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内外群众意见范文第1篇

二是广泛深入“听”。通过上级领导“点”、发动群众“提”、深入基层“听”、主动上门“问”、沟通交流“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党员消除思想顾虑和错误认识,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勇于批评,在方法上各级党组织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四个一”征求意见活动,即召开一个座谈会,发放一份意见征求表,设立一个意见征求箱,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在态度上,以诚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动党员群众直言不讳提意见;在梳理归纳上,对党组织的意见从理论学习、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工作情况、廉政建设五个方面梳理,对党员的意见从学习、思想、工作、作风、纪律、廉洁自律六个方面进行梳理,充分汇集了党员群众的意见;在质量要求上,对征求到的意见详细记录,并由督导组、党支部严格审核后,原汁原叶地反馈给党员。

三是虚心诚恳“谈”。各级党组织根据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与人为善、坦诚相见、谈出思想、谈出共识、谈出团结的原则,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方式,让本单位党员群众在平等交流中提意见、找问题,组织党内外群众通过谈心交心查找问题。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在班子成员之间谈心,还主动与部门负责同志谈心,与所在支部的党员谈心。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员之间联系思想工作实际互相谈心并主动与机关职工和基层群众谈。

四是仔细对照“查”。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对照《党章》、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和本部门、本单位提出的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工作,认真开展了“四对照四检查”。每位党员根据支部反馈的意见和谈心中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把查找的问题向社会公开,接受党内外群众的评议。对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查出的突出问题,分别在不同范围内向党内外群众公布,围绕“问题是否找准了”,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满意不满意“等重点,请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进行测评。

党内外群众意见范文第2篇

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人民满意工程”中共四川省委员会2003年,我们在省委直属机关,省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的115个单位、18000名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省委认真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监督,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一项“人民满意工程”。一、正确认识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价监督的重要性,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标准省委认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不仅要组织评价、党内认可,更重要的是要接受群众评价、得到社会认可;教育活动的成效,不仅要组织满意、党员满意,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社会认同、群众满意。省直机关80%的干部职工是党员,党员中60%是执掌一定权力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基层关心、群众关注,对全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价监督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万人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听取他们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动员阶段,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并把大讨论的成果,再次向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代表征求意见,请他们以“我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对机关党员谈希望、提要求。同时,积极探索党内外群众的互动教育形式。省委以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召开动员大会,《四川日报》刊发省委书记的动员报告,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带头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听意见,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学习讨论,带头边学边做、边学边改,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二、广泛开辟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依靠群众帮助找准突出问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中,我们针对机关党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开辟了多种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在群众的参与和全社会的监督下,认真查找问题,搞好分析评议。一是开展“千人评风”活动,组织社会各界代表评议机关党风和党员作风。省委邀请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近3000人,采取信函分送评议表、无记名反馈意见的方式,对115个单位的党风和党员队伍作风逐一评议,并请他们分别征求20名以上基层群众的意见。对收集到的4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涉及具体单位、具体人和事的,如实进行反馈;涉及省直机关的3200多条评议意见,我们归纳梳理成10个方面的问题和12个方面的建议,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紧密联系省直机关带共性的问题,查找本单位、本支部带个性的问题;联系本单位、本支部党员存在的共性问题,查找党员个体的问题;联系机关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查找在思想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二是在行业系统内广泛征求意见,让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帮助查找问题。各单位派出8500多名党员组成工作组到2600多个基层单位,召开座谈会1400个,访谈群众6000多人次、服务对象14000人次,发出征求意见信函19000封;同时,通过行风监督员、意见箱、热线电话和网络等形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省委派出的25个督导组也积极参与群众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帮助查找突出问题。省农业厅科教处支部开展了“百站调查”,到100个基层农技站听意见,深入到农民当中征求意见。三是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让各单位、各支部党员群众在平等交流中提意见、找问题。省委真诚地提出“同志,让我们说说心里话”,组织党内外群众通过谈心交心查找问题。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主动与厅局负责同志谈心,找所在支部的党员谈心。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员之间互相谈,并主动与机关职工和基层群众谈。有的单位还召开“圆桌会议”,开展“集体谈心”活动。在4万多人次的谈心交流中,党内外群众道出了不少平时没有说出的心里话,提出了大量曾经不愿提、不便提、不好提的问题。四是把查找的问题和党员个人的党性分析材料向社会公开,接受党内外群众的满意度评议。对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撰写的党性分析材料,分别在不同范围内向党内外群众公布,征求意见。同时,我们开展了第二次“万人问卷调查”,围绕“问题是否找准了”、“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满意不满意”等重点,请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进行无记名测评。对群众认为问题找得不准、测评满意度不高的20个单位,省委常委会决定给予黄牌警示,责令重新补课;对党员个人查摆问题不深不透、满意度评议差的分析材料重新“回炉”,保证了分析评议的质量。三、在群众的参与、监督下进行整改,让群众来评价和检验整改成效我们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在解决问题,必须抓住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在群众的参与、评价和监督下进行整改,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让人民满意。一是把群众意见较多的机关作风问题作为整改的突破口。针对“千人评风”中对机关作风反映较多的问题,要求各单位从解决作风问题入手,抓住权力部门、重点行业、窗口单位暴露出来的典型案例,举一反三,从别人看自己,从基层看机关,“原因两头查、问题两头找、上下同步改”,联动开展作风教育大整顿。政法系统针对群众反映少数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问题,抓住典型案例,开展了政法干部队伍作风教育大整顿,认真解决特权作风和对群众“冷、硬、横、推”等问题;组织系统抓住多起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开展了纪律作风大整顿,着重进行了清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任用干部、违规录用公务员的“三项清理”工作。建设、国土、教育、卫生、民政等50多个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也抓住群众意见较大的问题,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和集中整顿。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套开展了“官商分离”、“秘书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二是把群众意见最大的服务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人民群众对省直机关最大的意见,是在履行职能、服务发展方面做得不好。省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引导机关党员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破除不利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政策、体制障碍,着力营造推进“第一要务”的良好环境,出台了促进“三个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服务发展、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上动真格的;制定行政执法“十不准”等各类“禁令”675条,出台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827个,形成了以“政务公开”、“首问责任”、“限时办理”、“服务承诺”、“跟踪督办”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促进了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明显提高。三是坚持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整改。各单位将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开,向党内外群众征求意见。大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重新制定整改方案。各单位的方案都经过几上几下征求意见,进行了一周左右的公示。《四川日报》开辟专栏摘登一些重点部门、单位的整改方案。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将各单位的整改方案汇编成册,印送省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监督。新闻媒体在正面报道教育活动的同时,刊播了一些涉及省直机关的批评报道,以有效的舆论监督促进了整改的深入。四是整改效果接受群众评价检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结束前,我们开展了第三次“万人问卷调查”,对各单位的整改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和监督下,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期间,对党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有66%得到解决;各单位列入整改的问题和挂牌督办的问题,分别有66%和79.2%得到解决。在调查中有90%的群众认为,这次教育活动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做得好或较好;有87%的群众认为教育活动社会反响大、效果好,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效果。来源 求是

