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总抓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面临着新形势。一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社区建设与管理必须切实加强;二是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组织结构必须不断创新;三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区管理机制和方式必须改革;四是党员队伍流动性增强,出现了失业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社情、民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给社区党建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阵地,搭建社区党建工作平台。

阵地建设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今年在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落实了阜兴苑社区和三工社区党支部办公场所及居民活动场所,文化路社区及百合村社区办公场所及居民活动场所也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为社区党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⒈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采取机关下派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办法,从机关选派能力强、素质高,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三工社区党支部书记,四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一居一支部”。⒉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公开选拔的办法,从大中专毕业生及人员中充实了位居委会干部,吸收了新鲜血液,壮大了社区队伍。⒊积极吸收居民党员、下岗离退休党员中,党性觉悟高、宗旨意识强、有丰富党建经验的有责任心的党员充实到社区党支部中,使社区两委班子结构更趋合理。⒋在认真落实市领导联系,部门包社区责任制同时,认真落实办事处领导干部包扶社区、机关党员驻社区工作,党委书记、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各包一个社区居委会,同时抽调位年轻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机关党员进驻社区,积极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本文出自网

为了使社区党组织更好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委强化了社区党支部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两委”联系会议制度,确立社区党支部的领导地位,要求居委会成员列席党支部会议,理顺党支部与居委会,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使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行使自治权利。

二、管好党员,发挥作用,开辟党员管理新路子

随着我市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内党员的数量迅速增加,党员分布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离退休党员多、下岗失业党员多、流动党员多,人员难组织、时间难统一、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三多四难”的新情况,针对辖区党员状况,我们在各社区党支部积极推行“一强化二定三主动”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党委提出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分类管理,发挥作用”的方针,真正做到管好党员,发挥作用,建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强化”:即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实行有效管理。针对辖区流动党员多难管理的现状在各社区党支部建立个流动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小组个,使组织关系一时不能或不便转入社区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实现属地管理,并实行“三定一书”管理法,即党员定点、活动定时、党组织定员联系和签订党员责任书,做到了对党员人数清,基本管理现状清,社会表现清。“二定”:即针对机关党员及社区内大多数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我们在抓好平时管理的同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定每每月日为固定党员学习及电教日、每月第二个星期一为党费交纳日,进行定期定点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上下沟通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三主动”:即、一是管理下岗职工党员,主动联系教育。街道党委有下岗失业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针对他们具体情况,党委积极鼓励他们树立“不自暴自弃,不等待依靠”的思想,主动联系教育,关心他们生活状况,组织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并以岗位推介会等形式,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和再就业,现在已有名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管好离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余热,主动上门教育。要求他们做到退休不褪色,扮演好“三种人”,“党的政策的明白人,邻里和睦的维护人,文明生活的倡导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三是加强在职党员管理,对他们进行主动宣传教育,使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内当先锋,“八小时”以外作模范。在各社区党支部广泛推行在职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设有政策法规宣传岗、环卫整治岗等十几个岗位,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一册两卡”制度,即党员社区报到册、党员联系册和意见反馈卡,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卫生清洁、扶贫帮困、助残助学、文体娱乐等六个志愿者服务队近人。一年来为辖区贫困户捐款捐物近万多元,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处,受到了居民的称赞,开辟了党员“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重管理”的新路子。

通过对不同党员的分类管理,做到了“四个有”即“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有党的活动就有党员作用的发挥”。使他们真正融入社区融入群众发挥作用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创新载体共驻共建构筑党建新格局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网络式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局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共驻共建,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将辖区大的机关、事业单位联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大会,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保证活动经常性开展。我们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一头连着广大居民群众,一头连着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共驻共建”内容,扩展“共驻共建”内容,一年来,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结对共建规模越来越大,已由原来单一的一对一结对共建,发展到多方联建、区域共建及跨区域共建。共建内容也从以前简单的物质资助,发展到经济共振、环境共治、稳定共护、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了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通过党建协调会,开展共驻共建、支部联建、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增强了辖区内、外单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交流与沟通。也赢得了辖区单位及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四、积极推进“四个延伸”,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随着社区党员人数的增多、结构的复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任务也在加大,按照“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要求,根据辖区实际,街道党工委积极在四个社区党支部推进社区党建的“四个延伸”,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党组织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在金鑫公司和天山针织厂等运作规范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试点,积极组建党支部,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盲点,为使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道党工委提出了四点要求: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不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当好企业的配角,帮助企业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在企业中积极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当好企业的助手,多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党员发展向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延伸。积极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同时要求各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做诚信商人,走诚信经营之路”等诚信教育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配合工商等管理部门做好“光彩之星”等评优活动。

