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范文第1篇

自我介绍

我叫贡玲,是南京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高职生。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在这所学校里我已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对学校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在这四年来,我深深得感受到了学校、老班、同学给我带来得温暖,是你们给了我展望未来的勇气!

自幼生长在单亲家庭的我,由妈妈一手拉扯长大。父亲没有工作,离开我们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从来没有承担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倔强的妈妈甘愿一个人担起家庭的重担。

四年前的我

那时的我,从来不知道理解和体贴妈妈,总认为妈妈对我的付出是理所因当的。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考试经常不及格,老师三天两头叫妈妈去学校,但我依旧我行我素。妈妈为了我,她不仅要操持家务,下班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为不争气的我受老师的批评。

人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这句话在四年前的我的身上,却找不到任何痕迹。直到四年前的那个暑假,在妈妈为了我有学上而奔波不停的那个暑假;在妈妈抓紧我的手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在我无意中发现妈妈鬓角上的那几根白发的那一刹那,才发现妈妈老了,我应该长大了,试着去努力,试着去为妈妈,为自己的今后考虑一些了。

四年后的我

在学校的关怀下,在老班的支持下,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员,成为一班之长。在班级中,我和三十三名同学和睦相处,交到了许多能同甘共苦的好朋友。还有幸的拥有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和总是孜孜不倦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记得在上学期末的一天,班主任于老师让我们去参加一个助学活动,并让我们添了一份表格,并得知如果审核通过,我可以获得几千元的奖学金呢!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认真积极地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鼓励下,没想到在这次的“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的活动中,我通过了审核并获得了七千元的助学金。当我和妈妈拿到这七千元的助学金的时候,妈妈笑了,她从我手上接过了沉甸甸的七千元后,语重心长的说,这五千元作为你的学费,剩下的两千元妈妈帮你存着,等以后再用。其实我知道妈妈很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希望我今后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这四年的学习中,许多人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他们不仅教我做人,还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比如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等。我们还考了普通话、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证书,还利用课余的时间做了市场调查,撰写了市场调研报告书,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爱我的专业,不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现在我经常利用寒暑假在外打工,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负担,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从实践中掌握更多与人交往的技巧。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策范式;转换;条件;政府职责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主要采用扶贫范式,这一政策范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其针对性较差,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进一步关注民生的社会要求。全面实现农村小康需要对每一个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都实施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唯有如此,农村救助工作才能更贴近现实。因此,加快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由扶贫范式向低保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社会基础性工作。借鉴发达国家在低保制度建设进程中的政府行为,把握住扶贫范式向低保范式转换中的困难,探讨政府在政策范式转换中的职责,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实现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城乡社会救助供给极不均衡。从城乡统筹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实现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的时机总体上已经成熟,转换的实际条件已基本具备。

1、农村贫困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性质与20世纪相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现阶段农村贫困总体上属于长期贫困,其根源在于农村政治、经济、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长期遭受多维的政策排斥,因此,仅以“不救不能活”的绝对贫困人口为目标的扶贫政策范式已经不适用于社会边缘化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边缘人群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和支持;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布已由区域性、整体性贫困过渡到个体性贫困,区域性扶贫开发政策效果正日益减弱,据计算,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扶贫投入的减贫效果已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三分之一。因此,针对目前个体性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农村贫困人口。我国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政策范式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由以前的瞄准区域转变到瞄准个体,去救助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人口。

2、农村救助的理念已得到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思想观念一直存在着误区,如有人认为,农民以前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政府不必急于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实施低保政策范式是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包括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且包括人力资源的科学发展,人们相比较于以往,能更多地站在社会公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看待农村社会救助问题,认识到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家的责任,救助理念更趋理性和人道,这种日益现代化的救助理念为农村救助范式转换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3、救助范式转换的经济承受力已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目前政府已基本具备转换救助政策范式的财力支撑。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所测算,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后所需救助资金约为8100——10500亿元左右,而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已突破6万亿元,救助资金与财政收入的占比并不太高,我国政府对于农村救助范式转换后的经济承受力已基本形成。

4、救助范式转换的方法已基本掌握。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尤其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开始全面建立,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救助、集体补助和生产自救相结合的农村救助体制,注重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和能力扶助,等等,这些实践中摸索出的有益做法为整个救助政策范式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5、技术支持的能力已得到保障。

