无论是歌唱还是朗诵,都是最基础的基本功练习。

2.发声的训练

“发声”讲的是声音的问题,声音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和朗诵的效果,要求声音达到:集中、自然、圆润。声音集中才能洪亮、结实。声音自然,才能毫不做作;声音圆润,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的声音会给在朗诵和歌唱中增添绚丽的光彩。

(1)发声训练的方式

开牙关,要微笑,舌根松,下巴掉。

一条声柱通硬腭,声音集中打面罩。④

“开牙关,要微笑”,必然引起软腭上提,这就增加了口腔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加强口腔共鸣。“舌根松,下巴掉”,是指喉部要放松,以免紧张,妨碍气息的畅通而产生挤压声音的现象。“一条声柱通硬腭,声音集中打面罩”是让声音集中,并具有穿透力。

3.吐字的训练

歌唱和朗诵的吐字训练虽有许多不同之处(朗诵有更多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但在吐字的清晰、咬字不能死、语言的规范化的要求上是相同的。

在歌唱教学和练习中,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状态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然而,歌唱的发声状态对初学者来讲,有些抽象,难以掌握。对于朗诵我们并不陌生。因此,我们通过对朗诵的基本功训练,从中找到发声的共同点,来寻找对歌唱中的发声技巧的掌握。

二、艺术处理的相似点

众所周知,歌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而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两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具体地说,两者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都可以通过二度创作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1.艺术处理的手段、形式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处理手段、形式非常相似,都可以用舞台布景、色彩灯光来加以烘托:可以有伴舞的形式,歌唱有独唱、二重唱、小组唱和合唱等;朗诵则有个人、两人对诵、集体朗诵和轮诵等。

2.艺术处理的过程

(1)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谓作品的内涵,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诵时应从作品的立意、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词句、作品的风格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歌唱中也同样要做这些案头工作,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结构、乐句的长短、歌曲作品的风格等。

(2)有丰富的想象

在朗诵中要创造出鲜明的形象,必须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获得。歌唱也如此,歌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自己融入到作曲家的创作里或变成作品中的主人公。

(3)调整状态,力争忘我

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都是一种艺术创造,创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是不可能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的。因此,朗诵者或歌唱者除了深入到作品中去深刻理解、深切感受、丰富想象以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到忘我、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去体现作品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作品的积累、韵味的体现等。虽然歌唱与朗诵在一些艺术创造特殊技巧上不全相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基本练习,艺术处理手段、形式、过程存在着不少相同点。

由此看来,我们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应注重朗诵的练习,因为朗诵,在表达方式和抒发感情上更容易体现,练习过程中较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所以在歌唱教学中,让朗诵课作为声乐歌唱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对朗诵练习的基本功训练,掌握呼吸、发声及吐字的训练,逐字逐句地运用到歌唱中;可以借鉴朗诵的处理方式来进行歌唱创作的部分艺术处理;可以利用朗诵时的心理状态来训练自我调整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注释:

①②③④赵兵,王群.朗诵艺术创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8.第1版第15页.

参考文献:

歌唱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1、形体语言是歌唱主体心理活动的外在表达。我们常说喜形于色,也就是说人的情感通常会通过外部神态或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歌唱主体在舞台上的活动是非常丰富的,他是联系声乐创作和声乐欣赏的纽带,他要通过自己特有的的艺术表达形式让观众体验审美享受,还要创造性地再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2、歌唱是音乐化的语言,形体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歌唱与纯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纯音乐是以写意为主,而歌唱所要表达的则是一个具象的相对写实的过程。歌唱表达的是创作者和歌唱主体赋予声乐作品的一种对某人或某物的情感寄托及特殊的体验,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恰当灵活的形体语言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展现作品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歌唱者的形体表演不是即兴而为,而是根据表演者对作品的领会而创造出来的充分发自内心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外在展示。表演者事先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训练后才会走上舞台展现给观众,并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对形体表演不断改进完善。

3、形体语言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舞台上的歌唱表演是歌唱主体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而创作材料就是自己的五官四肢。他无法把作品内涵象画家一样在彩纸上表现出来,只能借助自己的肌体,把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体验刻画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一个好的歌手,要有良好的形体运用技术,还可通过服饰或道具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二、歌唱表演中形体语言运用技巧

