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第1篇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三、结语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之本。但是由于过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造成我国水环境相当严峻。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重要因素,水污染严重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对水体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前提下又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笔者就目前我国的节水现状、节水灌溉技术、节水保护措施谈几点意见。

一、节约用水的意义

据统计,过去50年全世界淡水使用量增加将近4倍,达到每年4.13×1012m3,世界总取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为22000亿m3,净增长1.5倍。近年来一些工业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已明显感到水资源不足。据统计,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预计今后若干年内,缺水情况将更加严重。

和世界相比中国水资源缺更加严重。淡水资源总量约每年26200亿m3,人均占有量为每年2392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名列第110位。再加上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特别在北方和某些沿海城市,无论是城市生产生活用水还是农田灌溉用水都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水资源本身的不足和水源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搞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新技术对水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减少当前和未来的用水量,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节约当前给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减少水厂的建设数量或降低水厂建设的投资。

③减少污水处理的建设数量或延缓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扩建,使现有系统可以接纳更多用户的污水,从而减少受纳水体的污染,节约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

④增强对干旱的预防能力,短期节水措施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长期节水则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量而能够提高正常时期的干旱防备能力。

⑤调整地区间的用水差异,避免用水不公及其他与用水相关的社会问题。

⑥保护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和地下水污染。

二、我国节水的现状

我国的节水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设置主管机构。制定法律法规

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和主管全国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国务院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资源调配与使用,负责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到目前为止,现已颁布的直接涉及水和废水管理的法律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两部。的涉及水和废水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有《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保障军队用水用电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报告》、《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城市供水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河道管理条例》、《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部管理的国家测绘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征收水资源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等。

(二)处理工业废水,开展工业节水

鉴于大量工业废水除少数污染很严重外,大部分经简单处理后可重复使用,因此,工业节水也是国内城市节水的重点。1990年我国城市工业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为245 m3/万元,2004年降至196 m3/万元,从整体上看,工业用水水平还比较低,同发达国家的20~30 m3/万元相比差距很大。在具体节水技术中,国内主要注重重复用水技术,包含冷却水的循环节水,一般循环节水(指循环用水、闭路用水等)和工艺节水(包括冷却工艺改革、无水少水工艺等),这些技术在火电、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都有成功应用的范例。

(三)抓住生活用水,强化节水措施

生活用水面广量大,也是城市节水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牵涉到千家万户,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纵观我国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现计量供应,采用节水器具。一方面对生活用水安装水表,实现计量供应,多用多出钱。另一方面是推广采用节水型器具,包括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便具系统、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节水型沐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与此同时,加强对供水管网的检查维修,减少管网的漏损率,提高供水效率,在减少供水损失的同时,杜绝出现因漏水造成地质环境安全事故。 2、搞好污水回用,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污水回用技术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在污水回用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城市节水灌溉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灌溉用水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着重推广的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技术,比地面灌溉节水30%~50%,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3、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调整供水价格,促进节水工作。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在满足居民用水的前提下超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鼓励居民选用节水型器具,提高废水再利用的自觉性。农业用水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不伤农的前提下,实现有偿供给,充分发挥每一滴水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形势,保护好现有水资源已刻不容缓。这不仅造福于当代,更造福于未来。

(一)建立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管理

一是要认真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加强生活

用水管理。根据不同地区将用水招标落实到户或个人,使居民用水管理集体化、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推行定额管理办法,鼓励发展节水高效产业,降低工业耗水量。三是要建设完善水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四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用水指标,确保用水指标落到实处。五是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目前,由于我国的灌溉技术比较落后,农业用水浪费大,污染面广。因此在广大乡村中应大力推广喷灌技术,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也有利于节约用水和减少水污染。

(二)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实现水循环利用

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相辅相成。水源的破坏往往是因为生态破坏在先,因此,要保护好水源水质和发挥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良好的生态屏障是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本。与此同时,要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的使用成本低,废水排放收费低以及建设废水循环使用系统投资大。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期分批的办法对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促进其建设水循环使用系统,否则不允许开展生产。尤其对冶炼、火力发电、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这些用水量大、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企业,更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坚决杜绝废水外排现象再次发生。

