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作为融资运营机制的通道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只有“血脉”畅通,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推进。通过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建立优势互补的支付结算服务组织架构,有利于促进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统筹协调有序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建设安全、高效支付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服务“三农”,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改进服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拓展业务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产品和服务,切实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力支持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便农支付工程”包括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丰富支付工具、服务等内容,是一项复杂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就必须循序渐进,分阶段理性执行。对创新的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要在先行先试、积累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推广应用。要对“便农支付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总结和按年评价,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及时调整“便农支付工程”的思路,丰富“便农支付工程”的措施。

2、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便农支付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领导职能,协调有关部门,为“便农支付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商业银行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具体贯彻落实,确保“便农支付工程”的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另一方面,由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工作在银行机构内部涉及到会计结算、银行卡、科技等部门,各银行机构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做到思想统一、职责明确、协调有序。

3、分类指导,鼓励创新。我县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呈多样化态势,各有关部门在具体研究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分类性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地区已经出现或将继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格局,针对农村地区对支付工具的多种需要,指导金融机构区分客户群,不断发展适合农村现状的金融结算工具,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和现代化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并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三)工作目标

在*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实现支付清算系统全覆盖,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支付服务质量有新提高,农村支付习惯有大转变。具体目标是:

2009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对公营业网点,实现银行本票到镇,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服务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2010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95%以上的农村对私营业网点,中心集镇银行网点可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09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持续增长,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支付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

2011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所有银行网点,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10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习惯有较大转变,支付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一是扩大同城票据交换网络的覆盖面,力争在2009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对公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0年前同城清算系统覆盖95%对私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1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增强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功能。

二是创造条件,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加入支付系统,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覆盖面。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多种方式低成本地接入支付系统,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业务。争取在2009年前所有对公农村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0年前农村95%对私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1年前农村所有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加快自身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努力拓展系统业务功能,加速实现联网通兑,提高其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三是充分利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平台,推动农村地区使用支票。对采用分散式接入影像交换系统的银行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改为集中直联模式,提高基层金融机构跨区域支票的处理效率。

四是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农村地区基层网点的电子化水平,在2009年前3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0年前5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1年前8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

五是拓宽农村地区汇款渠道,方便农民存取款。金融机构通过“漫游汇款”、“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等方式办理汇款和银行汇票业务,增加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供给能力。

六是支持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开办相关支付结算业务,逐步拓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机构范围。对一些条件暂不成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通过制方式利用他行系统或工具完善自身结算功能。

(二)立足农村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支付结算工具

一是在农村地区全力推广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要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实施票据截留的功能,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处理银行本票业务,2009年前使80%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2010年前力争使所有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解决农村地区票据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等问题,确保本票跨行通兑业务处理畅通无阻;按照“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加三省一市汇票直接签发的银行机构网点,以疏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渠道。对尚不具备直接签发三省一市汇票条件的银行机构,支持其以方式签发三省一市汇票,力争在2009年前50%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在2010年前所有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2011年前所有银行对公营业网点均能签发或签发三省一市汇票。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签发全国银行汇票,进一步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要推动涉农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优先为涉农商业汇票办理贴现业务。人民银行*支行要对金融机构已贴现的涉农商业汇票予以再贴现支持,扩大涉农行业融资渠道。

二是积极开展个人支票的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罗阳开展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工作,培育和引导一定数量的农民积极使用个人支票。

三是大力推广商业汇票业务,鼓励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商业汇票业务,人民银行*支行对于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农村金融机构承兑或贴现的涉农票据,可以优先为其办理再贴现业务。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试点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满足农村重点龙头企业的融资结算需求。

四是推动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要发挥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平台作用,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在2009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10%;在2010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20%;力争在2011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30%。

(三)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银行卡业务推广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实现“银行卡消费无障碍”

一是大力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银行卡在商业、餐饮、宾馆等零售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消费应用,同时积极推广银行卡在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的应用,探索税务、公安、工商、交通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收缴相对集中的领域以及医院、药店、加油站等日常生活支付领域应用。

二是培育和形成“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和市场。为倡导持卡消费,发挥示范效用,2009年底前,在罗阳镇东大街、城北路、北大街培育“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在家居装饰精品城形成银行卡推广应用市场,街区和市场内70%标准以上固定商户安装直联POS机。

三是增加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和ATM数量。积极发展特约商户,大力布设直联POS(接入终端)。加大ATM等自助设备及自助银行的布放力度,提高人均拥有比例,并改进自助设备的后续配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办理离柜业务的能力。2009年,ATM布放到所有中心集镇,力争到2011年,ATM布放到所有乡镇,全县农村地区ATM机拥有量增加25台以上。调整ATM机布局,实现ATM机的合理布放,重点加快在县城、县城新兴地区、无银行乡镇等区域内的发展速度,增加这些区域内自助设备的数量,更好地满足持卡人的需求。增加ATM机的服务功能,逐步开通ATM机跨行、跨地区转账业务。

