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课程总结

物联网课程总结

物联网课程总结

物联网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90-03

一、引言

2011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2年该专业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建设的理念最终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水平,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大三学年第一期开设,是重要的岗位能力课程,是对前序课程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该课程首次在全国开设,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二、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制定原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融入职业标准。课程面向学校所在区域培养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在课程标准建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着眼于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要求来设计具体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相吻。同时课程以项目为依托导向、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标准与课程标准全面接轨。

2.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及课程标准的开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

4.立足现实,保证可实施性。课程标准开发立足专业基础、实训条件和教学团队力量,确保课程的可实施性。

三、课程标准开发流程

为保证课程标准科学和有效,需要对开发过程进行控制,课程标准开发的控制流程如下:市场需求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标准审核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单位开展调研合作,始终遵循课程标准制定原则和课程标准开发流程。

四、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

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的课程标准基本框架构成如下: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考核评价、课程实施等。

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项目建设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工程管理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编写物联网项目设计方案,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能够完成物联网工程施工和调试,能够完成对物联网项目的功能测试,能够进行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为将来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物联网是一个综合的领域,所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确定课程建设的方向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和学院基础的分析,我们选取了智能家居这个行业作为本课程的建设内容落脚点。课程以一个真实的智能家居系统项目入手,按照物联网项目的建设进度流程,依次引入物联网项目的立项,物联网设备或产品的采购,物联网设备的安装,物联网设备的调试,物联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几个工作任务。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面向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和调试工程师、物联网设备销售经理工程师、物联网设备安装工程师、物联网项目运营师、物联网高级监理师等工作岗位,针对“智能家居”物联网工程项目的项目设计、设备选型与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项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熟悉物联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任务,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产品选型与采购的相关知识,熟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方法,了解施工图的识读方法。(2)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现场勘测设计项目方案;②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选型;③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备的采购;④能够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在工程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⑤能够对设备进行调试,对一般故障进行现场排查与处理;⑥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⑦能够根据工程图纸指导施工;⑧能够使用相关软硬件设备和工具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维护;⑨对物联网系统的日常数据进行统计与汇总,并能根据数据判断物联网项目的运行状态。(3)素质养成目标。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注重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课程的素质目标确定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进取的工作生活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自我身心调控能力等。

3.课程内容。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项目”为主线,构建工作情景。课程内容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技术体验中心(别墅)智能家居项目案例构建了七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方案、项目二照明项目、项目三智慧家电项目、项目四智慧安防项目、项目五智慧监控项目、项目六智慧门禁系统和智能家居管理项目。课程内容的每一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表1是项目二智慧照明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表1教学活动的设计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培养各种职业能力。

4.课程的教学评价。由于是任务引领下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考核必须结合课程的授课特点,变一次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即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考察学生。总评成绩由课堂表现、项目实操、项目报告和理论考试综合构成。具体考核内容和权重分配见下页表2。

以上各项独立评分,按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对考核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

5.课程建设的保障。①教材及教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调研,目前本课程没有现成的实例可以借鉴,需要根据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和参考相关资料编写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北京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讯威易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给予了指导建议,并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本课程授课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智能家居实训室和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环境中让学生融入工作情景。同时还可以带学生体验物联网实训基地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及不停车系统,带领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取分组布置任务、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归纳、总结,知识的系统讲解。②教师。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可通过与物联网企业的合作、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课程的工程性较强,课程内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讲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的相关知识。企业工程师授课学时数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50%,企业工程师授课时校内教师作为助理,从而保证课程效果。③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基地分为智能家居实训室和智能家居体验中心两部分。智能家居实训室拥有9套物联网工程实训平台,采用结构化实训架作为实训项目的“柔性工位”,实验所用产品均接近实际应用系统,能够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工程实训项目,确保学生可利用智能家居实训室设备搭建真实物联网项目。智能家居展示体验中心是一套两居室的样板房,完全按照实际的家居环境设计,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将当前热门和最有市场潜力的智能家居产品方案引进实训基地,为高校师生接触和研究当前先进技术搭建桥梁,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五、总结

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联网项目综合实务课程标准开发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由于物联网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等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喜林.浅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7).

[2]肖俊华,尹高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探索[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3]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

[4]赵白云.基于能力与素质培养一体化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5]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2).

[6]谢昌荣,李菊英.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9).

