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第1篇

1.了解扎染画的绘画步骤

2.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活动准备:

1.宣纸、各色颜料、毛笔、吸管、勾线笔、抹布等。

扎染画具体环节

(L:老师 Y:幼儿)

环节一:宣纸扎染的认识

L:小朋友们,你们谁还记得平时老师教你们画画用到了哪些工具?

Y:勾线笔 油画棒 水彩笔 等

L:大家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都很好大家都知道我们之前用的画画工具,但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绘画工具——宣纸。

(向Y展示宣纸)

L: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拿宣纸画画,大家仔细观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L:看完了老师的操作,大家都应该知道是怎么做的了。那我想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位小朋友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师的操作顺序,另一位小朋友在旁边向大家解释一下步骤。

(Y折宣纸放入颜料中染)L:这位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是对折再对折,那我想问一下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其他的折法,可以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Y:可以折成一个三角形或没有形状的样子。

L:我们看到这位小朋友是把宣纸直接放入颜料中染,那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其他什么工具使用来在这个宣纸上染颜色?

Y可以动脑思考,然后L出示已准备的工具,Y可以补充一两个。

讲述的步骤Y:(以下仅供参考)

步骤一:将宣纸随意的对折或揉团。

步骤二:将对折或揉团后的宣纸的边角等地随意小面积扎染。(可以选择很多颜色,但扎染的面积不宜过大)可以加入毛笔、吸管、牙签等工具。

步骤三:将宣纸打开铺平晾晒30秒,然后用勾线笔在上面进行绘画。

L:好,现在小朋友都已经知道了绘画的步骤,那接下来老师就要让大家开始自己创作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要画什么,可以画任何东西只要是你想创作的。画完之后我会叫小朋友上来和大家分享。

在画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要提一下:

1.大家用的工具一种工具只能沾一个颜料。

2.最开始我们是染背景色,不用颜料画画,我们最后再用勾线笔画想画的图案。

第二环节:

(Y绘画时L可以适当的指导和提醒)

L:现在大家都已经完成了绘画,那我想让一些小朋友上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创作这幅画的,在画上用了什么颜料、工具,最后用勾线笔画了什么图案。

总结和反思:

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正式面对幼儿独立上课,十分的紧张。感觉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在内,导致在要开始上课之前还有问题要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因为紧张把原本在教案里的提问和要求也有遗漏,使小朋友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与我的假设有很大的出路,当我在他们动手时候再讲明要求时已经没有人听了。

我在做教案的时候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没有把宣纸的晾晒时间等问题计算在内,导致最后没有时间用勾线笔绘画,也没有时间分享,我的时间远远不够。

因为在上课前我没有进行过试讲等其他准备,导致我在上课时有时候会忘记下一步要做什么,和小朋友也没有什么很好的互动。

1.在示范的时候示范的纸不够大,不能保证所有小朋友都看得到。

2.减少无效问题的存在,最好做好问题能直接问到点子上。

3.要运用小朋友能听懂的词汇来表示,代替那些专业词例如“扎染”、“主题”等。

4.在面对小朋友回答到老师准备的问题上时老师要与小朋友有互动,例如老师可以说“哇塞,被你猜到了,你真厉害确实老师今天准备了.......”。

5.老师可以把准备好的工具直接向小朋友展示,不要再提问来浪费时间,而且老师要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不要上课的时候老发工具。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123―01

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

小班幼儿对装饰作品的感受是浅层阶段,当大班幼儿创造的造型独特的服装和美轮美奂的装饰,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小班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此,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摆、拼、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把圆形、方形、三角形、明点状、箭头状等简单形状,通过不同的组合,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图案组合带来的奇妙乐趣,初步认知装饰的审美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以单独纹样装饰为主,教师向幼儿讲授装饰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裁剪、拓印等技法,在不同形状的纸张上进行装饰创作,让幼儿体验装饰画的趣味性。到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利用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图形,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如粘、抠、刻、画等技法在服饰、面具、佩饰、经幡等图形上模拟装饰。

