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范文第1篇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啊!”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事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由这种爸爸和妈妈所生下的我,当然不可能是聪明的,弟弟也一样是傻瓜,我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傻瓜。可是我……我非常喜欢我的傻瓜妈妈,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还要喜欢她。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傻瓜 内心世界 智者

钟华华,贵州习水人,2011年第七期《山花》杂志隆重推出的“80后”文学新人,他的名字很陌生,于是抱着随意的心态读了他的作品,如同平常看小说般,不带半点功利性。读开篇第一个故事《乌鸦停在黑瓦上》,我就被吸引住了,他说“外面的世界正灯红酒绿,划拳把盏,麻将声醉。我常常会为这个世界每每游戏结束时的埋怨、绝望或是巅狂不寒而栗。”这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年轻人,他的文字竟然那么真实和犀利,一下子就洞穿了这个遮遮掩掩的世界。故事中当村民们为日本地震幸灾乐祸奔走相告时,老神父却手扪胸口,不断为日本祈祷。作家毫不隐晦地描绘着人们真实的心理,然而通过老神父的举动传达了战争也好灾难也罢,老百姓终究是无辜的,我们应该要明白事理,要懂得体谅,要学会善良……接下来的每一个故事都如行云流水一般,都那么生动和深刻。

短篇小说《一个傻瓜的悲剧》讲述了傻瓜马有才从小被自己的父母厌恶,被小混混欺负,他渴望母爱,渴望被理解,却得不到,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阿来的《尘埃落定》,主角都是傻瓜,人人都认定他们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他们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他们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冷静清晰地看着这个世界的种种。但不同的是,钟华华笔下的傻瓜是一个平民,我们的身边似乎都有这样的人,他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取笑的对象,他的存在是父母的耻辱。傻瓜在世事的不正常中成了非正常人,思维与行为看似不合常理却又在情理之中。作家别开生面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傻瓜眼中的世界,通过傻子的视角,反观我们“正常人”的生活。从傻子日常行为、心理活动,小说叙事视角等方面,我们看到傻子形象中所寄寓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作品所显示的艺术魅力。

一、傻瓜生活在“正常人”的世界里

马有才是傻瓜,被父母嫌弃,被母亲“胡乱丢在躲雨镇上,任由我衣不遮体,任由我胡言乱语”,并且像对待要饭的狗一样,将饭菜倒在破猪槽里,看着傻瓜吃得眼睛、鼻子塞满饭菜,会厌恶地在他屁股上踢一脚。“姆妈就是这样的人。她和爹待我,可以像对待狗一样踢打,可以像对待个远方来的叫花子一样冷面无情。可要是躲雨镇上谁欺侮了我,她就会像有人要她的命一样难受。”傻瓜觉得很温暖,认为有姆妈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觉得这就是母爱了。殊不知这并不是母爱,实质上别人在欺负傻瓜的同时,姆妈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羞辱,自己虽然厌恶,却容不得别人欺负、欺侮她的儿子,无异于抽打她的脸,她必须阻止。对儿子的爱与自尊、虚荣纠缠在一起,使母爱变质、变味。由此,作者将我们从歌颂母爱的伟大的真空中带回地面,让我们看到苦难滋生的丑陋,我们看到了所谓“正常”中的不正常,姆妈的先天的母爱已经被生活扭曲,她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她认为孩子的傻是自己遭别人评说、造成不幸的根源,对孩子的态度厌恶多于怜爱,人性在别人的评说和自身的苦难中扭曲了,她无法做到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倔强地爱自己的孩子,自我意识的缺乏是其人性扭曲的根源,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的哀痛。作者洞察了这一切,他失落地告诉人们这个世界已然没有了纯洁的爱。

