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1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就是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四十分钟增加效益,提高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主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有爱心。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植根于爱,这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奥秘所在。有爱心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老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就是通过“动之以情”来达到“晓之以理”。教师要爱护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对学生的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常常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长久的痛苦和痕迹,使他们丧失前进的热情和信心,甚至会形成学生变态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恶果。教师只能用爱去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成为谦谦君子;用暴力教育学生,学生只会成为暴徒。也正是有了爱心,有了对每位学生高度的负责心,教师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有上好每节课的强大动力。

二、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要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不同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我认为,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标》对所任学科规定的教学要求,然后还要搞好备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2、在“备学生”方面做文章。教师在“备学生”过程中应做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对A段生应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一点带思考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B段生应多注意他们作业的正确性和速度;对C段生要特别耐心辅导,重点指导他们能正确地完成课堂作业,对这部分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勇力,放下学不好的包袱,促使他们能慢慢地跟上班上的平均水平。

总之,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周密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克服教学教程中的随意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只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因人而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受到大家尊重,让每个老师尊重每个学生,给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搭建平台,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要给学生减轻负担,培养其兴趣。

(1)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凡进入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设计好第二天的预习内容,并提出一两个问题要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学生都有好奇心理,总想看看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解答,甚至要比别人答得好的好胜心,他们就要积极地去看书,看自己是否懂得,并要求不懂的打上记号。当教师讲到这里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自己看懂了就会积极发言回答问题。通过预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因起到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得对的,教师要肯定成绩,加以鼓励,有些不明白的问题,经过讨论,老师再给以指导,学生就能理解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也牢靠。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要让学生寄希望于课堂。使他们懂得,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认真的质疑问难,深入的思考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专心听讲,要做课堂的主人。更要学会合作学习。因为同学的理解能力有差距,掌握程度、学习水平不会完全一致,教师只能依据大多数人的水平讲课,就会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极端。这样在老师讲课时,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就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落实到每一个同学的心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语、关键句等。

四、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教学也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1)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自己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

近年来“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既要保证学生的升学又要兼顾减轻学生负担的两难问题呢?这就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呢?这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开始。

首先,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其次,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生活中的衣着打扮、建筑设施、天气变化、旅游出行和生活习惯等都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世界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时,首先展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适应,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服饰。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因纽特人习惯穿毛皮做的衣服主要是适应本地寒冷的气候。我国藏民的藏袍,藏民在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主要是为了适应温差变化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各地的传统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更可以看出主要是本地的气候与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建筑有影响。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多高脚楼。我国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使学生认识到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合适的衣服,并且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交通条件与特产等地理知识。

再次,巧用古诗文和歌曲。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在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单纯的文本知识是枯燥而乏味的,“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情境是指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反映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1],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我国农业部门时,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比较陌生,课堂上我采取了“你表演我来猜”的活动方式进行,让学生假设自己从事某种农业活动,根据自己对某种农业活动的了解,表演从事不同农业活动的动作,其他学生根据表演动作进行猜测属于哪个农业部门,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时,我采用和学生一起到澳大利亚参观旅游的形式,先后参观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园、然后是羊毛博物馆,再是矿石开采场等,学生进入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激烈的讨论、踊跃的回答问题,完全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这一节课的知识反馈的也很好。回想起来,新课标当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情境“来源于生活”,生活让我有了灵感。本节课后我不断的试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角度设计地理课,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要上好一节新课,要不断尝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情绪,全身心的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搭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2]。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合作探究式教学

“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以升华”[2,3]。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自学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如在进行《世界人口问题》一节的教学时,我提前在上节课学习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这是否会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呢?自已作为地球的主人,为地球来把把脉,请大家课下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分小组写成相关调查材料”,课下学生合作收集资料,探究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把学生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个小组,来竞选“地球村长”。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调查材料、图片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讨论、交流分工和合作,然后请各小组分别推荐一名代表,为大家发表本小组对“世界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集体交流,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了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觉得到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2],对于不同学生的“调查成果”,不是简单地去做是非评价,而是尽力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表扬同学们的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同学们自尊、自信、自强,追求上进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勇于尝试的积极性。“学生在共同探究的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课堂的效率”[4]。

三、三生的设新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重视地理图像的运用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面广,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把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和地理教学图片和视频图像资料等直观教具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5]。此外,“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运用地图教学,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曾经有人说过“无图不地理,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特点。把握用图的重点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综合用图,发挥图像系统协调配合的整体效果,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用图训练,既省时又清楚,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们学习区域地理时,例如西双版纳、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等地区后,学生不能确切地把握这些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因此通过读、划先行的“思维描图法”,再进行填、写结合图的“地理事物定位法”,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和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方式于一体,实现了教学内容简化和直观化,改变了现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学生在学习书面间接知识时的呆板乏味,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大量形象化、动态化的地图等图片资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视频的功能。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通过flas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生更直观、清晰、明了地理解抽象的地球运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形势是严峻的,对于教师来说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熟练地驾驭教材和整合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爱生敬业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10]。我们只有抓好课堂教学,善于思考研究,勇于实践探索,找到合适的教法。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行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态度程度以及对活动的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内容,全面调动学生课堂上听、看、做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主动体验信息刺激的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并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9],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突出了‘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并采用新办法、新途径、新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做一个智慧和学者并重的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宋建龙,苏保中.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第3页.