党内外群众意见范文第3篇

一、群众路线的含义

群众路线最早的历史渊源来自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如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等;近代中国,毛泽东同志以朴实的语言细化了群众路线工作方式的具体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集中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吸收、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觉悟,指导群众的行动。

新时期,国家领导人再次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2013年6月18日在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内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适应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需求。

二、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意义

奈斯比特认为: “大量吸纳人才的做法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党员比其他党员受过更好的教育,而且更有创新精神。在中国,他们一直改变着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高校的大学生是同一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希望。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吸收优秀大学生融入党的队伍,改善党员结构,为党和国家培养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干部;同时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我们党组织发展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高等院校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党组织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三、以群众路线理念为指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格积极分子选拔培训。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性工作,要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必须严格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民主程序,在本人自愿申请基础上,严格依据入党积极分子选拔条件,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听取党小组、团组织、辅导员、任课教师及班上同学对其本人的综合评价,确定正式人选。确定后要认真落实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计划,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召开团组织评议大会,完善团内荐优工作。团支部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在广泛听取团内外有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名,召开团员大会,团支部委员会介绍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团员本人具体介绍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召开民主推荐会,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团支部全体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根据推荐情况以及本人平时的政治、工作、学习情况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获得超过到会人数一半以上的同意,即成为推荐对象,并及时确定1―2名党员负责培养。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对象,通过基层座谈了解,民主测评,征求党小组意见后,召开拟定重点培养方案,报送上级党委。

(三)尊重群众监督权力,保证入党信息公开。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党支部对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期满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应严格按照公示的程序和步骤,列为公示对象,地点应当是较醒目的地方或宣传栏,期限一般为7天左右。公示期内,应实事求是的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以保证积极性。单位和个人认为公示对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问题,可以向实施公示的党组织反映。对反应的问题经调查没问题的,即可按程序提交党支部大会讨论表决,若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不予发展。通过严格执行公示制度,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决不走过场,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

四、慎重对待学生意见,加强教育引导服务

党内外群众意见范文第4篇

1、试行“两推一选”基本情况

2001年起,**乡在5个行政村中进行了“两推一选”先行试点,于2002年在全乡范围开始试行。试行中严格按照党员和群众的推荐,确定支部成员候选人,然后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将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进行选举的程序进行。使一批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工作扎实的村干部走上了党支部书记领导岗位。