四是积极推动政府公务用卡。在政府采购、公务活动与接待中全面推行公务银行卡支付方式,2010年选择1个机关部门和1个乡镇试点,取得经验后稳步推开。2011年50%县机关原使用现金结算的招待、采购、会议、差旅费等,要求使用公务银行卡支付。

五是进一步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发展,努力提高交易量和清算效率。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要努力在2011年前实现*县邮政储蓄网点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工作,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是农村金融机构要扩展银行卡的功能,创造条件开通贷记卡业务。积极探索信用卡透支功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个私企业、养殖户、农民经纪人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先交易后还款,满足小额资金短期周转的需要;开发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功能,将使用信用卡分期购买的商品扩展到农机具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满足农村持卡人消费信贷的需要;要引导农村客户依托借记卡办理理财等业务,促进银行卡在供销、农资、学校等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应用。

(四)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创新改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手段

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聘任所在地金融机构分管行长(优秀业务骨干)担任,制订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规划,组织人员帮助农民了解、熟练掌握各类支付结算工具及方式的使用方法,积极组织布设ATM、POS机(接入终端),协助上级银行给农村提供各类快捷、通畅的支付系统和结算工具。2009年选择4个一般经济型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2010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广到6-8个一般经济型乡镇或欠发达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至2011年全县80%的乡镇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

(五)结合县域金融生态区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创建刷卡无障碍商户、街区、风景区的工作,开展“优秀支付结算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支付结算环境优秀乡镇”等内容的评选;建立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的监测评估,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支行、县委农办、县公安局、县人事劳动社保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银监会*监管办、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支行),由分管副行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人民银行*支行。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实“便农支付工程”政策和措施,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的相关工作,规划、部署我县“便农支付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定期向*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县委农办。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指导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做好当地政府将“便农支付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的联络工作。

3、县公安局。积极促进建立银行卡犯罪信息的相互交流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银行卡案件报备、预警和通报制度,加大银行卡欺诈和恶意透支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4、县财政局。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公务支出中使用推广银行卡,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

5、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会同人民银行*支行、各银行及特约商户做好纳税大厅POS试点和推广工作。

6、县经贸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连锁超市、放心店的使用力度,将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作为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的必备条件之一。

7、县人事劳动社保局。推进银行卡在社会保险、企业领域内的应用,引导用工企业使用银行卡发放农民工工资。

8、县工商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和商品交易市场的使用,并将此作为商户评优评先内容之一。

9、银监会*监管办。加强银行卡业务监管、风险管理等工作,督促发卡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银行卡业务内控机制,切实防范风险。

10、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积极参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项目,积极开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基本知识。加强内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和反欺诈能力,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增加银行卡机具的投入和布放,扩大银行卡发行,普及银行卡应用,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不断增强银行卡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有效防范信用卡违规套现、欺诈等金融风险。县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签发空头支票管理。县公安部门要加大对银行卡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案件侦破合作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银行卡风险。

2、完善金融机构支付结算评价办法。人民银行*支行要在支付结算工作通报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支付系统评价指标,强化支付系统综合评价,进行A、B、C级银行评定,对评价情况较差的银行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差别化管理。

3、强化支付清算系统管理。一是建立高管人员约见谈话制度。对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发生重大支付清算系统运行故障或风险事件、高管人员发生变动等情形,要约见其高管人员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提出管理要求,指导、督促落实管理措施。二是组织开展支付清算业务现场检查。重点要对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专用章、全国汇票专用章和银行本票专用章保管与使用情况,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情况,全国支票影像系统业务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并跟踪、督促其落实整改,同时,要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通过开展银行结算账户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查处账户开立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银行卡发卡及收单业务行为,增强银行卡风险防范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支付结算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对支付结算工作的有效社会监督,保障我县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宣传引导,优化环境

1、建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长效机制。县内各银行机构要根据人民银行*支行的统一安排,以银行网点的柜面宣传为基地,开展各具特色、易被农村客户接受的支付结算产品宣传活动,特别要从当前农村支付结算中现金结算量大、非现金工具使用少的问题出发,结合该行支付结算产品的功能特点,全面开展推广宣传,提高农村客户对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努力扩大现代化支付结算在农村地区的影响,让广大农村客户敢用、会用、爱用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

目前,陇南市武都区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邮政所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结算组织体系。从银行机构网点设置看,农村合作银行在乡镇均设有网点。截止2017年6月底,在全市38个乡镇共设立了32个营业网点机构,占全市金融网点机构的52%。