(三)加强库塘堰建设,做好水蓄防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水体调节功能较差,因此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和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有关数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河道湖泊泥沙淤积。特别是黄河上游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再次大力推广山塘水库建设,全方位地保护水土资源。在河流上流域山涧里,只要有水要蓄就把它蓄起来,别让洪水白白流失危害下游百姓。通过广泛和长期蓄水达到以山涵水、以水养山、山水相依、生态相需,合理调配,节约循环,科学发展,达到资源再生的目的。

(四)提高水环境意识,强化水环境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从思想上提高全民水环境意识。就目前而言,虽说水环境的重要性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中央对这项工作也特别重视。但是,要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转变为具体的自觉的实践行动,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牵好头,联合水利、环保、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真正使大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各个乡镇村组将环境保护报务宣传监督工作纳入各级的议事日程,真正实现保护水环境由部门向社会的转换。

另一方面我们要抓住水污染重点,切实保护好水资源。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工业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4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用水量的5~10倍。大量的废水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水系仅有38%左右的断面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劣V类水质占29.7%。因此,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高的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未经处理的废水不得排入主河道。坚决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排水量进行指校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量。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管理力度,建立环境监察网,杜绝一切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真正建立一个和谐水自然环境。

(五)采用新节水技术。实现科学性节水

1、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除去固体污物,有的还需要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溉。污水灌溉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溉要防止大定额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2、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水质的水混灌和轮灌,此外,还有依据电渗透作用原理利用地下咸水灌溉的技术。

混灌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包括咸淡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两种不同盐渍度的咸水混灌,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

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如旱季用咸水,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强耐盐作物(如棉花)用咸水,弱耐盐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而在作物的中、后期用咸水。轮灌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咸淡水各自的作用和效益。

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研制出一种灌溉系统,该系统使地下水经土壤毛细管及各种孔隙上升到地表层,同时从聚集于电极周围的某些盐类中游离出净水,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其设备是由两组电极组成,将一组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打入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为负电极的导体栅网,埋于与植物根部深度相等的地方。根据土质结构及土壤含盐量,接通2~12V电源,就会在两极间建立直流电场,产生电渗流效果。这种灌溉系统适用于地下水较丰富的干旱区果园、草坪及固沙植物等。 3、空气水分灌溉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通过一定的设施来收集空气中水分,直接供给植物利用或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德国研究人员用一圆筒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其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圆筒与若干个喷嘴管连接,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白天高温考热的空气经圆筒进入喷嘴管里,到了夜晚降温时,空气中的水分就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秘鲁的研究人员沿海岸垂直张挂一些大型尼龙网,以吸聚雾气,待雾变为水后流进蓄水池,以供沿海滩涂灌溉之用。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沙漠地区的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在巨大的框架上面安装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来“捕捉”云雾,云雾在网上凝结成水,汇集到贮水池中,以供种植的林草或天然沙生植物的灌水之用。

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状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水污染问题的出现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进一步改善生态水环境,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巨大,不仅导致河流淤塞,降低水利工程效率,而且会降低水环境质量,降低土壤蓄水能力,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旱灾。若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土质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在暴雨等天气条件下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当前我国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技术促使以及工程技术,这三种水土保持措施中均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地表径流等作用,但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用,以切实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1 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基于农耕技术来改变地形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强化水分深入实践,从而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水土保持。

1.2 林草技术措施

林草技术措施是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植树造林以及种植植被的基础上所实现的。通过研究可知,在水土保持过程中,林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植被覆盖面积,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增肥能力,保持土壤内水分和养分,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在水土保持措施中,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壤抓附能力,保持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稳定性的不断提升,促进水土保持目标的顺利实现。

1.3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综合性,主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地形的改变来拦截水土,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并通过对水、温度和阳光等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建立优良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工程技术措施能够通过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等的建设,来对水资源加以优化利用,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2.1 推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也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方能够得到顺利开展。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及水环境都受到严重威胁。为更好的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应当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水土保持措施加以优化利用,走出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可知,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为农林牧副渔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整体状况,减少土壤内部养分流失,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2.2 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

