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炒股心得体会

炒股心得体会

炒股心得体会

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老妈的故事:

老妈提前退休在家,闲来无事,被几个朋友拉到股市。开始入市时,子小,投入两三万元钱,既是玩玩儿。

也许是老妈运气好,她买的4只股票都涨幅很大,让她轻而易举地赚了一笔。

尝到了甜头,老妈的手有些管不住自己了。看到好股,就要买上几百股。这样一来二去她投入的钱越来越多。一年下来,家里的积蓄都被老妈从银行转到股市。不仅如此,家里的电视也被她垄断过去,等着盼着看财经报道的股评分析。

每每小赚一笔,都能使老妈眉开眼笑。于是更是倾其所有,就连老爸在她生日时送她买鞋的二百元钱,也被偷偷投进了股市。老爸知道后和她吵,她一本正经地说自己正在做的可是一项大事业,还盘算着几年后赚够多少多少钱好买房子呢?可自从老妈炒股后,家里的伙食急转直下,因为老妈算计着家里能节省下的每一分钱。

然而,就在老妈为自己炒股的骄人战线暗自得意的时候,股市的大盘开始下滑,老妈先是把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接着又是连连失手,老妈的股票大部分被套牢。好在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蛮好的,并声称,只要不抛就不算赔。并随着个股的下跌一路接下来,准备解套后大赚一笔。

近日来,老妈看着一路下跌的个股连连叹息,抱怨自己没钱了,要不然再接一点多好。并不是游说我拿出钱来炒股,说现在正是买进的好时机,年后大盘准会大涨。每当这时,我就说,等您那赔进的好几万元钱收回再说吧!

哎!说心里话,面对股民老妈,我真不知这老年炒股是祸是福?

张老先生的故事:

张老先生是一位豁达的老人,也是股市的常客。老人说,上午送孙子上学,逛市场买菜,下午在证券市场呆上一阵子,关门的时候正好去接孙子回家。这是我每天有规律的生活。而在股市的这段时间里,有精神头儿就多盯着点儿,乏了我就找地儿闭上眼睛听会儿广播。这儿有我好几个老哥儿们,我们不像凑在一起的那些老邻居那样坐一块儿拉家常,我们很少说彼此家里的事,我们都爱看报,每天凑一块儿侃的都是报纸上的事,经常瞎分析,但谁心里都有数,买进卖出都自己拿主意。其实,就是为了找点乐。

唐老师的故事:

某中学退休唐老师,去年9月一笔两万元定期储蓄到期,便把这笔钱买进了优质低股“哈医”2000股。不想建仓后股市一直徘徊不前,她耐心等待着。今年5月以来,股指不断刷新升高,唐老师抓住机遇以14.10元高价出仓,从中获利5000余元。虽然唐老师赚钱了,可是有谁知道,在这10个月内,她经常为此睡不香,食无味。她说,现在看来,还是参加银行储蓄保险,利率虽然低了一些,但用不着去这样担惊受怕的。

孙老先生的故事:

三年前从某实业公司辞聘的孙老先生,由他几个儿女提供资金,一举买进了“水仙”、“古越龙山”各1000股。在当时,这两只股票确实走势很强,一致看好。孰料,几天后股指急转直下,一蹶不振,孙老先生耐心等待了两年,还是停步不前,只得忍痛割肉,把13元一股进仓的“水仙”,最后以每股8元低价抛出,手续费就亏了5000余元。谈到这里,老人沮丧地说:“原想赚点外快贴补生活,结果得不偿失,捉鸡不成蚀把米……”

周大妈的故事:

年过花甲身体多病的周大妈,三年前把几年积蓄投入股市,以每股6.20元和6.00元分别买进“上海石化”1900股和“齐鲁石化”1000股。就在她进仓不久,这两只股票开始下挫,继而又大幅下跌,使周大妈大失所望。直到最近齐鲁石化重振雄风,她才以每股6.20元抛出。可是,不久“齐鲁”股金又刷新上扬,而上海石化至今仍被紧紧套牢着。周大妈无奈地说:“等上海石化解套后,就与股市拜拜了,还是静心养病吧……”

刘老太的故事:

早春的一天,62岁的刘老太和股友们兴冲冲的走入证券大厅。随着股市行情的涨落,她的情绪波动剧烈。10点左右,老人感到剧烈头痛,股友们急忙把她送回家。老人平时很少生病,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没有在意。下午3点左右,突然昏迷,家人急忙送她到医院抢救。急诊cT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出血量约有120毫升左右。由于迅猛出血,导致脑干功能严重损害,血压降到零,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医生立即组织复苏抢救,用药物提升血压,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行紧急开颅血肿清除术。刘老太的病情虽然趋于平稳,但康复如何还是未知数……

解读老年炒股的心理

虽然如今的股民队伍中“银发股民”还是少数,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不时地耳闻目睹如上的老年朋友炒股的故事。老年炒股,是祸还是福?存在哪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番心理的解读。

老年人炒股通常出于哪些心理动机?

纵观老年股民的实际,可以把老人炒股的动机大致分为如下三种:

一是游戏心态。老年人走进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块的时间没法打发。“扔进去点钱,为的是找点乐”,这是不少老年炒股的心态。有游戏心态的老人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需要照看儿孙。还有一类老人文化层次比较高,比如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等等。这样的老人觉得炒股很时尚,所以喜欢参与。无论原来的生活背景是怎样的,股市现在对他们来说,都能像公园一样解闷好玩。

二是补偿心态。还有一少部分老人是带着补偿或者替代心态进入股市的。当老年人退休之后,很容易陷入孤独感之中,非常害怕与社会隔离的生活,于是就想通过一种活动进入一个群体,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件事件上。股市里既有知识老人,也有家庭妇女;既有刚退休的,也有年过古稀的。炒股,可以让老人走出家门,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交圈子,找到新朋友和新乐趣。那些坐在交易市场门口择菜、聊天、织毛衣的老人,他们无意间用最家常的方式,使现代生活中紧张而忙碌的交易看上去那么平和,使交往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补偿。

三是赢利心态。不能否认有的老人炒股的功利心较重。有赢利心态的老人可能经济条件不太好,寄希望于股市,想从中挣钱养老,所以对股市很钻研,心理投入较多。赢利心态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老年人炒股,对赢利预期不可太高。因为患得患失不利于心理健康。炒股求的是快乐,否则真不如回家抱孙子。

看来老年炒股不好简单地说是福还是祸,看有怎样的心态了。老年人投资股市反映了老年人观念的转变,体现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观念的提高,也让很多老人重新找到了自信,感觉自己紧跟时代心未老,有利于心理调节。可以说炒股是老年人生活现代化的一道风景。老人炒股不完全是为了经济上的获益,还有其它的心理上的需要在炒股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满足。比如:精神上的快乐,获得价值感,扩大交往,锻炼思维,保持朝气,等等,这些都是附加的心理上的收获。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多数老人炒股的初衷是好的,如果因为过于投入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就得不偿失了。老年炒股应该重在消

遣,关心股市更留意“心事”。凡是投资就会有风险,老年人炒股应量力而行,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股市如潮,潮起潮落很难把握。入市炒股,您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老年炒股应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首先是风险意识的准备。风险意识是最关键的一点。千万不能把进入股市当成赢利的一个挑战。炒股的投资应怎样掌握度呢?有这样一个“四分之一理论”,说的是老人应该在自己的积蓄总数中,拿四分之一来生活,四分之一养老,四分之一投资不动产,最后的四分之一才可以用在股票上。比如说您有一万块钱,那就只能炒两千五。就是说,对风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一句话叫作“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此,老年人炒股一定要量力而行。老年股民的炒股资金最好是手中的闲散资金,在财力上要根据本人实力酌情投资,不要把辛辛苦苦攒下的钱都放到股市上去,更不能四处借贷,必须让自己的生活有“余粮”。其中的关键是投资风险能不能承受,投资损失对生活是否有影响,这些都要事先考虑周全。