具体操作中我们大致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确定村干部职数。依据村人口数,耕地面积,发展状况合理确定,一般小、中、大村干部控制在3、5、7人左右;其次,确定代表数,其产生主要途径是以村为单位推选非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并予以张榜公布,确保村民代表真正具有代表性;第三,确定支部班子候选人。乡党委根据党员和群众推荐情况,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进行严格组织考核,好中选优;第四,履行选举程序,乡党委研究通过后,按照党内选举有关规定,召开党员、群众大会,选举产生支部成员,书记、委员原则上按得票结果由高到低确定。

2、干部群众对“两推一选”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几年的试行,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两选一推”是加强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使过去“党内少数人说了算”,选举变得更加透明,给了群众说话的机会,实现了群众的官,群众选,充分体现了组织和群众愿望的统一,避免了搞帮派团体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强了当选干部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明显感觉到群众选上自己,自己就要对群众负责,处处要为村民谋利益。

3、基本经验

通过初步试行“两推一选”,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经验。一是把好群众代表关是做好“两推一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群众代表不仅要占有一定数量,而且还要有一定质量,只有公道正派,不搞团团伙伙的代表,才能充分履行职责,才能做到对上对下高度负责;二是把好民主推举关是做好“两推一选”工作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推举候选人不仅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而且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只有群众认可拥护的支部班子,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把好推举程序关是确保“两推一选”成功的根本保障。只有选举程序合理,合法,合乎群众意愿,才能选出政治素质强,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

4、主要成效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两推一选”选拔的村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乡党委放心,本村党员群众认可,党支部的威信明显增强。二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和群众对自己选出来的带头人信任度高,当选人员责任感、办好事、办成事意识进一步增强。如在村务公开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缓解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促进了农村稳定。三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新班子战斗力。四是增进了农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党支部威信的提高,使两委关系得到理顺,村委会自觉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5、存在问题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村中能人不断流失,有些群众推举的候选人,因嫌村干部待遇低,不愿回村任职;留在村里的部分出色者,往往又不愿纠缠到复案的村务当中,村干部的当选没有改变村民生活的实质。另外,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选谁都一样,不积极参与“两推一选”。

6、建议和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能人”外流严重,人才缺乏现象,建议探索能人回村带富的路子或选派村民认可的年轻有为的乡干部驻村兼职;“两推一选”还要着重建立双向承诺责任制。即对上,当选支部书记要与乡党委签订任期责任状。对下,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将任期内的目标、年度计划及各项措施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由乡党委和群众监督实施。

7、典型案例

我乡“两推一选”起到积极作用的范例有:新胜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与本村能人**协调,垫付村民三年的灌溉水电费10多万元,改造维修泵站1座,安置本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新坝村群众推选包村干部任支部书记,狠抓村务公开,彻底改变了村两委关系紧张,上访不断的局面,使各项建设走上了正规。

8、村党支部委员和书记候选人基本条件

首先,应具备为人正派、公道,有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其次能力强(自我致富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三者兼备),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再次,发展有思路,治村有方略。

9、基本程序

按照民主推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出选拔对象,乡党委考察,乡党委初步确定选拔对象后,对候选人对象基本情况,个人简历等进行公示,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和程序进行。

党内外群众意见范文第5篇

历时一年多时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坚持开门搞活动”的明确要求,人民群众完全参与到了党的工作的各个环节,超越了党史上任何一次党员教育活动,对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不同时期的党员教育活动

回顾党的建设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培育和发展、党内不良倾向的克服、党内矛盾的解决,与党的集中教育活动紧密相连。党在不同时期进行的集中教育活动,尽管其解决问题的指向、重点不同,但都对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革命战争条件下党员教育活动的秘密性。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不断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并在党的七大正式确立了群众路线思想。然而,必须指出,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它建立于共同奋斗的使命基础上,侧重党对群众的依赖和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这样一种关联性,群众监督的思想没有被包含在党的群众路线中。[1]延安整风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党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广大党员和干部逐渐从教条主义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在当时严酷的环境下,党的建设主要局限于自身范围的运作,还没有把群众监督的思想引入党的建设中。在战火连天的条件下,党的活动必须处于秘密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安全,使党的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员教育活动的自下而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一些党员经受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放弃了共产党人的原则立场和政治操守,对党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危害。面对新情况,党必须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加强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自下而上的监督,来遏制这种不良之风。1957年的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在党的整风过程中充分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这是对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虽然后来由于发生“反右派”运动,导致严重的失误,但接受群众监督则不失为党的整风运动的一条经验。党的八大前后,将群众监督纳入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内容,已经在党的思想中确立起来。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时突出强调了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性。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一个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有群众监督比之没有群众监督要好一些,会谨慎一些”,“不搞群众监督就更危险了”。[2]这些强调群众监督重要性的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教育活动的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消极因素也反映了出来,使得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扭曲,滋长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解决这些问题,群众监督是其他任何监督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所谓医者难自医,对于信仰动摇的党员,在强大的监督下会幡然醒悟;对于违法乱纪的党员,人民群众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揭发。哪里曝光及时、监督有力,改作风就容易打开新局面;反之,如果只唱赞歌、回避问题,就难免会助长实功虚做的风气。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明确要求“坚持开门搞活动”,防止“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从而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让群众看得见、真满意的效果。