(二)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的建立

目前,在陇南市武都区辖内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共同组成银行结算支付网络系统,已基本满足支付结算资金的需求。但在农村地区,接入到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个,占网点总数的0.8%。其它金融服务网点30家,仅接入本行行内系统。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据调查,从2017年上半年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情况来看:汇兑结算、支票结算、银行卡结算所占比例大概为47:25:28,由此可见,银行卡、支票、汇兑是农村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汇票、网银等占比很小,手机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兴的支付工具则刚刚启动。

二、从陇南市武都区看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现状

(一)基础环境建设滞后,资金结算效率偏低

就陇南市武都区目前的现状看,金融机构网点萎缩,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出农村;其次,受管理体制的局限、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联行系统,部分支付清算业务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办理,如异地汇划业务只能通过其他银行转汇,结算环节多、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增加了资金汇划的时间,延缓了到账的速度;第三,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强大功能没有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并不是所有金融机构均接入该系统,虽然目前以省联社为单位,实现了省级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但是还没没有就本系统接入与大、小额支付系统从而形成有机的支付结算整体,区域性支付清算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大面积存在,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多、面儿广的优势面没有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第四,乡镇一级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跨行资金清算需要通过县级联社或县级支行进行落地中转,资金周转仍较长,较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资金结算效率低,使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二)支付结算方式单一,现金结算占比较大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增加,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对支付结算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现代化的结算工具了解较少,对新兴的结算工具不易接受,从而导致非现金结算不足。由于存在结算工具种类少、结算手段落后以及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渠道不畅等问题,致使大量客户流失,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

(三)新型结算工具受限,支付工具结构失衡

目前,县城以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联网通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加入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就当前陇南市武都区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情况看,网上支付、银行卡、转账电话等新型的支付手段,受农村地区相对落后、互联网不普及等的制约,发展缓慢。

(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最典型事例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模式,系统内网点和人员大量收缩,支付结算系统是越来越先进,但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结算人员、临柜人员等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使之对支付结算系统掌握不够,对非现金支付等认识不高。

(五)业务拓展能力不足,金融创新有待增强

就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看,不少金融机构虽然对未来业务创新发展均有设计,但在如何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创新发展新业务,满足市场需要等方面,明显缺乏实用和系统地规划,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盲目而缓慢。

三、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一是大力进行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争取在农村的乡镇上、行政村上普及自动存取款机和POS机,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提供最基础的硬件保障。二是金融机构的设立,要尽量向农村地区倾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系统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逐步扩展并且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范围。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营业网点,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积极做好农村支付结算工作

一是整合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资源,积极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中的支柱作用,积极向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提供多层次的结算工具和信用工具;二是要,强化宣传氛围,使社会公众尽快了解并主动选择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加大各金融机构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全覆盖,不留死角正确引导客户,提高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和利用度。

(三)加快金融產品的创新的力度和广度

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逐步建设以银行卡为主,汇票、支票等为辅的结算体系。加快个人支付结算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改造,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和小额支付系统。

(四)建设业务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环境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体系缺失,制约非现金支付建设。近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商业银行大部分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据调查:辽宁省凤城市平均6744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其中城区是3100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而乡村是9795人才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从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看,除了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的少量网点外,别无其他的商业银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网上银行、电话(手机)银行、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等结算支付工具在农村几乎都是空白。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支付结算的主力军,但支付结算工具偏少,其支付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竞争的下降导致行业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结算服务的“真空”。

二是非现金支付渠道不畅,资金结算效率偏低。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后,被称为跨行资金清算高速公路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为跨行资金实时清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但系统的强大功能在农村没充分发挥出来。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虽然在乡镇等网点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系统,由于受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民对支付系统认识度低等方面影响,使用率偏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各项业务还没有向村屯延伸,各乡镇村屯的邮局的结算方式还维持原有格局,网点多,人员少,素质低,支付方式是以存折方式对私办理农民粮食直补、低保、救济、计生奖励等国家补贴,具有融资功能的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难于接收和办理。

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新型支付工具用途受限。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在现代非现金支付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低,特别是网络技术总体应用程度低的问题,加之目前农信社的电子联行系统网络速度慢、安全性差,且结算渠道单一,方式落后,制约了农村金融现代非现金支付建设步伐。目前,县域以下金融机构在联网通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大部分基层农信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无法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支票影像、银行卡联网通用等业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农村金融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科技信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也阻碍了会计支付结算电子化的普及与提高。

四是农民结算需求不足,现金结算占比较大。农村地区一般比较落后,农民思想比较传统,“现金为王、持币过冬”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现金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瞬间完成结算的优势备受欢迎,农民资金结算方式仍然偏好现金支付。而对于非现金支付服务反应迟缓,认为非现金支付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因此不很愿意接受非现金支付服务。这不但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现金投放量,而且给农村金融机构柜台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并影响农村金融现代非现金支付的建设速度。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提供的支付结算工具来看,银行卡、票据、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发展缓慢,普及尚待时日。