其次是心理状态的准备。心理状态和心理素养对股民的确非常重要。股市本身就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而在散户当中,老年人更是弱势群体。资本市场,不仅风险大,而且有时候很残酷,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老年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别到股市中来。有一位老者,刚炒股时一下子赚了一倍还多,他喜出望外,于是就把全部积蓄投进去。结果谁想股市突变,一下子让他赔惨了。后来他承受不了打击就跳楼自杀了。这太可惜了。其实这样的老人根本不具备炒股的心理素质。另外,年纪太大的人也不适合,比如75岁以上的老人,思维能力开始下降,无法适应股市的大起大落。再有,在交易所里,老人还要注意休息,定时活动一下,避免空气不好等因素影响心态。

老年炒股,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给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前,不少股民忽视了自身心理保健,使不少人患上了“炒股综合症”。有的产生严重的失眠、心慌、焦虑、厌食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乘虚而入。心理素质较差的人,还会在极度抑郁的心境状态下自寻短见。股票暴跌会产生悲剧,而暴涨也会乐极生悲。大捞一把的刺激,容易使人的中枢神经刹那间兴奋至极,造成短时间内大脑大量出血,心跳急剧加快,血压迅速上升,肾上腺素超量分泌,从而造成悲剧。这在老年股民身上往往反应更为明显。

哪些心里特征的老年人不适合炒股?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并非人人都适合投入到风险莫测的股市中去。具有如下人格特征的老年人不宜炒股。

情绪型人格特征。其表现为遇事容易陷入情绪化心态,情绪极不稳定,大起大落,情绪自控能力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顺利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不知风险将至;失败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不知机会已来。很多老人炒股之后,情绪变动很大,红了就高兴,绿了闷闷不乐,在股市对保安发火;回家了和家里人抱怨,甚至整日眉头紧锁,连觉也睡不好。

偏执型人格性格。其表现为个性偏激固执,自我评价过高,刚愎自用。有些老人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的老人,炒股时常坚信自己的片面判断,听不见任何忠告,甚至对来自管理层的警告也当耳边风。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则用心理投射机制迁怒于别人。

依赖型人格特征。表现为遇事喜欢依赖人,无主见,随大流,面对问题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办。这样的老人进入股市,容易盲目跟风,错失良机,导致消极的心境。

完美型人格特征。其表现是做什么事都追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老人炒股容易自我期望目标过高,稍有不足和闪失,即耿耿于怀自怨自责。

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调查显示:94.9%办公室一族涉足股市

专家:一味打压并不可取

王小姐就职于武昌一家咨询公司,自从她听朋友劝告拿出2万元积蓄投身股市后,就成了“办公室炒股族”。一到九点半开市,王小姐便打开股票系统,紧紧盯着股票的一举一动,下午3点才“意犹未尽”地收工。而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办公室一族参与炒股,更有1/3人员说“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中等收入是主力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办公室炒股者占受访者的46%。针对“您周围同事有炒股的吗”这一问题,竟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更有1/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股市牛气冲天,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领投身其中。“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股票。”在一著名企业工作的谢先生坦言,为了和同事、客户有共同话题,他上月开户成为新股民。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白领股民,他们坦言,炒股已成为办公室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我炒股是受到了同事们的影响。”在求职中介公司任职的罗小姐说,和谢先生一样,她投身股市基本与赚钱无关,只是为了和同事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罗小姐说,许多朋友都已变身股民,“现在,我与朋友谈论的话题几乎全和股票有关。碰见别人的第一句话也是问‘你的股票涨了吗’?”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股民中,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约占60%,普通员工占65%。由此可见,中等收入人群是进军股市的主力军,这也折射出中国股市散户渐成主力的生态。同时,股民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分散,无论是企业、厂矿还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可以找到股民们的身影。

42%受访者:炒股只是调剂

面对冲天的牛市,手头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呢?