党员管理向流动人口延伸。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流动人口难管理,管理难的问题,积极组织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参与到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要求他们积极发挥两个作用,即做好党的宣传员,及时把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宣传道流动人口中;做好党的监督员,发现问题,汇报社区党支部或居委会及时处理,达到化解矛盾、降低危害的目的。

党的组织向楼栋、巷道延伸。以楼栋、巷道为单位,在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楼栋、巷道成立党小组。采取建立楼栋党小组和党员责任区的形式,吸收居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并在党小组的组织各种群众性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义务为辖区居民服务,力所能及的为辖区居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做好信息员及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及群众的呼声反映到社区党支部或街道党委,及时解决群众热难问题。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现阶段,人们需要具备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幼儿期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区域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激发幼儿的交流与合作兴趣,使幼儿产生交往的意识。

一、影响合作意识树立的因素

1.性格

现阶段,大班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较为自私和任性,自主性较强,部分幼儿性格比较温和。比如收集美工材料时,部分幼儿认为那是自己带来的,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存有这种思想的幼儿大约有40%。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引导较为任性的幼儿向个性温和的幼儿学习,共同参与合作活动。

2.人缘

有些幼儿人缘很好,很多小朋友愿意跟他在一起,他也乐意与别人玩,但有的小朋友人缘差,大家不愿意跟他相处,就更谈不上合作。教师要引导人缘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沟通,通过分享玩具和交流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参与游戏活动。

3.心情

大班的幼儿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是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但不开心时就不爱与别人参与游戏,进行互动。所以老师要加深对幼儿的关心,引导心情愉快的幼儿与情绪低落的幼儿做朋友,相互合作进行游戏,教师要及时对引导策略进行调整,对症下药。

二、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提升策略

1.制定目标,指导合作

区域活动是幼儿合作培养的载体,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要充分的利用区域活动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为目的,设立区域活动角,分类组织各种幼儿喜欢的活动,将每一个区域活动角都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对幼儿的合作进行指导。例如,在益智角,可以设置游戏接龙、拼图和搭积木等游戏活动;在手工角,可以和小朋友分用胶水、纸、剪刀等手工材料;在图书角,可以和小朋友分享图书内容;在角,可以让小朋友一起下棋,下完棋共同收拾棋子等。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扮演支持和引导者的角色,确定好活动目标以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合作指导,通过具体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实现教育目标。

2.创设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是相互的,需要双方和谐统一的言行来完成。大班幼儿对于情感的认识是很直接的,幼儿在与他人合作时,合作过程的顺利与否能够使幼儿逐渐辨别情感和交往的需要。教师要充分的开发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情景,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互动交流,愿意主动接受他人情绪,产生相互交流的意识,逐渐掌握交流技巧,并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加芬克尔理论提出,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生的行为和场景的关系也适用于儿童。所以,一定的情境暗示能够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产生,在教师区域活动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创设,使幼儿能够与环境相互协调并引导和鼓励幼儿在各种情境中提高合作意识,积累合作的经验,从而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与此同时,要适当的给予幼儿独立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学会观察和分析,并能够从中得到与人相处的合作技巧。

3.提供材料,激发幼儿合作欲望

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一般是由使用材料开始的。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材料是游戏中的重要元素,能够支撑幼儿发展合作行为,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采用拟人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例如,可以制作卡片和情景舞台等实际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操作这些丰富的材料时,会更加敏捷和自信,激发幼儿与他人合作的兴趣。