五是银行卡配套功能尚未健全,运行范围较“窄”。作为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主流的银行卡主要是邮政储蓄机构的绿卡和农村信用社发行的卡,都基本上属于借记卡,推出时间较短,且附加功能较少,以存取现金为主,目前借记卡发卡量还很少;另一方面农信社发行的卡未能完全实现全国“一卡通”,加之,农民居住偏僻分散,用卡次数较少,也造成了信用卡资源的浪费。可见,农村银行卡用卡环境差且收费偏高,影响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推广。辽宁省凤城市目前只有部分乡镇布放了ATM机和POS机,只有少数邮政银行机构放置了不能跨行使用的商易通,农村地区卡基设备仍比较差。

二、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优化对减少现金流通的积极影响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效益,减少现金流通,能够提高人民币流通质量,减少人民币发行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防范假币,减少市场风险。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非现金支付在农村地区已“生根发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比较快捷、安全、灵活的非现金支付服务。

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为农村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为打造“高效、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目标,人民银行经多年的开发研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使用现代化支付系统,该系统集大、小额支付业务于一身。特别是小额支付系统的非现金支付业务功能相当完善,具备批量发放工资、社会保障资金及涉农补贴资金的定期贷记业务等等。2009年,凤城地区成为开办利用央行支付系统发放乡镇公教人员工资的工作,减少了资金到账时间,提高了效率,年发放资金2.1亿元,大大减少了现金流通量。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推广提供广大空间。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广大农村地区资源型加工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各乡镇基本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区,相当部分农村青壮人员进入工厂务工,定期领取不少的劳务收入,他们是银行机构推广农村信用卡市场的潜在对象。另一方面,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农村资源集散地的形成,为农村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发展带来机遇。到目前为止,凤城农信社已发放借记卡7万余张,占全地区金融机构发卡量的25%,人均持卡0.5张,发展势头较猛。另外,为银行卡配套服务功能的ATM机和POS机也从无到有,目前凤城23家农信社中已有19家配备了ATM机,其中2个乡镇设有POS机,非现金支付的良好前景已初步显现出来。

农村地区网络服务的深入,为农村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随着电信部门互联网服务在行政村开通的基础上,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村也基本实现网络服务业务和手机信号的开通。同时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村地区居民通信工具已相当普遍,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银行机构推广使用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非现金支付工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凤城农村互联网用户普及到30%左右,另有15%左右的农村互联网用户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通过网上银行网上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支付选择。

农村经纪人队伍日益壮大,导致非现金工具使用频率的增加。粮食市场放开后,一些农村经纪人开始出现,并活跃于农副产品收购中。农村经纪人除在当地进行大规模农副产品收购外,还常年跨县、跨地区甚至跨省进行收购,在本地集中后再销往其他省份甚至国外。据调查,凤城地区目前有柞蚕、中药材、肉食鸡、林蛙、绒山羊等农副产品中间人300余人,他们经常一次性提取多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大额现金。农村经纪人的交易地域范围较广,既有本地交易又有异地交易,对支付工具的需求较为复杂,一方面需要能够面对面交付且具有较强兑现功能的票据类支付工具,用于收购;另一方面需要异地汇划的支付工具用于其收购资金的划转。这些人选择非现金支付工具,对减少地区现金流通量有着重要意义。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涉农企业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多样化需求明显。目前,农村经济正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之路,一批立足本地资源的特色农业应运而生。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日渐扩大,以工业化、规模化等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不仅需要传统的支付工具,更需求发展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银行业务,需要快捷、高效、安全的非现金支付系统。

三、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

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制定农村非现金支付建设总体方案,对农村非现金支付的制度基础、组织建设、基础保障、支付产品开发与推广、支付工具风险防范等作出详细规划和安排,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善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优化乡镇金融布局,平衡金融服务供给。要引导和扶持增设农村金融网点,完善网点服务功能,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宽农村支付业务准入条件,鼓励第三方服务组织进入农村支付市场。平衡金融服务供给,既要遵循资本逐利的规律,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策略。应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弥补农村金融的不足。要加快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充分运用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进一步发挥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他银行机构也应关注农村城市化进程,适时调整网点布局,完善金融服务的地区结构。要发挥村镇银行发起人商业银行的非现金支付作用,拓展村镇银行非现金支付作用的发挥。 二是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非现金支付。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支付产品上,人民银行要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对其金融产品的研发、试用到大量上市,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促使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能够与城市金融产品相对接,即在城市同样共享同类金融产品服务,又能在农村简便易操作,风险性小,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要积极督促和指导农村信用社加强自身网络和系统建设,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改善支付结算渠道,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改进当前农村地区票据传递方式,探讨借助于影像传输技术,使农村金融机构直接参加县域的同城票据交换,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在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小额支付系统的前提下,鼓励其加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支票真正的全国通用。要针对农村地区对支付工具的多种需要,区分客户群,不断推出适合农村现状的金融结算工具,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和现代化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普及。

