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炒股学习计划

炒股学习计划

炒股学习计划

炒股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2007年7月,已经66岁的老张,看到周围很多人都在股市赚到了钱,也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没过多久,他的账户总资产就增加了60%,于是他又增加资金投入。但好景不长,他的财富开始缩水,到2008年,以至于本金损失过半。

他搞不明白股市为什么会这样反复无常,于是他把证券卡交给了一位自称有18年股龄的老朋友,让人家代炒,但截至2009年7月,他仍然没有扳回本钱。

看着别人大把赚钱,想着自己入市已有两年,结果竟然是亏损,老张整天愁眉紧锁。

这一天,老张在大街上碰到了一位老同事,跟老同事说起炒股的辛酸事。老同事说:“你怎么不早说呀,想炒股赚钱,太容易啦!老实说,我对炒股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我儿子可是个股神,贼精贼精的。我今年炒股已经赚了180%。我就听我儿子的,他叫我买什么股,我就买什么股,他叫我什么时候卖,我就什么时卖。”

“实话实说,炒股很容易,但赚钱很难。咱都上年纪了,再学习也跟不上,干不过这些年轻后生。你干脆学我,让我儿子帮你操作。用一句湖北人的话说,你没有在被窝里钻,你就不知道被窝有多宽。炒股究竟是咋回事儿,我也给你说不清。你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我儿子谈一谈。”

老张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二天,老张携带名烟好酒登门拜访,要“考察”一下老同事的“股神”儿子。

股神确实懂得炒股,刚交谈三分钟,老张问“啥叫中小板”、“万科是干什么的”,“股神”就不耐烦了,说:“你连这些都不懂,可见你是个彻头彻尾的‘股盲’,我跟你谈股论经,都是鸡同鸭讲。股票市场太复杂,跟你讲一千零两夜也讲不完。

所以我们开门见山,谈谈咱们如何合作。你已经入市两年了,到现在还是亏本。你若让我给你理财,我绝对会给你赚,让你实现赢利,到时候你跟我五五对半分成,就这么简单。

我今年已经赚了180%,市值达到了300万,我准备到2012年的时候,市值达到1000万。你现在有本金3.5万,我准备到2012年的时候为你赚到50万。3.5万变成50万,你给我分25万,你还有25万。你合计舍计划算不划算。”

“划算,划算,太划算啦。过去两年,我的5万变成了3.5万。现在你帮两年多,3.5万就会变成25万,当然划算。我现在就把卡给你,咱就按你说的合作。”老张很爽快地同意了。

当天夜里,老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第二天,他又找到股神,说:“我当然十分相信你的炒股水平很高,你也非常乐意帮我赚钱,但我想来想去,有一点还是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天有不测暴雪,地有不测地震,万一赔了该如何是好呢?我想是不是这样,如果赔了,你也要承担50%。这样才算合理公平,你说是不是?”

炒股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很多理财专家的口头禅,但在牛年,偏偏是把鸡蛋全放在股市或楼市的,几乎都成了大赢家。虎年来临,又到了投资布局的时候,今年的鸡蛋应该怎么放?下面这些“理财行家”的计划也许能给您一个参考。

行家一:邹女士

不做股东和房奴虎年就做守财奴

周女士是一个老资格的股民,在股市沉浮了十多年,牛年年初还抄底楼市成功,但今年年初,她就基本抛空了股票,房子也在最近找到了下家,收回的资金,她准备一部分买点黄金、一部分买点债券,牢牢守住牛年的胜利果实。

周女士这样做的原因,来自自己炒股的经验。这十几年来,几乎都在操作,很少有清仓休息的时候,导致大多数的调整都没有逃过,虽然去年炒股收益还算不错,但如果这次再不见好就收,很可能又要再一次“坐电梯”。即便今年股市、楼市还可能上涨,但幅度肯定不会大,说不定就会有一波大的调整,那自己就得无奈做“股东”和房奴,所以,今年要向身边的一位老股民学习,做个“守财奴”,耐心等待调整的来临。

行家二:向先生

银根收紧动真格楼市调整再淘房

向先生手头进出的房子有五套,现在手头只剩下一套期房,虎年的计划是再淘一套,目标是内环线附近的次新两房。与大多数炒房客不同的是,向先生并不害怕调控政策,反而很欢迎“打压”,他认为,每一次楼市遭遇“打压”,都是淘房的好机会。