二、开门整党的方式和方法

(一)开门迎批评,用好“防身治病”的武器。一是批评要放到桌面上。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开好民主生活会离不开高质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讲,会后乱讲,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组织不负责,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面对面,把话说到明处、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才能达到充分交流思想、真诚化解矛盾的目的。二是批评要尖锐,不能“蜻蜓点水”。在河北参加了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无论是自我对照检查,还是班子成员的互相批评,都显得特别“尖锐”。久违了的铮铮之语,摆在了桌面上,公开在媒体上,让人们体会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诚。那种把批评变成变相表扬,说些无关痛痒的话的会议不开也罢。三是批评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批评不是报复,揭短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批评就像是自揭伤疤,虽然很痛,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找出身体里的“毒瘤”,并拔除它,疼是疼了,但身体却健康了。只有把问题找出来,并找出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四是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要有理有据,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或者为了自己的私心进行打击报复。

(二)开门纳意见,想百姓之所想。开门纳谏,从善如流。在河北调研指导时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履行监督责任,多提意见建议”。古人说的好“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必须要广开言路,开门纳意见。一是畅通意见沟通渠道。走下去访,坐下来听,发信函询,委托调查,开通热线,问计网络,通过这些方式,把吸取意见的大门打开,渠道畅通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就反映上来了。二是倾听群众呼声。群众的意见就是党前进的方向,要让群众讲实话、讲心里话,这样才能找到“治病救人”的良药,才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改正错误。三是打消群众顾虑。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群众不敢提意见或是只提“希望式”的意见,这是因为有的群众害怕领导秋后算账,而有的则是因为觉得这只是形式主义,提与不提没什么影响。所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打消群众心中的疑虑。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引起重视,对于群众热切关心的问题要切实解决,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放心提意见,言路大开。

(三)开门办实事,应群众之所求。一是少说多做。说得再好不如马上行动,少开会,多做事,才能取得实效。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真正之所需。认真梳理各地区的困难,通过党员大会、党建网络、谈心等各种形式,认真答复群众期盼,并公开承诺解决问题方法、时限,将承诺内容硬化成具体责任,让人民群众有据可循。二是常委示范。在这次活动中,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分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深入乡村、城市社区、企业和政府部门,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实地了解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并对联系点省区进一步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为全党作了示范。三是领导返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返乡走亲”的干部在工作中优势明显。这里是他们最熟悉的农村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容易找准工作难点;由于感情基础深厚,群众关系良好,推进工作顺利,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门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仅能规范权力的运行,还能防止权力膨胀,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使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更加敬畏,保障了从人民群众获得的权力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防止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公民知情权的发展是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提高的直接体现。政府要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这样行政机关的办事流程就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部门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二是要畅通监督渠道,尤其是加强舆论监督力度。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要创造条件鼓励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便捷的举报线索,让违法乱纪行为无处遁形。

三、开门整党对促进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

密切党群关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能够巩固执政地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目前,我国总体的党群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鱼离开了水不会成活。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党巩固政权的必要保障。开门整党对加强人民群众支持与监督党的工作、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门整党有利于促进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转型时期,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成为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群众与政党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党员干部不愿走进群众,党群隔阂就会不断加深。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要开门搞活动,党员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群众做工作,实现党群关系零距离。开门整党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机制、人民意志表达机制、决策信息反馈机制、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机制等,让广大群众有条件通过正常的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重大决策中来;另一方面保证了党的政策的上情下达以及民意的下情上传,促进了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打开大门,让群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参与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走下去,与群众交流意见,形成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关起门来搞形式。良性互动的结果是党和群众共同前进, 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既使广大群众不断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利益, 也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3]

第二,开门整党有利于预防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当今社会,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员身份很容易被当作一种政治资源而符号化,淡忘党员职责,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思想和工作表现等同甚至不如普通群众的现象客观存在。像这样的“党员身份麻痹症”和“党员角色遗忘症”,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党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相关期刊更多

党政干部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长白学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理论建设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