三是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结合农村经济特点,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有特色的农村银行卡。改善农村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鼓励和督促银行机构加大对农村投放ATM机和POS机终端设备,争取达到每个乡镇的每个基层金融机构网点至少拥有一台ATM机,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均ATM机占有量。给予一定优惠,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特约商户,增布POS、固定电话支付终端设备,切切实实方便农民办理、使用银行卡。稳步发展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等票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办理签发和受理银行汇票业务,稳步发展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针对农村地区电话比较普及并且使用方便的特点,大力推广应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政府财政可根据农村金融机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不同业务品种、不同业务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免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非现金支付服务收费收入税费,从而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推广运用非现金支付服务的积极性。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形式,逐步推广和丰富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工具,提高农户对现代化结算工具的认知度,提高结算效率,鼓励农民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扶持资金发放、农民养老保险资金发放等结算。

四是维护非现金支付秩序,增强结算服务意识。人民银行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支付结算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对支付系统参与者的管理,及时发现并防范风险隐患。此外,要加大了对支付结算领域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开展银行卡犯罪专项治理,增强社会公众安全用卡意识和技能,维护了社会公众对支付工具的信心。同时,人民银行要抑制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维护了支票的信誉,引导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努力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通过采取免费试用支付系统业务、制订城乡有别的支付结算收费标准等措施,积极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应用现代支付系统,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要结合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形势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轮训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防范结算风险能力。

五是逐步丰富适合农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产品。一要适度简化农村地区客户账户开立手续,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账户使用管理办法,方便农村地区的账户使用。二要稳步发展农村地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等票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办理签发和受理银行汇票业务,稳步发展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试办商业汇票业务。允许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农村信用社办理贴现,人民银行为其办理再贴现业务,以提高办理票据业务的能力,提高结算的票据含量和使用率,拓宽结算渠道。三要针对农村地区电话比较普及并且使用方便以及部分农户已开通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逐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提高农村的支付服务水平。四要探索建立适用于不同需求群体、不同地区的支付工具研发机制,推动支付工具多元化以及综合性金融产品和个性化金融服务。五要积极制定农村非现金支付服务细则,进一步对各类农村非现金支付服务进行规范。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9-0077-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9.18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毗邻长江,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四县及居巢区。2009年末,总人口45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4.3万人,占总人口62.0%;城镇化率仅为38.0%,素有江北“鱼米之乡”之称。

为全面了解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三农”,笔者对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全辖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调查,调查履盖面为100%,调查内容涉及机构分布情况、人员构成情况、支付结算业务开展情况、账户设立、银行卡发放及受理环境等基本情况;二是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个人”和“企业”两类,通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邮储银行设在农村的网点,向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财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个人调查履盖面约1%,企业约为3%。

一、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

1.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接入支付系统情况。截止2010年4月末,巢湖市全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共279个,占全市金融机构网点的55%,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有49个网点,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17.6%。其中,农村信用联社170个农村地区网点,虽然都有已申请支付系统行号,但为了归避风险,没有授权其接入支付系统,均通过其内部清算中心办理跨行转汇业务②。

2.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情况。全辖金融机构网点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人员共1674人,其中农村金融网点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人员共640人。从知识结构情况来看:城市网点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农村网点比例为59.5%,比城市网点高22.5个百分点;城市网点专科文化程度的占51.4%,农村网点占37.1%,比城市网点低14.3个百分点;城市网点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占11.6%,而农村网点仅为3.4%,比城市网点低8.2个百分点③。

3.企业财务人员和农村居民对支付系统及结算工具的认知度。通过调查,企业财务人员对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不了解的占93%,对支票影像系统不了解的占97%,对支票业务不了解的占28%,对汇票业务不了解的占36%,对银行本票业务不了解的占46%,对汇兑业务不了解的占18%,对信用卡不了解的占到32%;农村居民对支票、汇票、本票、汇兑、信用卡业务不了解的分别占到74%、83%、89%、72%、85%。相对较为新颖的网上银行结算方式,企业财务人员和农村居民分别有31%、16%的人表示有所了解①。