二、遵循幼儿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装饰教育

幼儿的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认知范围由自我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装饰图画的色泽、花色应选用单纯明快的色调,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让小班幼儿绘画连续的白云、石头图案,引导幼儿涂上不同的颜色,感知连续图形的整体性,这些单纯自然的色彩,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便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班幼儿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比较喜欢明快的色彩对比,在装饰教育上着重引导幼儿感知色彩变化的节奏,通过一些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图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找到图形运动的规律,感知画面整体、协调的美,并引导幼儿进行画面装饰,教师给予积极鼓励,挖掘幼儿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审美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对事物的认知也由简单的概括到较为具体的感知,结合民族幼儿园特色,通过幼儿认真观察,笔者引导幼儿从熟悉的物品中找到装饰的基础元素,从正方形的物品装饰开始,延伸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装饰,过渡到不规则图形的装饰,最后进行实物装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头巾、帽子、鞋子、盘子、面具、扇子等物品上面进行民族特色装饰。

三、突破教育教学难点,构建幼儿装饰能力培养体系

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是装饰画教学中的难点。在小班阶段,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线条长短之间的对比,感知装饰效果的不同。中班阶段,在幼儿掌握一定绘画基础时,引导幼儿用稍微复杂的图案,有规律地进行组合排序,画出二方连续的图案,逐步引导幼儿画出四方连续、八方连续图案等;在幼儿有了组合概念后,引导幼儿认识散点式、折线式、连接碰撞式、套接式、错接式以及不规则排列,掌握花纹的画法。大班阶段,指导幼儿将螺旋形、方头形、回纹形、波浪形等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均匀、对称、整齐地画在方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纸上;有意识地展示民族特色动物图案,如藏文化中的猕猴和牦牛形象,佛教文化中的大象、狮子、草纹、羊头变形纹、福寿无头纹等图案,并运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用故事形式讲解图案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创作。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启发幼儿自由表现的同时, 教给幼儿装饰方法和技能,让幼儿在装饰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

四、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第3篇

作为“常规类型”或“基本环节”,教师理应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组织起美术欣赏活动驾轻就熟,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也理应逐步提升,达到应有水平。

就本案例描述的情形看,该大班幼儿之所以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能力,可能与带班教师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活动组织策略,平时忽视或没有充分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有关。这提示我们,要想促进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并为幼儿组织丰富多样的美术欣赏活动,既包括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又包括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

一、 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

就该案例描述的情形及幼儿园教育实践情况看,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作为欣赏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到得体现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进而理解并诠释作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但在本案例中,从对欣赏作品的选择到整个欣赏过程,都是教师主导的,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于T老师所选择的那幅以前大班幼儿的《梦想中的小学》,本班幼儿是否感兴趣,该教师对此不加考虑,也没有给予选择的余地。在欣赏流程上,T老师采取的是“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来欣赏评价”,并让他们一个一个说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幼儿想不想说,什么时候想说,教师同样没有给予自由选择的机会。如果让幼儿被动地一个个说,其趣味性已经大打折扣。在欣赏方式上,T老师采取的“问答”方式,也像“牵着牛鼻子走”,幼儿只能顺着教师的提问感知画面,同样是被动的。

2.幼儿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本案例中,T老师问:“宝贝,你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幼儿答:“应该是学校吧!可见,幼儿对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并不十分确定。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作品方面,画这幅画的幼儿在画《梦想中的小学》时,可能没有抓住小学校园的重要特征,致使他人看不明白;二是在欣赏者方面,幼儿可能没有到过小学,对现实生活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设施等风貌不了解。如果没有相关小学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幼儿对有关小学主题的画作进行欣赏时,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

3.教师组织欣赏活动的方法过于单一

对话法、游戏法、故事法等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常用组织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用。但在该案例中,T老师只采用了对话一种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幼儿感知《梦想中的小学》这幅作品的画面,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这种单一的问答方式,会使欣赏的氛围变得枯燥和乏味。当幼儿觉得索然无味时,自然会心生倦怠,不会主动关注面前的作品,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过程中。为了提高欣赏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采用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最好是综合运用几种不同的组织方法。

二、利用评价环节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

为了有效利用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不妨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

