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中研修总结

集中研修总结

集中研修总结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 远程 研修 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网络远程研修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虚拟班级为单位,按学科统一编班,每100人编为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2名指导教师。在专家团队和班主任、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视频授课、文本学习、在线研讨交流、提交作业、互动评论等方式,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为一体,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实教学问题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一、研修环境 建立校园网并能实现宽带上网。4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中级水平,3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高级水平。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开展远程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 为加强对远程研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远程研修的实效性,需制定《远程研修平台使用手册》、《班主任手册》、《指导教师手册》、《学员手册》、《班级制度建设》等,对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参训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研修方式 学员在收看视频的基础上,在网上阅读相关文章,完成相关专题要求的作业,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总结,作业由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学员在网上与指导教师及其学员之间进行论坛交流。集中研修阶段,安排专家与学员互动,邀请课程专家,在线集中解答学员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学员进行网络在线互动交流。

四、研修管理 在研修过程中,班主任把常规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用于远程研修学员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对班级学员的调研,根据每位学员的专业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研讨小组。在研修活动中,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重点抓了视频学习、文本学习、提交作业、在线研讨交流、参与评论等五大环节的管理,通过远程研修解决学员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在集中研修阶段,每个班级每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在岗实践研修阶段,每3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由市专家组进行筛选、编辑,对优秀简报在网上进行交流。

在研修过程中及时提供和反馈各区县、乡镇远程研修的基本情况,每学习一个模块总结一次。培训结束后,对远程研修的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区县、乡镇、指导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远程研修工作效果较差的区县、乡镇在全市进行通报。

五、研修考核 为确保远程研修取得实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研修学习,对学员在研修阶段的考核分为五个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网上观看视频20分,作业考核20分,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评论20分,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交)20分,个人工作室建设20分。

六、校本研修 参训学员网上集中研修结束后,由任职学校安排10个月的在岗实践研修,其主要任务由四项:第一,读一本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专著。参训者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书籍,制定读书计划,系统地学习阅读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体会;第二,完成一项教育调研。参训者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做一项有价值的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和探讨,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第三,出示一节示范课。参训者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念和实践研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在任职学校出示一节示范课,由学校负责人组织点评和研讨交流,在同行的评价过程中,使参训者再反思、再提高,通过示范课展示起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第四,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参训者根据在集中研修期间申报的课题,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成果,以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达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目的。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XX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含水期;油气集输;流型计算;压降

中图分类号:TE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05-01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产出液中含水率增高,输送管道中伴有油气水多相流动的状况。随着管路中流动状况的改变,多相流流动机理呈复杂多变,目前国内外对该机理的研究尚未形成定论,尤其没有适合工程应用上的水利计算模型。油田输送管网的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有三成之多,而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占到生产总能耗的四成,因此,研究油气集输过程中管路中流体流动规律,预测油气集输管路中流体的流型以及压降变化规律,对管线设计以及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联合站实测数据为依据,探索了高含水期油气集输管道流型和压降的变化规律。

2 装置

为了研究高含水期油气水在管内的流动特性,给出适合工程实际的试验装置工艺流程,并在采油现场对所用试验装置进行了安装调试。该套试验装置全部利用实际油气水介质进行试验。试验管道为现有埋地井口到计量站间的集油管道,除流型及流态测试外,其余部分全部利用计量站现有设施。油气水混合物经集油管线到达计量站,从计量站分别进入试验装置,测试产液量、产气量、压力、温度、流型,对典型的流型拍摄,研究油气水混输的流型。

3 流型研究

3.1 流型选择

Baker提出的水平管流型分界图。它以大量试验和观察为基础,认为流型不仅和气液流量有关,还和气液物性有关。众多研究表明,水平管三相流流体本身物性会对流型的变化产生影响,该种情形下,选择广泛使用的Baker流行图进行流型验证更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验证。

3.2 模型修正

实验发现,当对高含水期油气水三相流进行流型预测时,预测结果与实际流型相比存在较大误差。针对管道中流体粘度较小的特点,应用实验现场所得的实测数据对Baker流型图的横纵坐标进行了拟合修正。利用拟合修正后集输管路中流体的流型重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管路中流体流型均为冲击流,与实测数据完全吻合。证明,经拟合修正后的Baker模型适用于采油厂高含水期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预测。

4 压降研究

4.1 模型修正

流型区分气相折算系数的经验公式。 (公式4-1);

(公式4-2)(公式4-3) ;(公式4-4)式中:-分气相折算系数;-假设混输管路中只有气体流动时的压降,Pa;-单相气体的水力摩擦系数;X-质量含气率;-气体质量流量,kg/s; G-混输管路的质量流量,kg/s; D-管道内径,m;A-混输管路的截面积,m2;-气体密度,kg/m3。