4.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整体结构。调查显示,2009年全辖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28099251笔,其中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办的结算业务共计13594768笔,占整个结算业务的48.3%。从农村地区结算业务的种类看:现金存取13127629笔(含银行卡存取现金),占96.57%;各类票据结算136308笔,占1%;银行卡业务299421笔,占2.2%;汇兑业务等31410笔,占0.23%(见表1)②。

二、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缓慢,现金存取是金融机构网点的主要业务,其业务单一,业务技能要求不高。因此,金融机构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过多招收高学历的人才从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有些网点为了业务能正常运转,甚至聘用一些临时人员,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金融服务的业务技能。二是高学历人才因受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空间的限制,大多数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三是部分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支付结算人员是通过职工子女顶职等方式招聘,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网点中从事一线支付结算业务的员工大都存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现象。随着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低将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

2.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系统建设方面,全辖农村金融网点共279个,而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仅有49个,在资金汇划速度上落后于城市。在支付结算基础资源和设施方面,全辖农村地区共有银行卡特约商户9户,占全市总量的2%;ATM机设置仅有3台,仅占全市总量的2.8%;POS机24台,占全市总量的3.2%。另外,调查显示,有不少农村居民虽持有银行卡(包括农民工卡),却不使用或极少使用,除收费原因外,45%的人认为没有可供银行卡使用的金融设施,进一步导致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

3.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不到位。一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设施落后,公众或企业对支付结算业务的认识少、需求也不足,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也未引起重视;二是农村金融网点的支付结算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对新业务、支付结算体系等相关知识自身也掌握不够,所以没有能力开展柜面宣传;三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仍以现金收付为主,对金融网点柜台摆放的相关支付结算宣传品,大多数人抱着可看可不看的心态。

三、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对策

1.积极推广新型支付结算服务品种,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一是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平台功能,推行跨行资金转账、代收代付和通存通兑业务,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推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用,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充分利用农业银行“漫游汇款”业务功能,提高业务办理覆盖面,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办理存取款提供更大方便。二是大力推广票据业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提高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使用频率,鼓励农村信用社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数量,扩大汇票的使用量,积极为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开办商业汇票提供帮助,扩大涉农金融机构办理承兑或贴现票据的范围,积极推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引导邮政储蓄银行农村网点进一步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功能,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效率。

2.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充分运用“窗口指导”的作用,积极向各金融机构宣传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战略规划,分析未来农村金融建设在整个经济金融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一是注重扩展和延伸支付结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以建立先进高效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快支付结算网络向乡村延伸的步伐,鼓励农村信用社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进一步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效率;二是积极支持和引导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完善自身资金清算系统建设,拓展系统业务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方便、快捷、高效的电子支付功能,提高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1]。

3.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一是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一次、两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系统性的问题,也不可能迅速提高业务人员水平,支付清算系统在不断升级更新,业务人员也在不断变动,这就要求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二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培训工作除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外,可以结合当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再配合实际操作加强对业务人员培训。如目前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低、退票率高现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查找原因后,可以有针对性开展支票影像系统专项培训工作,从操作层面上讲解如何降低退票率,提高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

4.改进面向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一是宣传内容平民化。原来宣传材料中的专业术语对普通民众而言普遍觉得难以理解,更何况农村居民普遍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更不容易懂得宣传材料上的内容。应将宣传材料的内容直白化、口语化,便于让农村地区居民更快的接受和理解。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化。在坚持以农村金融网点为开展宣传主体的同时,开辟一些农村居民更喜欢的宣传方式。如可以与农村反假工作站的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在农村地区,人民币防伪宣传最受欢迎,农村居民也最为信任和尊重,如能很好地将支付结算宣传与反假人民币的宣传结合起来,既能很快的为普通民众接受,而且通过对使用现金和使用其他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风险对比,更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272号)[R].2006.

①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笔者对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

②“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接入支付系统情况、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情况”由笔者对辖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全面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③“企业财务人员和农村居民对支付系统及结算工具的认知度”由笔者对辖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其部分开户单位及个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①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笔者对巢湖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

②“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接入支付系统情况、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情况”由笔者对辖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全面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③“企业财务人员和农村居民对支付系统及结算工具的认知度”由笔者对辖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其部分开户单位及个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The rural areas for settlement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ChaoHu city for example in AnHui

ZHU Xue-binLU Guo-qingLI Guang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haohu Central Branch,Chaohu 238000,China)

支付结算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发行;支付结算

一、调研意义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间业务收入已逐步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也成为银行间业务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相对于商业银行可提供的中间业务类型较少,因而研究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农发行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拓展业务,实现传统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的渠道。探讨农发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新突破对于步入改革局面的农发行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效率有重要意义。