向先生发现,进入虎年,尽管表面看来没有针对楼市的新调控政策,但银行对信贷的收紧却非常明显,尤其是个人房贷政策趋紧对楼市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考虑到去年开发商大多赚得盆满钵满,基本没有资金问题,所以,今年房价调整很可能先从二手房开始。他预测,一旦今年央行有加息,肯定有一些炒房客顶不住抛房,那时候,就可以去捡“皮夹子”了。

行家三:杨先生

世博行情难再遇潜伏上海本地股

杨先生炒股的时间并不长,但成绩却比很多老股民好得多,他的特长是抓住“黑马”,而要抓住“黑马”,关键是要学会“潜伏”,杨先生曾经成功潜伏奥运概念股和几个重组股,资金翻了十倍以上,今年,他的目标是世博概念股。

杨先生认为,相比奥运概念股,世博概念股更值得潜伏。世博概念股大多为上海本地股,本身基本都有业绩支撑,而且,世博周期比奥运周期长得多,操作周期和空间也相应长得多。在虎年年初播种,到世博开幕前后,肯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行家四:柳先生

房产不如房产股短期收益差距大

炒股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抄底、抄底……从年初开始,抄底之声就不绝于耳。在抄底的队伍中,新股民总是率先扛起反攻的大旗。而这些股市新兵们,大多在小道消息、媒体报道、“专业”股评人士忽悠、券商客户经理的怂恿之下,热血沸腾,认为“几年一遇的大底到了,不抄底会后悔”。

这些磨刀霍霍的新手们冲进股市,本想着大捞一笔,结果大多成了“山腰上站岗的士兵”,帮助别人实现了“造富梦”。

今年年初李大霄同志的“钻石底”,让不少散户冲进了股市。但等待他们的是十一前股市跌破2000点,那些全仓进入的股民们恐怕已经被“埋”到腰部。跌破2000点之后,仍有不少新股民按耐不住寂寞,有抄底的冲动。

在这里,《投资与理财》记者采访多位股民和实战专家,总结出以下几种股民被套陷阱,以期对这些准备抄底的新股民有所帮助。

陷阱一:打无准备之仗仓促入市

王伟有几个朋友都炒股,在吃饭时听朋友们闲聊,判断股市已经差不多跌到底了。加上以前也听过不少抄底成功,资产翻倍的案例,他心动了。

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王伟抱着抄底的想法,重金进入股市。最后,资产没能翻番,倒是缩水了一半多。

实战专家建议:证券投资是所有行业中最难的。它是各行各业的综合体,得懂财务,才能看懂报表;懂得宏观经济及行业走向,才能看清趋势;得懂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分析,才知对手如何;懂得主力机构运行,才能跟庄。在投资之前,要多多学习,切记炒股不是简单地敲敲键盘,买买卖卖,就能赚钱的。

陷阱二:不会止损 亏损就套死

接受《投资与理财》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初入股市的投资者被套牢的最大原因,就是赚了就卖,亏了死捏,短线变长线,最终亏掉5成至7成。

不会在亏损小时止损,在损失不大时认赔,认为止损就相当于赔钱了,总是—厢情愿地期盼股价涨回来。常见的这种心理,让这些股民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实战专家建议:炒股就像做生意,一赚就关门或是转行,怎么能行呢?做生意,只能赚,不能亏吗?或者明知这种生意不行了,但亏了还继续营业,将亏损做大?这样做生意,亏损是正常的,且是必然的。事实上,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发展潜力、形态趋势等才是决定是否持有的基本因素。

陷阱三:盲目操作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新股民将炒股的重点放在操作上,认为股炒得好不好,重点在操作。每天都在盯盘,折腾着如何高抛低吸,却最终做成低抛高吸。

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新股民也常擅自改变自己的操作计划,随意将短线操作转为长线操作,或将长线操作转为短线操作,买卖股票没有计划、没有原则,结果蒙受很大损失。

实战专家建议:在具体操作中,研究、分析占了总时间的99.99%,操作一年,只需花一个小时就够了。很多新手把时间的90%放在操作上,所以才有一买入就后悔,因为买入仅凭拍脑袋决定。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自己的分析和操作系统,坚决执行自己的操作计划。