农村救助范式转换及转换后的档案管理、基金管理等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当代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诸如:根据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方法,可以对救助信息、数据的复杂性及分布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可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网络,运用计算机建立个人社会救助号码,人号对应,可以方便贫困者随时查询和监督等。

二、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中的政府职责

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主导性作用,成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只有当政府确立主体地位、承担其应有责任后,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才会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为动力。

1、政府的有效组织是加快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的前提和基础。

农村救助范式的转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因此,政府的组织对农村救助范式的转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政府的组织主要是进行相关政策设计和组织引导。

(1)政策设计责任。

政府的政策设计责任首先是体现在政策的定位责任。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科学设定应不断满足发展中的动态需求,适应再分配手段和最低生活保障双重功能,考虑到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救助需求,能逐渐扩大救助项目的支出保障范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才是政府对农村救助政策的准确定位。其次,政府的政策设计责任体现在政策提供方式的选择责任。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范式的选择应由分配型走向发展型,必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可持续生计以谋求未来的长远发展。最后,政府的政策设计责任还体现在政策体系的安排责任。一个有效的农村救助政策范式必须建立在对农村社会不同分类和对农村社会中不同生活风险分类的基础之上,不同类型的农村贫困具有不同的特征,拥有不同的资源,贫困人口面对不同的生活风险,政府政策设计可根据其各自需求和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社会救助类型,实施不同的优先事项。

为保证政策的科学性,政府在设计低保政策范式时,还应倾听和吸纳农民的政策要求和建议,不闭门造车,而是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进行政策制定,增强政策的规范性、程序性,以制定出具有民主性质的政策,并开辟出农民政策监督的多种途径以有利于农民监督。

(2)组织引导责任。

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要求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

一是要组建一个权威性的组织管理机构,根据适应、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农村社会救助改革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范式的转换。同时,以“政事分离”为指导思想,建立一家或多家独立的农村新型救助事业机构,雇佣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事农村救助工作,政府则转而充当政策的制定者、出资者和监督、管理者的角色。

二是各级政府要根据人口分布、经济和自然条件、工业化程度、人群流动等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村社会救助事业总体规划及相关项目的具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使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农村救助项目有据可依,并为考核其工作绩效提供依据。

2、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实现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成功的关键。

目前,政府对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进行政策支持的核心是资源的配置要向农村倾斜。当前我国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是相关政策长期以来向城市倾斜的结果。因此,要缩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就必须通过惠农强农政策来逐步实现。

(1)财政支付责任。

在社会转型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为此,政府应建立稳定的农村救助财政保障机制,以保证其财政责任得以充分履行。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是指包含稳定的财政来源,确定的支出比例,明确的供款项目等的体制制度。政府在农村救助范式转换中承担着较多的财政责任,主要是转换过程中的运行经费和困难群体的救助经费。

(2)管理监督责任。

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中的监管责任应该不断得到强化,一是因为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救助监管不足,二是因为政府监管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承担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只有监管到位,才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保证监管的效力。

(3)具体操作责任。

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范式转换没有完成以前,政府既承担推动的责任,还承担着具体的社会救助事务的实施责任,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如为贫困人口举办技术培训班以帮助其就业、提供法律援助等。随着社会救助机制的健全和市场经济的成熟,农村社会救助的具体实施只有在逐渐地走向社会化后,政府为提高社会救助的运行效率。才可以淡化实施责任而改由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担当。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范文第3篇