“在正常人的世界里,阿三也是个混球,也是个破烂户儿。”那又怎样呢,“我”是傻瓜,所以“阿三可以打我,骑在我身上把我当马使,也可以撒尿和稀泥给我吃”,文中说这就是一个傻瓜的悲剧,很无奈的口吻。世界就是如此,人们可以恃强凌弱,再怎样低贱的人都能找到一个比自己还弱小的人去欺负,阿三说“我搞不过大人,我总搞得过傻瓜”,这就是正常人的世界,傻瓜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在正常人的世界中,傻瓜的一举一动都是异乎寻常的,然而在他的世界里,各种怪现象都有因可寻,比如“怪叫”和“打人”。这两件事好像所有的傻瓜都会做,而马大傻为什么为这样做呢,先说“怪叫”。起因是阿三把“地牯牛”塞进了马大傻的嘴巴,虫子从傻瓜的喉咙滑到肚子里,于是傻瓜“头仰到天上,手捂着难受的胸口,‘嘎呀嘎呀’怪叫起来”,教堂里唱经出来的人们看到了阿三捉弄傻瓜的一幕,不断骂着阿三,可是阿三是什么人呢,他是个无赖呀,对天发誓说是马大傻自己要吃虫子的,人们听了只是无可奈何地摊摊手,相互对视了一会儿,笑得东倒西歪。这一个场景相当讽刺,上一分钟在教堂里用诚实的心灵来敬拜了上帝,下一分种看到有人被捉弄,却置之不理,这些基督徒所谓的虔诚究竟是什么呢?傻瓜悲哀地知道,如果虫子钻进正常人的肚子,那人们会想尽办法把它掏出来,但自己只是个傻瓜,所以自己只能用疯跑、嚎叫来缓解身体的疼痛,人们笑嘻嘻地看着傻瓜疯狂的表演,姆妈也不会心疼,还向他扔去破鞋……只有神父心疼地拉着他的手,向他投向温暖的目光。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是神的孩子,“神”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爱人如己并遵守“神”的话语。“正常人”的世界里,人们似乎是做不到爱人如己,傻瓜的无助,对“正常人”来说却是个笑话。

再说“打人”。马大傻为什么要打人,因为阿三骂他是“哈逼”,撒尿淋他,于傻瓜鬼神差使似的捡了块砖打向阿三,看着被打跑的混混,傻瓜心里很舒服,从此就把砖抱在怀里,随时把砖头扔向那些对他不友善的人,傻瓜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这个世界真的太可怕了,即使是没有心思的傻瓜,在长久的打压和欺负下,也懂得了反抗,也明白了可以通过暴力来保护自己。我们以一个“正常人”的目光去审视这些举动时,不可否认,我们看到的是不正常,一个不为人知的傻瓜世界,正隐喻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傻瓜手中的那块砖,生生砸碎了正常人的文明梦境。作者为我们解析了人性的另一面,由此显示出文章的深度。

二、世界的单纯与复杂

傻瓜的世界很单纯,在他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充满灵性。天上的月、山上的树、地上的虫子、青草上的露珠等等都是傻瓜情感交流的对象。“这时的天幕拆开了,天变得空旷明亮,整个世界像洒满了水银。”“当山风吹起来,桉树柔软的枝条摇摆起来,我就想唱歌。”“十字路口两边的青草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像无数星群一样的露珠,给十字路口镶了一道银色的边框。”他眼中的世界像画一样美,那么简单和安宁。但是在无尽的嘲笑和欺压中,他感知到了痛苦——地牯牛的痛苦,“地牯牛也是个傻瓜,傻瓜与傻瓜心灵是相通的。”一个能在他人的痛苦中反思的人,是傻瓜吗?不是,他的理性与思考是一般人不愿接受的,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中,他有自己的清醒,要承担清醒的痛苦,确实是傻瓜。他对自己早有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谁说傻瓜的世界是混乱,是无知,是黑暗,是麻木,是丑?”不曾强烈地感受过痛苦的人们,怎能不把不同于现实世界里的傻瓜世界认为是浑噩杂乱的。正是因为有了痛苦,才有仇恨、愤怒,“这身体的痛苦,早晚会唤醒那沉睡的一切。”