[2] 王正勤.活用新教材,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45页.

[2] 王必亚.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3期第18页.

[3] 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教育科学,2002年第3期第33页.

[4] 唐伟光,邱林英.构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增刊第227页.

[5] 谢春燕.浅谈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3页.

[7] 王向阳.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科教文汇,2008年第2期第113页.

[8] 杨新月.试论培训期怎样提高中学地理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第32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良好习惯;教学的有效性

“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

“学习习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英语是初中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各种英语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教育,反复训练,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学生终身受益,更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强化教材编排模式,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

在拿到新书的那一刻,我不是就开始上课,而是带领学生首先去认识教材,把握教材。翻到目录,看一个学期的内容有多少,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还认识每个单元的Title,Topic,Function,Structure,Target Language and Vocabulary.认识教材开始上课后,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TOPIC去发散思维,去联想和它有关系的词类,然后再展开到个别单词。

二、细化“三课”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所谓“三课”就是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首先,课前朗读的习惯。

预备铃一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课堂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做好准备,然后由科代表带领同学们朗读单词或短文等,营造英文气氛,带领同学进入英语课堂。其次是课中的上课习惯。

在上课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五动”,也就是听课的习惯――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说,动手写,动脑想。学生做到了这“五动”,课堂上根本没有人开小差,紧紧跟着老师,围着英语在转。高效率的课堂是学好英语的首要保证阵地。

课后的作业我从没有要学生做过一张试卷,一道题目,而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多少写多少,背多少。上课内容是单词就写单词,是句子就写句子,是对话就写对话,是作文就写作文,但是当天内容必须要背好,第二天上课检查。学生觉得量少,容易完成,久而久之,都不用我布置作业,他们自己知道要做什么。

三、注重听,读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

大声朗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或课外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重点句子或习惯用语,熟读成诵,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只有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培养语感,在做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写作时,信手拈来,有话可说。而不会朗读,读不出来也是很多中学生学不会英文的原因。要想有一个很流利的表达,就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所以,在我的课堂上,随时可听到学生整齐大声的朗朗读书声,学习英语的气氛非常的浓厚,而学生的口语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是这样培养的。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学生缺少的是语言环境。我们必须试着培养学生的听英语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窘境。我认为初中生应培养如下听的习惯。

(一)养成课堂听老师英语上课的习惯。

我们虽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他们自己要干什么。但是我坚持用英语上课,还把课堂常用英语要学生写下来,反反复复地读和背,慢慢地,学生就适应了。

(二)养成认真听示范发音(教师、磁带、光盘等),听清后再模仿。

听得多了,自然也就形成潜移默化的语感。我利用早读时间放课本的录音带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语音语调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充分利用现代资源,课堂上课件的制作有意识地英语视听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学生很感兴趣。

四、加强背诵方法指导,养成学生篇章背诵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中学生需要培养好以下两个背诵习惯。

(一)背单词的习惯。

如果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学会背单词。在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时,采取两种方法。

1.反复强调要音-形-义结合。也就是说,要想把一个单词真正掌握,需要从单词的发音入手,以音节为单位;以字母组合发音为导引把单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再通过适当的记忆记住他们。

2.还是采用联想的方法。看到一个词想到它相关的其它词性的词,反义词,近义词等。虽然从来没有要求学生默写单词,但这种方法如此以往,养成习惯,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

(二)背课文的习惯。

在辅导学生背课文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1.长篇课文分层背。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划分层次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逐层背诵。最后,通背全文,查找不熟的地方,进行强化背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4篇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分数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在讲授认识分数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运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五、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长久以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枯燥、样板戏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扑面”而来。对于具有工具性、长期存在严重问题、待改革的语文学科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新课改的出现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无异于及时雨、雪中炭。

一、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要树立课改的教学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满腔的热情,有爱生如子的慈母心,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还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渊博的专业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境教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中,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要辩证认识、掌握运用语文学科新课堂教学理念,做一次义无反顾的理论洗脑。(1)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2)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唾弃,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3)要确立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层次和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应加快课堂交流互动步伐

应加快课堂交流互动步伐,万不可将课堂变成一个人的课堂,完全是老师讲学生听。也要改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通过课堂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为依据为目标,不能完全以课堂进度、以老师讲解多少为依据。改变课堂的主导方向,充分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此处的人应是学生,而不能再是老师。但主导并不意味着学生至上,不能因此将课堂变成毫无秩序、思维混乱的课堂,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此外,在课堂当中可以适当穿插德育、学习方法等教育,此举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对今后的各方面成长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定讲

优化教学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教学篇目,并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师生确定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

七、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演绎作品的个性。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八、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