物联网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教学;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TP39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3-0091-02

0 引 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提出“感知中国”后,物联网的探索逐渐成为国家战略。2010年3月底,教育部批准30所高校第一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没有物联网专业的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课程。我校于2010年招生时就将物联网及相关课程加入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于本学期首次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通过实验课加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理论内容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实验内容,对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技术导论》是本学期为2010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可以对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具备规划设计与构建出一些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

现在开设物联网课程的学校很多,主要从理论上讲解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项目组对市面上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及实验的教材及几个学校的实验教学做了调查,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课程内容差异很大,实验内容不统一

物联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技术,很多理论还没有完全沉淀下来,形成非常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材讲授的内容有很大差异,相对于实验内容也就有不同的安排。

1.2 开设的专业不同,实验内容的重点不一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新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造成了不同专业都开物联网课程的现状。通信技术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通信传输、通信协议分析等,自动控制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芯片的研究设计等。计算机相关专业讲解的重点在于物联网相关算法、应用开发等。开设专业的不同,导致了实验内容的重点不一。如北京科技术大学王志良教授出版的实训教程[1]有大量的硬件设计指导等。

1.3 不同学校配备的实验箱不同,实验操作不一致

对于物联网课程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基于实验箱进行操作的,不同的学校配备的实验箱基本都不同。每种实验箱都有不同的核心板,不同的程序,操作起来都有自己的步骤[2]。本系关于物联网的实验箱共有3套,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实验,软硬件环境,实验效果也都不同,这也给实验的选择、融合带来一定的难度。

1.4 学生层次不同,实验内容的难易度设置问题

物联网实验需要大量的硬件编程基础,这些基础都是通过以前课程的学习积累的。有的学生基础好些,如果实验内容过浅,就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设置过难又使基础不好的学生失去信心。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以符合专业需求为主要方向,找出实验教学的重点,体现实验的层次性等,为培养物联网方向的应用人才奠定基础。

2 实验内容研究

主要研究《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的基础实验与应用实验内容,以符合专业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实验箱实验的基础上,在各个实验中拟设置选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同时为学生深入学习物联网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拟选取以下6组实验:

(1)建立实验环镜

实验为1学时,主要是认识实验设备,安装配置IAR、KeilC开发环境。

(2)数据感知实验

实验为3学时,主要物联网感知层的实验,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酒精传感器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信号及编程方法。选学内容设置为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ZigBee组网实验

实验为4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ZigBee协议栈原理、工作流程,掌握点对点、星状网通信原理及相关程序应用分析。选学内容为树状通信实验等。

(4)网关通信实验

实验为2学时,使学生掌握网关上各种通信接口如串口,网口、GPRS的使用及程序分析修改。

(5)认识RFID系统实验

实验为2学时,使学生掌握RFID 的基本原理,学会RFID 模块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程序分析。选学内容为超高频RFID模块分析等。

(6)物联网应用实验

实验为4学时,是物联网应用层的实验,主要是对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超市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从系统功能、架构、原理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各种模拟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等。选学内容为智能农业等。

实验的总学时为16学时,我们的重点放在无线传感器网和物联网应用上。

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启发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实验中,先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基本内容后,再将本次实验的结果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由教师以点拨、提问和探讨的方式加以解决。实验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层次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的进度和实验深度要求的不同,把实验分成不同的层次,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在物联网实验教学中分成两个方面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必学到选学将实验内容分成必学和选学,必学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选学内容是对本实验更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将必修实验再分为使用、验证分析、综合设计3个层次。

在教学前期适合于做一些使用层次要求的实验,如建立实验环镜、传感器和ZigBee网等, 通过全面使用物联网系统使学生对传感器、ZigBee等操作有全面的感性认识。 在有一定的操作和理论基础时可做验证分析层次的实验,从外部观察验证传感器、ZigBee的原理、编程、实现过程。如学完进程就可通过在实际的操作系统上编程使用系统调用来观察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结果,并根据结果分析不同的调度策略。 在验证分析的基础上就可做设计实现层次的实验,要求学生在模拟操作系统上自己编程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观察自己所设计的功能模块的工作情况。让学生对物联网功能有一个使用、探索验证、自己设计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

4 实验考核

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硬件课程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比例超过20%,但学生的成绩仅凭试卷考试来确定,忽略了实验教学成绩,这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完善学生成绩评定,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告知学生实验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杜绝抄袭他人现象。几年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硬件实验教学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0%~30%是比较恰当的。

5 结 语

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导论》实验课程的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等方面所作的分析,可为高校建设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提供一些参考。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王志良,王新平. 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实验案例和习题解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魏晓宁. 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 计算机时代, 2011(10):49-53.