唤醒的首先是咒骂,在傻瓜无何止的咒骂中,阿三变成了梦游者,傻瓜看见他的梦里全是黑暗,暴风和鬼魂,看见他哭哭啼啼地朝躲雨镇纵横交错的纤陌和月黑风高的河滩跑去,看见他在梦游里挣扎。傻瓜很高兴,因为阿三再也没有精力来捉弄自己了,自己终于可以安然大睡。还有当初撒尿淋傻瓜的曹顺顺,嘴唇被磕掉了,成了缺嘴。喜欢学傻瓜翻眼朝天看的王二喜,成了对对眼。这些长久欺负着傻瓜的人,却成了躲雨镇人们的笑柄,这样的因果报应正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幻想的理想结局,让人心情很痛快。这因果报应不管与傻瓜有没有关系,但傻瓜认为“这一切其实与我有关。我不断的咒骂起了效果。”作者强化傻瓜对因果报应的期望,实质上表达了苦难的底层共同的心理愿望,他们贫穷落后,他们愚昧软弱,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假想中,把敌人一个个消灭了。殊不知,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可怕,人们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世界复杂化,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人性怎样被世界塑造,一个单纯的人怎样被世界变得复杂的一个过程。

他会经常思考一些重大问题,他问姆妈还有没有世界。因为姆妈认为如果把傻瓜像拴畜生一样拴在家里,耶酥会怪罪她,傻瓜觉得这很荒唐,姆妈什么都不怕,却怕一个已经死了的上帝的儿子,姆妈怕一个虚空世界中耶酥的责罚,却不顾亲生儿子在躲雨镇上苦苦挣扎,傻瓜都觉得可笑的事,而“正常人”却浑然不觉。

“十字交叉的小路泛着灰白,隐在小树和青草丛里。十字路口的远方,是黑暗,黑暗的远方,仍然是黑暗。我有些绝望起来,我甚至想哭。我这个傻瓜,为什么要听从神父的安排,来指引这无知的路呀。我心底里懊悔起来,我实在弄不明白,这个呈“十字”的路口躺在那儿,要我怎么去为躲雨镇的人们指引。”傻瓜懂得了绝望,想哭泣,像这样情绪,实质是人物与读者的对话,读的人真切感知到傻瓜的想法,和他一起来审视这个正常人的世界,也就是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再单纯的世界也会被复杂化,作者诉说着自己的矛盾,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单纯的世界被复杂的现实冲击后,矛盾、痛苦与挣扎,最后最终被同化的无奈。

三、荒芜世界里的智者

傻瓜不但不傻,他还是这荒芜世界里的智者。在他的视角下,有着独特的时空景象。在他的世界中,所有事物都是具体的,他有着对事物最直观的反应。他的世界里有两种人,傻瓜和正常人。慧莲修女和马大傻很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过,“小得不能再小的孩子,其实都是傻瓜。那时候,我们可以在一起在地上开心地爬,彼此喜欢对方。可自从她长大,她变成正常人,而我变成个傻瓜后,她再也没跟我一起玩了。她怕我,老远就躲开我。”不谙世事的孩子是傻瓜,那么是世事拿走人最初的单纯让人变得“正常”,而永远单纯的傻瓜,却成了与这个世界不搭调的人。

傻瓜的话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这个世界容不得永远的单纯,如果你不懂得世事,背离常态,那就是一个傻瓜。马大傻真的傻么,世人都说他是傻瓜,但他却洞察着世间的真象。他可以感知神父的目光,“仿佛是天堂里的目光,烙得我浑身舒服”。他听从神父的话,去桐花岭上给躲雨镇的人指路。“我这样一个天底下最傻的大傻瓜,居然安排我去指路。真是让世人笑掉牙。”但是正常人的想法更是出乎意料,“既然明白的人都无法指引一条正道,也许让一个傻瓜去指引,说不定能走向金山或是福海呢?”

当傻瓜知道用砖头来保护自己时,整个世界就好像扭转了,正常人的世界变得病态,躲雨镇的人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镇上的田野全部荒芜了。于是出现了荒诞不羁的一幕:躲雨镇的人们背着蛇皮口带,或是麻布口袋,一个个,一群群出现在了桐花岭,在傻瓜的指引下,涌过十字路口,朝上或朝右的方前行。朝右手是勤劳富足之路,朝左手走是懒惰迷茫之路,朝头上走是智慧开放之路,朝脚下走呢,罪恶深渊之路。其实很简单,要想改变生存状况就得靠勤劳和智慧,这个傻瓜都懂的道理,躲雨镇的人却不知,因此,傻瓜才是这躲雨镇上大智惹愚的智者。