通过收集、运用材料,使幼儿产生合作的行为,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高互助合作的能力。幼儿在每次合作中获得成功,会增加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难度的材料,让幼儿与他人互动探究,促进相互分工与合作。

4.制定明确规则,提供合作保障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要制定明确的规则作为幼儿相互交往和遵守的工具。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各个区域的游戏目标设置相应的规则,使游戏可以顺利的开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使身心能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所以,在制定规则时,教师要与幼儿保持平等的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幼儿产生自信,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对规则进行执行,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合作暗示。教师要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使幼儿能够收到良好的行为影响。

5.注重区域合作评价,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在完成区域活动以后,评价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对区域活动的特征进行活动评价,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这也是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强化和巩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引导幼儿意识到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亲自感受合作成果,体会到合作行为带来的快乐。在对区域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要扮演决策者,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结束区域活动后,愿意给予幼儿肯定和微笑,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舞,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来。

三、结束语

在区域活动中,强化幼儿的合作能力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幼儿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学实际,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和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实践;探索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过研究都认为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要使得幼儿主动学习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经验,就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供幼儿主动活动的场所,并且要放置有关的材料和设备。这个放置了有关材料的场所我们称之为活动区。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幼儿成长发展的作用,活动区活动以其能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认可。为此,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给孩子们开设了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活动区角,供幼儿自由选择和活动。但怎样才能提高活动区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1 提升理论,明确组织开展好活动区的意义和方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依据这一指导原则,自2003年以来,我园就撤床更换地板,扩大活动空间,每班为幼儿创设多个活动区角,但由于教师对活动区价值认识的不够,致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和“经营”出现了断层,有的成了孩子们课余打发时间的地方,教师们得以“解脱”的途径;有的成为“好孩子”的奖品;还有的成为摆设,有人参观时才开放等等。这些现象使“利用活动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去年,依据市教研部门的精神,全市开展“活动区与幼儿发展”的活动,我园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此我们运用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1.1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如《活动区教育指导用书》,在学习过程中,引领教师结合实际,畅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想。使教师们从思想上提高了对组织开展好区域活动的认识,清楚了它的教育价值及潜在功能,激发了大家做好此项活动的欲望及积极性。另外,为了使教师们在开展活动区时少走弯路,我们又学习了《活动区的设计与应用》等理论书籍、观看了外省好的活动区录像。根据理论结合实际,引导教师讨论制定活动区的一些具体要求,使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工作。如:在区域设置上,教师认为益智区应与角色区、建构区分开,形成相对独立式布置,而角色区最好与其他同样“吵闹”的区域相邻;在材料投放上,要根据本月的教育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年龄、兴趣来进行材料投放,能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指导上要先学会观察,以适当的身份、适当的时机给幼儿以指导;在管理上,要引导幼儿建立游戏规则,制作标志牌等。教师制订的这些要求有效地帮助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开展好区域活动的方法。

1.2 利用教研活动,解决共性问题。如:区角活动刚开始时,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们都喜欢到活动区里玩,但就是不能坚持玩完一个区角,一会到这个区,一会又到那个区去转悠。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在讨论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幼儿不了解不熟悉各区,不会使用各区的工具材料。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后达成共识:活动区应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介绍的同时,应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练习,开放的进度应以幼儿掌握的情况而定,这样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1.3 实地观摩评析与利用录像评析相结合。实地观摩能使大家了解如何组织活动区活动,而观摩后的评析却能使教师们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每次观摩后总是组织教师认真评析,要求每人说出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另外,我们还利用录像来组织大家评析,因为录像既能让本人清楚自己的教育行为,又可以让其他教师更好地了解活动情况,为评析提供依据。教师在边看边评的过程中,把好的东西加以借鉴,不足的地方引以为戒。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要提高活动区活动的质量,使其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作为管理者首先考虑并做好的事情就是让教师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师运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区域活动。