被问及“如何看待工作与炒股之间的关系”时,45%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作没有负面影响,甚至有13.5%的调查者认为会对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同时,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炒股只是工作的调剂,38%的受访者称股市是对工作的有益补充。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认为,调查体现了国人对股市相对平和稳健的心态,人们更多地将股市中的收益看成是意外收获,而工作才是整个生活的基石。

调查中,有两个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工作与股市的微妙关系。当问及“若您是股民,公司明令禁止上班时间炒股,您会请假或短期休假来炒股吗”,超过66%的受访者旗帜鲜明地说“不会”;而当被问及“若公司禁止上班时间炒股,是否会委托基金或专业人员帮您运作”时,约有46%的股民表示“会”。

对此,欧阳晖分析,人们总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当有机会获得意外收入时,一般不愿意错过;当不稳定的炒股影响到稳定的工作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工作。

“禁股令”是否当立

关注股市多了,上班心情常会变化。有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反映,股票涨了,员工的心情明显变好,一旦股票大跌,很多员工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此,一些公司使出了“大棒”,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炒股。

但对此,不少人力资源主管却表现出了两难的情绪,他们表示,炒股和上班玩游戏、煲电话粥不一样,明令禁止炒股就是挡人财路,不但得罪人,而且也未必有效。但炒股确实影响了上班质量,甚至影响了那些不炒股、认真工作的人,很难办。

也有一些老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昌的一it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员工炒股很正常,你不让他们在开市时瞄一眼大盘,哪还有心情工作?上班炒股不能强硬打压。强压之下,必有猫和老鼠的游戏。另外,现在科技也发达了,上网、电话委托等就能完成股价的查询和抛售,对工作的影响比以前小了很多。

武汉锦绣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燕表示,一味打压未必有效,完全放纵也非老板所愿。她建议管理者对办公室炒股现象,宜疏不宜堵。比如,在工作之余安排一些理财培训,提供一些投资理财方法,可能会更得人心。

办公室炒股可能外泄信息

途径一:电脑键盘输入账号

很多股民选择在网上炒股,这其中隐藏着账户信息外泄的风险。反病毒人士提醒,一种名为“证券大盗”的电脑病毒正随着网上交易量的增加而蔓延。它能“远程”操盘,记录用户的键盘动作,然后分析出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最恶劣的是,这个木马病毒在运行之后能在用户电脑上自行删除作案的痕迹。

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本周股市整体震荡下挫。创业板、中小板大幅下挫是主基调,而沪深主板跌幅相对较小,周三反弹时涨幅也较大。其中银行、电力、运输设备、铁路基建、石油等板块表现强势。有分析认为,中小盘题材股的炒作已趋向衰弱,而投资风格将转向价值投资和大盘权重股。就创业板、中小板以TMT为代表的题材股的炒作而言,前期确实炒过了头。目前的大幅下挫就是在纠偏。上海自贸区板块也因为严重透支改革红利而大幅下调。然而,题材股的炒作并没有间断。一方面,已被爆炒的题材股不断出现跌停。而另一方面,每天涨停的又大多是题材股,如天津自贸区、粤港澳自贸区概念股,又如刚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页岩气板块。部分低估值的大盘权重股之所以表现强势,既有价值修复的因素,也有题材炒作的因素,如预期优先股的推出,又如总理最近连续向外国推销中国的高铁,引发了相关产业的增长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一度低调的题材炒作,由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的公布,又重新活跃起来。总体来看,题材炒作是今年市场的主旋律,很可能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市场的主旋律。只是题材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炒作的对象不仅是中小盘股,还会有新股和大盘权重股。

题材炒作之所以会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依照我国的实际,是因为题材就代表改革创新的红利,代表产业政策的扶持,代表市场提供的机会,也是投资者美好预期的依据。用彼得·林奇的话来说,题材就是企业成长的“故事”。有“故事”的企业就值得投资。所以,市场总是乐此不疲地进行题材炒作。比如让人记忆深刻的1999年的“5.19”行情,掀起一股网络狂潮,沾“网”就涨,有“科技”二字就涨。关于战略新兴产业的题材炒作,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