[3]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4]吴功宜. 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徐勇军. 物联网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物联网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教学;教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32-02

一、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

物联网是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普适计算、云计算、泛在网络系统的融合应用,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物联网在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2011年,物联网工程作为专业正式进驻高校,目前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物联网本身并非仅是一门单纯的技术,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多领域的技术与知识,融合多种异构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所涉及的通信技术和标准众多,包括属于WPAN的蓝牙和IEEE 802.15.4、属于WLAN的wifi、属于蜂窝通信的GSM、GPRS和CDMA等技术,以及如何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构造网络架构与现有的因特网集成[2]。

物联网工程专业与传统专业不同之处即在于物联网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与协作能力的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实践教学成为该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期的传感器网络和硬件课程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开展,为此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十分重要。

二、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以互联技术为主线,融合现有无线通信、移动网络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和最新的前沿技术。因而,不仅需要实验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全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人员又非常少,再加上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又不够,缺少参加培训和深造访学的机会,因而,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实验教学内容不一致

由于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的教学内容很多,如: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Zigbee等技术)、蜂窝通信以及如何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构造统一开放的网络架构并与现有的因特网无缝集成[3]。如果将所有内容都泛泛地讲,学生很难真正地掌握每项技术,所以必须要有所侧重,各高校讲授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实验教学内容也不一致。这里我们将重点放在无线通信原理和短距离通信技术上,需要在IEEE 802.15.4/Zigee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之前的课程,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完成相应的功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实验室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其实验设备和实验管理手段都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要充分发挥实验平台的功能。开设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各个传感器节点上做软件开发,而各硬件节点又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使得许多时间浪费在硬件检测上,为此需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确保每个硬件都正常运行。

三、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从这几年的实验教学来看,这里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具体各类型实验的内容如图1所示,将实验类型分为综合演示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向学生演示一个物联网综合系统,让学生对整个实验效果有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再对系统中的各个实验进行操作,由于学生刚接触传感器节点,入手比较困难,这里采用先讲解主要接口函数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改并完成相应的功能;最后,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到一起,完成一个综合型实验,通过zigbee无线通信完成网络拓扑的绘制以及对各个传感器节点信息显示。

1.综合演示实验。作为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第一个实验,主要目的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个整体的了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个实验中,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各个传感器节点的组成和作用,以及软件开发环境IAR,使学生对实验开发环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演示“物联网综合演示系统”,此演示系统可在PC机上通过zigbee技术对传感器节点进行管理和维护,通过数字和图表的方式,可多方位显示无线传感网的状态及控制传感网上的设备。

2.基础实验。对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实验需要在实验箱上完成,各高校配备的实验箱不同,每种实验箱都有不同的核心板、不同的程序,但是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我们在硬件上使用CC2530作为实现嵌入式Zigbee应用的片上系统,学生需要在掌握CC2530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前两个基础实验,实现节点的串口通信和无线通信。首先利用CC2530实现串口通信,由于许多实验的结果需要在PC机上显示,需要通过串口线将数据从传感器节点传到PC机串口,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按传感器节点上不同的按键向PC机传送不同数据,同样,PC机也可通过串口线向传感器节点传送不同命令;其次利用CC2530的无线通信功能,完成两个或者多个传感器节点互传数据的功能,可令一个传感器节点作为发送端,发送操作命令,另一个传感器节点作为接收端接收命令完成相应功能。

由于物联网通信技术主要以讲解短距离、低成本、低功耗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为主,这里利用TI公司提供的Z-Stack协议栈完成相应无线通信实验。学生在掌握了Z-Stack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后,利用协议栈中提供的各种接口函数,完成相应的功能。首先利用Z-Stack完成传感器节点间的通信以及串口通信,由于有CC2530做基础,这个实验掌握起来要容易些;另外利用Z-Stack实现星状网络,获取节点的网络地址形成网络拓扑,为后续实验做好铺垫。