面对入世挑战,我国近年来采取种种措施吸引人才,尤其是海外尖子人才。记者日前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调研时发现,优惠政策固然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民待遇呼声渐高的背景下,我们已经不能再过分依靠提供优惠政策,也就是开“小灶”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当务之急,是建立遵循国际惯例的创业环境,确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正确关系。 留学生园区“热”遭质疑 继1994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创办“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后,全国陆续诞生了一批专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特区”——留学生创业园。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各地这样的“特区”已达60多个,仅山东、江苏等地就各建了9个,个别县级城市也建起了留学生创业园。 作为专门孵化机构,提供了良好小气候的留学生创业园已成为国家吸引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有效形式。许多学有所长的留学人员带着知识、技术和资金在园区里兴办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孵化后,投身社会大环境中,搏击在市场经济的峰顶浪尖,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留学生企业和机构,如亚信、UT斯达康、华大基因等。 然而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包括留学生在内,不少人对目前的“特区”和“小灶”政策提出了质疑。常年做留学生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赵汐潮处长就深有感触,“国内什么东西都喜欢炒作,前几年炒院士,去年起又开始炒园区,每个省都建留学生创业园区,难逃形式主义之嫌。” 人事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季家萍介绍,某地发过一纸文,要求下面区县在一个期限之内都必须建园。人事部俞家栋副处长说,“这么多园区,留学生就那么多,创业的更少。这块蛋糕就看你怎么抢。” “像独生子女一样呵护留学生” “有时候,我们像独生子女一样呵护留学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 一些城市和创业园纷纷擎起优惠政策的大旗。首先是启动经费上。深圳每年拿出3000万支持留学生创业,资助分8万、10万、12万三个档次,截至去年11月已资助37家,还有20家在申报。“我们对留学生也有特殊政策,只要创业,就给启动经费10万元,已给了三、四十家企业。”分管留学生工作的广州市副市长林元和说。 其次是提供一定的创业场地,一定时间内免受租金或者少收租金。在北京国际孵化园,入园企业免除60平方米的租金;在广州,一旦入园,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和研发场地两年。 最大的优惠政策是税收。据广州市高新区负责人刘悦伦博士介绍,创业园基本上将17%增值税(地方留成占25%)、公司所得税(地方留成占40%)的地方留成部分在3至5年要返回给留学生企业。 “这实际上是开小灶。对政府来说,‘成本’也不大,几万、几十万。”这位留洋博士诚恳地说,“短期内,为了让留学生走得更好,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可以,但从长远来说,优惠政策肯定要取消,因为WTO规则不允许。留学生企业如果只是靠开小灶,就经不起风雨。” “不能引进了女婿,气走了儿子” 给留学生优惠待遇,甚至不惜大幅度拉开与国内人才的距离,也可能引发负面效应。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政府安置留学人员,一些政策和资金缺乏在市场经济下的公平、公正原则。现在社会要讲公平,我在国内熬了这么多年,他花了国家不少钱,出去了,现在回来你又高看一眼,又是免费办公室,又是钱。我在国内创业为什么不给钱?” 一些研究人员反映,中科院实施的“百人计划”每3年资助经费200万元,资助强度较大,吸引力也不小,但是因为只针对海外留学生,使一些国内科技人员不得不走“曲线救国”之路,先想办法出国呆上一年多,再回国应聘。 中关村硅谷联络处主任范瀛说,“不管是哪种资源,政策、房屋、资金、孵化器,都应该择优扶持,而不是根据是否留学这个‘出身’。过分强调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会出现人才的‘双轨制’现象。同是高技术企业,为什么不一样?”据了解,新加坡等地在人才大战中吸引人才时,只是针对高科技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杨星科说:“人才光靠引进解决不了问题,不能引进了女婿,气走了儿子。随着留学人员回国高峰的逐渐到来,一些优惠和倾斜政策要逐步进行调整。否则将来会出现新的问题,出现国内人才如何稳定的问题。” 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要以环境留人。这位副局长说,适当提高待遇可以,但仅靠待遇是留不住人的,必须靠事业和良好的环境氛围留人。为此,中科院正在大力建设创新文化,抓园区、实验室建设,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尽量使人际关系简单化。“我们更需要雪中送炭” 记者在调研时有一种强烈感觉,修公路容易,建立规范市场难,在各地“小灶”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小灶”的吸引力会逐渐弱化,大多数留学生更加看重市场、文化、融资等环境问题。WTO本质上强调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依靠“小灶”吸引人才本身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关键在于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制、政策以及管理环境,建立一个高效、透明、公平的政府。 深圳律师陈建讲的故事让人深思:一位留学生到工商局注册“生物工程公司”时,工作人员让他先去找建设局批,因为是“工程公司”。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正面临挑战。 工商、海关等权力部门更需要直面挑战。深圳一家生物公司的总经理讲述了亲身经历:2001年初公司进口的一套设备在海关被卡几个月,跑了几十趟,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故意找麻烦。广州李强远博士则对国内市场秩序表示担忧,“假冒伪劣横行的秩序既给违规者孕育了机会,更会给规范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深圳市甚至是国家,都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留学生领导机构或协调小组。”深圳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张滨龙博士认为,体制的篱笆不破除,行政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婆婆”太多,很多问题即使是地方长官有时也无可奈何,“对我们留学生来说,不仅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陈建指出,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应该减少政府干预,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在留学生资源的开发上,应该更多的运用市场这支无形之手。 筑得梧桐树,不愁凤凰来。人事部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认为,政府要抓紧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完善,尽快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国情、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新闻背景:人事部15年拨款2亿元资助留学人员为国服务 “祖国的召唤、良好的服务,使我感到了家的温暖……”一位归国赤子表达出许多海外留学人员回到故土创业的感受。为吸引人才为国服务,我国政府努力完善留学回国工作服务体系,帮助留学生回国后真正能够实现抱负。 