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很高兴能够担任数学计算机学院2013级年级主任并主要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新生的工作,庞杂繁琐,多项工作齐头并进。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在军训期间,为了确保对学生安全进行监察,保障日日值班我搬进了学校,尽可能的陪伴在新生左右。同时保障后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连队宣传工作,维护同学们身心健康稳定。冰糖茶连日不断,督促学生将心得体会三日一交,从而获得连队宣传稿件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后我连队又取得军歌比赛全校第一佳绩。即便如此,当我的学生不耐辛苦就倒在我的眼前时,使我更真切的意识到辅导员肩上的责任重大,工作必须细致并富有预见性,深思熟虑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严把纪律关,狠抓学生思想教育。依照我院领导的思路和指示,撰写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并主持参与多场讲座,严抓学生的到勤率和会场秩序,并按照新生入学教育“博学笃行,纪律严明”的教育主题,多次向学生们强调遵守纪律,保障安全的重要性。日常上课,也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各班考勤表至少每月一报,缺勤旷勤者,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召开年级大会多次,对阶段的年级表现进行总结和教育。再者,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和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年级大会让学生组织进行宣讲,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我年级学生有近十人加入校会,一百八十人报名院会并有三十人最终加入院会,还有三名同学在校团委组织的民族知识竞赛上获得了二等奖为学院增光添彩。

此外,根据资助中心的要求,由我主要负责的资助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在领导的指示下,各位同事的精诚合作下,我能够做到按期准确地汇总上报我院受资助同学情况。直至目前为止,顺利的完成了国奖、励志、国助等十项奖助学金的申请或审核工作,我院有四百多名学生获得了各类资助或奖励。

按照我院学工口“分工不分家”的精神,就像其他同事配合帮忙我去完成资助工作一样,我也积极配合同事们完成党建、宣传和团委的各项工作。帮助挑选发展我年级积极分子一百名,提供上报宣传材料并积极推荐我年级优秀学生加入团委学生会,策划组织我年级学生辩论赛以便更好的完成职业规划宣传月在我院的开展。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湖北工业大学于2014年寒假实施了为期两周的假期实践教育活动,覆盖全校所有学生。通过总结和完善,学校进一步出台了《湖北工业大学短学期制实施方案》,在2014年暑假实施了更为周密的实践教育活动方案。电气学院结合学校总体部署,制定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夏季短学期实施方案》,并据此落实实践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工作过程及特点值得探析。

一、准备与实施

(一)明确分工,宣传动员。为扎实推进2014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电气学院成立了2014实践教育活动工作小组,明确各单位的分工和职责。学院于2014年6月26日前分别召开了各年级班导师工作会及班长会,向班导师和各班学生传达了本次践教育活动的意义、具体安排和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班导师负责事先统计各班学生的实践意向,并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计划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二)知行合一,明确思路。电气学院2014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知行合一。学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培养计划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实践教育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三)认真考核,总结调研。考核工作分为班级考核、学院遴选和校级推优三部分。班级考核由班主任和两名专业老师负责,答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每个班推选出两个较为优秀的实践个人或团队,学院依据各班推选出的优秀个人或团队所提交的相关材料遴选出院级优秀个人或团队,并向学校推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实践个人或团队。

学院将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优秀实践案例材料汇编成册。学校和学院安排领导干部到指定班级调研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二、实践教育活动结果及分析

(一)实践教育活动数据。电气学院共有54个班级,共计1865人,各班于8月31日举行答辩总结会(其中1人未参加答辩)。全院有176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9.4%;1033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55.4%;435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3.3%;220人参加考研学习,占11.8%。其中,2011级571人,56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9.8%;134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23.5%;161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8.2%;220人参加考研学习,占38.5%。2012级650人,69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10.6%;415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63.9%;166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25.5%。2013级643人,51人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占7.9%;484人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占75.3%;108人开展实习实训类活动,占16.8%。

(二)实践活动均以社会实践类为主。各年级学生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均以社会实践类为主,学生们大多都倾向于走入社会,体验不同的生活。并且,年级越低的学生越趋向于参加社会实践类的活动。12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暂时没有就业和考研压力,因此是科技创新类的“主力军”。