世上的人讥笑“我”太疯疯癫癫,“我”反笑世上的人看不穿事物的本质。原来傻瓜并不傻,傻的是世人。傻瓜形象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将愚钝与智慧合二为一,为我们解读了人性的第二面。透过傻瓜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有许多无奈,人性有冷有暖,命运不可捉摸,生命细如尘埃,人人生而平等,所以傻瓜也会有着无数的悲哀。傻瓜在经历了无数的悲剧后,离开人世,或许正如他说的那样,“我身体又获得了安宁……对傻瓜来说,死亡的感觉真美好。”而我们的人生正如《麦克白》中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片荒唐的故事,由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我想,这或许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

参考文献:

[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傻瓜吉姆佩尔》[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键.鲁迅笔下的“聪明人”和“傻子”[J] .读书与评介,2004, (5) .

[3]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三联书店, 1992.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范文第3篇

桂林市启明星小学 三(1)班 蒙骊颖

去年夏天的一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独自一人在家里写作业,心想:橡皮那么脏,洗一下吧!

我放下手中的笔,拿着橡皮得意地向洗衣机走去——洗了橡皮,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我心里想。

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我不仅要洗橡皮,还要洗比的小东西。于是,我把我的橡皮、布娃娃、拖鞋、尺子、铅笔……全都放进洗衣机里了。

我搬来一张小椅子,站在上面,从厨房的架子上拿出“洗衣粉”,打开电源,在洗衣机上胡乱按了几个按钮,这时,水流了出来。我学着电视机里“洗衣冠军”的手法,立即潇洒地放了些“洗衣粉”,盖上洗衣机,又开始写作业。

“嘀……嘀……”,洗衣机跳闸了。我高高兴兴地打开洗衣机,“天啊!地啊!”我被洗衣机里面的景象惊呆了——橡皮成了“小雪花”,布娃娃成了烂布条……不过,还有我的小毛巾是安然无恙。我把它拿了出来,很奇怪:“咦,怎么黏黏的呢?”这时,妈妈回来了,喜笑颜开地说:“哟!宝贝,帮妈妈洗衣服呢,真能干!”“没有。”我赶紧回答。妈妈又问:“这是什么呀?”我只好一五一十地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经过,还问妈妈小毛巾为什么是黏黏的。妈妈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你真是个小傻瓜!你怎么把糖当洗衣粉了呀!洗衣机也不能洗文具呀!走,咱们去买文具去!”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跟着妈妈一蹦一跳地买文具去了。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范文第4篇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百度“ 小 学 生 优 秀 作 文 网 ”可以快速找到本站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三个傻瓜》;教育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同于音乐、美术仅仅凭借听觉或视觉完成欣赏,它将视听相结合,并通过各种特效手段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优秀的电影作品还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深刻的寓意将其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它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久和耐人回味的。

近年来印度电影长足发展,社会中广受关注的教育问题也反映在电影中,《地球上的星星》和《三个傻瓜》虽然讲述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教育故事,但是都反映其对教育的理解,即教育就是摆脱桎捁,放飞心灵,电影中的音乐也使其教育观念的阐述更为生动和直观。

比较使心灵腐化,善只在爱中发芽

两部电影都深刻地批判了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的比较制度对学生心灵的损害,并阐释出比较不应成为教育的手段。虽然在当代学校教育的现状中,比较无处不在,但是比较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恐惧并形成习惯。恐惧会使学生获得压力,而在极大的压力下,学习只能是痛苦的,逆反和逆来顺受都不能使心灵获得自由,也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人生。《三个傻瓜》中主角兰彻(Rancho)以幽默的口吻说:“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①幽默的话语点破了当代教育的症结,个人的发展、兴趣必须从属于教育的比较模式,凡是不能适应这种模式的人被认为是愚蠢的、无知的和没有前途的。