陷阱四:听消息 重仓交易

新股民李建军平时工作比较清闲,时时关注各种股票群、贴吧里的消息,一些股票即将上涨的内幕消息,经常让他很兴奋。结果,当他兴致冲冲买入后,该股票却是急转直下,自己被深深套牢。

实时盯盘的股民刘东红,看到自己账户里有闲置资金,就觉得把资金放在账户里就是浪费,因而总是习惯全仓交易。这让他在股价低点想趁机补仓时,却发现没“子弹”了,也只能眼睁睁地错过翻身的机会。

炒股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这个有趣的男生,就是毕业于南京外语学校的王昊 。2008年,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准确地说,我是1998年入市的,而且是做一级市场。”瞧瞧,头头是道吧?

炒股经:9岁买了第一只股票

我9岁时,就已是个小“富翁”了。老爸老妈在我五岁时就帮我开了个个人银行账户,我所有的压岁钱都存在里面。上小学之后,爸妈每个月会给我50元零花钱,由我自己理财支配。

记得那是1999年的春天,有一天,老爸突然问我:“王昊,想不想买点股票?分你100股怎么样?”

什么叫股票?上市又是什么?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明白。原来,老爸所在的公司要上市了,每人都能拿到2000股职工股。

“买股票?有什么好处?”

“赚钱啊――”老爸干脆地说。

“按时价,收你470元!”老爸够“精明”的,一块钱也不优惠。

就这么着,我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压岁钱里数出四百多元,买了100股。

因为职工股都是由公司来操作的,所以我只要轻轻松松地当个甩手掌柜。没想到,不出1年,470元竟涨到1600元。呵,我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这都得感谢老爸。

炒成“万元户”

尝到了甜头。我开始对股票有了更多认识,也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好办法。于是,我开始跃跃欲试。幸好老爸不干涉我,只是偶尔和我讨论一下行情。我心里很清楚,老爸这是想培养我的理财观念呢!老爸还经常给我讲一些股票知识,教我看年报、了解每股收益率……有了老爸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  2001年,看了五粮液的年报后,我决定出手了。可那时我才11岁,还没有身份证,不能开自己的股票账户――只得向老爸求助了。

“这是高价股,如果跌下来不是很惨?”老爸很惊讶。

可我自有道理:“中国有很多节日,酒的用途大着呢;中国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大家收入提高了就会喝好酒。而茅台还没上市,所以五粮液是最好的选择呀!”

老爸听我一说,立刻爽快地答应了。我翻出所有“家当”,一共三千多元,买了100股五粮液。从最初的100股,经过送股、配股,到2008年时。我已经拥有1000多股五粮液股票,市值4.2万多元。

其实,在持有的几年之间,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平常上学看不到实时行情,我就养成了每天看报的习惯,看看专家观点、行情涨跌。我出手不久后,股市就进入了熊市,五粮液曾跌了20%,当时,我也曾有过犹豫,可是经过细致冷静的分析,我抱定了“做长线”的策略,后来终于迎来了牛市。

我的冷静和理性得到了老爸的赞赏。现在,老爸,甚至我们老师,跟我聊天时,都喜欢问问我对股票的看法。编者的话:现代社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成为父母们的新课题。王昊老爸的做法就很聪明。从让孩子管理自己的个人银行帐户,到引导孩子利用财富创造财富,他一直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恰当的引导。王昊小小年纪,经济意识却一点不比成人差。在股市的风云变化中。他的独到见解和理智分析,帮他赢得了“成功”。

学习经:“碰巧”的第一名

几年前,“小升初”刚进南外,我就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南外,我才了解了“强手如林”的真正含义,要知道,在中央路小学读书6年,我每回都拿全年级第一呢!

拿着烦恼的成绩单,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回家后,老爸勉强挤出一丝笑脸,鼓励我:“没关系,你还没开窍呢。”

转眼到了初三,为了顺利升入南外的高中,只能拼了。还好,我最终以年级第200名的成绩留了下来。

高一暑假后的一次数学考试,IQ近140的我终于“开窍”了。那次的考试题目非常难,碰巧,我在考前做了很认真仔细的准备。于是,碰巧,我得了第一名。

老师在班上“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翻,同学们也投来了崇拜的目光。那一刻,我突然找回了久违的“好学生”的感觉。不能昙花一现啊!那多没面子!无论如何,也要把好成绩保持下去!