二、农发行支付结算发展历程

农发行的支付结算业务一直稳步发展。支付系统方面,2005年综合业务会计应用系统上线,实现了系统内资金汇划的实时处理,全行业务数据大集中,规范了会计核算流程;2007年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与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对接;2008年和2009年启动了综合业务系统一、二期改造项目,完成了支票圈存、支付密码、密押汇划等一些新业务的开发,优化完善了柜员制业务处理。为积极配合和支持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全面推广以及打通我行跨行支付业务的快速汇划通道,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全面实现了与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直联对接;2007年农发行另外还应用了电子验印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2008年完成了银行本票、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系统的上线运行,同时完成了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南通同城支付系统与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的接口工作;2009年,农发行正式启动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设工作,2009年6月农发行开始全面推广综合柜员制,真正体现了服务客户的经营理念;2015年农发行完成与人民银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对接,全面实现总行“一点接入,一点清算”的资金清算运行模式。

支付工具方面,2007年农发行与工商银行合作联合发行的“牡丹金山卡”,借助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和网银平台为农发行客户提供离柜结算服务,丰富了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手段。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网银平台,目前农发行的支付结算工具以支票和汇兑方式为主。

三、调研情况说明

(一)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通过网络方式发放、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67份。问卷的发放采用指定调查对象的方式发放,被调查人员均为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对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比较了解。问卷发放的渠道是网络发放,样本群体遍及北京、成都、西安、贵阳、六盘水等多个城市,调研数据样本面广,调研结果的可靠性较强。

(二)调查局限

1.由于问卷发放采用定向发放的方式,本次调研所调查的政策性银行员工仅为农业发展银行员工。

2.由于问卷发放方式主要通过同业之间的熟人传递,调查时间较紧,最终采集样本容量较小。

3.本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仅针对单个因素进行了论述,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多因素交叉分析。

(三)其它说明

1.由于农发行目前客户均为企业类客户,故问卷对于网银业务的选择情况调查问卷中仅限于了解企业/公司类客户的使用情况。

2.部分所调查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问卷设置了关联选项题目。

3.由于题目设置有多选题,故存在选项比例之和大于100%的情况。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说明

首先,对被调查的银行工作人员按所在银行性质进行分类,政策性银行(仅调查了农业发展银行员工)工作人员有14人,占调查人数的20.9%;国有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25人,占调查人数的37.31%;其他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18人,占调查人数的26.87%;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工作人员10人,占调查人数的14.93%。

受调查人员中,直接参与支付结算业务工作的有21人,占受调查人员的31.34%;没有直接参与支付结算业务工作的有46人,占受调查人员的68.66%。

第3题至第4题将支付结算工具按照票据类结算工具和非票据结算工具进行分类后,对被调查人员所在的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类结算工具情况作调查了解。在支付结算业务办理过程中,客户所使用的票据类结算工具使用情况是:支票的使用情况为86.57%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本票的使用情况为22.39%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汇票的使用情况为50.75%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客户所使用的非票据类结算工具使用情况是:汇兑的使用情况为73.13%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委托收款的使用情况为40.30%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信用卡的使用情况为44.78%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信用卡的使用情况为19.40%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

第5题调查了企业客户对网上银行这种支付手段的接受程度。调查情况显示,表示很难接受的为2人,且2人均为政策性银行员工,占受调查人数的2.99%;表示接受度一般的为3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3.73%;表示非常乐于接受的为2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4.33%;表示不太清楚企业对该支付手段接受程度的为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8.96%。

对于使用网上银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很难接受”的2人做了进一步调查,其中1人表示难以接受的原因是不会操作或觉得操作不方便,另一人则是担心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和其它原因。

第7题对于公司/企业客户使用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结算的频率的调查情况是:选择几乎没有的6人,占受调查人员的8.96%;选择很少使用的12人,占受调查人员的17.91%;选择比较频繁的6人,占受调查人员的59.7%;选择不太清楚的9人,占受调查人员的13.43%。

问卷第8题对银行工作人员对“牡丹金山卡”的了解情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从未听说的有45人,占受调查人员的67.16%;仅仅听说,但未办理使用的有17人,占受调查人员的25.37%;本人或认识的人持有“牡丹金山卡”的有5人,占受调查人员的7.46%。

第9题进一步对牡丹金山卡的知晓程度为“仅仅听说,但未办理使用”和“本人或认识的人持有’牡丹金山卡’”两种情况的22人做调查,以了解其对“牡丹金三卡”功能用途的知晓程度,结果显示:对于“牡丹金山卡”功能用途表示完全不知道的有11人,占受调查人员的50%;对于“牡丹金山卡”功能用途表示了解一些的有10人,占受调查人员的45.45%;对于“牡丹金山卡”功能用途表示比较熟悉的有1人,占受调查人员的4.55%。

(二)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显示,支票的使用情况为86.57%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汇兑的使用情况为73.13%的银行(网点)经常办理。说明支票、汇兑等传统结算工具仍然是农发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主要手段。