电影中没有通过枯燥的说教而是借助音乐使这一观念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无论是《三个傻瓜》中的以悲剧结束的学生乔伊(Joy Lobo)还是《地球上的星星》中的问题儿童伊翔(Ishaan) 都是比较中的落后者,而他们的情感也都通过歌声传递出来。乔伊是个热爱机械的学生,但是在崇尚死记硬背考试的学院制度下,他的兴趣和创新不符合比较的规则,而他内心中没有抵抗这种压力的力量,因此他的悲剧在片中成为震撼人心的一幕。在选择死亡之前,他绝望地唱出了内心的呐喊:“给我一些阳光,给我一些雨露,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成长。”这段音乐不仅唱出了乔伊的心声,也唱出了人生在比较阴影下所有学生的心声。

对于成年的大学生来说,比较的压力是痛苦和挣扎,但对于《地球上的星星》中年幼的伊翔来说就是悲伤和无助。作为只有8岁的孩子,他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并在绘画方面拥有天赋,但是在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学校教育中,他被认为是捣蛋的、笨的学生,当他被逐出教室,一段稚嫩而又清澈的歌声响起,它就像伊翔的独白:“有点甜,有点酸,有点近,不太远,我只要,我只需要自由……”这段音乐与乔伊所唱的“给我一些阳光”一样充满了渴望和恳求,虽然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情绪演唱,但是它们都反映了在比较中“落后者”的心声。伊翔的无助更在于父母的放弃,当望着父母的汽车远去时,缓慢而忧伤的音乐响起,伊翔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内心的无助和绝望在对妈妈的歌声中表达出来:“我从没告诉过你,我有多怕黑,我从没告诉过你,我有多爱你,妈妈,但你知道吗,妈妈?别丢下我独自在人潮中,我会找不到路回家,别送我去遥远的地方,到那里你甚至不会想起我,妈妈,我这么坏吗?……我好沮丧,妈妈,但是你什么都知道的,妈妈。”②比较使伊翔生活在恐惧中,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对妈妈的求助是惟一的方式,可是比较所带来的压力也同样存在于父母身上,为了平衡比较后的失落他们尽管很痛苦但是依然残忍地选择了放弃,比较是一种暴力,心灵的暴力。

比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开始以习惯的模式不假思索地认识事物和进行评价时,我们的心灵也因此变得迟钝、腐化和衰退。《三个傻瓜》中的校长“病毒”是一位十分“敬业”但又固执的人,他在电影中的开场就已经将比较的后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他模仿杜鹃将一个鸟蛋扔在地上时,竞争结束了,“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教育中的评价往往以教师的习惯为基础,可是当不去思考学生行为背后的各种因素而只是遵循常规的习惯时,教师的内心逐渐变得麻木而残忍。

中国古人讲“因材施教”重视教育的个别差异,是一种避免习惯而导致损害心灵的做法,前提是教师首先需要具有敏锐的感觉、健全的情志和开放的心灵。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美术教师尼库巴(Ram Shankar Nikumbh)就是这样的人,他有一颗敏感、善良和自由的心灵,当他怀着深深的爱教育孩子时,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将远远超过知识本身,他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而善也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色调。当他看着那些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进行表演时,心底对于爱的呼唤就如同此时的音乐所唱:“看着他们,像新鲜的露珠,凝聚在棕榈叶上,是上天的礼物……像细致的珍珠,笑着闪烁光芒,千万别遗失这些落入凡间的星辰。” 听着温馨而又感人的旋律,看着这些与正常孩子不同但又充满幸福的笑脸,观众一定能够感受到教育中善的呼唤。

知识积累不等于获得智慧,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电影《三个傻瓜》中以幽默的方式反思教育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共鸣,其中心灵自由、乐观善良的主人公兰彻形象深入人心,他的语言幽默但却十分深刻:“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 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心灵能量释放出来,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它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知识的累积不会产生智慧,但是智慧却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变成内心的能量,在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时释放出来,教育需要获取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让智慧觉醒。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就如同兰彻所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兴趣引领我们学习的方向,因为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没有压力、烦躁和功力性的目的,心灵的悠闲和自由使我们获得一颗平静的内心。教育保持了兴趣的持续性,依据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多种智能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和培养有重要的作用。③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伊翔虽然在数学逻辑智能上有缺陷,但对绘画的兴趣和才能经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成为他重新振作的起点。

