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第1篇

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二、 指导思想

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和落实市教育局及中心校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关于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关于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关于综合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些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些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第2篇

从表1中看出,苏教版教材将基本字表中的277个字安排在第一学段,18个字安排在第二学段,还有1个字安排在第三学段,另外有4个字遗漏。因此,笔者认为苏教版教材确保了基本字表中的绝大多数字在第一学段使学生就能够会识会写,初步达到先认识、会用常用字、高频字的要求。那么余下的23个字如何处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看三年级的15个字。如果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安排学生提前会识会写,对于学生后续的灵活运用是有帮助的。如第五册教材中出现的“刀”“豆”二字,字形简单,在学生刚入学阶段学习拼音时,就在《认一认》的“刀戈弓矢,瓜果麦豆”中出现并要求认识,“刀”作为偏旁也在教材第四册《沉香救母》一文中的“切”字中出现,应当尝试穿插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做到会写。“班”字在第二册《鲁班和橹板》的课题中已经出现,至少可以先安排为提前认识的生字,如果提前会写,则可以利用“班”来识记第四册中的生字“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经常需要用到这个字来书写自己的班级等。“册”字学生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每本语文书的封面上都标注着“上册、下册”,学生提前认识完全没有障碍。 “窗”虽然字形较为复杂,但在第四册教材识字中以“鸟窝、窗户、窟窿”的词串方式出现,教材安排书写了字形同样复杂的“窝”字,却避开了“窗”,这是不太合理的。“共”字在教材中一直到第五册才出现,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共有多少?”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早就应该会识会写了,放在第五册的意义不大。“现”字在教材第二册《好学的爸爸》一课中作为会认字出现,其实也可以直接要求学生会写。“谁”在第二册《蘑菇该奖给谁》和第四册《谁的本领大》两篇课文的课题中都有出现,却都没有提出会识会写的要求,可以安排在第二册先认识,第四册再会写。“音”“做”二字是学生在学用字词句中经常需要使用的生字,学生在用“一边……一边……”写句子的时候,经常会写出“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等等句式,学生在日常使用中确实经常需要用到,而且“音”在第一册教材的识字中就已经出现,但却没有作为需要认识并会写的生字存在,直到第五册才出现,更显得教材中生字的编排需要调整。“做”在教材第二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已经出现,此时可以作为需要认识的生字出现,等学生学过生字“故”以后,“做”字再次在教材第三册《的扁担》中出现,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掌握“做”的写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卫”“尺”“合”“舌”四个字字形简单,“卫”在第二册练习3的成语“精卫填海”中可安排认识;“尺”“合”二字数学课上常见“米尺”“分与合”的字样,学生也可以提前认识;“舌”是生字“话”“活”的一部分,要求提前会写应该不难。“吵”字未找到合适的穿插位置,暂不调整。

其次看四年级教材安排的3个字。“都”字,在第一册就已经认识,到第七册再写,间隔时间太长;“校”字第五册认识,其实学生早就认识自己学校的名称,且学过字形与之类似的“较”“郊”等字,放在第七册书写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阅读、写作的效果,也应该提前认识,并掌握写法。“厂”字形简单,无需放到第八册再会识会写;“页”到第九册认识,第十一册才要求会写,实际上学生在第三册学习查字典的时候,早就接触到了“页码”一词,同时教材第三册出现的生字“领”“顶”也都是以“页”为偏旁的字,“页”字提前掌握乃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最后看遗漏的四个字。对于教材中一直未出现的“狗”“己”“票”“自”这几个字,笔者认为“狗”“票”二字是教材编写者无心遗漏的结果,应当尽快穿插在第一学段的课文中学习,特别是“票”作为“飘”字的一部分,“飘”已经在第三册《水乡歌》要求会写,“票”理应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二字则是教材在调整课文时疏忽所致,苏教版教材第二册曾经有《我叫足球》一文,正是这篇文章出现了生字“自”“己”,但是现在这篇课文改成了《月亮和云彩》,原文中的“自己”一词就在调整中消失了。当然“自己”一词在教材第二册25课《咏华山》一文中也有出现,而且这一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有7个,再加上“自”“己”二字,学生应该也可以做到能识会写。总之,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教材中遗漏或者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识记的生字,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能识会写,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根据以上分析,小结如表2。

此外,苏教版教材还有两个小细节需要调整。原来的《我叫足球》一课中还出现过生字“运”和“纪”(该字不在基本字表范围内)。教材调整以后,第二册18课改成了《月亮和云彩》,这一课中已经没有“运”字了,但在随后的练习七的“写好铅笔字”一栏中,集中指导学生练习写“辶”的字中,出现了“远”“迎”“运”这三个字。“运”在这个练习中不宜出现,可改为学生已经学过的“边”“这”“连”等。“纪”字被推迟到了第五册再学习,但在教材第三册《孔繁森》一课的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依然出现了“年纪”一词,建议把这一词语去掉,或者把“纪”字的学习提前。教材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已经出现了需要认识的生字“漂”,第五册生字表中又重复要求认识,建议去掉。