3.综合设计实验。为了是实验内容更丰富,这里首先引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可将此部分的功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因为在后续的传感器原理课程中还要详细讲解数据采集的原理。有了这些基础实验,学生可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可利用Z-Stack无线通信,将各个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到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通信传到主机,在主机上对相应信息进行显示以及绘制网络拓扑,与此同时,主机可通过串口向传感器节点发送各种命令,完成控制功能。

(二)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很多都是新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涵盖的内容又很广泛,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讨,为此可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之间衔接问题。另外也可聘请有实际经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实验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完善实验室建设

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课所需的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节点,这些部件具有体积小、易携带、易损坏等特性。因此,要对这些节点进行很好的管理,每位学生固定使用某些部件,可把这些部件贴上相应的标签,另外,需要配备额外的节点供学生使用,一是为了及时更换损坏的节点,二是供学生课后使用。也可设置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制度

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这里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教学。在一个小组中可能有的同学理论基础很扎实,有的同学编程能力比较强,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尽快地掌握相应技术,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对于成绩分布方面,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总成绩应由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这里需要增加实验成绩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实验成绩至少需要站总成绩的30%。对于实验项目的考核,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研发能力,要杜绝拷贝抄袭的现象,为此不能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需要制定新的考核方法。对于学生的每个实验项目,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课的课前预习情况、实验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学生实际解决能力,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学生,可将其实验项目作为范本进行演示,这样既给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大大激励了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课程作为硬件综合设计实验的基础,其实验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本文针对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各高校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健,桂小林,杨麦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初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

育,2010,(16).

物联网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

21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这场技术革命的中心就是物联网。自从2010年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在"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进一步指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物联网专业发展情况,结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情况,在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和相应实验室建设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状况

物联网,总括理解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控制设备和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联接起来,实时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并加以管理和控制。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遍及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众多领域。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在发展,到2015年已达75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5万亿元。巨大产值的背后,是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

从人才市场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调查统计发现,物联网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同时对各岗位的需求也是呈金字塔形的,也就是需求数量最多的是基层的销售、运维和技术支持人员,往上是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最顶端的是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等。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面对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及其迅猛发展带到的巨大人才需求,各类型院校都纷纷加入到物联网人才培养队伍之中。从2010年6月江南大学第一个开设物联网本科专业开始,到2012年6月,短短两年时间国家就审批了物联网专业院校138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80所,专科学校58所。到2015年,我国已经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305所,而在各专业下开设物联网方向的院校则难以统计。另外,近年来也已经有多家技工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并且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在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专业开设和招生的表象下,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由于物联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行业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各院校在物联网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1、缺乏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行业发展迅猛,但还没形成统一的行业和人才需求标准,这就造成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现在物联网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中,仍较少直接标出招聘物联网专业毕业生,还是根据具体岗位技术要求从计算机、电子、嵌入式、软件技术等专业招聘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专业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原有基础等,选择物联网行业相应岗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重点把某些岗位的核心技能培养好。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物联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等,要全部学习掌握这些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太现实。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仍普遍参考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大而全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全都在课程计划中,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只能泛泛地讲授,学生无法深入的掌握运用。

3、师资力量不足

物联网是新兴的产业,但是在2010年才有第一个本科专业设立,2014年才有第一批本科专业毕业生,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基本不具备行业实践经验。缺乏高素质、高能力,具备行业经验的物联网专业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对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非常不利。

4、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物联网实际应用项目的实施训练不足,使得学生缺乏物联网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发展。

三、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探索

面对物联网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以及目前物联网市场发展的不完全、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我院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在工程技术的大架构下,确定先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最为适合。以"物联网应用"方向为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上层应用设计、数据通讯和运用、系统集成等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领域的需求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

以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需求为专科层次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通过在原有已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大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物联网专业课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综合实训(智能家居)等。同时,对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改造,引入物联网应用项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物联网。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比例。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物联网实际应用案例为项目展开,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中,加入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项目;《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中,围绕"智能家居"项目进行展开,从底层设备安装调试到基层应用开发安装,完整地完成一个"智能家居"项目的实施。

四、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物联网是应用型技术,专业实验室是保证物联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联网一系列的核心课程都需要依靠专门的实验实训设备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但作为一个专业,专门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有限,必须要全面科学设计规划实验室建设计划,分步投入建设,用有限的经费完善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覆盖现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满足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2)以工程实训为导向,实验设备要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