4.2 实测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实验过程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采用间隔量油、测气的取样方式对某联合站的集油管道进行了系列测定。采用修正后的压降计算模型对井口压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实验测得数据与拟合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未经修正的Baker模型不适用于高含水期压降计算,而修正后的Baker模型计算机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多个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洛-马公式中分气相折算系数的求法提出了修正。给出了冲击流和分散气泡流的压降计算方法。实验管径范围为13~150mm,以空气.水为介质,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中也同时使用模型对测试各段的井口压力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显示,误差均大于修正后的Baker模型。因此,本研究结合某联合站实测数据对Baker模型的拟合修正,适合采油厂采油后期高含水油气集输的预测计算,适合工程应用。

4.3 误差分析

5 结 论

(1)对某联合站集油管道中高含水期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压降及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对Baker流行图以冲击流压降模型进行了修正。(2)对现场测得数据,采用修正后流行图进行了流型计算,所得流型与现场测得流型相吻合,结果证明修正后的流行图适合采油厂高含水期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流型判别。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太原北车辆段山西太原030003

摘要 “天窗修”是新形势下铁路为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障运输安全提出的新管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总结、针对补强,才能提高质量,保证安全。

关键词 天窗修;保障;安全

根据《太原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5T 及AEI 设备半月检纳入“天窗修”的要求,太原北车辆段通过理论研讨、实践检验,不断摸索动态设备“天窗”集中检修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货车监测设备保障运输安全的能力。

员基本概况

太原北车辆段现有5T 设备121 套、AEI 设备55 套、134 台电动脱轨器、7 台热轮设备、21 台列车试风装置,主要分布在北同蒲、京原线、韩原线、太中银、石太线、太焦线六大干线和太北、榆次两大枢纽;维修人员39 人,负责沿线80 个探测站、16 个列检作业场车辆动态监测设备的日常检修以及应急工作。2012 年12 月31 日,太原铁路局重新制定下发《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将铁路货车5T、AEI 等行车安全监测设备的月检、半月检、春秋季整修、轴温探测器更换等项目纳入维修“天窗”统一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利用列车时间检修设备的作业模式。

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天窗”作业组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遇“天窗”计划推迟,而现场作业人员不知道推迟多长时间的情况下,长时间等待,很容易出现封闭命令未下达便违章超范围准备及作业的情况;在明知“天窗”审批十分困难或已批准的“天窗”被临时取消时,个别作业人员会铤而走险违章作业,对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天窗”管理是一项新课题,存在变化中的风险。路局对“天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设备“天窗”集中检的作业模式中,“天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天窗”管理的结合部涉及不同维修班组管辖范围,涉及段与各车务站段层面、段与车间班组层面,行车调度与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结合部错综复杂,问题不断翻新。

“天窗”设备维修作业计划需提前一周上报,只有充分的预想研判,缜密的安排,才能保证“天窗”作业计划顺利兑现。在试验新的“天窗”设备组织方案时,总是出现新的问题,只有每次总结吸取教训,抓反复、反复抓,才能避免问题反弹。

2.3 工装保安全的作用需加强。先进的工装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开展“天窗”设备集中检暴露出材料、工具方面的短板。一些车站与探测站距离较远,通讯设备难以满足防护要求。如新鸣李站、柏井站,驻站联络员与现场距离大于3km,超出对讲机功率覆盖范围,不能形成有效防护。部分生产工具储备不足,如相对于旧型单面黑体能快速标定的三面黑体,段只储备有6 台,在集中检时部分探测站不得不使用单面黑体。现有2 辆故障抢修车,供3 个检修班组使用,辆均管辖历程均在300km 以上,与总公司“每150 公里配备一辆THDS 故障抢修车”规程要求有出入,交通能力吃紧,影响设备抢修效率。

2.4 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大。全段配备动态监测设备维修专职驾驶员3 人,负责日常设备检修、临故处理、“天窗”维修作业、配合施工人员作业的输送。“天窗”维修作业时间多为夜间,如石太线、北同蒲、京原线、太焦线,由于设备分布在各大干线上,最远地点(如灵丘、柳林南、大平)往返里程均在600km 以上,驾驶员夜间作业量大幅增加,容易造成疲劳驾驶,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增大。

3 对策与措施

3.1 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相结合,提高“天窗”维修作业项目完成数。针对“天窗修”推行后“天窗”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太原北车辆段先后5 次组织召开“天窗”座谈会、调查写实和征询意见活动,研究制定3 种解决方案及对策。最后确定以设备“‘天窗’集中检”方案为主要突破点,按照“干线集中检,枢纽支线穿插检”、“枢纽‘天窗’不放过、垂直‘天窗’利用好、V 型‘天窗’合理用”的原则,统一协调组织,力争设备100%纳入‘天窗’检修。