记者从人事部获悉,仅在科研经费上,15年来人事部就拨款2亿元,择优资助4000多名留学回国人员的科研工作,资助3000多位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在服务机构上,人事部设立了留学人员与回国专家处为留学人员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还专门成立了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在各级人事部门设置了20多个留学人员工作站,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许多留学人员服务咨询机构。 为发挥出留学人员的最大人才价值,人事部开通了“中国留学人才信息网”,在全国20多个省市人事部门成立了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组织。同时,还遵循学用一致、人尽其才的宗旨,运用行政和市场两个手段,积极帮助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专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多年来,人事部门帮助分配、调整工作的留学人员近万人次。 新闻背景:深圳靠哪些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在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大潮中,深圳颇具代表性。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实行六项优惠政策: (一)每年从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支持出国留学人员创业资金,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市留学生创业园,对留学回国人员在科研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予以适当资金支持,对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二)驻创业园的企业,可一次性获得创业前期费用补贴。 (三)进驻创业园从事科研开发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的,可一次性获得科研启动经费10万-15万元的无偿资助。 (四)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除市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外,还提供一系列资金扶持,对进驻创业园龙岗孵化中心并在龙岗区注册的企业,由区政府无偿资助10万元;区政府设立了经济发展基金2.1亿元;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贷款贴息;区科技三项经费逐年增长,到2000年已达2500万元;区政府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 (五)进驻创业园龙岗孵化中心的企业,除按市场价的一半收取房租外,第一年还免收100平方米的房租。 (六)创业园的企业享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新闻背景:国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政策概览 为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近年来,我国制定了有关吸引留学生归国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和鼓励办法,各有关部门设立了一些针对留学人员的资助项目或招聘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 国家留学政策的总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1992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解决了留学工作中许多重大政策问题。 关于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2000年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事部印发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中的高层次人才,在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水平、科研经费资助以及住房、保险、探亲、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规定,较过去有较大的突破。引人注目的是,用人单位可聘任或委任其担任银行、保险、证券等单位领导职务及国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领导职务或高级行政管理职务,可以担任司局级职务。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保留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如绿卡);经一定时间任职并放弃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可担任单位法定代表人。 2001年5月,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共同拟定下发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规定海外留学人员可以兼职、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创办企业、人才培养、从事中介服务等多种适当方式,为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服务,为祖国发展服务。 在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方面,我国有关部门设立了若干资助项目,包括由教育部设立的“春晖计划”,主要资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本专业领域取得较突出学术成就的留学人员。中科院设立了高级访问学者计划,主要资助来自中科院以外的高级访问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资助的主要资助对象为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人事部短期回国资助项目主要资助优秀留学人员到非教育系统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开发交流。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施,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一大批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上学难得问题。然而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平均主义、假冒贫困、争贫不争优、等靠要思想等,这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校园建设都是不利的,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并不断的探索更为合理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只有将国家的投入合理有效的利用,切实提高政策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二、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贷款人数逐年降低,为实现高贷款金额及高还款率的目标,家庭富裕的学生充斥贷款生中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两类,助学贷款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院系考核的重要内容,而贷款的高还款率更是各院系资助负责人的工作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学生的人数在不断降低,需要靠申请贷款来完成学业的学生随之减少,在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只有助学贷款是需要偿还的,而且申请贷款流程繁多,许多学校还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还清贷款,因此,除特殊贫困无法凑足学费的学生家庭会选择申请助学贷款,多数会选择助学金来获取“免费补助”。为了保证高的贷款规模和高还款率,各院系资助负责老师被迫选择班级内部家庭条件较好,毕业前保证还款的学生纳入贫困生贷款的行列中。国家发放助学贷款的初衷及收效名存实亡。