题材炒作与价值投资并不是对立的,而且题材炒作总是以价值投资为依据的。不管什么题材,都涉及到对公司业绩增长的预期和股票估值的提升,最终都要接受企业效益的检验。经过炒作,股价大幅上升,而业绩也能相应大幅提高,这样的股票就会成为市场长期追逐的大牛股。例如:上市8年股价翻13倍多的大华股份。相反,如果业绩逐年下降,甚至大幅下滑,那么股价就会走上价值回归之路。这类股票很多,当年的科技网络股,如今的股价差不多都跌去了大半,有的甚至跌去了百分之八九十。近几年的战略新兴产业题材炒作也是如此,昔日的高价股,如今变成低价股的比比皆是。最近热炒的苏宁云商,题材虽然很多,但三季度业绩公布后,由于全年业绩大幅度下降,股价因而也不得不大幅下调,周四还封上跌停板。那些以TMT为代表的题材股的大幅下挫,上海自贸区板块的大幅调整,都让人感到题材炒作所带来的调整的残酷性。由此不难领悟,题材股炒作既能获利,也可能赔钱,参与题材股炒作一定要注意风险。

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张老先生是一位豁达的老人,也是股市的常客。老人说,上午送孙子上学、逛市场买菜,下午在证券市场待上一阵子,关门的时候正好去接孙子回家。这是他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在股市的这段时间里,有精神头儿就多盯着点儿,乏了我就找地方闭上眼睛听会儿广播。这儿有我好几个老哥儿们,我们不像老邻居那样坐一块儿拉家常,我们很少说彼此家里的事,我们都爱看报,每天凑一块儿侃的都是报纸上的事,经常瞎分析,但谁心里都有数,买进卖出都自己拿主意。其实,就是为了找点乐儿。”

某中学退休唐老师,去年9月一笔两万元定期储蓄到期,便把这笔钱买进了优质低价股。不料建仓后股市一直徘徊不前,她耐心等待着。后来股指不断刷新升高,唐老师抓住机遇高价出仓,从中获利5000余元。虽然唐老师赚钱了,可是有谁知道,在这期间,她经常为此睡不香,食无味。她说,现在看来,还是参加银行储蓄保险,利率虽然低了一些,但用不着去这样担惊受怕的。

三年前,从某实业公司辞聘的孙老先生,由他几个儿女提供资金,买了股票。在当时,这两只股票确实走势很强,一致看好。孰料,几天后股指急转直下,一蹶不振,孙老先生耐心等待了两年,还是停步不前,只得忍痛低价抛出,连手续费亏了5000余元。谈到这里,老人沮丧地说:“原想赚点外快贴补生活,结果得不偿失,捉鸡不成蚀把米……”

早春的一天,62岁的刘老太和股友们兴冲冲地步入证券大厅。随着股市行情的涨落,她的情绪波动剧烈。10点左右,老人感到剧烈头痛,股友们急忙把她送回家。老人平时很少生病,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没有在意。下午3点左右,突然昏迷,家人急忙送她到医院抢救。急诊CT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出血量约有120毫升左右。由于迅猛出血,导致脑干功能严重损害,血压降到零,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医生立即组织复苏抢救,用药物提升血压,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行紧急开颅血肿清除术。刘老太的病情虽然趋于平稳,但何时康复还是未知数……

解读银发股民的心理

老年人炒股,存在哪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心理解读。

一是游戏心态 老年人走进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块的时间没法打发。“扔进去点钱,为的是找点乐”,这是不少老年人炒股的心态。有游戏心态的老人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需要照看儿孙。还有一类老人文化层次比较高,比如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等等。这样的老人觉得炒股很时尚,所以喜欢参与。无论原来的生活背景是怎样的,股市对他们来说主要是为了消遣解闷。

二是补偿心态 还有一少部分老人是带着补偿或者替代心态进入股市的。当老年人退休之后,很容易陷入孤独,害怕与社会隔离,于是就想通过一种活动进入一个群体,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件事情上。股市里既有知识老人,也有家庭妇女;既有刚退休的,也有年过古稀的。炒股,可以让老人走出家门,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交圈子,找到新朋友和新乐趣。

三是赢利心态 不能否认很多老人炒股的功利心较重。有赢利心态的老人可能经济条件不太好,寄希望于股市,想从中挣钱养老,所以对股市很钻研,身心投入较多。希望赢利的心态很正常,但老年人炒股,对赢利预期不可太高。因为患得患失不利于健康,否则真不如回家去抱孙子。

看来老年人炒股不能简单地说是对还是错,全看有怎样的心态了。老年人投资股市反映了老年人观念的转变,也让很多老人重新找到了自信,感觉自己紧跟时代心未老,有利于心理调节。可以说炒股是老年人生活现代化的一道风景。老年人炒股不完全是为了经济上的获益,还有其他心理上的需要在炒股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满足。比如:获得价值感、扩大交往、锻炼思维、保持朝气等等,这些都是附加的收获。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如果因为过于投入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乃至心身健康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炒股应该重在消遣,关心股市更要留意“心事”。凡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应量力而行,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

老年人炒股应有怎样的准备?