此窍一开,我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一下子冲进了“年级前十名”榜单,并且长期盘桓下来。老爸也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去开家长会了”。

不放过课堂上的“互动”

经常有同学问我成绩突飞猛进的窍门。其实,上课40分钟集中精神是很重要的。上课时,我会“死死地”盯住老师。呵呵,不少老师说自己被我盯得直“发毛”,可这说明我听课很认真啊。

现在,跟大家聊聊我的“学习经”――

和老师“互动”起来

上课时,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和老师“互动”的机会。常常,老师的问题刚出来。我就立马开口回答了。看起来有点不遵守秩序,可我确实太投入了,来不及举手。好在老师了解我,并不太计较,反而说这样令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这种互动的好处是:如果我答对了,老师会表扬;如果答错了,老师也会马上纠正。于是,学习效率就更高了。

学习效率

高中三年,我基本上每天晚上9点以前就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接下来,我会用半小时上上网,休息一下,然后再集中精神做1个小时的自习。而10点半以前。我一定会睡觉。

提前做复习计划

前年暑假,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小高考”。我早早就做好了假期复习计划。计划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复习内容精确到每个章节。

这样做计划的最大好处是:计划时,已经对要复习的内容有了总体把握。

炒股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3月底,在首都警方的配合下,娄底警方终于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村将逃遁1个多月的犯罪嫌疑人曾沈一举擒获。4月7日,曾沈被警方押回了湖南娄底市。警方在审讯时发现,这名斯文的年轻人竟是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因在大学期间热衷炒股,失利后才铤而走险。于是,一个悲剧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人人炒股”的当下,但愿它能给炒股的人们一个警世教训。

寒门学子逆境中投身股市,企图拨开命运的阴霾

曾沈今年26岁,妹妹曾瑛比他小10岁。母亲刘丽云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在病床上一卧就长达10年;父亲曾湘华原是娄底某建筑单位的一名建筑工人,2003年因企业改制而下岗,之后他在一家木工厂打零工,每月收入仅七八百元。

2003年,曾沈考上北京某大学法学系,为此,曾湘华把下岗时单位补发的钱给了曾沈当学费。曾沈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学校里十分刻苦。然而,他发现,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他们穿着名牌衣服,说着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世界。看看自己,曾沈觉得自惭形秽,他开始感觉刻苦学习似乎没什么价值,对学习渐生厌意,开始不断出去勤工俭学。然而,做兼职不仅辛苦,赚钱也不多。于是,从2005年4月开始,曾沈四处寻找发财的点子。

2006年11月,他把8000元学费在学校附近投资了一家小酒吧,但装修完毕后,由于没有经营经验,他的计划流产了,亏了1000多元。

投资失利后,曾沈沮丧万分。一天,他问同学刘桓:“什么东西最赚钱,而本钱又少呢?”刘桓笑着说:“那当然是炒股票啦,现在股市牛得很,傻瓜都可以大赚一把。”

曾沈早就听过:中国股市近年大幅上涨,这一轮行情的上涨是中国股市历史上上涨最为猛烈的一次。听到刘桓这么一说,他怦然心动。思前想后,他决定扣下那剩余的7000块学费,心想只要在股市里打一个转,一定可以小赚一笔,不但有了学费,还可以让经济更加宽裕。

就这样,曾沈满怀激情地带着7000元学费杀入了股市。刚入市,他也不太懂,但听到同学说几乎买什么都可以小赚一笔,他就抱先练练手的想法面对炒股。果不其然,一进去真的是一帆风顺,买哪个哪个涨。乐得曾沈眉开眼笑,他甚至有个念头,认为自己的大学专业读错了,不应该读法律,应该去学金融。

曾沈如沐春风般享受着牛市给他的成就感,欲望渐渐在他身上放大。2007年2月,他又向同学借了5000元钱,之后的几天也赚了不少!看到股市一路飘红,曾沈像挖到了宝库一样欣喜若狂。他想,这样下去,不久就可以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了。从此,他也不再去找工作和实习单位,一心扑在股票上。