(三)开展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科技创新类活动中,大部分11级学生选择课题研究,12级、13级学生则多为参加学科竞赛,这也是跟学生的专业基础积累程度相关,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更有利于参加科研活动。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体验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不同的社会经验。在实习实训类活动中,11级学生趋于选择专业实习,很多同学都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的体验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今后找工作打好基础。

三、问题与对策

此次实践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因人而异,学生们的实践积极性不同,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高质量完成实践活动;活动的评价机制略显单一,还不够完善;极少数指导老师的指导积极性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学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现阶段对实践成绩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实践时间的长短,应出台较为详尽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给出恰当的评价标准,便于后期评审和推优活动的开展。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及相应的奖惩机制,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职业教育;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2+3+2”组织模式;过程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范,明确指出“充分认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计算机科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IT专业中,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软件职业教育的定位由知识传授改为能力培养,确立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软件IT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全面均衡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推动软件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软件职业技术教育将职业技能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针对软件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实践阶段独立化、实践内容重复过多且缺乏渐进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软件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软件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对软件职业教育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针对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了“3个目标”,即课程教学以满足学期实训为目标、学期实训以满足综合实训为目标、综合实训以满足毕业实习为目标。通过设置3个目标,我们使教学环节条理化了,并明确了教学方向。

根据教学环节设置,每个阶段有对应的实训或实习,且多阶段实训或实习之间有支撑关系,即前阶段的实训实习均为后阶段的实训实习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Java技术开发方向,专科两年制)为例,我们构建了4个阶段的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的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以满足第一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二阶段实训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以满足第二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三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即岗位仿真)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的专业课程要以满足第三学期实训为目标,并为第三阶段综合实训(即岗位仿真)和第四阶段毕业实习(即岗位实习)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为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以满足当前社会IT岗位需求为目标,在第三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基础上,完成毕业实习(即岗位实习),为就业奠定基础。

2、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的组织模式与过程化管理

2.1 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我们围绕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核心,依据“2+3+2”模式进行组织实践教学。

“2”是指一个理念和一种模式。“一个理念”即课程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要始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这一理念;一种模式,即实践教学要全程采取“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优质教学实训资源,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达到职业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良性持续循环。

“3”是指3个实践层次、3个目标和3种机制。“3个实践层次”即学期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3个目标”即课程教学以满足学期实训为目标、学期实训以满足综合实训为目标、综合实训以满足毕业实训为目标;“3种机制”是指小助教机制、专业教师协助教学机制和实训跟踪机制,用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最后的“2”是指一种活动和一个竞赛。“一种活动”即“我的第一堂课”活动,以强化角色定位;“一个竞赛”即参加全国性、省部级和行业性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2.2 实践教学过程化管理

针对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我们在每个学期期末均设置对应的实训实习环节。为了保障实训实习环节的实践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化管理。实践环节过程化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3种保障机制、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参加IT技能竞赛。下面对前两项措施进行介绍。

2.2.1 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

针对大一新生对IT缺乏认识的现状,在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专业负责人开展“我的第一堂课”活动,重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计划进行讲解,对之后两年的学习路径进行统一规划,强调学生尽早调整角色与定位,及时纠正学生对IT职业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培养学习IT的兴趣,建议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2 “3种机制”保障

如前文所述,“3种机制”是指小助教机制、专业教师协助实训教学机制和实训跟踪机制。3种机制用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环节采用“助班+小助教”机制。新生第一学期伊始,学院应为每个班级配备助班和小助教,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根据个人特点定好自己的方向,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学期实训环节采用学期负责教师协助实训工程师教学机制。通过协助教学,建立与企业实训工程师的沟通通道,及时把握教学动态。为达到协助教学目的,完成协助教学任务,协助教师应定期到实训场所跟踪教学。协助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掌握外聘教师的教学进度,协助实训工程师做好教学考勤,了解和反馈实训工程师、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环节采用专业负责教师和班主任全程跟踪机制。实训实习前,专业负责教师与实训机构进行联系沟通,并要求实训机构在实训教学前提供实训大纲、实施方案和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过程中由实训管理人员和实训工程师考核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及时反馈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必要的话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和总结;实训教学结束后需要提供实训作品、学生考勤表及成绩、项目评审成绩和实训总结等实训资料。