1、眼睛。俗话讲,暗送秋波,眉目传情。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向外界传送出极为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生动传神地地表达出自己的复杂细微的感情。舞台上的歌手虽然是在用嘴巴表演,但要打动观众,真切地把歌曲的内涵传递给观众,绝对却离不开眼睛的配合。歌手要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更要把作品中的内在情感通过自己的眼神传递给观众。对于不同风格的歌曲,歌手要用特定的眼神与演唱内容密切配合,以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2、手势。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台上,手势都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表达方式。手势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无声的语言。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个歌手会在舞台上四肢僵硬地单纯靠唱功表演。手势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运作优美,恰到好处的手势更能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要求舞台上的歌手不但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手势表情达意。当然,手势是有特定含义的,不能矫揉造作,也不能任意而为,要与歌曲内容相符,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高低轻重,收放自如。

3、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准确地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所谓表里如一,观其表知其里。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的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在感情世界。不同的歌曲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演唱者要能充分领悟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通过自己复杂灵活多变的面部表情细腻地表达出来。观众能通过歌手的的面部表情感受到酸甜苦辣,看到春夏秋冬。要敢于夸张而不做作,巧妙的面部表情有时候甚至比动人的歌喉更能让人感受作品的魅力。

4、形体表演。歌唱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外在形象也非常重要,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及时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风貌展现给观众。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表演要与歌曲内容协调一致。通过优美的形体动作把歌曲内涵展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歌唱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歌唱 语言 运用 意义 创新

歌唱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歌唱语言的运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它直接关系到歌唱艺术的优劣成败。而歌唱语言的运用,又同所有的艺术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永葆艺术青春。具体而言,歌唱语言的运用与创新,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逐层进行解读与研究。

一、歌唱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

歌唱语言的运用对于整个歌唱艺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歌唱艺术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既是语言化的音乐,又是音乐化的语言,音乐与语言,各占歌唱艺术的半壁江山,所谓‘唱的比说的好听’,就是说声乐艺术是‘唱着说话’的艺术。”[1]这“话”就是歌唱语言。

语言作为歌唱艺术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歌唱艺术的优劣成败。不同的语言决定不同的歌唱艺术风格、不同的民族特色、不同的声乐学派、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美学意蕴、不同的演唱效果。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歌唱家与音乐理论家早已达成共识,并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宋代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2]明代魏良辅在其所著的《曲律》一书中也指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3]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一向讲求“字正腔圆”。而西洋歌剧更是将语言全部引入歌唱,使歌唱语言运用达到了极致。至于通俗唱法的语言运用,更充满感情化、口语化特点,“歌者仿佛在和你述说某一件事或抒发某种感想,那么贴切,那么亲切。歌者与听者的距离拉得很近,像朋友一样。听甜歌仿佛歌唱者在倾诉悄悄话,听劲歌好像歌者在向你大声地、激动地慷慨演讲。这种语言与声音高度融为一体的演唱风格,听来顺畅、洒脱,犹如身临其境。”[4]

由此可见,歌唱语言在整个歌唱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歌唱语言运用的主要内容

歌唱语言运用,要通过具体的内容得以落实。如果说,歌唱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务虚工程”“软系统”的话,那么歌唱语言运用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实体工程”“硬系统”。

具体而言,歌唱语言运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唱准字音

唱准字音是歌唱语言运用的首要内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当然也是歌曲中使用较多的语言之一。汉语又分普通话与方言两大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其文字载体是方块汉字;方言指各地方的语言,例如吴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东北话,等等。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本民族语言,其中有许多也进入歌唱艺术之中,例如赫哲族的语言“赫呢哪”、藏族的语言“呀拉索”“巴扎咳”,等等。无论何种语言,首先都要唱准字音,万万不可以唱错。

(二)唱准字调

我国汉语有四个声调,即每个字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以“-”“/”“∨”“\”4个符号表示。例如诗(shī)、时(shí)、史(shǐ)、事(shì),妈(mā)、麻(má)、马(mǎ)、骂(mà)等。阴平为不升不降,阳平为从低升到高,上声为从半低降至最低,再升到半高,去声为从高降到低。

字调即字的声调,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也与词义密切相关。字调唱错,常常导致字义唱错,即形成所谓“倒字”现象。例如“相声小品”不能唱成“响声小频”,“你是灯塔”不能唱成“你是等他”。

(三)唱准字韵

歌词通常要合辙压韵,即句末的字,常是韵母相同的字,不仅便于歌唱和记忆,而且具有音韵美与节奏美。歌唱时要注意收声归韵,不可以“跑韵”。

三、歌唱语言的不断创新

歌唱语言运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歌唱艺术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永葆艺术青春。

具体而言,当下我国歌唱语言运用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新词汇的引入,例如《忐忑》中的许多怪诞离奇的“词汇”,务必唱清唱准;第二是外语词汇的引入,例如《千万次的问》中的英语“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my self”,也务必唱清唱准;第三是美声歌曲用意大利原文演唱,更要唱清唱准,千万不要唱成“山东意大利语”或“广东意大利语”。

(注:本文为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歌唱语言运用与创新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2011-028)

参考文献:

[1]吕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教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175.