“你现在找了实习单位没有?你要多多为以后做打算啊!我们家里穷,比不上有钱人家。”2月底,曾湘华打来电话叮嘱曾沈。曾沈想到自己在股市里游刃有余的情况,不禁喜上眉梢,他真想告诉父亲,自己找到了一个金矿,但他最终没有说出来,他笑着说:“爸爸,你就放心吧。我考上了北京市公务员,在税务部门,月薪3000多。”曾湘华听到这个消息后,信以为真,一阵惊喜。

当天下午,曾沈考上公务员的消息就传到了许多亲戚的耳朵里,他们纷纷前来道喜,曾湘华不知道的是,自己那骄傲而虚浮的儿子,一直都在寻寻觅觅中找不到扎根的土壤。他更不知道的是,一个更大的灾难正在慢慢向他靠拢……

母亲病逝父亲重疾,疯狂钻研股票前途在哪里

2007年3月的一天,曾湘华刚刚从工地上回来,累得气喘吁吁,一进门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忽然,他感觉一阵晕眩,胸口似乎被揪住了,一时间动弹不得。在一旁的弟弟曾祥见了,急忙喊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了医院。这时,刘丽云也病危了,一家人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

听到母亲病危、爸爸重病的消息,曾沈立即向学校请了假,一个人匆匆从北京赶回家。临行前,他叮嘱同学刘桓给他盯紧股票,一有消息就尽快通知他。

回到家里,面对重病的父母,曾沈流泪了。他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学业,才耽误了父母的病。他心里又自责又难过,他想马上把股票抛掉给妈妈治病,可又想万一股票一下子飙上去了,岂不吃了大亏?犹豫了许久,他最终没将手里的股票抛出去。

看着家里的生活一天天被箍紧,他的心一阵揪痛。听说信用社可以借款,他便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跑了过去。谁知他前脚刚一进去,会计就开始说话了:“现在信用社也没有钱,都被借光了。”后来,他听说信用社里的钱是被一些人借去炒股票了,会计们也挪用了一笔钱,砸进了股市。听到这个消息,他对股票又气又爱。

母亲的病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信用社的钱也无法借到,最后,曾沈在大伯以房产做担保的前提下,借了一笔高利贷。

然而,母亲最终没有抢救过来。2007年3月25日,刘丽云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要是家里有钱,那该多好!妈妈就不会这么早地离开我们。”曾沈的泪水夺目而出,眼前闪过母亲卧床十多年的情景。

母亲去世第三天,同学刘桓打电话来说,股市形势大好,他的那几万块已经翻到了5万。

“有这么好的事情?”曾沈拿着电话,差点惊叫起来。

“听说在北京奥运会之前股票不会大跌,我们这一次赚死了。”刘桓话语中掩盖不了喜悦。听到刘桓如此这般说,曾沈一阵窃喜,他估算了一下,这样下去,很快就可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但苦难并没有结束。曾湘华的病情越来越重,在涟钢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辗转到长沙湘雅医院。借来的8万多元钱全部花光了,可是曾湘华的病却不见好转。寂静的夜里,只有父亲的咳嗽声,敲打着曾沈早已脆弱的心灵。

2007年5月,父亲曾湘华的病稍微好一点儿,曾沈便赶回北京。临走时,他骗父亲说:“你先安心养病,我很快给你寄一笔钱回来,我也有好几个月的工资没有去拿了。”

回到北京后,他更加放肆地炒股了,甚至又向几个同学合借了1万元。不过,他也很心虚,因为他也只是跟着同学一起炒,而他们大多数也是瞎蒙的。

他正酝酿着如何用自己炒股赚来的钱给父亲治病为家里致富,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股市中的风险,是这个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的他无法承受的。

大学生无法承受股市之痛,抢走100多个民工工资11万元

5月30日,曾沈的心虚得到了验证。后来的市场并不如他所愿,没过几天牛市的好日子,一场暴风雨来了,他账上资金瞬间从5万变成了2万多。曾沈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虽然赔的大部分是盈利,但人都这样,一旦你拥有过,你还是当成自己的钱。曾沈疯狂地想把这些亏损捞回来,结果跌得越来越厉害,很快他的账户上只有几千块钱。