就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河流中一旦出现泥沙堆积的情况,会导致河流径流量不断下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断流问题,给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环节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使得土壤内部养分得以有效控制,满足河流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需求。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水土保持措施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河流周边土壤上种植种类适宜的植被,随着植被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大,即便是在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从而保持河流径流的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在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的基础上,增强水库的蓄水量,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循环,能够更有效的抵御洪水灾害或旱灾,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居民的安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2.3 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该项措施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农田抗旱能力,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证。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以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支持。但就当前土壤条件来看,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工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B环境呈现出复杂且特殊的发展态势,土壤内部水分流失加剧,土壤养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此种情况下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制约。尤其是当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蓄水能力也明显下降,使得农田保水抗旱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讲,为提高农田保水抗旱能力,应当结合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分析,选取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内部水分与养分流失,从而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一般情况下农业种植过程中所选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林草种植和农业技术措施两种类型,这两种措施在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含水率。此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于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是社会生态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与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保护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也积极采取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水资源需求,推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节约措施

Abstract: Green construction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is used to guarante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safety and so on.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maximize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sections. Promoting gree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ruly "four sections one green"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fro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 angles 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green concept is analyzed, believe to be engaged in relevant work colleagues have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绿色施工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微观行业实施控制的方法,所强调的“节约”,是建立在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基础上的节约,意在创造一种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的全新施工体系。绿色施工的提出,其本身并非一项具体技术,而是对整个施工行业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要求,其影响范围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是空前的。施工企业会因推进绿色施工增加施工过程的难度,也会因施工措施费增大而使项目成本增加;但在宏观效果上,会因绿色施工推进,逐步显现环境污染减少、短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进而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绿色施工” 实质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具体地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建筑”的“绿色通道”。

1绿色施工含义

绿色施工的内涵大概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含义:①是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②是节约资源,降低消耗;③是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④是基于绿色理念,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即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质量保证,促使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绿色施工措施

绿色施工措施,着重从:①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节约能源及节约水资源措施;②在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节约材料措施;③按各工程用地及所需人员情况,制定临时用地指标和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等节约用地措施;④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资源这四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2.1节约能源措施

能源节约主要包括电能节约(施工现场用电、生活区的用电、办公区的用电的节约)、节油控制及大型机械设备优化选型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2.1.1电能节约措施

项目用电均采用分路供电,施工、生活用电均设置分路计量装置,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能损耗。

1)施工现场用电控制

①项目合理规划现场施工用电线路,合理布置施工区用电设备,尽可能减少大功率设备的安装使用;②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③除夜间确需施工的部位确保照明外,其他无关区域均要求关闭电源;④现场电焊机等配备配置空载短路装置,实现降低功耗。

2)生活区的用电控制

①生化区宿舍内均同统一安装节能照明灯;②各栋宿舍楼均采用限流装置、分路供电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③在宿舍醒目处均粘贴人走灯灭等友情提示标语;④生活区宿舍内杜绝自炊或使用电热器。

3)办公区的用电控制

①正常办公期间,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不用时,均设置在待机状态,下班后全部关机;②办公内饮水机必须处于良好状态,严禁对沸水进行长时间加热;③办公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现象,同时关闭空调和饮水机电源;④办公场所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照明均采用节能灯;⑤办公室空调均采用1级节能产品,并严格按节能要求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的设置。

2.1.2节油措施

土方开挖阶段,项目通过优化栈桥布置,缩短了机械的运输路径。大底板砼浇注过程中,采用废旧钢模自制溜槽进行砼浇注,减少砼机械泵送,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现场合理布置,尽量利用塔吊吊运,尽可能减少汽车吊等用油设备的使用。

2.1.3大型机械的优化选择

现场机械选型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小功率的机械设备。

2.2水资源节约措施

水资源分为常规水资源和非传统水资源两种,现场对水资源节约和利用方面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2.1水资源节约措施

现场主要通过:①分路供水,严格实施生产、生活分路供水系统,并设置分路计量装置;②统一采用节水型产品;③现场施工车辆均采用高压冲水设备进行清洗;④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做到人走水关等相关措施严格控制水资源浪费。

2.2.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现场建立了循环水系统,专门设置循环水池,将降雨水及基本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排水沟排入三级沉淀池的废水存储于循环水池中,既按环保要求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又使沉淀水重复利用。施工场地四周均设置统一连贯的排水沟进行排水。另外,基础基坑井点降水阶段,废水量较大,项目集中在沉淀池安装水泵,作为施工养护水、冲洗车辆用水循环使用。主体施工阶段,利用地下室收集雨水和从排水沟排入三级沉淀池的废水作为车辆和道路冲洗及抑制扬尘的用水。