3.2 提升维修人员素质,在有限“天窗”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天窗”修。“天窗”设备维修作业时间在90-120 分钟之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整套的半月检作业程序,作业人员的数量要保证,作业人员的素质更要提高。为提高人员素质,太原北车辆段从教育培训、激励引导两方面入手,积极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学技练功。在教育培训方面,针对动态监测设备技术含量高的实际特点,采取演练为主、厂家教学为辅的原则。定期组织脱产培训班,由厂家研发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利用厂家完整的实验设备模拟作业现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利用现有练功基地,不定期组织进行实作演练。激励引导方面,通过比武奖励制度以及革新维修人员计件工资制度,拉开主辅修与防护人员收入差距,引导职工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风气。

3.3 全段统筹组织,加强后勤保障。一是每次“天窗”集中检,段统一指挥干部的调配,安排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负责人,卡控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根据人员业务特点、距离远近和车间生产实际调配维修作业人员,确保集中检人员充足。二是在“天窗”集中检时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各车间汽车使用计划,优先满足“天窗”集中检修。三是针对动态监控设备维修野外作业多、职工吃饭喝水难等问题。给职工准备了洗漱包、保温杯、矿泉水等生活用品,在严格要求职工作业的同时关心关爱职工,让职工安心工作。

3.4 加大工装投入,以工装保安全。一是采购大功率对讲,解决现场通讯不畅的问题;根据集中检需求增加三面黑体的配置,压缩“天窗修”红外线设备标定的时间。二是积极与厂家沟通,从配件送修、修理、取回三个环节入手缩短配件返修时间,同时做好易损、易耗材料配件的储备,满足现场需求。三是加大科研投入,通过小改小革提高设备质量,段成立QC 小组,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先后对AEI 设备调制解调器频繁死机,来车预警等项目进行研究,部分验证可行的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4 野天窗冶集中检的思考

集中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资配置 教室配置 0-1规划 lingo1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92-02

中国高等教育在最近l0余年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11年的3167万,而在岗教师及教室等教学资源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教学资源的总量明显不足,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在教师指导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湖北经济学院更加明显与突出。

姚桂霞等[1]用集合、映射以及多次分层然后总和的方法解决了高校教师的排课问题;顾兴强等[2]从当前宏观和微观的背景着手,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在总结现有文献资料后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文章对高校各专业院系应配置的教师人数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具体测算各专业院系所需的专任教师数量,进而估算学生人数,再根据师生规模研究教室资源配置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师资与教室资源配置问题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1 师资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

这样就求出了每个院系所需配置的教师人数,同时还求出了每个院系的教师平均每年所需完成的除公选课以外的课时数和每年所需完成的公选课课时数。当然,模型中计算的教师人数只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的教师人数,高校中除了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存在科研、培训、专业论文与实习指导等任务,根据文献资料,我们将这部分教师资源数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教师资源数设为1∶3,并假设第一部分教师也同时承担基本教学任务,设他们所需完成的课时数为只承担基本教学任务教师的10%。设教师总数为N名,则可列方程:;可以解得:N=616

故最终的教师总数为616名,把补增的139名教师均分到每个院系,结果如表2。

2 教室资源配置的0-1规划模型

首先我们对课程进行分类,把课程分为:(1)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2)其他必修课;(3)公共选修课。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笔者统计了每个院系在每个星期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数,及其他必修课课时数和公共选修课课时数,并且统计了每个院系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进行教学的总课时数,还统计了每个班级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上课的总课时数。

为了构建0-1规划模型,我们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并假设晚上不排课。做出如下定义:

(1)教师集合,…,表示第个教师。

(2)班级集合,…,表示第个班级。

(3)课程集合,…,表示第类课程。

(4)小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5)中等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6)大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7)上课课时集合,…,表示第个时间单元(一个星期内的第节课)。

(8)教学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教学任务。

(9)排课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排课任务。

令:,即,表示第个老师担任第个班的第们课程。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就可以把教学任务确定下来,因为每个老师上的课程是确定的,即老师和课程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又上某一课程的某几个班级也是确定的,即课程与班级之间也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这样,老师、课程、班级的关系也就基本确定了。实际上,经过分析,上述式子也可以理解为多少个老师给多少个班级代了多少课程。

所以,该高校根据师生规模应该配置50个容纳64名学生的小规模教室,用于上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配置50个容纳128名学生的中等规模教室,用于上其他必修课;配置30个容纳213名学生的大规模教室,用于上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 姚桂霞,杨付超,王小丽.基于高校教室资源优化方案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9,28(8):48-51.