2.困难生认定标准不明确,出现假冒贫困的现象

目前困难生认定分为一般困难和特殊困难档,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郑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为特殊困难档。主要为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在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后,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国家规定应该由学生缴纳的费用的,为一般困难档,大部分学生属于该档次,具体的困难程度就比较难界定。困难生认定需要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要求加盖乡镇或县级民政部门的公章,目前乡镇部门盖章随意性较强,真实性难以保证。甚至有些学生为了认定为困难生出现收买评定小组成员的情况,在班级造成恶劣的影响。

3.助学金比例较高,奖学金比例低,导致学生争贫不争优,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资助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目前我校助学金的比例可达到27%,励志奖学金的比例占到约5%,而纯粹奖学金性质的国家奖学金所占人数比例只占到不足0.5%。所占比例最高的助学金的获得条件只有“家庭经济贫困”这一条,而励志奖学金也只能从困难生中产生,国家奖学金虽然不以困难生评定为前提,但名额很少,因此家庭条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奖励的机会就很小,通常只有校内奖学金一条路。而我校校内一等奖学金的金额都不超过1000元,低于助学金资助的最低档次2000元的标准,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好还不如家里穷的扭曲想法。而且目前,除一些特殊家庭外,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别不大,争贫不争优的思想导致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非常棘手,学生矛盾多发,影响了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降低了班级凝聚力。个别班级甚至采取轮流申请,利益共享的方式以缓和矛盾。

4.其他资助措施收效甚微

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主要是针对特困生的直接资助方式,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具体的减免及发放办法由各高校制定,维持这两种资助方式,需要连续增加大量资金,经济负担较重。许多高校划归地方管理后,办学经费减少,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有些高校为了照顾资助面而采取“撒胡椒面”的做法,有些高校甚至取消了这种资助方式,因而,可获得性较差,收效甚微①。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授之于渔”的资助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可有效避免“等靠要”思想的滋生。但目前勤工助学仅限于校内职位,多为一些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月工资也比较低,难以发挥作用。

三、优化困难生资助政策的建议

1.更大限度的推行助学贷款,加紧完善国家征信系统,将贷款还款纳入法律程序

自我国2000年起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以来,该政策已发展成为我国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主体措施,大量的贫困学生从中受益,顺利的完成学业。相比其他的资助措施,助学贷款信用贷款、限期还款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激励学生奋发进取,避免滋生等、靠、要思想的产生。在现行的资助体系内,政府应协调好各种资助方式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形成以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金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大学生资助模式。

针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及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保证资助的公平性、合理性及权威性,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亟需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立法,并逐步完善国家征信系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管理、回收、违约责任与惩治手段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约束有关组织与个人的借贷行为,使助学贷款从贷前到贷后的一系列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改变贷款还款依赖学生道德觉悟的现状,依靠法律制度降低贷款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良性发展,切实确保出身贫寒学子的受教育权利②。

2.充分发挥学习因子在助学金资助体系中的作用,调整奖助学金比例,实现助困与助学的统一

资助政策的实施,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资助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助困,更要助学,通过各种奖励性资助手段不仅让学生上得起学,更要激励他们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整个教育环境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氛围,让更多的孩子从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兴国之才。根据这一思路,必须改革现行的资助体系,增加国家奖学金的比重,降低奖励金额,设定不同的奖励等级,惠及更多的学生。在助学金评定体系中纳入学习因素,将成绩排名作为除经济困难外的另一考核因素,二者各占一定比例。实行助学金撤回制度,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按时完成学业、长期挂科和受学校重大处分的同学,经学院考察核实上报相关部门,可以对这类同学实行助学金撤回,从而使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达到效用总和的最大化和最优化③。

3.合理设置、充分配置勤工助学岗位,杜绝等靠要思想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要求,高校应当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 真正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挤占、挪用。同时高校要进行制度创新,减少纯劳动性岗位,增加智力型岗位,如增设教研室助理,科研小助手等岗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有能力的高校可以兴办校办工厂。还要积极开发更多的校外工作岗位资源,并尽量提高岗位的技术含量,这样通过优秀教师及管理者的言传身教, 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与人交往的本领④。

4.加强对困难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提及对困难生的资助,大家的理解多停留在经济层面,把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单纯的理解为物质资助,在2009 年召开的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奋发进取、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感恩奉献等意识。这不仅是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才的关键所在。高校应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好国家政策的同时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发掘困难生中的优秀学生典型,通过广泛宣传、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广大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以勤工助学为平台,以感恩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感恩奉献的意识;把握好助学贷款工作的各个环节,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做好大学生的信用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掘资助政策的育人内涵,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⑤。

引文注释

①黄敬宝.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评价与改进[J].晋阳学刊,2007(1):58-61.