2.3材料节约措施

现场材料节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钢筋、砼、模板等余料预制现场零星构件或利用其来加固结构支撑体系;②采用成品化、工具化的临时设施作为现场临时围护结构;③合理优化钢筋接头方式,尽可能采用机械连接及电渣压力焊连接方式;④废旧木方采用木方接长技术,对短、废木方进行接长实现再利用;⑤砼实现80%过磅率,严格控制砼方量;⑥采用商品砂浆或干粉砂浆替代常规自拌砂浆;⑦现场及生活区采用周转式彩钢板活动房作为办公和宿舍,保证重复使用率100%,现场围挡及库房充分利用原有拆迁阶段未拆除的围墙或旧砖。

2.4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积极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做好施工现场用地保护,主要措施如下:

2.4.1积极应用新建筑材料

①杜绝使用粘土砖等粘土制品,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损失;②通过技术变更,将地下室及裙房内原砖砌隔墙改为使用ZM轻质隔墙板,实现高效快速施工的同时,也达到了创效的目的;③主体二结构外墙砌体均统一采用小型砼空心砌块;④主体二结构内隔墙采用蒸压砂加气砌块。

2.4.2施工用地保护

①现场围墙尽量利用拆迁房的旧墙和老围墙,在此基础上再稍加以美观、经济的装饰后作为工地围墙;②要求地连墙施工方将施工用地临时重车道从常规的地连墙内侧改到地连墙,充分利用其做为临时施工道路;③现场裸土部位利用小区正式绿化所用的部分花草树进行绿化;④利用原有场地拆迁废、旧砖,砌筑仓库、工具房、厕所等临时建设施。

2.5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主要从:“声、光、尘”控制、环境保护、土壤及地下资源保护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2.5.1光、尘”控制:①噪声控制:夜间施工全部均按政府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且与周边社区做好沟通,并张贴告示,严禁现场鸣笛、敲打,做到材料轻拿轻放等;②现场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空压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隔音罩;③砼支撑拆除采用爆破技术,降低噪音的产生。

2.5.2污染控制 :①照明光束全部俯射施工作业面,严禁平射设置,禁止工地内灯光直射围墙,碘钨灯等灯具均配设了防眩光罩;②夜间尽量控制减少电焊等产生强光的施工作业,电焊等强光作业时均采用遮光罩进行遮挡。

2.5.3扬尘控制:①现场均实行全封闭施工,结构施工阶段外架设置整齐、清洁的绿色密目安全网,并定期进行冲洗;②施工现场道路和生活区地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安排专职工人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和清扫;③施工中全部使用商品混泥土,现场使用水泥筒仓也采取防尘措施,筒体表面清洁,避免锈斑和锈蚀现象;④在渣土,垃圾控制方面,做到工程挖土随挖随运,且装载的渣土不超过运输车辆箱体、上下沿口,并保持运输车辆盖板的闭合覆盖。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采取封闭式容器装盛,及时清运。

2.5.4生活区环境保护

①现场和生活区分别设置三级沉淀池和隔油池及化便池,并定期进行清理;②对生化污水和施工废水排放定期进行PH值测试,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③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④采用商品砼和商品砂浆,现场无自拌砼,砂浆现象,无运输引起的起尘等现象;⑤禁止使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⑥基坑降水设计时通过减少降压井数量和降低降压深度,减少了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通过监测数据保证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5.5土地及地下资源保护

施工场地全部进行了硬化,空地进行了绿化。施工期间,必须注意对周边环境和管线的保护,达到无破坏地下管线、管道行为。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虑山 风景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一、林虑山风景区资源现状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少砾质薄层灰岩粗骨棕壤和砂砾质薄层砂岩粗骨棕壤两种土属。地形地貌变化丰富,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立地条件。风景区范围内林木共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科,灌木40种。常见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林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全区林业用地60.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71%。其中有林地面积18.69万亩,疏林地0.71万亩,灌木林地2.28万亩,未成林地0.94万亩,苗圃0.11万亩,共计林地22.73万亩。另有散生树木1961746棵。树木覆盖率达35.34%。