2.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企业客户对网上银行这种支付手段的接受程度的调查情况显示,表示接受度一般和表示非常乐于接受的分别为53.73%和34.33%;表示很难接受的仅有2人,且受调查者均为农发行员工。调研结果说明企业类客户对于网上结算的方式普遍是比较接受的,但是农发行的客户群体对这种支付方式有所顾虑。

3.调研结果显示,从未听说过“牡丹金山卡”的受调查人员,占到67.16%;仅仅听说“牡丹金山卡”,但未办理使用的占25.37%;本人或认识的人持有“牡丹金山卡”的占7.46%。且67名受调查者中听说或持有“牡丹金山卡”的22人中,对于“牡丹金山卡”功能用途表示完全不知道的有11人,比较熟悉该卡功能用途的仅有1人,其他10人表示了解一点。说明虽然我行与工行在07年就联合推出“牡丹金山卡”这种方便的结算工具,但是由于推广不够,即使在银行同业从业人员之中知晓此卡的人也很少,甚至农发行员工对该卡的使用和了解程度也非常低。

五、农发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建议

(一)完善现有支付结算方式

1.优化支付结算系统

支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等结算工具较为便利快捷,较多客户使用,但我行的系统很多,业务处理程序设计复杂,办理一项汇划业务,要在内外网之间、不同系统之间切换,工作效率较低。为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应对现有结算支付程序系统和流程进行整合优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2.加大对“牡丹金山卡”的宣传

“牡丹金山卡”是我行与工商银行联合推出的新型结算工具。包括商务卡和个人卡,涵盖了银联、威士和万事达卡三种品牌,既有双币贷记卡,也有单币准贷记卡。其中,商务卡可用于农发行及农资企业办公物品采购、会议费、团体差旅费的支付等;个人卡可用于农发行及农资企业向其员工发放工资、奖金,预先支付员工的差旅费、培训费、医疗、保险等费用。我行应动员本行员工对“牡丹金山卡”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作用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向客户宣传其便利性,推荐客户使用。

3.推广网银支付结算方式

我行在网银业务方面的业务量有限,一方面是由于本行的业务人员本身对网上银行的操作不是很熟悉,在客户提出网银业务办理和操作需求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行没有自已的网络平台,网银业务基于工商银行的网银平台,在企业开办网银业务和进行操作时需要到工商银行网点办理或咨询,部分客户对这种形式的网银支付觉得比较麻烦,对我行的网银支付方式有所误解。我行已经与工行有合作基础,而且独立开发网银支付平台的成本巨大,故我行在电子银行这种支付方式上应继续与工行合作,防止现有客户群体的流失。首先,要加强对本行员工的网银业务办理的操作培训,进而积极向客户推广,指导客户使用。特别是可以向客户推荐网银与“牡丹金山卡”配套使用,如果能指导客户熟练掌握网银支付、发工资等操作,让客户熟悉网银操作的便利性,就能防止一部分企业存款的流失。

4.探索与商业银行的更多合作方式

我行可以选择与一些商业银行合作,利用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多样化的优势为我行客户提供更多支付结算服务,实现银行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利共赢。如我行营业网点大都设立在县域且只有1个营业网点,支农作用受网点限制,不利于为乡镇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可以利用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村镇网点较多、农户客户存量较大的优势,通过合作为购销企业和农户办理结算银行卡的方式,真正方便农民农户。

(二)发展其它支付工具和渠道

随着我行国际业务的开办,更多的国际结算常用结算工具也亟需开办,我行应适时推广信用证、保函等支付结算工具。为了适应我行业务范围的扩展、业务量的增加,我行也应适时增加ATM机、POS机等离柜支付渠道。

(三)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提高支付结算业务的效率和质量,要通过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完善内控机制等方式规避业务办理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

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实行会计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法制观念,并做好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工作,把好重要岗位的用人关。二是运用科学技术防范资金支付风险,运用电子票据鉴别仪等科学仪器提高银行的验票技术,并加大推广支付密码器等科技产品在银行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力度,用支付密码为企业的支付结算提供进一步保障。三是结合业务发展和结算工具的创新,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度,加强事后稽核及会计检查。(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六枝特区支行会计结算部)

参考文献:

[1] 《对中国支付体系的几点认识》,许罗德,中国金融.2004年第12期;

[2] 《基于信息通许技术应用的农村小额支付结算服务创新研究――以农行重庆分行、山西分行为例》,薛丹琦,吴本建,赵永华,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5月;

[3] 《农业政策性银行支付结算手段现状与思考》,孟丽红,金融经济;

[4] 《浅谈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及防范》,何丽琼,经济视角.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