2 活动区的创设与实施

2.1 活动区的创设:重点谈幼儿跨班共享活动区活动的尝试。在活动区创设初期,我们在两个大班研究尝试打破班级界线跨班体验、资源共享的模式。4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除了都有的一般区域外,两个班分别创设不同的特色区,主要以角色区为主。因为大班幼儿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活动区。

如:大一班的鞋店、鲜花店、烧烤城、大二班的服装城、理发店、超市、影楼等,在两班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我们为它起了名字叫步行街。在步行街的一端,设有银行,并配有保安,银行是兑换人民币和存钱的地方,保安负责维持纪律,负责为不会兑换人民币的幼儿讲解。各区域的幼儿自己负责定价,自己制作产品。如:鞋店--有他们自己的鞋,还有自己制作的鞋,是用皱纹纸编的小辫,用硬纸板剪成鞋垫,将小辫粘在鞋垫上,再做一个鞋面,一双精美漂亮的鞋做好了。他们自己根据鞋的漂亮程度定价、标价。烧烤城的幼儿用海面剪成肉块穿成羊肉串、用硬纸板剪成鱿鱼形涂上颜色、用红纸卷成卷做香肠等等,并制定了价格表也就是菜谱。在区域创设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2.1.1 动静分开的原则:这两个班是南北屋两个寝室的门相对,我们把比较吵的活动区安排在这里,便于两个班的幼儿交流、活动。把比较安静的区域安排在里面的教室,使幼儿在活动中能专心,由于我们的教室空间很大,因此这样安排幼儿之间减少了很多互相干扰的成分。

2.1.2 全面发展的原则:幼儿园是向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机构,而活动区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创设活动区时,我们不但为幼儿提供了可供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角色区;还为幼儿提供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益智区、种植区、图书区、故事表演区;发展幼儿初步审美、表现美的音乐表演区、美工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巧手区、拼拼搭搭等活动区。由于为幼儿创设了多种活动区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2.1.3 主体性原则:活动区的创设要充分体现幼儿是主体,要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在玩中学,在玩中说,在活动中面对各种问题,自己能够加以操作、思考、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交往,始终使幼儿处于活动的主体。如:在活动区的布置上、材料的准备上、东西的制作上、我们都让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之中,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区的主人。

2.2 活动区的实施:我们在全园广泛铺开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跨班共享活动区的研究。

2.2.1 保证活动区活动时间。我们创设的活动区是多种多样的,除早晚活动外,在下午起床后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有机会有时间互相讨论、协商、合作,才能不断思考和分析,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2.2.2 做好观察记录,加强对活动区的指导。两个班共有四名教师,一名骨干教师组织活动,其她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充分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这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只有观察幼儿,做好记录,才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如:幼儿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鲜花店买完花后就在各区域间无目的的游荡,第一天这样,第二天仍有这样的,于是教师走过去对幼儿说:“你买的花很漂亮,我看你在街上逛了好半天了,是不是累了,”幼儿马上说:“是的”。教师说:“既然这样,到图书区看一会书好吗?这样你既能休息,又可以看你喜欢的书。”幼儿听了马上高兴的说:“好的”。此后很少在有幼儿闲逛了。

2.2.3 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常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活动区也不例外。尤其是两个班共同活动,更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来保证活动正常进行。如:入区卡,有的是以颜色区分,有的是以形状区分,每个区的卡数不同,我们让幼儿观察入区卡,并讨论卡的作用,使幼儿知道有几个卡就可以有几个小朋友在活动区里活动。再有为了让幼儿便于自己收拾整理活动区,教师在材料摆放处贴上与材料相同的标记,幼儿在整理时既快又准确,不至于材料乱放,这样保证了幼儿活动材料井然有序,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也培养了幼儿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3 体会

3.1 更新观念是开展活动区的前提。开展活动区的探索,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儿童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纲要》精神,为幼儿创设没有压力、主动学习的环境。

3.2 提高教师素质是开展活动区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社会人,一个在积极发展中的人,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爱每一个孩子,做幼儿游戏的伙伴。特别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因此奉献是活动区的精神支柱。