3)规划要结合已有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

4)功能尽量多元化,满足基础教学、学生竞赛、科研创新、社会培训等多重需求。

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跟踪和分析,从横向分析,物联网的主体是物(包含了人,设备,器件以及电脑等各种终端),执行的动作是联(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建立联系),核心是网(网是沟通联系的桥梁);从纵向分析,物联网由三个层次共同构建而成,它们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又可以细分为应用层和应用支持层,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和中间件,使得前端的各种信息感知和管理控制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络,实现真正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设备联网是基础、综合应用是本质。

基于以上原则和分析,我们在结合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数据库设计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基础上,设计建设了"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实验室以"智能家居"为项目主题,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嵌入式网关等) ,再到以面向行业应用的应用层(智能家居系统)等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实验室首先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小型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体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实现智能控制:能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进而按照设定控制方案对灯光、窗帘、空调等进行综合控制;采集烟雾、可燃气体、红外感应等参数,安装远程监控摄像头,实现智能安防;实验室采用智能门禁,通过RFID卡、指纹等进行出入,并把有关数据记录在服务器;同时,实训室可以实现远程的监控,让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到实训室的状况。通过实验室的现场体验,学生可直观地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训设备上,我们选择了智能家居实训平台,该实训平台以三星ARM11处理器为系统核心网关,以此作为数据处理及控制中心,设备分为客厅、厨房、卧室、阳台等不同模块,分别配置光照、温度、湿度、人体红外、气压、一氧化碳、超声测距等传感器和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喇叭、指示灯等控制设备,通过Zigbee自组网络,形成一个智能家居模拟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嵌入式中心处理系统上开发的图形化交互界面直观地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设备的控制,也可以通过web网页终端进行参数的读取和设备控制。该实训平台分解可以进行单片机、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课程实验,整合起来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开发的项目实训,做到以最少的投入满足物联网基本教学实训条件要求,以项目化工程应用设定实训内容,并可以此平台作创新扩展功能的设计开发。

五、小结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市场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应用型物联网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具有竞争优势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围绕工程和应用理念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并在实验室建设中强调以应用为先,能通过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来完成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真正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物联网技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梅,孟霞.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6)

[2] 陈宁.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9)

[3] 郑宇平.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现代营销.2014(8)

物联网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联网 专业建设

一、物联网专业背景知识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传感器与传感网和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将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防灾救灾、安全保卫与军事等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物联网目前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截止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3650亿元。多省市都制定了物联网产业规划,以重庆市为例,规划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完成投资390亿元,产值突破1500亿元。重庆市和美国思科公司合作,将投资20亿美元建设“智能城市”和制造基地,成为思科全球第五家总装厂,至少将带动本地2万人就业[2]。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巨大的人才需求,中职学校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而开设物联网专业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为三个方面:运用物联网基础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设备故障;整合网络和电子通信技术,实现物联网系统的简单设计、实施和维护;对运行中的物联网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要面向具体的物联网设备、产品的安装、维护; 要面向行业应用和现行系统的管理。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从事物联网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工作,物联网系统终端设备的维护,物联网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等工作[3]。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以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为依托,在教学中把教室与实训场地有效融合,将实际工作情境引进课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培养行业的实用性人才。

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物联网专业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努力搭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工学结合的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物联网相关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把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融合,实现毕业后与岗位的无缝对接。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课程体系层次

我们遵循这四个层次,开展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RFID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核心课程包括信息存储与检索、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建设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工程师共同担任。

五、专业实训场地的搭建

为提高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学生的技术含量,学校须搭建物联网专业实训场地。实训场地的搭建可采用以下三种办法:一是自主研制物联网实训场地,实训场地中包括温度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等多种传感器节点。二是搭建物联网融合实训场地,其中包括传感器节点、网络传输节点、数据处理和控制节点,实现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功能。三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来弥补学校的不足。物联网实训场地应包括: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编程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

六、结语

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着重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技能性型人才,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光明[4]。但物联网专业仍处在发展阶段,其专业体系还具有发展变化的特性,这使得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既面临新模式探索的挑战,又获得了结合自身实际办出特色的良好机遇。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 鲁蔚锋 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3年3月

[2]. 李志,物联网专业的学科建设及教学实训初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月

[3]. 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35期

[4]. 黄艳 苏品刚,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6月

相关期刊更多

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物联网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无线互联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