可以说尼库巴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他了解历史,并巧妙地运用历史中的人物鼓励伊翔,给他信心;他能歌善舞,并将音乐、绘画与孩子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在他别出心裁的美术课上,他歌唱到:“你们看,那是树吗?还是被斗篷遮住的人呢?这是下雨吗?还是天空忘了关水龙头?世界随你的眼光而不同,你怎么看它,就是什么,敞开心房,展开翅膀,让色彩飞翔。”学生歌唱舞蹈并发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并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正是学习艺术的意义。尼库巴老师拥有绘画的知识,但更拥有人生的智慧,他不仅教会学生绘画,更帮助学生发现心灵的色彩。艺术的开放性在于个体的个性与艺术的共性完美融合,如果只讲美术专业中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艺术创作的个性魅力将丧失,艺术就成为无生命的复制品,美术如此,电影更是如此,电影的叙事虽然重要,但透过故事而传达思想的深度将决定电影的成败。

智慧是内心能量的释放,它拥有无比的力量,但其中最强大的就是爱的力量。两部电影中由印度电影人阿米尔·汗(Aamir Khan)主演的学生兰彻和美术教师尼库巴都是具有人生智慧的人,他们身上拥有相同的特质,就是爱。兰彻对朋友真心付出,好友莱俱(Ragu Rastogi)自杀而生命垂危时,他心急如焚,绝不放弃朋友的决心表现在音乐中:“ 天堂要召唤你,但我们要拿起武器对抗神灵,这是一场我们不打算输掉的战争……我们不会放弃你,绝不。”在他的关爱和努力下,莱俱不仅活了下来,还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作为教师的尼库巴对伊翔同样付出了深厚的爱,他不是仅仅以教师责任来管教这个 “问题孩子”,而是以极大的爱心帮助伊翔走出自卑,建立信心。在电影末尾的美术比赛中,他怀着极大的希望画出了一张开怀大笑的伊翔的脸,深厚的爱融入此时的音乐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你是太阳,光芒万丈,你是河川,你不知道吗?流吧,高高飞起,你会发现人生的目标,进而找到你的快乐。”伊翔在获得荣誉后不顾一切地奔向尼库巴,紧紧抱着老师放声痛哭,这一镜头将整部电影爱的主题推向高潮,就如同歌曲中所唱的,“迷失的小星星又被找到了,全世界都沉浸在星光里,宇宙闪闪发亮,你可以自由飞翔了,无拘无束”。此时爱唤醒了我们的内心,心灵在爱的环境中自由绽放。

家庭与学校决定了世界的未来,爱孩子也许并不难,但是了解、支持、鼓励孩子认识自我,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却并不容易。法涵(Farhan Qureshi)的爸爸那句“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儿子”④。已经做出了榜样,我们没有权利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所拥有的权利是挖掘孩子的潜力,鼓励、教育他们成为心灵自由、情志和谐、有益于社会的完整的人。

在电影《三个傻瓜》的结尾时有这样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地找上门。”它是电影精神的总结,即学习是在乐观的状态下追求卓越,完善人生的。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追寻理想的时候一定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的心态是提高心灵免疫力的法宝。兰彻的乐观体现在他的歌声中,“当生活转得失去控制,就卷起你的嘴唇,一哨吹走烦恼,一切都好”。他不在乎成绩的高低,不在乎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他的指责,他忠于自己的内心,也许正是因为他是顶替富人的儿子来上学,因此他更看重学习是为了丰富人生,完善人生,而不会为了一纸文凭改变自己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他的乐观精神正是由于学习是发自内心同时又无关名利,他为热爱而来,而不是为文凭、工作、移民而来。这让笔者想起老子《道德经》中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⑤。也就是忘掉自我,才能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价值。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⑥解放心灵意味着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并在平静愉快的学习中了解科学、艺术、数学、历史等知识并发现生命中的各种关系,无论学生将来做什么工作,他都会拥有一颗善良、敏感、平静与自由的内心,这就是两部印度电影及其音乐中所阐释的对教育的理解和追寻。

注释:

①④ 印度电影3 Idiots汉译名《三个傻瓜》,导演: Rajkumar Hirani,2009年上映。

②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导演:阿米尔·汗 Aamir Khan,上映时间:2007年。

③ [美]加德纳(Gardner H.):《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译者的话第五页。

⑤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道德经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