风景区也是暖温带大陆区域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风景区内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鼠、松鼠、野兔、狍子、刺猬等,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鹌鹑、岩鸽、斑鸠、燕、黄鹫、雕、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等。昆虫类有:草蛉、赤眼蜂、金小蜂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蝙蝠、壁虎等。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二、林虑山风景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无法替代和再生的,因此,保护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资源类型多样,集雄伟的风景地貌和壮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于一体,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包括科学价值(南太行山脉的地貌特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教育价值(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美学价值(静态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用掠夺的方式去过度地利用经过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风景资源、自然风光连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丧失殆尽,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将成为空谈。

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林虑山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地方一级的“管委会”,不仅对风景资源的认识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例如不加限制地大搞开发建设,致使风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而且由于游人数量

大大超过了风景区的容量,造成风景区大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使风景资源合理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风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合理组织游

人活动,妥善处理景区的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项措施,为人们提供自然、优美、清新的旅游胜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强调对景点的保护,而对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重视不够。

3.部分设施建设对核心景区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与威胁

林虑山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以太行峡谷自然景观和红旗渠人文景观为典型代表。目前部分景点和景区开发已经开发建设,促进了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峡谷内乱搭乱建的庙宇和农村住宅。

4.自然资源保护中忽略了风景美

保护中没有考虑到风景美这一因素,比如对风景美学质量高的资源是否要保护,这里就未涉及到。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生态,对其中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美的因素却忽略掉了。

四、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林虑山风景区资源具有科学、教育、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等,因此不同的对象要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点确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具体措施如下:

1.分区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分区保护的目的:第一,明确规定每一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二,使各分区用地便于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加规划可操作性;第三,根据不同分区的资源敏感性和适应性特征,进行实施建设、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控制与管理。

(2)分区保护的内容:按照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程度,将整个风景区的保护可划分为风景游览区、史迹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保护地带等五个分区(见右图:图片来源,自绘),其中保护地带位于风景区范围之外。

(3)分区保护中设施控制与管理:风景区内因生产、生活及旅游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根据情况,可分为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设施、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设施等十种类型,具体措施如下表:

(4)分区中的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及旅游游赏活动会对风景区内自然及人文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居民及游客在风景区内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风景区内的人类活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活动、经济社会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四个方面,根据风景区的六大保护类别确定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2.分类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选择重要或特殊的进行分类保护,以使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风景区林木之秀的精华,是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非常重要,具体保护措施为:

①按照《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宣传,让群众懂得珍稀树种的意义,使保护珍稀树种成为自觉行动。

②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登记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进行定期观测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③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设置避雷设施,确定保护范围。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划刻、折采、砍伐。

④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2)水域保护

①加强对红旗渠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红旗渠周边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定期对红旗渠中的乱石、淤沙进行清理。

②加强对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禁止无序截留、引水,以保持河流水质的清洁和长期稳定的水景景观。

③加强对水域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按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对新增旅游服务基地的污水排放进行审批,严格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水的直接排放。

④加强风景区内的农田、果园及其它林地内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以防污染水域。

⑤风景区内新建山塘、水库、引水渠等水利设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避免对水景景观及下游水系产生不利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严格保护风景区仅存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和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保护和使用乡土树种,保持原有的灌木丛,尽快恢复本底山林的植被群落面貌。

②严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扩大阔叶林和浆果类植物的种植面积,为鸟类生息繁衍创造条件。可利用添制人工巢箱等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鸟类进行保护。

③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制定合理的动物保护区域与迁徙活动的廊道,并相应合理制定限时、限期的游览线路。

④加强宣传。在有关地段设立警示牌,向游客介绍林虑山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濒危程度,传授观察和欣赏该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游客主动保护在该处活动的动物。

3.核心景区的保护

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具体范围包括红旗渠保护区和太行大峡谷保护区(见右图:图片来源,自绘)。针对核心景区的特点,其保护重点应是红旗渠人文胜迹、大峡谷山体地貌和植被。红旗渠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红旗渠本身的保护,还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风貌与精神氛围;山体地貌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景观较好的山、岩、洞、壑的保护,同时还应对因开山采矿而破坏的山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修复和绿化屏挡;对植被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生长较好的古树名木和现有的山林的保护,还应进行科学教育,使其向风景林的方向发展,提高景观与生态价值。其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严禁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和重要景点周围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

(2)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阻止实施。

(3)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做他用的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以上是在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之上,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自身特点以及对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自己的观点明确分析了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路:风景名胜区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园林。2002,19(2):23--25。

[2][美]J.o.西蒙兹: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饶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