3.3 共享活动区是创设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幼儿比较喜欢与自己同龄伙伴交往,因为同伴比成人更活泼,能提供更有趣的刺激,因此,也容易被幼儿模仿,活动中孩子们成了亲密的好朋友,更好地吸收同伴的经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大家在分享玩具、分享点子、分享兴趣的游戏中,体验着不同班级之间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满足了幼儿社会情感的需求,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逐步形成,拉近了幼儿游戏与社会现实的距离,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高。

3.4 共享活动区为幼儿和教师扩大了交往范围,拓展了游戏空间。共享活动区活动时就幼儿而言,不仅扩大了交往范围,拓展了个人游戏空间,还丰富了活动内容和形式,在交往中获得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经验。就教师而言,加深了教师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她们在共同制订目标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共同准备游戏材料,把大部分时间用与观察、指导游戏,及时支持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需要的幼儿的游戏进程,提高了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

4 开展区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4.1 投放材料时避免一次性投入太多,这样会使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玩起来不专心,什么都想玩,什么也玩不好。因此,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4.2 提高对区域活动讲评的认识,避免走过场。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展览式、发现式、讨论式等形式来保证幼儿活动的结果得到别人的理解,通过交流教师进一步理解游戏的开展情况,因势利导,使幼儿可以继续深化游戏,获得更多的信息,让幼儿不断从游戏中吸取养料,把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

5 资源库

5.1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是否需要分“自由活动”时间与“游戏”时间?“自由”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如果没有“自由”就无游戏可谈。凡是幼儿能够从中得到“自由自在感、支配感、成功感”等游戏性体验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游戏。至于玩什么游戏,只是幼儿自主表现的游戏行为不同而已,本质上都是游戏。教师无需在游戏的时间上刻意划分。

5.2 教师需要多少时间用于游戏开始部分的组织?每一次游戏是否都需要有开始部分的组织?自主性游戏组织的功能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开始游戏,有时需要教师在游戏开始部分进行提示,比如:协调游戏场地、有新材料的投放、活动中比较共性的问题等。仅此而已,教师的组织尽量简短,因为幼儿迫不及待的是开始游戏。

5.3 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时间与时段如何安排为宜?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受幼儿经验和兴趣制约的,因此,幼儿一次游戏所需要的时间随幼儿年龄增长而递增。小年龄的幼儿一次活动时间较短,在一日活动编制时可分段安排。大年龄的幼儿一次游戏时间较长,在一日活动时间的编制时可集中安排。一般来说,游戏的安排没有绝对的标准,小年龄的幼儿可陆续开始,陆续结束,大年龄的幼儿游戏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我们应根据幼儿游戏合作水平、年龄的特点来安排。

5.4 游戏分类与分类游戏。游戏的分类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游戏不以类型命名,他们会说“我们玩办家家吧”(我们将之归为角色游戏),我们来搭积木吧,(我们归为结构游戏),“我们来跳房子吧”,(概括为规则游戏),我们来猜谜语吧,(智力游戏),我们来玩《三只羊》吧,(表演游戏)。为什么还要分类?对游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助于我们看懂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发展意义。有助于我们指导幼儿游戏时的不同技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通过分类,让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玩同一种游戏。幼儿对游戏的类型同样是有选择的,更何况许多时候各种类型的游戏行为是混合在同一次活动中的,只不过幼儿可能以某一种游戏行为为主。如结构游戏、玩沙玩水中都有角色扮演行为,而角色游戏中也会有搭建行为。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使游戏成为幼儿自主的活动,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可选择性的环境”,提供各种材料、提供一段较长时间的自由活动,任幼儿自行选择。那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幼儿游戏类型的倾向性和游戏水平。这样既不偏废任何一种游戏,也达到了个性发展的目的。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亮化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综合体及楼体亮化工程概述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四项及四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木的组合。