[2]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古籍出版社,1962:54.

[3]魏良辅.曲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62.

歌唱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使歌者具有强大的歌唱动力和激情,决定着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声乐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唯物论使人懂得,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积累歌唱情感素材。审美理想是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如何把握声音的标准,这就要求歌唱者有科学的审美观,并矢志终身去追求更高理想的歌唱境界。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1.基础文化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果演唱者缺乏地理、民俗、方言等方面的一般文化知识,是很难把民歌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的。

2.姊妹艺术文化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获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姊妹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成功的歌者,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等姊妹艺术文化,以汲取更多的养分,这对于演唱时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3.专业文化

主要指声乐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一个歌唱者,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扩充音乐背景知识,以及音乐专业的常规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声音,富有表现力的语汇,对文学、戏剧以及其他艺术知识的鉴赏能力,特别是有关音乐发展的历史知识。声乐技能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唱好旋律,把握旋律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唱法趋于融合的现象,把不同唱法、不同题材的作品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了美通唱法、民通唱法,因而也诞生了一批美通作品和民通作品。不同题材的歌曲要采用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唱法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前提是,无论哪种艺术处理方式,都应该遵循基本的美学原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2)准确把握节奏

节奏和旋律是密切联系的,有人常常轻重拍不分,快速、慢速的变化都一样;气息短时一个乐句换两口气,气息足时三个乐句合为一个乐句演唱,破坏节奏;装饰音区分不明,休止符常常唱的含糊不清。

(3)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声乐演员除了要了解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还要注意到曲式绝非音乐作品的简单结构图示,而有其更深刻的意义。歌者单靠结构公式演唱,就只是一种机械的练习,没有内涵,形式便是僵死而没有生气的。

三、生活积累

一个歌唱者歌唱创作的基本原料和前提条件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一个有创作力的歌唱者,他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与自己命运相关联的经历和感受,往往能够激发歌者的歌唱欲望,唱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歌曲。任何优秀的歌唱者,即使是世界顶级的歌唱家,长时间远离社会生活,或是对所要表现的声乐作品不熟悉或者没有深刻的体验,演唱必定失败。

四、音乐的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和感受力

社会生活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来源,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有从歌唱的角度去感受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养成在平时生活中下意识地捕捉所需的歌唱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对这些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深刻的个人感受。在生活中进行感受的积累,从普通事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自然的内涵,寻找生命的契合点,从而形成对人生、自然、生活的独特思考。歌唱者是带着自己特有的审美经验和歌唱经验,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不同的心境去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的,因此被观察的对象,必然会受到歌唱者自身的影响。

2.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歌唱者的音乐想象力是指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按照声乐作品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把实际上并不联系的事物,在观念上重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理想声音的创造能力。只有想象力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歌唱过程中强大的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完成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

3.较强的记忆力

一个歌唱者应该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普通意义上讲,演唱时需要的旋律、歌词等重要片段需要记忆;在平时的歌唱技巧训练过程中记忆一些特殊技能的操作方法,还要对一些能够启发我们歌唱思维的事物进行记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更完整地表现歌曲的内涵。声乐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同样需要歌唱者丰富的记忆存储,积累大量的声乐素材。

5.歌唱的技术和技巧

声乐技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一个好的歌唱艺术表演者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运用新的声乐技巧,以适应当代的声乐演唱的需要。

技巧高于技术,歌唱技术是指符合声乐发声原理的专业技能,那么歌唱技巧则是在歌唱技术的基础之上,追求声乐演唱的风采和神韵,达到一种“够味儿”的境界。精湛的歌唱技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声乐技巧日臻成熟。

6.优化艺术心理定势

声乐演员的艺术心理定势是指在掌握了一定的声乐科学知识、音乐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歌唱表演心理定势。声乐演员只有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心理定势,并使之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正常发挥自己的声乐水平,将最好的艺术表现力呈现给观众。如何将自己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声乐技巧转化为舞台上的声乐魅力,可通过多参加比赛和演出活动,培养舞台感,虚心学习善于总结,有自省和改正弊端的意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来获得。

声乐演员的良好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可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这种修养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的,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逐渐培养并完善起来。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参加丰富的艺术活动,给听者带来美的感受,是每个声乐演员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06.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1..

[3]储声虹.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06.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相关期刊更多

歌唱艺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价格与市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价格学会

价格与市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价格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