3、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

我们以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Java技术开发方向)为例,对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对Java技术开发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调研和岗位培养定位,在设置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并给出了对应的实践教学路径。

3.1 实践能力需求与定位

职业岗位能力调研要实事求是,做到实践教学方案切实可行。以国内IT市场需求为调研目的,设计详细的调研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调研分析得出IT市场岗位及能力素质需求,为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提供依据。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访问等多种形式对15所IT机构的岗位需求和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明确IT企业岗位群的划分与职业能力要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其职业岗位定位为底层(低端)技能型服务人才,即“软件蓝领”,如初(中)级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运维人员等。我们还对10所省内大专院校软件专业的设置和专业改革作了深度调研,汲取部分高校软件专业建设的宝贵经验,通过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管理模式的横向比对,理清了职业教育主要模式。

3.2 实践教学过程设置

依据IT实践能力需求及定位,我们设置了Java技术开发方向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分层原则来设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分4层:素质层、支撑层、核心层和实践层。实践教学设置在实践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结构采用“3+1”模式,即第1.3学期主要学习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第4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采用“3+1+1”模式,即第1-3学期期末分别设置为期2周的学期实训,第3学期末2周的学期实训之后设置为期4周的综合实训,第4学期设置为期13周的毕业实习。学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引入IT企业优质教学资源,由企业实训工程师负责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尽快进入实战角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3 实践教学路径

根据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实践教学路径设置为3个层次的实训实习,即学期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通过3个目标条理化3个层次的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明确实训实习教学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学习路径如图3所示。

4、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围绕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核心,依据“2+3+2”模式进行多阶段关联渐进式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2012年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并获得二等奖1个,区域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获得2011年度校级实践教学创新创优奖励,学生毕业率达97%以上,专升本率达到80%以上。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实践、探索,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上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和创新,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加强顶岗实习教育和管理,切实通过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清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路径,为就业和个人将来良好的发展打好基础,从而有效推进符合专业发展的“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探索,努力使校企合作的管理更加规范,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我院与万江财务管理公司、庞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邮政物流速递公司、环球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喜来登乌鲁木齐酒店、中国旅行社等3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了会计与审计、营销与策划、酒店管理、导游、涉外导游、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财会专业校企联手打造会计孵化器,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由于会计工作实践性强、对工作经历要求高以及企业出于商业机密等因素的顾虑,使得校外基地建设难以开展。绝大多数学校采用“校内仿真实训”的办法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然而“仿真”可以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却无法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环境,而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又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有特殊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养成。

多年来,在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径,不断寻求校企合作的共赢点。2006年起,创新性地将校外基地目标由“单个就业企业”拓展到“财务公司”,依托财务公司,通过校企联手共建 “会计孵化器”,创建了“411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即:首先前4个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每学期也均有2周以上的教学实习;第5学期的前半学期(0.5)则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会计综合实训及拓展课程教学;第5学期后半学期0.5学期(2个月)为“会计孵化期”,是在校财务公司等校外基地实习,即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分批进入财务公司(孵化期),以“三真”方式,在公司专职会计的指导下,承接财务公司所的各类企业“实账”工作,积攒会计工作经历,直至通过相应考核,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第6学期为“工作期”,学生以企业职工身份,进入最后1学期的带薪“工作阶段”,学生将进入合作企业,独立承担出纳、记账会计、成本核算等财务工作,校方联合企业组织财务专家,以咨询师的身份随时指导,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氛围中,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提高财务工作胜任能力。

以该模式为主线,校企双方重点进行了师资、课程、实训等核心要素的重组,从而破解了多年来困扰各高校会计类专业校外基地建设的难题,突破了企业空间、商业机密的限制,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基地建设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较为成熟、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机制,有效提高了会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营销物流及酒店专业顶岗实习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定向模式

营销物流及酒店管理等专业由于企业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但存在就业层次低,调岗率高的问题,因此,校企合作更加注重的质量和层次,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根据专业实行多样的顶岗实习模式。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顶岗实习模式,形成融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宽基础,活模块”积木金字塔型“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三年结合校企合作选择专业定向。如营销策划等专业进行专业营销,即在两年在校学习营销公共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第三年通过实习,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进入房地产、汽车、证券业等不同行业学习专业营销,从而,初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对于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实习则分两个阶段,大一每年的6月-10月是第一阶段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习,大三则是为期一年的顶岗预就业实习,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为将来预就业打好基础。