依据上述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识字、写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立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一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第3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追求高效课堂,就必须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在学段上的要求和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书面练习设计。

[关键词]书面练习 设计 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1

语文课堂书面练习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课堂书面实践活动。新课标要求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一定的书写时间,这就更加彰显了课堂书面练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化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地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好课文,提高能力。

1.将模糊的文字转变为直观的画面

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变话为画,就是让学生将文本进行加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再现。

2.根据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仿写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进行仿写练习,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后,仿例写话: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3.进行主题写话

围绕课本中的某个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写成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写一写《未来的海洋》。学生通过主题写话,以及口语表述,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写话训练还培养了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的习惯。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生活和个性

1.练习的内容体现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苏教版教材中也加入了语文与生活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课堂书面练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练习的价值。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你身边有像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豁达开朗、无私奉献的人吗?请写一写。”让学生观察、记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就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

2.练习的题型体现学生的个性,展现个人特长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精心设计练习题。

如果学生擅长写作,教师可以为“未来小作家”设计表达性的练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让学生抒写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想。这样,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学生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可以让“画坛新苗”为课文配简笔画。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中开凿隧道、建“人”字形铁路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配上图画。

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堂书面练习活动中,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而且各项语文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语文课堂练习如果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知识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书面练习走出课堂,展现出多样、有趣的特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时,设计了以下的课堂书面练习。

想象训练:蓝天是一块巨大的谱面,电线是那飞扬的五线谱,而停歇的燕子成了跃动的音符。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悠闲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幸福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 )!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有层次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练习。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时,学困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了解词的大意即可;一般学生要求写出词人所表达的意境;而优等生除此之外,还要把词改写成记叙文。这样,既消除了差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又保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通过课堂书面练习,都能有所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第4篇

2、一碧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yí bì qiān lǐ,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3、成语用法

示例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老舍)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范文第5篇

一、选“类”择“典”,引导思考的方向和自悟的情感

文本资料的补充积累,是学生自悟的基础。教师应精心选择不同类别的文本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为学生自悟指明方向。

1.辐射背景,为学生自悟铺路。

在语言理解的关键处合理地补充相关资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文本支撑。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时,我拓展了钱学森出国时的背景资料,展示了钱学森赴美深造时深情离别的画面,诵读了他怀着报国之志漂洋过海时表达心声的话语,这些拓展为学生感悟钱学森浓厚的爱国情怀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2.推荐名篇,为学生自悟积累。

学生的感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推荐一些名篇给学生阅读,为后续的自悟积累语言和情感。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推荐学生读《水浒传》关于林冲的《风雪山神庙》,让他们更立体地了解林冲的为人。这样的阅读与拓展,使原本单薄的文本逐渐丰满起来,为课堂阅读自悟奠定了基础。

3.链接作家,为学生自悟蓄势。

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感激,我有意识地链接作者孙友田,并出示作者的一段自述:“我回家看她时,她坐在藤椅里,连我都不认识了,只是漠然地笑着,笑得我泪流满面。”学生瞬间被感动,这为感悟文本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文本自悟,提升思考的层次和思维的效度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悟。为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和思维的效度,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合理放手,创设自悟氛围。

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合适的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为学生创设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逐步提升思考的层次。

2.有效批注,内化自悟体验。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给足时空让学生潜心会文,在文章的精彩处、有感处进行圈点,记录心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享受乐趣,增长知识,还形成了独立思想,培养了自主品质,自悟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3.引导质疑,提升自悟能力。

引导质疑是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重要途径。质疑的过程是学生从“思”到“悟”,再从“悟”到“思”的反复过程,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升思维的效度,使学生自悟能力在质疑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唤醒,关注学生文本自悟的三个维度

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种方法,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1.引导追问,延伸自悟深度。

教师通过及时追问,可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深入地感悟。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的“合作逃生”片段时,我抓住“依次”一词进行追问:“‘依次’对于试验成功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个‘依次’,是偶然的吗?事前他们在一起商量过什么呢?”“‘依次’,对于后面的孩子,尤其最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一环扣一环的追问,使学生认识到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使孩子们赢得了生命,这样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合作。

2.补白想象,扩宽自悟广度。

文本通常会独具匠心地留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往往是作品最精彩之处。只要教者引导恰当,学生感悟就会丰厚许多。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夹竹桃》一文中,作者用其他花和夹竹桃进行对比,衬托出夹竹桃韧性可贵。教师教学这一段时抓住“然而”这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引导学生想象:“季羡林先生凭借这平凡无奇的‘然而’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通过对“然而”的补白,从多个方面感受到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3.涵泳对比,锤炼自悟锐度。

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唤起学生的情境感,更好地挖掘语言文字隐含的意义。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中描写后生们的表演用了“搏击”一词,我引导学生把它和“敲击”进行比较。学生联系课文,感悟到“搏击”不仅体现了敲击的有力,更体现了高原人民与艰苦的生活进行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比较,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自悟锐度不断得到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