首先是风险意识的准备 风险意识是最关键的一点,千万不能把老本全部押在股市。股市投资应怎样掌握尺度呢?有这样一个“四分之一理论”,说的是老人应该在自己的积蓄总数中,拿四分之一来生活,四分之一养老,四分之一投资不动产,最后的四分之一才可以用在股票上。比如说您有一万块钱,那么就只能炒两千五。对风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一句话叫做“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老年股民的炒股资金最好是手中的闲散资金,不要把辛辛苦苦攒下的钱都放到股市上去,更不能四处借贷,必须让自己的生活有“余粮”。投资风险能不能承受,投资损失对生活是否有影响,这些都要事先考虑周全。

其次是心理状态的准备 心理状态和心理素养对股民的确非常重要。股市本身就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而在散户当中,老年人更是弱势群体。资本市场,不仅风险大,而且很残酷,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老年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别到股市中来。另外,年纪太大的人也不适合,比如75岁以上的老年人,思维能力开始下降,无法适应股市的大起大落。再有,在交易所里,老人还要注意休息,定时活动一下,避免空气不好等因素影响心态和身体。

哪些心理特征的老年人不适合炒股?

1,情绪型人格特征 其表现为遏事容易陷入情绪化心态,情绪极不稳定,大起大落,自控能力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顺利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不知风险将至:失败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不知机会已来。很多老人炒股之后,情绪变动很大,红了就高兴,绿了闷闷不乐,甚至整日眉头紧锁,连觉也睡不好。

2,偏执型人格性格 其表现为个性偏激固执,自我评价过高,刚愎自用。有些老人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的老人,炒股时常坚信自己的片面判断,听不进任何忠告,甚至对来自管理层的警告也当成耳边风。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则用心理投射机制迁怒于别人。

3,依赖型人格特征 表现为遇事喜欢依赖人,无主见,随大流,面对问题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办。这样的老人进入股市,容易盲目跟风,错失良机,导致消极的心境。

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炒股伤神且伤身

不久前,一位近70岁的老人突然晕倒在电脑前,幸好老伴及时发现并急电“120”,老人才得以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事后,老人告知医生导致其突然晕倒的原因。原来,当天股市快要收市时,他看到自己买的股票大跌,就在他懊悔不已时,突然感觉心慌胸闷,继而就晕了过去。医生说,老人是突发心梗,幸好及时抢救保住性命。医生还了解到,这名老股民因沉迷炒股,经常坐在电脑前半天不动身,还常常研究股票曲线图到半夜三更。他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显然,这些因素叠加一起,加上受到股票大跌刺激的影响,诱发了心梗。

股市的剧烈震荡,不仅会让老年股民们丧失信心,而且还会带来诸多身心健康问题,甚至导致一些人的精神崩溃。

有些股民在股市遭受挫折后,因输掉了自己积攒一生的血汗钱,或炒空了亲朋好友参股的份子钱,往往感到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从而产生悔恨心理。这种悔恨心理通过压抑中枢神经,使全身新陈代谢处于抑制状态,肾上腺、甲状腺等腺体分泌量减少,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研究发现,股市悔恨心理持续一周以上,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就会降低,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而另一些股民在股市发了大财以后,会大喜过望手舞足蹈。而人在狂喜时,血压会急剧升高,高血压病人很容易因此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人则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就像范进中举那样“乐极生悲”。

三类老人不宜炒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以下三种情况的老人最好不要入市炒股:

首先,身体不好的老人不宜炒股。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由于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加之交易大厅里空气浑浊,长时间憋尿禁水,容易在炒股时发生意外,甚至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相关期刊更多

青年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福建省委

生活与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大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