其次,分层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就业层次和稳定性。对众多合作企业进行评估分类,根据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状况、接纳实习生人数、学生评价等分为优、合格、差三级,逐步淘汰不适于合作企业,加强与优质合作企业开展更深一步的合作。首先,实行双向选择的“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传统的“订单式”不管学生是否愿意,统一安排学生进入指定企业实习,导致学生抵触情绪较大,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实习期一旦结束,学生即刻大批跳岗,不利于学生发展。而双向选择的“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即由学校统一安排,选定一定数量的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通过招聘会,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通过相关考核即可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一方面学生较为集中利于管理,同时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提高了就业稳定性。其次,与企业签订协议,深化合作内容。如建立示范性“双基地”;学校作为企业的后备人力资源库,优先保障合作企业用人;而企业则通过提供奖助学金等形式来体现企业的关怀,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等;

我院通过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课程标准与内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加强学院与企业的交流,实现校企在人力资源、设备、信息等方面的共享,有利于深化课程资源开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强,仝丙昌.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学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组建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工作的总体部署。具体工作包括下达《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实行按类招生,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立足构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素质拓展创新实践”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二是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学时;三是加大零起点学生俄语课程的学时、学分,并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方向类课程,凸显办学特色;四是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延伸和渗透。

(三)系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

由学院下辖的是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等工作。根据专业教学及学生特点,按照《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的相关规定设置毕业总学分、课内总学时,撰写基本信息、文字内容、数据统计、课程信息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认真实施每一个具体环节。

(四)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检查常态化

对常规教学规范和管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暂行规定》、《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外国语学院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每学期定期安排教学检查,主要包括学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各法定假日前后的教学检查,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实现培养目标。

(五)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教学实践长效监控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实训、顶岗支教和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在实习方面制定《实习教学管理细则》、《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实习守则》、《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实训安全承诺书》等规章制度,对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思想工作、准备工作,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工作,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等环节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监控;制定《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支教协议书》等规章制度对学生顶岗支教工作做出相应指导和有效监控;制定《黑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案》,对毕业论文选题、撰写、时间安排及答辩环节作出合理规定。

(六)实行听课、查课制度

听课和查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听课、查课制度,院长、副院长作为教学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节数在12节以上;系主任是日常教学的组织者,其任务是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本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听课节数在10节以上;教研室主任主要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建设,对本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正确指导,每学期听课节数在8节以上。相互听课是教师在岗学习的最佳机会,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的可行性方式。为了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听课6节以上。没有讲课任务的教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学期听课在20节以上。全体教师以同行教师听课的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教研讨论活动时对教师教学质量给出充分的讨论和评价。此外,还建立了查课制度,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监督,防止漏课、空课、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教学事故的发生。

(七)规范考试形式与内容,执行考试管理制度

为规范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实现考试制度化和常态化,特制定了完备的考试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考试流程,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试风气,强化考试效果。对于国家级大型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前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对于常规性期末考试,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命题计划,A、B卷试题及相应答案和评分标准,实行流水阅卷,严把考试环节每一关,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真正达到考试目的。

(八)重视师资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高水平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衡量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以按需施训为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师资培训,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近4年,在校人事处师资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通过网络培训、实地培训、国内外访学、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进行师资培养和建设。

(九)实行专业基本功过关制度

为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考核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运用,制定《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方案》。该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分五个学期进行,每学期完成一项,在第18教学周进行考核,每项考核成绩均占所考核学期综合英语成绩的20%。(综合英语综合成绩=基本功达标成绩20%+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50%)。本制度的制定旨在培养基础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提高学生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评估我系教学质量,积极推动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十)开展专业学习训练营教师为学生开展演讲、阅读和写作训练系列指导工作,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强化训练。该项训练营活动分演讲、阅读和写作三组进行,每组指定组长一人,负责阶段性任务布置和工作总结。所有指导教师均无报酬地每周为学生培训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这项活动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和主题明确突出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讲、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树立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