②李燕,洪梦飞,赵仲麟.我国助学贷款工作的困境和对策探析―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12(8): 860-864

③盛馨,周振雷.高校助学金使用效用及助学模式改进途径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实证分析[J].现代阅读,2012(10):18-19.

④路利红.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思考[J].2009,22(5):66-70.

助学政策助我成才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助金发放仪式。首先,我谨代表县教育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的全县全体教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获得奖助的10位贫困大学生及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祝贺。

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体现,是巩固“两基”成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贫困学生奖助政策和要求,积极探索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免、减、助、补、扶”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贫困学生综合救助体系和机制,促进了我县“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下面,我对全县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家长作个简要介绍。

2007年我县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管理各项管理工作。管理中心根据职责要求,认真做好各种资助政策的宣传,提供资助信息,组织和协调各种捐资捐物活动,切实使每项资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即在小学和初中免除学费、课本费,并给予住校生生活补助费的政策。为了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名单公示制度和定期检查监督制度。教育、财政等部门不定期地组织财务、督导员联合对各乡校的贫困生生活补助实施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要求的学校进行责任追究。可以说,现在的小学和初中既是义务教育也是免费的教育。2009年,全县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中小学生14500人,其中小学9606人,初中4894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5792人。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社会各届对贫困学生爱心助学。

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滇沪对口支援,争取上海宝钢集团对我县部分贫困学生进行资助,2003年至2007年每年资助200名贫困学生,每名学生每年受资助500元,每年共10万元。2008年受资助300名学生,共15万元。二是争取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民政、扶贫办、民宗局等相关部门每年力所能及地筹措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关工委、民政、团县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从物资方面也对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三是争取项目资助。2007至2009年争取中央公益教育助学项目资助普高学生145人,每人每年1000元,三年共计14.5万元。四是通过各渠道争取企业、个人进行救助。2008年受企业、个人救助,物资、资金合计16.5万元,其中昆明呈钢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对我县瑶家山小学瑶族学生捐赠363双新球鞋,323公尺精纺毛呢和1220件衣物,总价值1.6万元;广东惠州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华灯世家捐赠5000支节能灯泡,价值12.5万元;上海金山区奶牛管理站6名职工从2007年开始对我县10名中小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1200元,共计2.4万元。其中今天享受奖助的李刚同学,由于学业成绩优异,受到山东宏发科工贸有限公司高成法董事长资助,每年5000元,共资助2万元。类似受到资助的还有翟川川和饶家银两位同学。五是建立干部职工“一对一”贫困学生帮扶制度,动员全县干部职工积极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以上工作,我县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救助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

三是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助工作。

今天,我们举行这个仪式发放的就是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助金。对贫困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助始于2006年。由各县向社会筹集资助资金上交××市教育基金会,再由××市教育基金会统一核定指标返回各县奖助。每年我们向全县广大教职工发出为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的倡议,2008年,教师捐资10.8万元,2009年捐资7.62万元。可以说,向此次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的是我县全体教职员工,是他们兴善举圆了我们学子的大学梦,是他们扶贫困支教献出了力所能及的爱心。从2007年起,我县按照《××市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认真做好贫困大学生奖助政策的宣传和筹资工作。享受贫困大学生奖助的标准要求:一是要考取一专以上高等院校的学生,包括一专、二本、一本及以上重点院校。二是要考取以上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应届生,不能是往届生。每年在一专录取结束后,资助中心及时地进行情况摸底,在充分考虑各种资助渠道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符合奖助条件的学生进行排序筛选,并对拟奖助学生情况和奖助政策在全县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学校和教育局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2008年受奖助大学生8人,2009年受奖助大学生10人。

四是职高国家助学金工作。

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我县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我县凡就读于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都能享受。2009年春季学期,我县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为168人。

五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8年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年,全县只有一例学生贷款,2009年在全省铺开,凡具有我县户口贫困的大学在校生均可申请每年不超过6000元不低于1000元的贷款,具体贷款金额根据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两项费用总计来定。今年,我县参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176人。目前,申请审核工作已完成,上报和核批工作正在进行中。按省上安排,贷款拨付工作将于11月20日以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