2007年8月,被一系列亏损破坏了心态的曾沈急于求成,不断地追涨杀跌。所以接下来的蓝筹行情,他并没有抓住,终被严重套牢。当时市场上总有议论说中国的经济会好起来的,股市一万点指日可待,所以他一直没有割肉。

2007年底,曾沈从北京回到湖南娄底。下车时已是夜幕降临了,夜晚昏黄的灯光最易勾起游子的思念之情。既然是“北京公务员”了,那应该是衣锦还乡,可现在曾沈身无分文,满脸狼狈。他不敢回家,既怕别人戳着他的脊梁笑,也怕父亲那张失望的脸。

此时,正值冰天雪地,他只好钻进了一家网吧里。除了偶尔看新闻之外,他几乎把所有的上网时间花在研究股票上,有时他还把一些股票的代码抄下来,猜测它下一步的走势,许多次居然都被他猜中了。

曾沈觉得自己渐渐地摸清了股票的门道,便想再次一股市,但之前投资股市的钱已经化为乌有,要想赚钱,就得投资,怎么办?思来想去之后,他决定给同学打电话。打了一圈电话之后,许多同学都婉拒了。最后,他以借生活费为由,向在娄底某银行的同学借了2000多元。钱到手后,他立即挤出了1000元用作炒股,另外的1000元用作生活费,然而,这一次曾沈并没看准行情,1000元投入股市后竟化为泡影,为此他烦恼不已。

2008年1月25日,曾沈到街上用公用电话给父亲打电话。曾湘华问:“你今年要回来过年吗?”曾沈回答说:“不回家了,在这里过春节还可以赚点加班费。”曾湘华有些失望,接着说:“家里一切都还好,只是上半年借的那笔高利贷到期了,恐怕是利滚利,到时候会成为麻烦……你们应该发了工资了,你就先寄几千回来吧!”挂了电话,曾沈的心情不自禁的紧缩起来。

曾沈不但没有给家里寄钱回去,自己口袋里的钱也很快被花完了,此刻的他心急如焚。恰巧手机也在网吧丢失,切断了他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他辗转了一番之后,终于又与在娄底某银行工作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救济一下。同学一口答应立即借钱给他,并向他要了银行卡号。

1月31日,曾沈拿着银行卡到一个ATM机上去取钱,但钱并没有到。第二天,第三天,他一次次去,一次次失望。2月3日下午,曾沈已经三餐没有吃饭了。站在冷冷的街上,曾沈想起几年来过穷日子的委屈,想起了自己在股市中一次次沉沦,想起了父亲的病和妹妹的学业,想起了那一笔越箍越紧的高利贷……

正在此时,娄底市宏冶炉料有限公司64岁的出纳彭晓明和女会计周晓冬二人去银行取款,准备翌日给公司100多名民工发工资,好让大家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两人顺利来到中国建设银行涟钢分行取了11万元现金。走出银行大门,已是下午5点。他们不知道,刚刚一进银行,曾沈就紧紧地盯上了他们。

见两人分手,曾沈尾随彭晓明走到二楼,待他掏出钥匙正要开门时,曾沈从后面猛地紧紧掐住了他的脖子……十几秒后,曾沈抱住装钱的袋子转身而逃。

正月初十,曾沈到达长沙与女友聚会。两人见面后,曾沈买了一个新手机给她,并为她买了一些衣服。他还花了几千元钱购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最后,他给家里寄了两万多,叮嘱父亲赶紧去还掉高利贷。

在长沙待了几天后,彷徨不已的曾沈决定奔赴北京。路上,他给妹妹寄了2000元钱,还打了几个电话给她,要她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天网恢恢,曾沈无法逃脱。接到报案后,娄底市钢城公安分局党委高度重视,将此案列为2008年第一督办要案。3月25日,在首都警方的配合下,警方终于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村将逃遁1个多月的曾沈一举擒获。4月7日,曾沈被警方押回了湖南娄底市。

被逮捕后,他乞求大家不要把消息告诉父亲。4月1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良深地说:“全怪我鬼迷心窍地迷上了炒股,我没有想到的是,它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之外……”(文中除曾沈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期刊更多

青年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福建省委

生活与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大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