楼体亮化工程又叫城市光彩工程,是指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而对标志性建筑、商场、旅游景区、街道的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灯光亮化。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灯也越来越亮了,造型也越来越美了。优美的城市综合体夜景,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经济繁荣的象征,是城市文化、形象和综合实力的展示。搞好城市综合体亮化工作,对于提升人气指数、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份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城市综合体楼体亮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合理编制综合体施工组织设计

综合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注重全面性、全程性,小能按照大多数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套模板”的思路,对综合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付了事。就全局性而言,宏观上讲就是要考虑到小同业态的施工项目特点与工程量,进行合理组合,实现“1十1>2”的思想;微观上说就是小同分项分部工程的作业面配置必须协调。就全程性而言,就是要强化事前控制,重在事中控制,重视事后控制,对于小同的分项工程,综合考虑其工期组合,结合当地施工条件,对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进行合理筹划,确保总时差最低,以保证项目实施工期。

其次,综合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就是要结合企业资源组织上的可能性、经济耗费的合理性、技术措施上的可行性、施工方案上的针对性、方案实施上的可行性、技术工艺的先进性,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控制等手段,通过对人员素质、工程设备、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及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对影响工程结构质量和安全的节点如基坑、基础、主体工程等进行重点控制,正确处理工期、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在成本资金许可的前提下,尽量体现于整个施工组织设计中,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贯彻。

2、处理好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

(1)技术管理方面

首先,图纸、规范以及合同约定方面: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过程中,灯与照明验收的主要矛盾之一集中在交、验双方对图纸、施工技术方案与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上。对于技术标准的执行,合同、图纸变更的不同理解影响交接的进程,甚至导致验收的失败。施工方应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图纸、相关技术规定和合同约定内容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中必要的技术变更,要以约定、会签的方式记录在案并作为附加技术文件妥善保存。所有的补充技术文件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否则为无效文件,不能作为技术依据。灯与照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对应的现行国家标准为GB50303建筑电气施工验收规范和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其次,灯具及其辅具材质方面:在施工验收中,关于材料的材质、规格常常引起争议,是否决施工质量的主控参考点。灯与照明节能工程中常用的电气材料包括照明灯具、光源及其附属设施,还包括导线、电缆和低压母线。由于电气施工的隐蔽性,施工后的改造将造成极大的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并且所实施的改造直接影响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与结构。为避免此类问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入库验收关,做到所有的材料符合图纸要求和国家规范;其次要注意收集、保存电气材料的技术资料,包括出厂合格证书、说明书、验收和核查记录、质量证明文件,以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证明材料。必要时,对隐蔽工程可以保留电气材料样品,作为验收的资料提交。

再次,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还应符合下列检验要求:镇流器自身功耗不大于光源标称功率的15,谐波含量不大于20;气体放电灯的整体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2)技术措施方面

首先,自然采光与人工光源方面:在现代建筑节能理念中,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设计中在采光方面追求自然光的思维发展迅速。玻璃幕墙、玻璃天窗和屋面在建筑中的应用增多。引发的问题之一是采光与保温、隔热的矛盾,不能有效保证建筑的保温性能,反而增加了建筑物采暖、降温的投入。问题之二在于透光与有效反射人工光源,也就是要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光源的协调统一。

其次,灯具和镇流器方面:第一灯具和镇流器在照明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中要求全数检查。目前,在建筑装饰中,由于过分追求外观的效果,常造成合格的光源不能满足GB50411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保护罩、透光罩和格栅的选材在透光性方面不合理。荧光灯具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允许值,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敝式保挤罩(玻璃或塑料)透明磨砂、棱镜格栅格栅或透光罩荧光灯灯具7265556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75-60。镇流器能效限定值标称功率(W)18202230323640镇流器能效因数(BEF)电感型3.1542.9522.7702.2322.1462.0301.992电子型4.7784.3703.9982.8702.6782.4022.270在施工中,灯罩通常是影响灯具效率指标的关键。镇流器与灯具的配套性能是影响镇流器效能的主要因素。第二,灯具的谐波分量上,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气体放电灯是使电力系统产生高次谐波的非线性元件,高次谐波电流通过供电变压器,使变压器的铁心损耗明显增加,从而使变压器出现过热,缩短其使用寿命。高次谐波电流使零线上的电流增大,增加了电力线路的能耗,使计算电费的感应式电度表的计量不准确;还可能引发电力系统的电压谐振,从而在线路上引起过电压,击穿线路设备的绝缘。高次谐波还干扰其附近的通信设备和线路。灯具的谐波含量应满足方可使用,检查验收以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为依据。照明设备谐波分量的限制谐波次数n基波频率下输入电流百分数表示的最大允许谐波电流备注2330为功率因数51079511n39(仅在奇次谐波)。第三,灯具的安装与控制,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区应采用集中控制,按照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并加装必要的调光控制。