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随意忽略或省略。“评价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欣赏、评价自己及同伴绘画作品的机会。相对于绘画过程来说,评价过程需要幼儿调动自己的视、听、触等感知觉,在感知面前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比较、判断,并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可见,评价环节诱发了幼儿的复杂心理活动,不仅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大发展,而且使审美体验得到丰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即便当时时间不允许,教师也可以在自由活动时段或专门安排一次美术欣赏活动,组织幼儿对已经完成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作品

整个幼儿阶段,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给予特别的关注。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如此。即便是在绘画活动后让幼儿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只有当他们对作品感兴趣时,才会真正投入地去感知、去欣赏,进而理解作品的意义,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说出对绘画表现内容和情感的评价。这意味着,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教师不应指定幼儿评价哪一幅特定的作品,而应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去评价。当幼儿评价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时,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

理解作品是幼儿评价绘画作品的基础。再伟大的作品,如果欣赏者缺乏相关的艺术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即使它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欣赏者面对它也会无动于衷。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幼儿。如果幼儿对一幅作品看都看不懂,就谈不上理解或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时,应确保每一个幼儿拥有相关的审美体验或生活经验。这意味着,教师在组织某个评价活动前,应让幼儿先具有相关生活经验。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T老师先组织本班幼儿去参观一次小学,就能为其组织的评价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第4篇

教育部所推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开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够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这顺应了我国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

二、依托废旧报纸开展中班美术活动实践

近些年来,我园积极开展利用废旧报纸开设各种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作品成功的喜悦,并且逐步养成细心耐心良好态度和独立操作的习惯。下面就结合笔者在幼儿园近年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学体会,对利用废旧报纸资源开展中班美术活动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剪贴画册

在实际美术活动中,结合幼儿园中班小朋友的特点,笔者首先让幼儿利用废旧报纸中的图案制作剪贴画册,每个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多张报纸中选择同一类型的图案制作,报纸资源可以全班循环利用。这样做,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认识色彩,注重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分类和归类的能力。

(二)美术绘画

在制作简单的剪贴画册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开设了利用废旧报纸进行美术绘画的活动。把废旧报纸作为画布,不设定固定的题目,让幼儿在上面尽情发挥,随意作画,在活动结束后,由每位小朋友展示他的绘画作品,并且为大家做介绍。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更是通过作品介绍环节,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美工黏贴画

美工黏贴画是非常受到幼儿园中班幼儿喜爱的一种利用费用报纸开展的美术活动。起初,笔者同样不设定固定的题目,让幼儿随意将报纸撕成各种形状,然后将报纸碎片拼成想要的图形,用胶棒粘贴起来,形成一幅幅报纸碎片想象画,再让幼儿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后来,笔者对美工黏贴画设定了题目,例如制作树木、房屋等,让幼儿自己选择报纸资源,粘贴成命题作品。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虽然是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活动,但是笔者也为中班幼儿精心准备了一些利用废旧报纸开展的美术活动,由于中班小朋友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在实际手工制作课程上,笔者让几个小朋友作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作品。例如将报纸捏成纸团,蘸上颜料在画好的花茎上印花;用废旧报纸卷成小纸棒或揉成小纸团,再将纸棒或纸团组合粘成物体的造型,创造立体手工制作品;用废旧报纸折帽子、做衣服等。通过这些更困难的手工制作,可以更好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依托废旧报纸开展中班美术活动建议

虽然我园已经针对废旧报纸资源展开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也收到了幼儿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美术活动之中,还是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下面笔者提出几个小建议,希望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更好的利用废旧报纸资源有所帮助。