3、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在施工之前,建设所提出的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所以在面对钢结构的建设时我们应做好HSE体系保护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流水作业规范以及建筑法规的操作规范进行安全作业;对施工过程当中的预判性施工进行系统的施工安全因素分析,并对安全系数做出预判与评估,最终完善整体安全体系;在钢结构的安装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高空作业、高空安装等危险性动作,所以在此过程中,应格外注意现场安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用电也应该按照具体的“三相五线”原则,并且对待外接电焊接地时应注意零接地;构件摆放及拼装时,必须卡牢,移动,翻身时撬杠支点要垫稳;氧气瓶、乙炔瓶与用火点问距,三者之问应大于10mm,并应立放,小在阳光下曝晒;安装现场备有消防设施,厂区内动火办理动火票;手拉葫芦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小得超载使用;吊装作业时,人员小得站在重物正下方,指挥应统一、明确;作业前,将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隔离,无关人员小得入内;成片或单根安装的钢结构应及时固定,确保稳固性,如小能及时固定,应用缆风绳固定,防比倾倒;在坑、洞、平台边缘等“四口五临边”处设置护栏,防比高空坠落事故。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木构建筑吊脚楼技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ditional wooden buildings in north guangxi to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wooden building the diaojiao build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 TU-0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四、五万年前就在此劳作生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凿灵渠,把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连接起来,七分水流入湘江,三分水流入漓江。中原文化不断的影响岭南地区,外来的文化深深的影响了广西,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些文化主要分为“高原文化”、“中原文化”和“低地文化”,他们分别影响了像“高原文化”影响着丘陵地带的建筑形式,“中原文化”则影响着平原建筑,“低地文化”主要影响着沿海和沿边地区的建筑。而桂北地区因地方偏远,交通不便,中原文化进入的时间较晚,人数也较少,因此受汉文化的影响比较小,都延续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本文通过对三江侗族自治县马鞍寨的木构建筑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

一、桂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技术特点

1.建筑形式

桂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以干栏建筑为主要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雏形是先民住在树上的巢穴,因为在南方湿热的气候环境下巢穴离地而居,有利于避免湿气,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止猛兽的袭击,也便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等。经过长期历史的变换,受社会、人文、自然的影响,一步步变化到如今的干栏建筑文化。

马鞍寨地处桂北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属山区典型地貌特征,山坡多平地少,盛产杉木,所以当地的民居建筑以杉木作为建筑材料,依山而建,被称为半干栏建筑,俗称“吊脚楼”。村寨的人们顺应自然,依山就势,随遇而安。村寨的居民追求自然随性的性格和对自然的崇拜,吊脚楼的形式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充分考虑地质、阳光、风向、水流等结合,成为侗族居民居住、防御一体化的住所。

2.空间结构特点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制约的影响,传统的吊脚楼体量都不大,一般分为上下两层和一个顶层隔层。

一层。由于吊脚楼依山而建的关系,一层为架空的结构,空间与山地相连,木板、竹片或石片用作于围栏间隔,一层用于圈养牲畜、堆放杂物、粮食为主,并同时作为厕所使用。一层结构符合当地气候湿热的气候特点,架空后通风透气,还可以抵御毒蛇野兽的袭击。

二层空间宽敞,采光通风良好,作为人们的起居饮食的主要场所。二层以“间”作为基本单位,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和用途,进行房间的规划布置,分隔出大小不等的空间,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为厅堂,是各个房间出入的枢纽,厅堂正中设神坛,厅堂侧面设火塘,火塘是家庭的主要活动中心,作为平时家人吃饭做菜,照明取暖的功能,也是家族聚集议事,人际交往的场所。

3.建筑和道路交通布局

马鞍寨的传统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规划方案,建筑的分布以自然环境的形态建于山地中。由于山地限制,人们居住的吊脚楼体量一般都不大,以单栋建筑为主,占地面积小,因地制宜,根据山地环境的特征,依山而建,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吊脚楼与道路交错于山间吊脚楼选址建造的随机性与修建道路的灵活性的关系,比任何平面布局的建筑更复杂,吊脚楼与道路的关系常出现的几种情况:

(1)在地势平缓空间较为大的情况下,屋前屋后都设道路,交通方便。

(2)若屋前或屋后有一方为高坎或崖,则在房屋临高坎或崖的另一方建设道路。

(3)当房屋两侧一面临高坎,一面靠崖的情况下,则将吊脚楼的山面朝路建造,并设屋门于山面。

4.营建方式

侗族人民充满智慧,吊脚楼的建造选用,当地优质的杉木为建造材料,采用穿斗式的构架技术,不使用一颗钉子,建造出来的干栏木构建筑坚固耐用。令人惊叹的是,自侗族建筑文明以来,侗族工匠们,仅仅依靠标满符号的竹片,就解决了所有的建筑问题。工匠们根据所建造房子的大小,用当地特有的工具测,量建筑材料,这竹片被侗族人民称为“香杆”,它是侗族人民世世代,代累计经验建造房子流传下来的,香杆上密密麻麻的标明了由侗族工匠们创造的13个独特的建筑字符,归纳着建筑构件材料每个环节材料的尺寸。吊脚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运用结构力学原理,使得瓜,柱相连,枋枕交错,禀缘纵横,吊脚坚固。

二、桂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艺术特征

1.桂北地区建筑的美学特点

由于地处地貌特征复杂的大丘陵地带,吊脚楼大多建在坡地,根据具体的地貌特征因势利导,高低错落,各具风姿。其适度的体量给人以亲和感。下部架空、正面出挑的结构使建筑本身显得活泼轻巧,富于变化。

吊脚楼基础使用当地石材,其色青灰、质感坚实粗糙。主体部分由杉木构成,木材文理自然,色调呈茶灰色质地柔软。顶部小青瓦色调黑灰,质地坚实。建筑的三个主要部分在色彩感上呈现粗糙坚实、自然柔软、光滑坚实的对比统一的艺术效果。加之岁月的剥蚀是色彩呈珊出丰富的变化并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在平面布局上变化多端,因地制宜,天际线灵活生动,采用“小”、“散”、“隐”的灵活布局方式,使吊脚楼盘旋在山间与自然景观相呼应。这样的天际线,错落高低,起伏有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对形成建筑山地环境面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学观

中国古人历来,讲究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正是古人想要,表达的。传统木构建筑,根植与所处自然环境,建筑与环境道路安排有致,和谐统一,这正犹如“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中国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各地的木构建筑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与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取得了很好的协调,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地域适应性。

吊脚楼在选址上很注重与环境的关系。房屋大多面南而居,平行于当地自然山林的等高线,最终形成了与山林的走向相呼应整体形象,建筑与道路的布局都在山水地形、自然景观中相互协调,相互相应,一排排干栏木构民居建筑,色调统一,呈现出村寨的统一与完整,吊脚楼仿佛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非出自人造。

当地吊脚楼的建造就地取材,因材施用。采用当地盛产的衫木为建筑主材料,不污染环境,对材料的合理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功能的需求,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的开发并未破坏自然环境,而是与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山美、水美、建筑美的和谐画面。

参考文献:

1、雷翔:《广西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