(一)建议尝试运用废旧报纸与其他材料相结合

在中班幼儿感受到废旧报纸独特的性能和创作乐趣之后,可以将废旧报纸这种资源与其他废旧材料资源相结合,以废旧报纸为主,适当添加其他材料,以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例如,可以在实际美术活动教学中,将不同材质的纸张(例如瓦楞纸、卡纸、皱纹纸等)与报纸搭配制作黏贴画,让幼儿感受不同纸张材质不同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锻炼幼儿合理分配资源。或者可以利用废旧报纸结合饮料瓶、易拉罐制作娃娃屋等。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美工活动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健全完善的人格。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或为了方便,或为了简单,或为了易操作,通常选用传统的美术工具来完成美术活动,无外乎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蜡笔画、粉笔画、水粉画等,从这些常见的材料可以发现以往的美术活动材料都是以纸、比为主的。但是,由于各个年龄段幼儿动作、肌肉发展都受其制约,因而在美术表现上大多不尽人意,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受到表现技能的约束,无法真实的反应自我想法,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觉得美术活动是乏味的,是无聊的,而且还会造成自我否定的想法,慢慢地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随风飘散了,严重的还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缺少自信,变得少言寡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既满足幼儿强烈的自我表现,又能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表现技能呢?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又能轻松的操作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呢?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根据大班、中班、小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大胆尝试将夹子、毛线等生活用品带入活动,丰富美术活动的材料,同时也成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可以明显看出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专注与探索欲望,提到了幼儿的表现能力,也让幼儿收获了自我肯定的成就感和满满的自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生活中的美术材料呢?

一、生活用品“变身秀”

日常生活中用品千千万,是不是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能信手拈来,随便的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呢?答案是否定的,那如何选择生活中的美术材料就成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了,既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发展,又要安全卫生、易操作,还要能多样化使用。通过一个学期的思考与尝试,我把可用于美术活动的生活用品做了简单、大致的分类,进行它们意想不到的“变身秀”。

二、生活用品在不同年龄段操作时的有效“变身”

由于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接受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年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生活用品作为美术工具与材料。

1、小班幼儿适宜生活用品的情景性“变身”

小班幼儿想象常与知觉过程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因而只能用动作和想象来补充他们所感知的东西。把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生活材料用他们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在情景游戏中感受生活用品的“变身”。

2、鞋子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变身”

大人的鞋子永远都是幼儿的兴趣点,但他们通常会探索大鞋子大的秘密,而很少关注到漂亮的鞋底纹。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和让其感受生活中的美,让孩子们穿上自己喜欢的鞋子,踩上水粉颜料,把鞋子当作笔行走在大型的画纸上,印出一个个漂亮的鞋印,然后稍微添上几笔作为蝴蝶的翅膀,一只只形态各异的蝴蝶就开始翩翩起舞了,变成了一个蝴蝶的海洋。这一生活用品鞋子的融入既让幼儿发现了鞋底花纹的美丽,又让其在情境中轻松地完成了作品,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

除了这些,小班还可选用纸盘变鱼,瓶盖变花,浴帽变假发等一系列的美术活动,让小班幼儿在生活用品参与的情境化美术活动中轻松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

3、中班幼儿适宜生活用品的创意性“变身”

中班幼儿在小班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粗浅的美术表现技能,但传统美术教学中枯燥而单一的“依葫芦画瓢”形式纸上临摹教学很难激起和拓展中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把传统教学中不可能作为操作材料的生活材料进行美术活动,有效生动的把生活材料作为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承载。

4、大班幼儿适宜生活用品的创造性“变身”

大班幼儿初步具有控制能力,在选择材料上更具有创造性。如:刮蜡、版画、线描、白描画、油画中油水分离法等产生了许多具有艺术美的效果的作品。这一同时就需要培养幼儿敢于创新思维,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运用新的思维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个美术舞台,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挖掘幼儿潜能,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要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幼儿的美术活动,我们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要教法多样,灵活运用。

5、夹子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变身”

大班幼儿对夹子的理解就是夹东西或操作材料,当在活动中引入夹子作画,他们都不敢相信,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盯着老师,想知道答案。用夹子来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真正进行了一场思维风暴,因而在探索和创造作品中都十分的小心翼翼,也异常的专注。最后作品展示中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夹子“变身”,青蛙、小兔、小人、铁塔、彩虹桥都来了,个个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

创造性强是大班幼儿的特点,要多选择具有创造意义的生活用品供他们想象、创造,给予他们提升创新思维的机会与环境。

通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尝试与探究不难发现生活用品在美术活动的使用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而积极的作用。有了生活用品的“变身”,幼儿的兴趣、主动性、专注性、创造性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